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针眼圈套器拔除1 200根以上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导线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针眼圈套器(NES)作为经静脉导线拔除(TLE)一线工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NES作为一线工具行导线拔除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观察比较装置类型、导线留置时间、感染适应证对TLE结果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共连续纳入593例[426例男性;年龄(65.9±14.9)岁].所有导线的平均留置时间为92(60,132)个月,人均导线拔除数目为(2.1±0.7)根.手术临床成功率98.0%、无并发症发生率95.4%.15例(2.5%)发生主要并发症,其中12例发生心脏压塞(心房撕裂9例),抢救成功率83.3%(10/12).随着导线留置时间的延长,拔除的完全成功率降低(P=0.0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1).未观察到不同装置类型、感染与非感染适应证对拔除成功率和并发症有影响.结论 采用NES拔除导线是安全有效的.心脏压塞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龄患者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感染后移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和评价≥75岁患者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感染后经静脉起搏系统移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经静脉起搏系统移除术的患者资料,根据年龄分为≥75岁组和<75岁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伴随疾病、植入设备类型、导线根数及种类、麻醉方法、移除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及完全移除率等特征。结果:研究入选316例患者,其中≥75岁组115例(男79例),<75岁组201例(男151例);<75岁组移除的除颤装置更多(10.9%对4.3%, P=0.044)。①两组患者在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多根导线患者的比例、导线植入时间及拔除方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安全性评估: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发生,≥75岁组有7例(6.1%,7/115)出现轻度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5岁组有10例(5.0%,10/201)出现轻度并发症,1例(0.5%,1/201)出现严重并发症。③有效性评估:≥75岁组中111例(96.5%,111/115)患者起搏系统经静脉完全移除,4例(3.5%,4/115)取得临床成功,无移除失败事件;<75岁组中191例(95.0%,191/201)患者起搏系统完全移除,9例(4.5%,9/201)取得临床成功,1例(0.5%,1/201)经静脉移除失败。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CIED感染的≥75岁患者,行经静脉起搏系统移除术是可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不亚于<75岁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采用杂交手术拔除电极并植入心外膜起搏器治疗起搏器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伴随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应用的增多,与之相关的起搏器感染也明显增多。电极拔除是治疗起搏器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大部分患者的电极可通过经静脉介入手术的方式拔除,部分病情复杂的患者可通过内外科联合杂交手术的方式拔除。该文报道1例起搏器感染患者,采用杂交手术方式拔除电极,并植入心外膜起搏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前加用75%酒精擦拭皮肤对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手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术前加用75%的酒精擦拭皮肤和单纯用络合碘擦拭局部皮肤的感染发生率,探讨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术前加用75%的酒精擦拭皮肤是否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根据是否在术前进行局部酒精擦拭将本院4 322例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的患者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单纯组:术中单纯用络合碘消毒局部皮肤1 067例(2003年07月至2008年12月),联合组:术前用75%的酒精擦拭后术中再用络合碘消毒皮肤3 255例(2009年01月至2015年07月).随访至少1年内所有患者是否发生器械植入相关的感染.比较两组局部皮肤处理方法的感染率、感染发生的时间及程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肾功能损害、抗凝血药物使用、临时起搏等)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类型无明显差异,单纯组中共有18例(1.69%)发生感染,而联合组中共有6例(o.18%o)发生感染.酒精擦拭组的早期感染发生率(0.03% vs 0.28%)、中期感染发生率(0.09% vs 0.47%)、延迟感发生率(0.03% vs 0.28%)及远期感染的发生率(0.03% vs 0.66%)均低于单纯组.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糖尿病、手术时间、是否酒精擦拭及CIED类型等方面有差异.结论 术中常规络合碘消毒皮肤前加用75%的酒精擦拭可明显降低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相关的感染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8F-FDG PET/CT在心血管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血管系统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早期准确诊断非常重要.18 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该文总结了18 F-FDG PET/CT在心血管系统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感染和人工血管感染)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血管植入式电子器械与三尖瓣反流加重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心血管植入式电子器械(CIEDs)患者三尖瓣反流加重的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植入CIEDs(单腔或双腔永久式起搏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复查心脏彩超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三尖瓣反流是否加重分为三尖瓣反流未加重组146例和加重组5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心脏彩超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非配对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三尖瓣反流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未加重组比较,加重组患者男性、术前肌酐清除率、高脂血症及植入时间>12个月的的患者比例升高,术前右心房内径较小、二尖瓣及三尖瓣存在反流的患者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植入时间(OR=1.000,95%CI 1.001~1.003;P=0.013)和高脂血症(OR=2.024,95%CI 6.728~22.360;P=0.022)可能是三尖瓣反流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存在轻度三尖瓣反流(OR=0.018,95%CI 0.049~0.133;P<0.001)可能是三尖瓣反流加重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起搏器植入时间、高脂血症可加重三尖瓣反流,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与术后三尖瓣反流加重相关,应注意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房颤动负荷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房颤动负荷(简称房颤负荷)是单位时间内的房颤持续时间比,可通过事件监测法 、动态心电图 、便携式心电设备及心脏电子植入装置等进行测定,作为射频消融术预后的评估具有前景.目前发现,房颤负荷越高,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越高,这与部分其他预后指标相一致.此外,房颤负荷较低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房室重构程度较轻,心力衰竭 、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也更低.但目前相关研究存在规模较小 、监测时长较短等问题.监测方法和临界值的不统一也限制了其在临床评估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频心房事件的临床意义以及对抗凝治疗的指导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房颤动(AF)增加卒中和死亡的风险.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对高频心房事件(AHRE)的记录为发现AF提供了诊断依据.研究表明AHRE与卒中风险增高有关.但对于AHRE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尚缺乏证据.由于栓塞风险不仅与A H RE有关,还需关注患者的其它临床情况,因此专家建议抗凝治疗应个体化,将AHRE负荷与CHA2DS2-VASC评分相结合是一种恰当的卒中危险分层的方法.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将为AHRE患者的抗凝治疗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房颤动体外电复律治疗对心脏植入电子装置远期影响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体外电复律治疗对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CIED)的远期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选中心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植入CIED伴房颤并接受体外电复律患者(电复律组)和植入CIED非房颤患者(对照组),电复律组接受体外电转律(前后位电复律方式,距离CIED装置≥8 cm,双相波直流电同步电复律200 J),在电复律前、电复律后1、6及12个月测试CIED装置及电极参数.对照组,在入选即刻,入选后1、6及12个月测试CIED电极参数.结果 入选并完成随访共43例CIED患者,其中电复律组21例,对照组22例.按照规范的电复律操作,选择200 J高能量放电,单次房颤转律成功率达100%,未造成CIED系统故障和失灵,通过一年观察,与基线比较,电复律组CIED电池性能及电极各参数稳定.与对照组比较,电复律组的心房电极阻抗在1、6及12月时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心室电极阻抗仅6个月时存在显著差异,起搏阈值和感知参数无差异,未发生任何参数变化而导致的临床不良事件.结论 接受房颤电复律治疗的CIED患者,按照规范的体外电复律操作,初始200J高能量,复律成功率高,不造成CIED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手术量不断增加,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感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明显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感染问题重点在于对危险因素的认识以及实施相关预防措施.现综述其相关危险因素及从术前、围手术期、术后干预的相关最新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