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百日咳再现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018—2022年我国国内百日咳报告发病率接近20世纪80年代末的报告水平。实际上,我国的百日咳发病率被严重低估,主要因为国内尚未全面建立百日咳主动监测工作,不典型百日咳病例在临床上容易被漏诊,许多医疗机构未开展百日咳的实验室诊断;同时,我国还面临百日咳鲍特菌对一线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高度耐药的临床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我国百日咳病例的临床诊疗、监测和防控工作,由感染病学、流行病学、免疫规划及指南方法学专家组成指南制订小组,从实践角度提出有关百日咳诊断、治疗、预防,尤其是疫苗免疫策略的12个临床问题,经过研究问题构建、证据检索和综合、证据评价以及证据到推荐意见讨论,制订推荐意见和实施建议,为从事百日咳诊疗和防控的临床医师、微生物实验室专业人员、医院感染控制专业人员以及公共卫生领域从事传染病防控和免疫规划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AIE技术构建快速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新方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AIE荧光探针6PD-DPAN可结合细菌并聚集发光,荧光强度可体现细菌数量的原理,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新方法,为临床快速精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评价类研究。收集东莞市厚街医院2022年1—12月临床样本分离菌共107株,其中46株用于新方法的建立,61株用于方法学验证。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金标准,以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3种抗菌药物作为实验药物;计算第4 h荧光强度比值(R值),采用ROC曲线分析R值在判断细菌生长与否的效能并确定其截断值。新方法检测61株临床菌株的MIC,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分析新方法的基本一致性、分类一致性、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采用Kappa检验确定两者的一致性。结果:培养4 h R值的ROC曲线分析:截断值为3.0,其对细菌生长的判定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细菌生长受抑制R值为11.1(8.6,14.4);细菌生长R值为1.1(1.0,1.2)。与金标准相比,新方法检测61株临床菌株MIC的基本一致性为100%(61/61),分类一致性为96.7%(59/61),未出现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Kappa值为0.94,新方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AIE技术的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新方法,可在5 h内取得满意结果,为临床早期精准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胃肠微生态40年研究回顾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胃肠微生态学是研究消化道微生物群落与宿主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胃肠微生态的发展与方法学的进展密切相关。胃肠微生态的研究方法从分离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检测发展为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胃肠微生态的结构和功能逐渐被揭示,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胃肠微生态与消化系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相关的临床转化研究的进展。饮食调整、微生态调节剂的补充、肠道微生态环境的重建等微生态干预措施为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途径。回顾40年来《中华消化杂志》发表的胃肠微生态相关研究和国际发表的重要临床研究,对了解胃肠微生态的发展历程、把握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复方银唑散的含量测定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建立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银唑散中磺胺嘧啶银和酮康唑的含量并探讨其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07%三乙胺(A,冰醋酸调节pH至5.07)-甲醇(B),梯度洗脱:0~6 min,A80%;6~8 min,A80%~22%;8~21 min,A保持22%;21~22 min,A22%~8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作为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并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 磺胺嘧啶银在0.029 64~0.069 15 g/L浓度范围下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酮康唑在0.030 54~0.071 26 g/L浓度范围下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磺胺嘧啶银和酮康唑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n=6,RSD=0.33%)和98.8%(n=6,RSD=0.65%).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在0.5~2.0.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准确、专属性良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银唑散中磺胺嘧啶银和酮康唑的含量.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对复方银唑散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指南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指南制定小组,根据现有科学证据制定了本临床实践指南,以解答有关CRGNB检测、抗菌治疗及感染预防控制的系列临床优先问题.本指南聚焦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从当前临床实践的角度提出16个临床问题,采用人群、干预、对照及预后(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ator,outcomes,PICO)格式转换为研究问题,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相关研究证据.