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O血型与不孕症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ABO血型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不孕症患者8 640例的ABO血型资料,设为不孕症组;并选取同时期产科门诊常规产前检查的正常孕妇12 130例的ABO血型资料,作为对照组。血型检测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对两组妇女的临床资料以及血型与不孕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不孕症组总共选取8 640例患者,血型分布为:A型32.20%(2 782/8 640),B型25.57%(2 209/8 640),O型32.83%(2 837/8 640),AB型9.40%(812/8 640);同期对照组共选取12 130例正常孕妇,血型分布为:A型31.78%(3 855/12 130),B型25.68%(3 115/12 130),O型35.25%(4 276/12 130),AB型7.29%(884/12 130)。与对照组相比,不孕症组患者中O血型占比降低,AB血型比率升高( P<0.05)。本研究中,O血型人群罹患不孕症的风险降低( OR=0.939,95% CI为0.907~0.972, P<0.001),同时,AB血型群体患不孕症的风险升高( OR=1.167,95% CI为1.107~1.229, P<0.001)。 结论:ABO血型与不孕症存在相关性,其中O血型可能是不孕症的保护因素,AB血型可能为易感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BO血型反定型无凝集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年龄>6个月ABO血型反定型无凝集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检验中心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的1 573例患儿中,反定型检测结果为无凝集的5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且纳入研究组。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A1亚组( n=32,年龄为6个月至1岁)与A2亚组( n=25,年龄>1岁)。研究组、A1亚组、A2亚组患儿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0.5个月(7.9~14.5个月)、8.3个月(7.0~9.8个月)、15.0个月(13.5~32.5个月);男性患儿分别为42、23、19例,女性分别为15、9、6例。采用随机数表抽样法,选择同期于本院儿童保健科体检且年龄匹配的6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并且按照年龄将其分为:B1亚组( n=30,年龄为6个月至1岁)和B2亚组( n=30,年龄>1岁)。对照组、B1亚组、B2亚组受试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2.5个月(8.4~21.0个月)、8.4个月(7.5~10.5个月)、21.0个月(16.8~23.0个月);男性受试者分别为43、21、22例,女性分别为17、9、8例。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片法,对研究组患儿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IgG、IgM和IgA检测。不同亚组患儿ABO血型反定型无凝集检出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亚组间的IgG、IgM、IgA水平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湖南省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HCHLL-2020-101),并征得受试者监护人知情同意。 结果:①研究组患儿的血清IgG、IgM和IgA中位水平,分别为5.17 g/L(3.87~6.85 g/L)、0.66 g/L(0.47~0.93 g/L)、0.23 g/L(0.14~0.42 g/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85 g/L(4.58~8.19 g/L)、0.85 g/L(0.65~1.08 g/L)、0.35 g/L(0.20~0.55 g/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30、-2.391、-2.463, P=0.026、0.017、0.014)。② A2亚组患儿的血清IgG与IgM中位水平,分别为5.65 g/L(4.51~7.04 g/L)、0.73 g/L(0.49~0.96 g/L),均分别低于B2亚组的7.68 g/L(5.86~9.35 g/L)、1.01 g/L(0.88~1.24 g/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485、-3.060, P=0.013、0.002);而A2亚组与B2亚组受试者的血清IgA水平,A1亚组与B1亚组受试者的血清IgG、IgM和IgA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本研究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的1 573例患儿中,年龄为6个月至1岁者的反定型无凝集检出率为1.7%(25/1 456),低于年龄>1岁者的27.4%(32/11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6.48, P<0.001)。A2亚组患儿的血清IgA中位水平为0.28 g/L(0.18~0.70 g/L),高于A1亚组的0.18 g/L(0.12~0.25 g/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953, P=0.003);而这2个亚组的血清IgG、IgM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年龄>6个月ABO血型反定型无凝集患儿的血清Ig水平较同龄健康儿童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类抗-D和类抗-C抗体致婴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治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类抗-D和类抗-C抗体致婴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诊治,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7年7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生后60 d的AIHA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患儿的血浆抗体和红细胞抗原,对患儿血浆标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并对血浆及放散液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鉴定。