-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继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成像技术能帮助判断病变周围脑功能是否存在以及脑功能区是否移位,显示脑内特定区域的功能变化与躯体局部感觉运动的关系,对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和预后判定有指导意义;还可以根据脑功能成像技术选择性地进行康复治疗。目前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诊疗中的脑功能成像技术主要有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脑电图技术(EEG)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但这些传统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有其相应的局限性。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性光学成像技术,具有便携性强、抗运动干扰、时间分辨力高、安全经济等突出的优点。本综述简要概述了NIRS应用于监测脑卒中患者大脑功能区域与肢体恢复的关系以及脑卒中的康复评估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半螺纹克氏针治疗尺骨冠突骨折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机械力学、生物力学及动物实验验证应用改良半螺纹克氏针治疗尺骨冠突骨折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一款新的内固定器。方法:将直径1.5 mm改良半螺纹克氏针、1.5 mm普通克氏针、1.2 mm普通克氏针设为A、B、C组。利用万能实验机,通过机械力学实验(拉伸、弯曲、扭转)测试改良半螺纹克氏针的机械性能;通过抗拔出实验测试改良半螺纹克氏针固定骨折块的稳定性。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改良螺纹克氏针在取出过程中有无松动、断针、螺牙脱落现象。结果:拉伸实验中A、B、C三组在最大拉伸载荷和移位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拉伸载荷=1166.015, F拉伸位移=168.931, P<0.001);且A组分别与B、C组两两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A vs B<0.001, PA vs c<0.001)。弯曲实验中三组在最大弯曲载荷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95.758, P=0.001);且A组分别与B、C组两两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A vs B<0.001, PA vs c<0.001)。但在平均最大弯曲位移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214, P=0.809)。扭转实验中三组在最大扭转载荷和角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扭转载荷=174.216, F扭转角度=516.322, P<0.001);且A组分别与B、C组两两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A vs B<0.001, PA vs c<0.001)。抗拔出实验中A、B组在平均最大载荷和位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载荷=74.403, t位移=7.445, P<0.001)。动物实验中待骨折愈合后取出克氏针时未发现松动、断针、螺牙脱落现象。 结论:直径1.5 mm普通克氏针在增加螺纹设计后,即为改良半螺纹克氏针,其机械性能仍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且对骨折块的把持力明显优于同直径普通克氏针;应用其治疗尺骨冠突骨折具有高度可行性,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利于早期康复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市康复医院及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LDH患者93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射频消融术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疗效;术前、术后7 d和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术前和术后7 d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术前和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优良率[89.36%(42/47)]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33/47)](χ 2=4.63, P < 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7 d[(2.91±0.54)分]和术后3个月[(1.32±0.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76±0.62)分、(2.08±0.47)分]( t=7.06、9.22,均 P < 0.001)。观察组术后7 d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0.24±0.05)μg/L]、IL-6[(18.49±3.47)ng/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97.94±17.43)ng/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37±0.09)μg/L、(24.31±4.12)ng/L和(148.87±20.13)ng/L]( t=8.63、7.37、13.05,均 P < 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5.68±2.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1.17±3.24)分],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9.84±1.4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46±2.18)分]( t=-7.78、9.49,均 P < 0.001)。 结论: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LDH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炎性反应,并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危重症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总结急危重症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72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护理经验,包括: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休克;精准判断,有效镇痛;安全转运,避免二次损伤;卧床制动期间皮肤精细护理;权衡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胸廓损伤后的肺部护理方法。