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移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肺移植术后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即接受康复宣教、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物理治疗师监督行系统性早期肺康复治疗,包括体位转移、有氧训练、抗阻训练、呼吸训练等,3~5次/周,共训练4周;对照组由康复治疗师告知其有氧训练、呼吸训练、气道廓清等训练的方法,由患者自行康复治疗。分别于肺移植术前评估时及治疗4周后,采用床边肺功能仪评估2组患者的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比(FVC%)、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六分钟步行试验测定2组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6MWD、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FEV1%(64.58±13.71)%、FVC% (71.38±7.05)%、FEV1/FVC(85.19±8.98)%、6MWD(394.25±95.14)m和MBI评分(83.55±6.1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FEV1% (52.21±15.22)%、FVC% (58.80±16.61)%、FEV1/FVC(72.77±16.02)%、6MWD(303.00±52.80)m和MBI评分(74.50±7.19)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肺移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减轻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负担,从科学运动开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近年来已成为城乡居民主要的疾病负担。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代表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对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胁。作为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身体活动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我国成年居民运动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通过系统、科学的运动评估以及心肺功能测试为受检者量身打造运动处方是心血管健康的关键。心肺运动测试能综合评价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生理以及骨骼肌系统对同一运动应激的整体反应,全面客观地把握患者的运动反应、心肺功能储备和功能受损程度,是综合判断心肺功能最准确的检查,也是实施心肺康复的客观依据。在科学运动处方指导下的合理运动势必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及依从性,为优化CAD患者心脏康复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AD患者分为运动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脏康复治疗(包括营养调整、心理疏导及低强度有氧运动等),运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每周2次、共6周改良HIIT干预(以85%~90%最大心率强度持续蹬车30 s后间歇30 s为1个循环,每次重复训练15个循环)。于干预前、干预6周后检测2组患者心肺适能、血压水平、血管功能及身体成分等变化情况,同时评估该改良HIIT方案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运动组患者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的最大摄氧量及最大功率均明显增加( P<0.05),血压水平及身体成分指标均明显改善( P<0.05),积极情绪评分明显升高( P<0.05),消极情绪及焦虑评分明显下降( P<0.05),患者对训练的愉悦感较显著。对照组经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0.05)。干预期间运动组训练计划完成率(97.4%)较对照组(88.7%)明显升高( P<0.05),且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 结论:改良HIIT是CAD患者心脏康复的有效手段,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肺功能评估下个体化康复护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心肺功能评估下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力衰竭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急性心力衰竭术后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对策,观察组实施心肺功能评估下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对策。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健康行为、心功能恢复及肢体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健康行为、肢体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自护管理、自护维持、自护信心等行为呈显著提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静息心率、肺活量等指标,改善趋势较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在上肢、下肢等能力评估,对比对照组,提高趋势较为可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急性心力衰竭术后患者采取心肺功能评估下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强化患者自我健康行为规范性、改善心脏功能指标水平及提高肢体功能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家庭肺康复联合健康教育对稳定期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家庭肺康复联合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肺康复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体重指数(BMI)及心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IL-8、TNF-α、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IL-8、TNF-α、BM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家庭肺康复联合健康教育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之中。该文从HIIT的优势、方案类型选择、方案制订与优化等方面,对HIIT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HIIT可以在传统运动训练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肺耐力,在心脏做功参数和骨骼肌功能改善方面也可能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HIIT方案的多样性可以增加运动兴趣,也增加了HIIT方案制订的复杂性,如何优化HIIT方案以获得最大获益仍需更多研究探索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访及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访及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阶段变化理论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用药依从性、康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左心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心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期目标导向性活动对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心脏康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性活动(EGDM)对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及观察组(5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脏康复干预(包括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心理疏导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踏车训练,观察组则实施EGDM干预,每日根据ICU活动量表(IMS)评分制订其基础活动水平及所需完成的活动目标。于干预前、干预1周后分别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估患者术后心脏功能、心肺适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F、6MWT最大距离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 P<0.05),术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训练计划完成率(97.61%)较对照组(90.37%)明显提高,且2组患者均无与运动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EGD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手段,可改善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心肺、体适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风险及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八段锦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重要的血运重建手段,运动疗法是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八段锦作为中医传统运动功法中流传较广、健身效果明显的功法之一,对PCI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八段锦在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理化指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八段锦应用于PCI术后患者康复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移植患者运动康复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和分析心脏移植患者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国际指南网(GIN)、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SIGN)、新英格兰医学(NEJM)、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RQ)、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肺康复协会(AACVPR)、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国际心肺移植学会(ISHLT)中关于心脏移植患者运动康复的最佳实践信息册、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6篇;经过评价,共总结运动有效性、运动时机、运动评估、运动方式、持续时间、预康复、运动依从性7个方面21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心脏移植患者运动康复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制订心脏移植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