采用推荐的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评估相应干预措施的证据体质量、效益及风险,从而制定推荐意见或建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系统评价获得的结果被优先用于治疗相关临床问题的推荐证据.在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观察性研究、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被考虑作为补充证据.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或弱推荐(有条件推荐).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指南同时提出实施建议,便于指南推荐意见的临床实施.本指南对耐药菌感染诊疗相关的临床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小鼠粪菌移植临床前研究影响因素的讨论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FMT)是一种以肠道微生物为靶向,通过将供体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受体的胃肠道,以重构受体肠道菌群的治疗方式.但FMT应对不同疾病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尚未明确,因而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仍需依赖临床前研究的深入.介于当前报道中实验细节高度不一致或不完整,加之缺乏权威的标准及建议,不仅严重影响了其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实验过程的复制,同时阻碍了成果的临床转化.本文回顾并讨论了受体选择及移植样本收集、储存、移植材料制备、移植途径等关键步骤,以期能提高实验动物、耗材及劳动力等因素的利用率,为实现FMT临床前研究的可复制及标准化提供方法学建议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医疗器械微生物检测中生物负载修正系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研究医疗器械微生物检测中影响生物负载修正系数的不同因素,以提高医疗器械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医疗器械的灭菌 微生物方法学 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GB/T19973.1-2015),对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进行微生物检测,选择不同菌种接种位置、不同洗脱液采集技术和不同微生物计数方法进行试验,计算生物负载的修正系数.结果:基于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生物负载的修正系数数据分析,选取锥头内部、管内壁、橡胶活塞3个不同菌种接种部位平板微生物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75,P<0.05),回收率的修正系数分别为2.9、16.5和9.9;选取手工振摇20 s、机械振摇5和20 min(200 r/min)3种不同的微生物采集技术平板微生物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460,P<0.05),回收率的修正系数分别为14.1、7.1和1.9;选取涂布法、倾注法、薄膜过滤法3种不同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平板微生物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9,P>0.05),回收率的修正系数分别为1.2、1.1和1.2.结论:在检测生物负载时,应选择多个部位同时染菌进行操作,并采用机械振摇的方式采集洗脱液,在医疗器械生物负载的检测中,染菌部位和微生物采集技术的选择是生物负载修正系数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检验与临床沟通状况及临床需求分层的调研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了解检验临床沟通现状及需求,分析影响检验临床沟通满意度的因素,为检验与临床之间建立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沟通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 设计基于十分制的临床检验沟通需求问卷,邀请临床医师匿名随机填写.结果 医师普遍对分子检测和微生物检测项目缺乏了解,在此方面的培训需求也最明显.年轻医师、本科学历医师与二级以下医院的医师对检验项目了解与其他组有差异,医师对项目临床意义、新项目新技术和危急值的培训需求超过参考区间、方法学.结论 检验与临床沟通任务艰巨,存在个性化需求,需加强基层医院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年龄、学历、职称及医院等级均影响临床医师对检验专业的了解和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我国食品用消毒剂风险评估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以禽屠宰加工用过氧乙酸消毒剂为模式物,建立食品用消毒剂的安全性评估方法.方法 参考国际组织关于食品用消毒剂的风险评估方法,综合考虑消毒剂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消毒效果和耐药性,建立适用于我国的食品用消毒剂风险评估方法.使用建立的评估方法,对用于禽屠宰环节胴体消毒的过氧乙酸消毒剂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过氧乙酸消毒剂在设定使用情形下,其成分过氧乙酸、乙酸、过氧化氢、羟基乙叉二膦酸以及消毒副产物和反应产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无需优先关注.对比现有资料,未发现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剂会导致杀菌剂消毒效果下降和/或与细菌出现抗微生物耐药有关.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我国食品用消毒剂风险评估方法,可为后续开展食品用消毒剂新品种安全性评估提供方法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医院制剂上感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建立简单、有效的医院制剂上感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 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规定的方法对该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进行验证.结果 微生物计数检查的5种菌株回收率在0.5~2范围内,控制菌检查大肠埃希菌合格.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医院制剂上感合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