对本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本研究对AIHA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时,设定检索策略为:以"类同种抗体""mimicking antibody"为中、英文关键词,分别对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收录的类同类抗体所致AIHA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根据文献复习,总结此类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此类抗体所致AIH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本例患儿于生后53 d出现全身皮肤黄染。患儿生后60 d入院检查:① ABO血型为B型,Rh血型表型为CcDEe型。②红细胞标本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抗体筛查结果均呈阳性,血清及自身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抗-D和抗-C特异性抗体,血清标本与B/ccdee去白细胞红细胞交叉配血主侧相合。③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本例患儿被确诊为类抗-D和类抗-C抗体致AIHA。患儿接受相容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1 U输血后,其血红蛋白(Hb)值升高至88 g/L,此后逐渐下降至56 g/L,改用激素治疗后,Hb值上升至61 g/L,贫血症状缓解。④符合本研究检索及筛选策略的文献为8篇,纳入研究的本病患儿为8例,其抗体鉴定结果中,Rh血型系统的类同种抗体为5例,Kidd血型系统的类抗-Jk b合并类抗-Jk3抗体为1例,MNS血型系统的类抗-S抗体为1例,Kell血型系统的类抗-Kp b抗体为1例,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主要为输血及药物治疗,并且疗效良好,仅1例产生同种抗体。 结论:类同种抗体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采用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吸附试验,可鉴别具有同种抗体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从而避免漏诊和误诊。对于类同种抗体引起的AIHA患儿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危急情况下进行血液输注时,应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妇产前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孕妇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青岛市中心血站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鉴定的13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5~42岁,中位年龄为32岁。对这130例孕妇的ABO及Rh血型进行鉴定,同时对其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效价采用试管法进行测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法或者试管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纳入研究130例孕妇中,A、B、O、AB型血型为44例(33.8%)、48例(36.9%)、27例(20.8%)和11例(8.5%);Rh阳性为90例(69.2%),Rh阴性为40例(30.8%)。②本研究130例孕妇的血清标本中,Rh、MNSs、P、Lewis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为71例(54.6%)、28例(21.5%)、3例(2.3%)和14例(10.8%),抗-HI为4例(3.1%)。③ 71例检出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孕妇中,检出率最高的抗体效价为2,其检出率为26.8%(19/71)。抗体效价系512的孕妇为1例,其Rh血型为阴性,既往有RhD阳性红细胞制品输血史。结论:青岛市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孕妇的不规则抗体分布,以Rh血型系统为主,其次是MNSs血型系统。对孕妇进行产前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有利于保证孕妇输血安全,以及降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烟台地区汉族无偿献血女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妊娠及妊娠女性IgG抗体效价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 receptor,KIR)基因多态性与烟台地区汉族无偿献血女性妊娠遗传易感性关系及与妊娠女性免疫球蛋白G ( immunoglobulin G,IgG )抗A(B)抗体效价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烟台地区无偿献血女性外周血样本,随访样本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妊娠状态,分为妊娠组(160例)和未妊娠组(126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法进行KIR基因分型。