结果:本组69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95.83%。所有患者转运过程中均未发生主动脉破裂或骨折部位移位,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肺不张患者:1例入院时病危,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不能维持有效的生命体征而死亡,其余4例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均恢复良好。1例术前患者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1例患者术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1例因肢体护具固定骨折部位出现压力性损伤。结论:重视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维持稳定、精准镇痛、安全转运、皮肤护理、权衡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和术中出血、胸部损伤后的肺部护理等,可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D打印模型个性化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个性化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我科采用3D打印模型个性化治疗10例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肩胛骨体部骨折6例,肩胛盂骨折2例,累及肩胛骨体部、肩胛冈骨折2例。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数据输入3D打印机后实施3D打印,制作肩胛骨骨折模型,根据模型确定手术方案。采用改良的Judet肩后方入路6例,外侧Hardegger入路4例。根据影像学评价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系统评估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76.11±18.53)min;术中出血量40~70 ml,平均(52.22±10.93)ml。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红肿热痛等情况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6周。所有患者均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随访期内无骨折块移位、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优9例,良1例;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系统评分:优9例,良1例。结论:结合3D打印模型个性化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可以在术前演练手术方案,术中减少对软组织的过多剥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骨折愈合快,配合良好的康复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巨指指列切除后示指移位病例报告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62岁,因右手中环指疼痛畸形就诊。家族自祖辈至儿女四肢或其他系统器官均无先天畸形病史,患者未合并其他系统器官的先天畸形,既往患指未经治疗。临床检查:右中环指肥大畸形,大小为健侧对应手指的2~3倍,两指呈蟹足样分别向尺侧、桡侧侧弯,皮色皮温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粗糙,伴有增生小结节,痛觉过敏,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均僵直无活动度。因中环指畸形,示指和小指无法正常进行屈伸活收展动。大鱼际萎缩塌陷,拇指内收与外展尚可,对掌不能,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健侧小,指间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拇指无明显差别。右手正斜位(DR):右手第3、4指列掌骨及指骨形态欠规则,相应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间隙变窄,部分已融合消失,第3、4掌指关节周围及第3掌骨近段可见不规则骨质增生,且骨质增生影相互融合。患者随机血糖20.0 mmol/L,血压182/105 mmHg,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待血压、血糖调控平稳后行右中、环指指列切除,示指移位术。于中指近节掌桡侧、环指近节掌尺侧分别作纵向Z字切口,切口向掌根部延伸,并于掌根部交汇形成大"V"形切口,背侧切口同掌侧。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可见皮下脂肪增生,增生脂肪组织较正常脂肪组织质地略韧,色略黄。切开腕横韧带近端,可见正中神经及其分出的指总神经及中环指的指神经瘤样增生,周径明显增粗,约为正常的2~3倍,周围包绕着增生的脂肪组织。分离神经、血管及屈伸肌腱,血管及肌腱未见明显增粗。中、环指的指骨长、宽度约为健侧2~3倍。第3、4掌骨长度与健侧相近,但第3掌骨的宽度为健侧2倍。中指自掌指关节向桡侧侧弯,环指向尺侧侧弯,第3、4指列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掌骨间关节均可见大量骨赘生成并互相融合,关节间隙不可见,各关节无活动度。于掌骨基底水平结扎并离断手掌、背侧动静脉。完全切除中、环指指神经及对应指总神经及部分正中神经。在第3、4掌骨基底水平完全离断屈、伸肌腱及对应蚓状肌和骨间肌,避免损伤示、小指骨间肌致术后患侧手内在肌无力。切断示、中指,环、小指间掌骨间横韧带并保留残端,可用于示指移位后韧带修复。松解掌骨间关节,从第3、4掌骨基底截断中、环指指列,但保留第3掌骨基底作为残端。用摆锯于第2掌骨基底截指,保护示指神经血管束及屈伸肌腱,将示指向尺侧移位于第三掌骨基底用克氏针固定,C臂机透视确定位置良好,无明显旋转移位后钢板固定。修补中环指掌骨间横韧带残端和腕掌关节及掌指关节的关节囊。将第3、4指列截除后中指近节桡侧和环指近节尺侧皮肤形成筋膜组织瓣修复截指创面,石膏外固定。切除指列整体送检,病理报告:右手中、环指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增生。术后每日换药,观察皮瓣血运,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周复查,切口愈合、无感染,皮瓣无坏死,继续石膏外固定。术后4周右手X线片见移位示指基底骨质愈合,拔除克氏针,保留钢板。嘱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术后18个月复查,巨指症无复发,手术切口轻度瘢痕增生,瘢痕血运、弹性良好,未影响手功能。X线片示移位后的示指骨性愈合,轴线良好。拇指内收、外展可,虎口大小可,拇指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主动屈伸关节活动度与术前相同,对掌功能较差。根据Jebesen手功能标准测试患侧整体手功能,患者可以用移位后的示指和拇指握笔写字、模拟翻树叶、模拟进食、摆放大件物品、挪动空盛物罐。记录健侧与患侧示小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度。