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内镜经鼻垂体腺瘤手术中正常垂体边界的判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对正常垂体边界的判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50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影像和手术视频资料,总结确定垂体边界、垂体保护的方法。根据术前、术后的MRI影像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并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02例患者中,达到肿瘤全切除463例(92.2%)。通过术前影像和术中神经内镜直视或应用术中潜水技术观察,483例(96.2%)患者术中可辨认出正常垂体以及垂体与肿瘤组织的边界,垂体组织保留良好;19例(3.8%)患者无法辨认垂体组织,术中对可能的垂体边界组织进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单纯垂体组织12例,被肿瘤侵袭的垂体组织3例,单纯肿瘤组织4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嗅觉丧失(1.6%,8/502)、尿崩症(1.4%,7/502)、电解质紊乱(1.0%,5/502)、脑脊液鼻漏(1.0%,5/502)、脑膜炎(0.4%,2/502)及垂体功能低下(0.4%,2/502),无死亡病例。结论: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通过术前影像结合术中神经内镜直视或术中潜水技术观察可辨认出垂体组织与肿瘤的边界,对于难以辨认垂体边界的患者,术中可通过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予以确认。采用这一方法可提高对垂体组织的辨识率,有利于对垂体的保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中医健康管理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中医健康管理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以“中医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ealth management”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期刊、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平台检索自建库起至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我国中医健康管理领域相关文献,通过筛选与数据处理,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关系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突现分析、时间线聚类图谱及关键词聚类视图,分析我国中医健康管理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最终共纳入1 294篇文献,自2013年起,我国中医健康管理领域发文量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19年达到峰值。该领域核心作者为李灿东(44篇)等,研究机构和作者群主要集中于各大高校和中医医院,关键词以“治未病”“中医体质辨识”“社区”“高血压”“老年人”“糖尿病”为主,研究热点较为突出;其中“体质”突现持续周期最长(2008—2014年),“应用”突现强度最高(10.22),“大数据”等突现词近些年激增明显。关键词聚类主要可分为3类:(1)中医健康管理在社会热点需求方面的应用;(2)中医健康管理基础理论研究;(3)现代技术赋能中医健康管理。该领域代表性关键词在2016—2022年为“医养结合”“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智慧中医”等。结论:我国中医健康管理领域研究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主力集中,发展不均衡;研究热点以中医理论、慢性病防治、医养结合和社区应用为主;应用新兴技术的智慧化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正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近红外荧光正显像联合术中快速PTH测定对甲状旁腺辨识及功能保护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近红外荧光正显像技术联合术中快速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测定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及功能保护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甲乳外科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因疑似双侧甲状腺癌需行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近红外荧光正显像联合术中快速PTH测定)、对照组(术中经验识别)。收集术中发现甲状旁腺个数、手术前后PTH、血钙、血磷、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有无甲状旁腺组织及术后症状等资料。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 2检验。 结果:观察组33例,术中显影可疑旁腺组织135枚,平均(4.09±0.52)枚;术后1例发生手足麻木(3.03%);术后第1天PTH(23.68±9.48)ng/L。对照组31例,术中肉眼识别甲状旁腺109枚,平均(3.52±0.63)枚;术后6例发生手足麻木(19.35%);术后第1天PTH(17.93±11.58)ng/L。以上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时长(79.45±30.18)min、术后住院天数(5.85±2.27)d、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6个月PTH[(27.10±9.80)、(33.08±10.21)]ng/L、血钙[(2.11±0.10)、(2.25±0.09)]mmol/L、血磷[(1.20±0.20)、(1.15±0.12)]mmol/L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近红外荧光正显像技术联合术中快速PTH测定可提高甲状旁腺的识别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术中旁腺识别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参仙升脉口服液化学成分的UHPLC-Q Exactive Focus MS/MS快速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究参仙升脉口服液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 Exactive Focus MS/MS)对参仙升脉口服液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系统辨识.采用Thermo Accucore aQ C18色谱柱(150 mm×2.1 mm,2.6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13 min,5%-60%B;13-27 min,60%-95%B;27-30 min,95%B,流速0.3 mL·min-1,柱温30℃;质谱分析离子化方式为加热电喷雾离子化(H-ESI),扫描模式为正、负离子切换,扫描范围m/z 120-1800,碰撞能量30 eV、50 eV、70 eV.结果 共鉴定出160个化学成分,包括29个黄酮类成分,24个有机酸类成分,21个生物碱类成分,19个萜类成分,15个苯丙素类成分,12个皂苷类成分和40个其他类成分;其中6个化学成分(芦丁、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经对照品比对确认.