微柱凝胶法检测妊娠女性血清中其血清IgG抗A(B)抗体的效价。统计分析KIR基因频率及单倍型与妊娠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与妊娠女性IgG抗A(B)抗体效价的关系。结果:在KIR基因水平,与未妊娠对照组比较,妊娠组KIR2DL5A基因频率高(48.1%比33.3%, χ2=6.348, P<0.05),而KIR3DL1、KIR2DS4*FUL基因频率低(86.3%比93.7%,66.9%比80.2%, χ2值分别为4.112和6.271, 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KIR单倍型水平,与未妊娠对照组比较,妊娠组单倍型A比例低,而单倍型B比例高(41.3%比56.4%,58.8%比43.7%, χ2值均为6.440, 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R2DL2、KIR2DL5A、KIR2DL5B、KIR2DS1、KIR2DS2、KIR2DS4*DEL、KIR2DS5、KIR3DS1、KIR3DP1*FUL在血清IgG抗A(B)抗体低效价组(<64)基因频率高于高抗体效价组(≥64)(20.9%比5.4%,60.5%比33.8%,15.1%比5.4%,62.8%比37.8%,25.6%比5.4%,55.8%比33.8%,48.8%比20.3%,60.5%比33.8%,23.3%比4.1%, χ2值分别为8.084,11.342,3.950,9.912,11.897,7.781,14.154,11.342,11.915, P值均<0.05),而KIR2DS4*FUL基因频率在低效价组低于高效价组(51.2%比85.1%, χ2=20.72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KIR单倍型水平,单倍型A在低抗体效价组的比例低于高抗体效价组(18.6%比55.4%, χ2=23.488, P<0.05),而单倍型B在低抗体效价组比例高于高抗体效价组(81.4%比44.6%, χ2=23.488, P<0.05)。 结论:KIR基因频率及单倍型与烟台地区汉族无偿献血女性妊娠及妊娠后IgG抗A(B)抗体效价相关,可为妊娠的遗传易感性和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遗传筛查提供了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Bw11亚型的鉴定及分子生物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一例Bw11亚型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经典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和吸收放散法检测ABO抗原和血清中存在的ABO抗体。应用序列特异引物(sequence-specific primer, SSP)引导的聚合酶链反应进行 ABO基因分型,进一步测序分析 ABO基因第1~7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对发生变异外显子进行单倍型分析。 结果:微柱凝胶法正反定型相符提示为O型;经典试管法正反定型不符;吸收放散实验证实存在B抗原;抗体筛查排除同种抗体存在。SSP基因分型为B/O1;第6、7外显子测序与B101/O01基因序列比对存在第7外显子695T>C变异,导致232位亮氨酸转变为脯氨酸,证实为Bw11/O1杂合子。结论:nt695T>C变异可能是导致B抗原减弱的分子遗传机制。Bw11亚型可能存在较强抗B抗体,人源及部分单克隆试剂不能检测出Bw11亚型易被误判为O型,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有助于ABO亚型的准确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万古霉素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免疫性溶血及凝血功能障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免疫性溶血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为诊断和治疗万古霉素所致溶血性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单纯使用万古霉素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31例,采集其使用万古霉素后1周内的血浆,微柱凝胶法检测万古霉素抗体,并分析用药前后溶血性贫血及凝血功能相关实验室诊断指标。根据资料性质采用组内配对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31例患儿中,14例万古霉素抗体阳性,其中10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万古霉素抗体阳性患儿用药后红细胞计数(RBC)[(2.75±0.07)×10 12/L]、血小板计数(PLT)[(64.29±14.87)×10 9/L]、红细胞比容(HCT)[(23.02±0.83)%]与用药前RBC[(3.18±0.07)×10 12/L]、PLT[(91.36±16.84)×10 9/L]、HCT[(29.19±1.98)%]相比均明显下降(均 P<0.01);用药后总胆红素(TB)[(51.96±15.52) μmol/L]、结合胆红素(DB)[(31.30±13.98) μmol/L]、未结合胆红素(IB)[(21.81±2.89)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208.6±16.85) U/L]与用药前TB[(39.34±13.40) μmol/L]、DB[(26.38±12.61) μmol/L]、IB[(13.75±1.63) μmol/L]、LDH[(60.93±16.00) U/L]相比均显著上升(均 P<0.05);用药后凝血酶原时间(PT)[(13.94±0.58)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6.01±2.64) s]与用药前PT[(11.66±0.30) s]、APTT[(28.09±0.98) s]相比均显著延长(均 P<0.01),用药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25±0.05)与用药前(1.05±0.02)相比明显增大( P<0.000 1);万古霉素抗体阴性的患儿除了用药后PT[(12.99±0.35) s]比用药前[(11.82±0.27) s]延长,用药后INR(1.18±0.03)比用药前(1.07±0.03)增高(均 P<0.01)外,其他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 结论:万古霉素抗体可能导致患儿免疫性溶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用药过程中应结合临床症状及时检测药物抗体和实验室指标,防止药物抗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免疫抗体检测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抗体检测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需要进行临床输血治疗的1968例患者,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microcolum gel Coomb's test,MGCT)、凝聚胺法、固相凝集法进行输血前抗体检测,以谱细胞检测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比分析三种技术检测的一致性。