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较严重、预后较差的并发症。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感染性的PDAP,多在腹膜透析液细菌培养阴性的腹膜炎病例中发生,其病因及病理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主要被认为是腹膜对异物的过敏反应,但也可以在腹膜透析液细菌培养阳性的腹膜炎发作后发生。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推广及发展,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的临床报道有所增加,但国内报道相对较少。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腹膜透析相关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患者进行总结报道,并对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进行详细的文献综述,以期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早产儿与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转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和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的252例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例资料,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64例和足月儿组18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菌分布及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儿首发临床表现均以发热最常见,但早产儿组嗜睡、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 P<0.05)。首次血液/脑脊液异常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合并感染均以败血症为主,并发症主要为硬膜下积液和脑积水,早产儿脑膜炎并发症发生率为60.9%(39/64),明显高于足月儿的44.7%(84/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早产儿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多见,足月儿组以肺炎克雷伯菌、无乳链球菌多见。两组患儿阳性菌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产儿组抗生素疗程明显长于足月儿组( 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治愈/好转率约为9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产儿细菌性脑膜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相对容易漏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更长,但早期、合理规范治疗后其临床治愈/好转率并不差于足月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555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4例,女211例;年龄为(64±8)岁。观察指标:(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检验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前进法。 结果:(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555例患者中,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40%(91/555)。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细菌5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3株,革兰氏阳性菌 3株,真菌3株,包括多重耐药菌20株。53株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18株(12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8株(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6株(2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各2株(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粘质沙雷菌、克氏柠檬酸杆菌、纹状棒杆菌、奇异变形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3株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肺炎链球菌1株。3株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或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分别为12、12、11、9、8、6、5株;1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上述指标分别为0、1、1、1、2、0、2株。(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假体周围感染翻修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术中标本培养阳性率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假体周围感染(PJI)翻修术前预防性使用一剂敏感抗生素是否影响术中标本的培养阳性率。方法:此前瞻性研究招募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因PJI需行翻修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停用抗生素2周后通过抽取关节液,经培养已明确病源菌及药敏结果,且术中取出部分/全部假体。按照入院顺序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在翻修手术切皮前30~60 min使用一剂敏感抗生素后再取标本,B组在所有标本取材后使用一剂敏感抗生素。术中取关节液、组织、组织研磨液(TGF)及超声假体裂解液(UPL)进行需氧及厌氧培养。根据术中至少有1项标本微生物培养阳性标准,分析及比较两组术前及术中培养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例术前关节液培养阳性的PJI患者,其中A组16例,B组16例。最常见的感染细菌为葡萄球菌(59.3%,19/3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Tsukayama分型、假体移除及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关节滑液白细胞计数(SF-WBC)、关节滑液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中关节液、组织、TGF及UPL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1.3%(13/16)、62.5%(10/16)、93.8%(15/16)和93.8%(15/16),B组术中关节液、组织、TGF及UPL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7.5%(14/16)、68.8%(11/16)、93.8%(15/16)和100.0%(16/16),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TGF与UPL培养阳性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明显高于各自组内组织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①PJI翻修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会影响术中标本培养阳性率,在PJI感染翻修手术前无需推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②TGF培养阳性率与UPL培养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传统组织培养阳性率,对于无法进行超声裂解的机构可通过组织研磨的方法提高培养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08年至2017年河南省睢县腹泻患儿志贺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2008年至2017年河南省睢县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志贺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08年至2017年河南省睢县豆付元卫生室的4 721份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细菌培养分离出志贺菌株。采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学分型。按比例选取271株志贺菌株,采用多重梯度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毒力基因,Kirby-Bauer琼脂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趋势性卡方检验分析耐药性年度变化趋势。结果:4 721份粪便标本中志贺菌检出率为20.69%(977/4 721)。977株志贺菌共分为2群13种血清型,福氏志贺菌占77.79%(760/977),宋内志贺菌占22.21%(217/977),每年最常见的3种血清型呈交替变化。271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志贺菌肠毒素( Shigella enterotoxin, shET) -1+、 shET-2+、侵袭性质粒H抗原(invasion plasmid antigen H, ipaH)+、侵袭相关毒力基因(invasion-associated locus, ial)+,占84.04%(179/213);宋内志贺菌为 shET-1-、 shET-2+、 ipaH+、 ial+,占46.55%(27/58)。志贺菌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的耐药率均>90%,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较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 唑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027、7.232、6.039、4.764、6.809,均 P<0.05)。