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康酸减轻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衣康酸外源性衍生物4-辛基衣康酸(4-octyl itaconate, 4-OI)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作用及具体调控机制。方法:采用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4-OI组、LPS组、4-OI+LPS组和去铁酮(deferiprone, DFP)+LPS组,每组6只。通过腹腔注射LPS建立LPS诱导的ALI模型,4-OI治疗组在LPS造模前2 h预先腹腔注射4-OI。造模12 h后处死收集小鼠肺组织并进行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马松染色分别检测肺损伤及胶原沉积程度。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及铁死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统计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加重,胶原沉积增加,肺损伤评分及肺湿干重比明显升高(均 P<0.05),而4-OI治疗明显减轻LPS诱导的ALI。4-OI治疗还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鼠肺组织炎性因子IL-1β[(4.38±0.47) vs. (32.65±4.49)]、IL-6[(3.97±0.64) vs.(12.22±0.91)]、TNF-α[(15.06±2.26) vs. (38.53±2.31)]的mRNA水平。同时,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肺组织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4-羟基壬烯醛、丙二醛、组织铁水平明显升高,铁死亡标志物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 mRNA水平也显著增加(均 P<0.05)。4-OI+LPS组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LPS组水平。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及PCR结果进一步表明,LPS组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和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 FTH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4-OI治疗显著增加Nrf2、GPX4和FTH1水平(均 P<0.05),与DFP发挥出相同的抑制铁死亡作用。 结论:4-OI通过增加Nrf2并上调FTH1和GPX4减轻LPS诱导的ALI,为临床上ALI的防治提供潜在的药物及其理论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共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发生排尿障碍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早期常表现为尿急、尿频,晚期易出现急性尿潴留及肾损伤等重度症状。但BPH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同时大量研究表明BPH与多种疾病存在显著关联。本文就近年来BPH与多种共生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修复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细胞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干细胞组均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构建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脊髓打击损伤,只行手术暴露。模型建立24 h后,干细胞组大鼠尾静脉注射0.2 ml BMSCs单细胞悬液(2×10 6个细胞);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同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价造模后第1、4、7、15、30天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造模后第30天,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前列腺素E 2(PGE 2)的含量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尼氏染色分析大鼠脊髓组织中尼氏小体与神经元的变化。 结果:相对于模型组[(1.82±0.84)、(3.38±0.88)、(5.83±1.36)分],干细胞组大鼠造模后第7、15、30天的BBB评分[(5.68±0.82)、(10.25±1.55)、(13.25±2.36)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造模后第30天,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TNF-α、IL-1β和PGE 2含量均明显降低(均 P<0.01),脊髓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神经元及尼氏小体数量均明显升高(均 P<0.01)。 结论:尾静脉移植BMSCs可显著改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其可能是通过调控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PGE 2的表达加快脊髓组织神经元的修复,进而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放疗在低负荷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放疗方法在低负荷转移性前列腺癌(LBM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LBMP的91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3~72(67.4±4.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全雄激素阻断内分泌治疗,其中52例患者接受单纯前列腺直接放疗(PODT组),39例患者接受前列腺联合转移灶放疗(PMRT组)。PODT组患者的放疗靶区为前列腺和双侧精囊,即计划靶区体积(PTV),其处方总剂量为62.5 Gy (2.5 Gy/次,1次/d,25次/5周);PMRT组患者的放疗靶区为PTV+淋巴结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 nd)+椎体转移灶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 m),其中,PGTV nd处方总剂量为55 Gy(2.2 Gy/次,1次/d,25次/5周);PGTV m处方总剂量为45 Gy(1.8 Gy/次,1次/d,25次/5周)。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组间肿瘤照射体积、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采用扩展性前列腺癌复合指数(EPIC)量表和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标准评价2组患者各个随访时间点的生存质量和急性放射损伤;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急性放射损伤;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 χ2检验。 结果:PODT组总的照射体积为(264.52±86.37) cm 3,显著低于PMRT组的(418.47±63.64) cm 3,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62, P<0.05 )。PODT组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左侧股骨头和右侧股骨头)的照射剂量均显著低于PMRT组( t=2.01~4.78,均 P<0.05)。PODT组在放疗结束当天、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6个月的泌尿系统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PMRT组( Z=4.467、5.726、7.984,均 P<0.05);PODT组在放疗结束当天、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24个月的肠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PMRT组( Z=3.826、5.693、7.874,均 P<0.05);PMRT组的性功能评分在放疗后3个月及以后的各个随访时间点均高于PODT组( Z=2.381~9.872,均 P<0.05 )。PODT组和PMRT组的5年总生存(OS)率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PCS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4.62、3.07,均 P>0.05)。PODT组的5年无生化失败期间(IBF )率低于PMRT组(4.2%对14.9%),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68 , P=0.03 )。PMRT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减少、下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ODT组( χ2=6.09、3.12、7.58,均 P<0.05 );其呕吐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PODT组(48.7%对19.2%, χ2=8.93 , P<0.05 )。 