结果:MGCT和凝聚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与谱细胞鉴定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4和0.72。MGCT与凝聚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效能的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MGCT检测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凝聚胺法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82%比72.73%,85.71%比72.73%, χ2值分别为5.01、5.17, P值均<0.05)。MGCT和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与谱细胞检测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83和0.75。MGCT与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效能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MGCT检测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固相凝集法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17%比84.10%,81.19%比74.64%, χ2值分别为6.53、6.11, P值均<0.05)。 结论:固相凝集法、凝聚胺法与MGCT比较,MGCT进行输血前免疫抗体检测效果显著,不仅可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还可以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与不规则抗体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非ABO血型系统发生的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 )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妊娠前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得出不规则抗体在不同血型系统出现频率,分析分娩时血清不规则抗体效价及不规则抗体具体IgG/IgM类型,以及IgG型不规则抗体的免疫球蛋白分型,得出非ABO系统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与母婴血型不合产生的不规则抗体之间的关联。方法: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标本选择分娩时脐血,热放散结合微柱凝胶法进行溶血三项试验,确定是否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分娩前孕产妇进行不规则抗体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初筛试验检测阳性产妇,进行不规则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M类型,IgG效价水平测定。结果:3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中发生新生儿溶血病23例,阳性率65.7%。Rh血型系统发生HDN的21例产妇不规则抗体类型以IgG型抗体为主,占80.8%(21/26);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发生HDN的产妇,血清免疫球蛋白分型以IgG1亚型为主。结论:ABO血型之外常见的7种血型系统中,Rh血型系统发生HDN比例为80.8%(21/26),高于其他血型系统。分娩非AB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产妇,不规则抗体以IgG型抗体为主,免疫球蛋白分型中以IgG1亚型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郑州地区RhD变异型献血者分子生物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研究郑州地区RhD变异型献血者血清学特征及基因突变机制.方法 选择 2023 年 1 月—2023年12 月送至本实验室的 1 619 名RhD阴性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方法进行RhD阴性确认试验及RhCE表型检测.采用RHD基因扩增和Sanger测序检测RhD变异型标本基因型.结果 RhD阴性确认试验共检出RhD变异型 69 例,比例为 4.26%(69/1619).RhCE表型分别为ccEe、Ccee、CcEe、CCee.包含 17 种基因型,15 种D变异型表型.RHD*weak partial 15 等位基因最多(33 例),频率为 47.83%(33/69),主要表型为ccEe;其次是RHD*DVI.3 等位基因 20 例,频率为 28.99%(20/69),主要表型为Ccee.RHD*weak partial 15/RHD*01EL.01 杂合子 3 例,频率为 4.35%(3/69),皆为CcEe表型.其他罕见基因型共 13 例,频率为 18.84%(13/69).抗筛阳性 3 例,比例为 4.35%(3/69).女性献血者 2 名,皆有孕产史,经抗体鉴定为抗-D;男性献血者 1 名,为抗-M.结论 郑州地区RhD变异型献血者中RHD*weak partial 15 基因型最常见,其次为RHD*DVI.3 基因型.对保障安全供血,指导临床精准输血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