98.52%(267/271)的菌株对3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福氏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宋内志贺菌;对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 唑的耐药率均低于宋内志贺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1.866、14.868、83.036、68.534、14.738,均 P<0.01)。 结论:2008年至2017年睢县5岁以下腹泻患儿志贺菌每年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不断发生变化,不同血清分型的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不同。大多数分离菌株产生了多重耐药,且不同血清型的志贺菌耐药谱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中段尿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中段尿病原菌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尿路感染发生率,根据尿路感染确诊结果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感染组采取中段尿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者共32例,感染率为14.55%(32/220),其中共鉴定出43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72.09%(31/43)],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20.93%(9/43)]和真菌[6.98%(3/43)]。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高。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年龄、住院时间、个人尿路感染史、妊娠期性生活史、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个人尿路感染史、妊娠期有性生活、未规范使用抗菌药物、血清白蛋白<30 g/L、糖化血红蛋白≥7%、空腹血糖≥8.5 mmol/L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较高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复杂,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临床上可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子鼻快速筛查大鼠伤口细菌感染类型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电子鼻对大鼠伤口常见病原菌感染的检测,探讨电子鼻用于临床快速筛查病原菌类型的可行性。方法:45只SD大鼠腰大肌处左右两侧划开伤口,根据伤口处涂抹标准菌液类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组(金葡组)、大肠杆菌组(大肠组)、铜绿假单胞菌组(铜绿组)、鲍曼不动杆菌组(鲍曼组)、肺炎克雷伯杆菌组(肺克组),每组9只,3 d后取伤口脓液进行培养。电子鼻检测5种标准菌液,使用神经网络(BP)计算标准菌液的总体识别率和单个识别率,建立标准菌液特征图谱。电子鼻检测各组伤口脓液,直观比对伤口脓液雷达图谱与标准菌液特征雷达图谱的重合度,比较各组伤口脓液的电子鼻检出率。送检各组伤口脓液,比较各组伤口脓液的临床检出率。比较电子鼻和临床对伤口浓液检测的一致性。结果:5种标准菌液的BP总体识别率为93.2%,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BP单个识别率均可达99.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均可达88.0%以上。电子鼻检测伤口脓液雷达图谱与标准菌液特征雷达图谱的重合度高。伤口脓液的电子鼻检出率中金葡组、大肠组检出率最高(100.0%),其次为肺克组(88.9%),铜绿组、鲍曼组最低(72.2%),铜绿组、鲍曼组与大肠组、金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伤口脓液的临床检出率中金葡组、大肠组和肺克组均为100.0%,铜绿组为94.4%,鲍曼组为66.7%,鲍曼组与金葡组、大肠组和肺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铜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子鼻和临床对伤口脓液检出率比较的Kappa系数为0.475。 结论:电子鼻检测可获得动物伤口脓液与标准菌液重合度高的特征图谱,电子鼻检测与临床检测具有中等程度一致性,为电子鼻用于临床快速筛查病原菌类型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皮迷走神经电刺激对骨髓炎大鼠骨破坏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经皮迷走神经电刺激(tVNS)对骨髓炎(OM)大鼠骨破坏的影响,探讨tVNS改善骨破坏的机制。方法:按照实验方法将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Control组)、伪刺激对照组(Sham-tVNS组)和实验组(tVNS组),每组15只。各组大鼠均以约含3×10 8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0 μl PBS注入大鼠骨髓腔内制备OM模型,造模后根据分组情况予以相应的处理。通过小动物CT(Micro-CT)评估OM大鼠骨破坏情况,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浆中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浆和骨组织中乙酰胆碱含量,采用细菌培养法观察骨组织的感染情况。 结果:与Control组和Sham-tVNS组相比,tVNS组OM大鼠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密度增加,骨小梁分离度减小,血浆中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血浆乙酰胆碱浓度和骨组织中乙酰胆碱含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VNS组OM大鼠骨组织培养形成的菌落数少于Sham-tVNS组及Control组,表明tVNS组骨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被抑制。 结论:tVNS减小了OM大鼠骨破坏的范围,其机制可能与tVNS促进血浆与骨组织乙酰胆碱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5例为研究对象,换血时建立两条通路,一条动脉通路为放血通路,另一条外周静脉为输血通路(该通路由留置针连接佳士比3000输液泵专用输血皮条,此皮条过滤器上端呈Y型,有两根平行的输血穿刺器,分别插入红细胞血袋和血浆血袋,共用一个过滤器输血。每输入100 mL红细胞,夹闭红细胞血袋端皮条,开放血浆血袋端皮条,再输入50 mL血浆,交替进行),两条动静脉形成换血回路,由3个输液泵控制(第1泵为放血泵,第2泵为输血泵,第3泵为肝素钠输注泵),真正实现了全程全自动换血。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总胆红素、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血培养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25例患儿中,换血时间90~120 min。换血前后呼吸、心率、血压、电解质、血气分析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均明显下降[换血前后总胆红素(485.8±126.5)μmol/L比(207.9±68.4)μmol/L;换血前后血小板(301.6±118.3)×10 9/L比(125.3±60.2)×10 9/L, t=-6.924、-7.986,均 P<0.01];换血后白细胞较换血前下降[换血前(12.57±6.11)×10 9/L,换血后(8.98±3.24)×10 9/L, t=-2.922, P<0.05];换血后微量血糖高于正常值,与换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血前(4.9±0.7)mmol/L,换血后(7.1±1.5)mmol/L, t=3.866, P<0.01];换血后24 h内微量血糖恢复正常范围,72 h血小板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换血后血液细菌培养均阴性。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结论:改良输液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创面感染多重耐药菌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大疱病(AIBD)创面感染患者多重耐药细菌(MDRO)的现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AIBD创面感染住院患者。描述性分析患者的基本特征及MDRO的病原学特点,通过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IBD患者感染MDRO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感染MDRO组和普通细菌组间的差异。 结果:纳入AIBD创面感染患者271例,男159例(58.7%),女112例(41.3%),> 60岁142例(52.4%),AIBD诊断多为寻常型天疱疮(131例,48.3%)和大疱性类天疱疮(99例,36.5%)。所有患者细菌培养均阳性,MDRO感染74例(27.3%);共检出108株MDRO,葡萄球菌属(82株,75.9%)和肠杆菌属(15株,13.9%)的检出率较高。感染MDRO组和普通细菌组间在住院时长、累及体表面积、是否自行增减药量、是否外用抗生素药膏、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激素时间、激素最大量、入院首次白蛋白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而在性别、年龄、是否首次住院、疾病诊断、受教育年限、体重指数、疾病病程、吸烟、饮酒、合并慢性病、手术史、低蛋白血症、累及黏膜、外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生物制剂、抗生素使用时间、入院首次总蛋白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外用抗生素药膏、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最大量、自行增减药量是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 < 0.05)。 结论:AIBD患者创面易发生MDRO感染,其中葡萄球菌最常见,外用抗生素药膏、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大、自行增减药量均会增加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