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测定,可得右手示指TAM约为健侧的76.2%,右手小指TAM约为健侧的76.1%,移位的示指和小指活动度均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管支撑管移位3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胰管支撑管移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罕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及经济负担,同时造成医疗资源的耗费。本院肝胆胰外二科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6例,其中达芬奇机器人辅助23例,3-D腹腔镜31例,开腹72例,均常规放置胰管支撑管。3例患者出现胰管内支撑管移位,引起严重胰漏、腹腔感染及胃排空延迟,对3例胰管支撑管移位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均康复出院,现结合文献总结胰管支撑管移位临床特点及相关诊治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腰背肌锻炼最佳开始时间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腰背肌锻炼最佳开始时间,以及对患者康复结局和运动恐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早期锻炼组、中期锻炼组和后期锻炼组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后护理;早期锻炼组从术后第10天开始腰背肌锻炼,中期锻炼组从术后第3周开始腰背肌锻炼,后期锻炼组从术后第6周开始腰背肌锻炼。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恐动症评分量表(TSK)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早、中、后期锻炼组分别有3、1、1例失访,3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6.05 ± 11.77)、(57.33 ± 14.64)、(54.23 ± 15.73)岁。开始锻炼后3个月早、中、后期锻炼组的JOA总分分别为(25.32 ± 2.45)、(24.44 ± 2.19)、(22.13 ± 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64, P<0.05)。开始锻炼后3个月早、中、后期锻炼组的TSK评分分别为(37.95 ± 6.81)、(34.18 ± 6.39)、(33.33 ± 7.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82, P<0.05)。 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第3周开始腰背肌锻炼,既能明显改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结局,又不会增加运动恐惧水平,可作为术后腰背肌锻炼最佳开始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姿势控制联合运动训练对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后盘髁关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姿势控制联合运动训练对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后盘髁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成功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2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姿势控制训练,康复训练每周5次,共4周。比较2组患者手法复位后即刻(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训练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最大主动张口度,并于6个月后复查MRI评估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盘-髁关系,观察其在位情况。结果:①经4周训练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27±4.75)和(2.50±4.01)分],明显低于组内治疗后即刻[分别为(14.68±4.14)分和(12.00±5.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训练后治疗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 P<0.05);②经4周训练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最大主动张口度分别为[(38.05±3.51)和(41.55±4.01)mm],明显高于组内训练前[分别为(34.32±1.99)分和(35.41±2.13)分]( P<0.05);且训练后治疗组的最大主动张口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0.05);③6个月后复查MRI显示,治疗组正常盘-髁关系为1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单纯运动训练相比,姿势控制训练联合运动训练能进一步改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后的功能状况并维持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人导航经皮内固定治疗新鲜无移位的舟骨腰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导航经皮内固定治疗新鲜无移位的舟骨腰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的8例新鲜无移位的舟骨腰部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27.5岁(18~42岁);左侧5例,右侧3例。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经皮置入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行X线片及CT检查确定骨质愈合时间,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握力、捏力及腕关节活动度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8个月(6~1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炎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CT检查见骨折端均愈合。末次随访时伤侧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平均为:屈曲67.9°,背伸64.1°,桡偏21.2°,尺偏52.2°;握力恢复至平均31.3 kg,平均恢复至健侧的85.2%(66.7%~100.0%);捏力平均恢复至19.5 kg,平均达健侧的89.3%(77.8%~100.0%);末次随访时患者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7.5分(95~100分),8例均为优。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平均为0.88分(0~2分)。结论: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导航经皮螺钉固定治疗新鲜无移位的舟骨腰部骨折,可实现精准定位和置钉,从而实现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