结论:LBMP患者接受PMRT可提高IBF时间,但无法延长PCSS和OS时间,且增加了辐射损伤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美国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平台的利马前列素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挖掘利马前列素不良事件(AE)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平台,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收到的利马前列素AE报告,根据《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1版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E进行分类和标准化编码,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挖掘利马前列素的风险信号,将AE报告数≥3、 ROR≥2且其95%置信区间( CI)下限>1的PT定义为风险信号,对风险信号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收集到以利马前列素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1 618例,挖掘出69个风险信号,涉及17个SOC。10个风险信号为说明书已记载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红细胞计数下降、药疹、血压降低、肝脏疾病、血小板计数降低、贫血、血红蛋白降低、发热和食欲减退。59个风险信号为说明书未记载AE,信号强度居前10位者为硬肿症、肿瘤出血、脑利尿钠肽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显微镜下结肠炎、大肠穿孔、急性心力衰竭、抑郁症状、慢性心力衰竭、肺泡出血;报告数>10的信号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间质性肺疾病、肾损伤、心力衰竭、感染性肺炎、跌倒等。结论:除说明书记载的不良反应外,利马前列素还可能引起肿瘤出血、脑利尿钠肽升高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等说明书未记载且预后不良的严重不良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GE2/EP信号通路在肺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列腺素E2(PGE2)由花生四烯酸代谢而成,含有4个碳-碳双键,为高级不饱和脂肪酸。PGE2能在多种细胞中产生并作用于不同类型的前列环素受体(EP),在调节心血管系统及维持水盐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GE2/EP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其在哮喘、肺癌以及急性肺损伤中可能均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将对PGE2/EP信号通路在各种肺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酚麻美敏致前列腺结石患者急性尿潴留继发急性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54岁男性患者因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腹胀、腹泻等予呋塞米、沙库巴曲缬沙坦、曲美布汀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给药前患者肾功能正常[血清肌酐(Scr)93 μmol/L]。第2天,因患者咳嗽、咳痰,加用酚麻美敏(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325 mg、盐酸伪麻黄碱30 mg、氢溴酸右美沙芬15 mg、马来酸氯苯那敏2 mg)325 mg口服、1次/6 h。第3天,患者出现排尿不畅、下腹部胀痛。实验室检查示Scr 215 μmol/L,B型尿钠肽0.091 μmol/L;急诊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示前列腺结石、前列腺大小正常、膀胱充盈。考虑酚麻美敏引起急性尿潴留进而导致急性肾损伤,当天停用该药,其他药物继续服用。停药第2天,患者排尿困难缓解,Scr 162 μmol/L;停药第3天,患者症状消失,Scr 134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连续性全尿道保留技术在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连续性全尿道保留技术在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前瞻性收集2022年3—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病理学分期≤pT2c期,Gleason评分≤7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20 μg/L,MRI检查结果提示尿道和前壁无肿瘤侵犯,既往无尿道严重外伤史),术前充分沟通后明确接受此术式的2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67.2±7.6)岁(范围:61~76岁)。手术由熟练开展单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医师实施。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尿控、肿瘤控制和手术并发症等;日尿垫用量0~1片为恢复尿控,拔除导尿管后24 h内尿垫用量0~1片为即刻尿控。结果: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8.4±22.4)min(范围:100~145 min),术中出血量(68.2±13.7)ml(范围:50~120 ml),4例发生尿道损伤并进行缝合修补。术后24 h、1周、4周和7周尿控恢复率分别为80.0%、84.0%、92.0%和100%。术后大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1例前列腺基底部切缘阳性,所有患者尿道周围腺体切缘阴性。术后并发症包括泌尿系感染3例、尿痛2例、急性尿潴留1例。术后3个月MRI随访结果提示膀胱和尿道形态基本正常。术后3个月和6个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均<0.1 μg/L。结论:连续性全尿道保留技术在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可行,患者术后早期尿控和肿瘤学效果达到预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ALP)术后发生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605例RAL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AKI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P=0.001)、贫血( P=0.036)、低蛋白血症( P=0.001)、冠心病( P=0.040)、高血压( P=0.042)、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药( P=0.025)、术中平均动脉压(MAP)<55 mmHg(1 mmHg=0.133 kPa)的时间( 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 P=0.016)、低蛋白血症( P=0.009)、MAP<55 mmHg的时间( 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年龄、贫血、低蛋白血症、冠心病、高血压、服用ACEI/ARB类降压药、MAP<55 mmHg的时间均是术后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低蛋白血症、MAP<55 mmHg的时间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根据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肾脏功能,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发骨转移性肾上腺皮质癌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56岁,因右肘部摔伤、疼痛伴活动障碍3周于2017年3月29日就诊于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肿瘤科。既往无手术史及其他病史。查体:神志清楚,营养状态中等,血压145/99 mmHg(1 mmHg=0.133 kPa)。专科检查:右上肢较对侧明显萎缩,右肘部稍肿胀,局部皮肤擦伤,无明显出血、张力性水泡,未触及包块;右肘部及前臂近端局部压痛,肘关节疼痛性活动障碍;肩关节及腕关节无明显活动受限。MR检查:右桡骨近中段占位,不排除转移性肿瘤(图1A、1B)。门诊以“右肘部软组织损伤,右肘部肿瘤”收住院。入院后PET/CT检查示左侧肾上腺弥散信号。进一步行肾上腺CT检查示左肾上腺区占位,提示恶性肿瘤。实验室检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8.21 pmol/L、皮质醇135.20 nmol/L、醛固酮79.50 pmol/L。2017年4月5日行右桡骨病灶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结果:大体见灰红色碎组织一堆,整体大小1.5 cm×1.0 cm×0.6 cm,质硬;显微镜下骨小梁间见富脂质的透明胞浆的瘤细胞呈束状、条带状或巢状排列,酷似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细胞,细胞间可见纤细的窦隙状血管,细胞具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抑制素-A阳性,广谱细胞角蛋白弱阳性,S-100蛋白散在细胞阳性,Ki-67蛋白约20%阳性,CD56、突触素部分阳性,波形蛋白、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A)、急性淋巴母细胞共同抗原、GATA结合蛋白3、核转录因子8、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均阴性。病理检查提示转移性肾上腺皮质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