结论 该研究借助UHPLC-Q Exactive Focus MS/MS技术实现了参仙升脉口服液化学成分准确、快速、系统的分析和鉴定,为其化学物质基础的阐明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天麻醒脑胶囊的化学成分及血中移行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天麻醒脑胶囊化学物质组和入血成分进行辨识研究,初步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方法鉴别天麻醒脑胶囊的化学成分.采集并分析大鼠给药后的血浆样品,探究天麻醒脑胶囊在大鼠体内暴露成分.结果 通过UPLC-Q/TOF-MS分析,共鉴别出天麻醒脑胶囊组方中195种化学成分,分为苯酚类、三萜皂苷类、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脂质类和苯丙素类等,包含了天麻、地龙、肉苁蓉、熟地黄、远志、石菖蒲的特征性成分.在给药大鼠血浆样品中鉴定出37个天麻醒脑胶囊原型成分和3个代谢产物.结论 该方法简便高效、灵敏准确,初步阐明了天麻醒脑胶囊的药效物质基础,对天麻醒脑胶囊及其入血成分进行了较全面地研究.本研究为天麻醒脑胶囊的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了依据,对揭示天麻醒脑胶囊的药理作用机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背部痧象特征要素数显划分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通过对痧象图片数据的研究,提出一种数显的客观方法来对背部痧象特征要素进行准确辨识,以避免主观认知不同带来的偏差,帮助人们快速辨识痧象的相关特征,为中医医师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减少主观化成分.方法 首先,采用深度语义分割算法模型对采集的背部痧象图片进行分割,以获取只包含痧象的部分区域,去除图片中其他无关部分,尽可能减少对后续实验所带来的影响.然后针对分割得到的图像,结合中医五脏六腑在背部的映射区,采用关键区域检测的方法对痧象颜色特征进行3 种区间的识别;根据中医主观上对于痧象形状的划分,采用像素统计方法将痧象形状划分为片状和点状两种.最后,通过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F1 值对客观识别的结果进行数据上的评价.结果 本文提出的客观数显方法在痧象颜色特征划分上的准确率达到了 80.56%,在痧象形状特征的划分上准确率达到了89.60%,能够较为准确地对痧象特征要素进行划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结论 本文提出的数显方法能够对痧象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进行较为准确的辨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主观认知所造成的辨识不同问题,在辅助医师诊断以及用于中医痧象特征的识别教学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可为正确了解痧象特征信息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关键质量属性与质量源于设计的化学药物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我国化学创新药物产业正蓬勃发展,药物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产创新药及高端制剂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将为我国新药研发格局带来深刻变革.化学药物质量控制是药物研发的重点,是药品安全有效的前提.围绕化学药物产业发展战略,攻坚关键核心技术,要重视科技创新.结合当前国内外前沿理念及技术,未来我国化药制造将持续发展.从化药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辨识、化药生产质量源于设计和化药质量控制与剂型改良3个角度展开论述,以近10余年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参考,围绕化药产业发展战略,紧扣关键质量属性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对化药质量控制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化药质量控制提供方向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对藏药宽筋藤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快速辨识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藏药宽筋藤Tinospora sinensis藤茎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 采用色谱柱Waters ACQUITYUPLCC18色谱柱(100mm×2.1 mm,1.7 μm),以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测定宽筋藤生物碱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RAW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抑制能力,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通过二级高分辨质谱分析结合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共鉴定出73个生物碱,包括12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23个四氢原小檗碱型生物碱、20个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9个阿朴啡类生物碱、9个其他类生物碱.抗炎活性检测表明,宽筋藤生物碱对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一氧化氮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对藏药宽筋藤生物碱类成分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解析,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心房颤动脉象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无症状房颤患者除心电图筛查外,体表脉搏触诊也是初筛房颤最直接途径之一,而中医脉诊与脉搏触诊相通.根据房颤发作心率波动范围分为快速型、慢速型心室率两类房颤.结合古今脉学专著将房颤的现代认识与中医脉学的脉象要素、病因病机对比分析,将房颤的现代病理生理特点与影响脉象形成的中医病机相结合,从脉象的率、律、形、势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促脉、散脉、涩脉、结脉等房颤基本、常见、代表性脉象.房颤见结脉而非代脉,提出房颤可见真脏脉的观点,指出真脏脉的房颤患者非不治之症,为临床辨识房颤脉象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大麦属物种形态学多样性分析和电子名片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大麦属(Hordeum)隶属于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自然群落分布广阔、生态迥异,部分物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由于大麦属各物种之间在形态上辨识度低,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时常发生,降低了野外资源考察鉴别物种的效率和准确度.构建完整且详细的分组分种检索表及各物种电子名片,将为物种分类检索及快速识别大麦属物种提供重要的参考模本以及实践数据,推动大麦属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评价和利用.本研究选取32个大麦属物种的38份材料,于2020和2021年度开展大麦属各物种的温室种植试验,调查统计了 45个质量性状和15个数量性状.通过对整株、穗部、三联小穗等重要表型性状拍照以及各物种细微差异比较,可以精确区分大麦属各个物种,并构建了大麦属物种分组分种检索表和各物种的电子名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