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析导管置入过程中发现永存左上腔静脉并Chiari网嵌顿导丝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文报道1例尿毒症患者行透析导管置管过程中发现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并发生导丝嵌顿Chiari网现象。患者因终末期肾病、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拟行急诊透析,行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置入,造影过程中发现孤立性PLSVC,操作导丝时发现右心房水平嵌顿,在操控导丝过程中导丝松动并带出一条细纤维丝,考虑为Chiari网嵌顿可能。1周后随访,患者透析导管使用良好,透析脱水后心功能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急性右心衰竭的识别、评估和处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儿童多种急性心肺疾病可引起急性右心衰竭(ARHF),而右心功能又是多种心肺疾病转归和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儿童ARHF起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及时处理更易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后果。治疗的有效性在于及时识别ARHF,准确评估和监测患儿血流动力学状态,以此为基础结合原发疾病进行个性化合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挽救性治疗:实施俯卧位通气刻不容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病因,对常规肺保护和肺开放通气策略反应不佳者,俯卧位通气是治疗的重要措施,通过促进肺复张,改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急性右心功能衰竭。俯卧位通气同样对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有效,可预防病情向重型和危重型进展。目前临床医师对俯卧位通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存困惑,因此亟需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4例左心室辅助术后管理特点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共完成4例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3~55岁,均诊断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INTERMACS分级Ⅳ~Ⅵ级。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1例,无法拔除气管导管,行气管切开;急性肾损伤行床边血滤1例;主动脉瓣血栓形成1例;主动脉瓣无法开放1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吸入一氧化氮降低肺动脉压,效果满意。经治疗后4例均康复出院,出院后口服华法林抗凝,口服诺欣妥控制血压,生活质量显著提高。LVAD是治疗终末期心衰的良好手段,其独特的"平流"病理生理机制,可致术后出现低氧血症、右心衰竭、高血压、血栓形成和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须密切监测、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慢性血糖比值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易损期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慢性血糖比值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出院后易损期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治疗的98例AHF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按照出院后易损期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不良预后组(31例)和非不良预后组(67例)。根据入院时静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计算急性慢性血糖比值。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AHF患者易损期不良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急性慢性血糖比值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急性慢性血糖比值分组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 结果: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不良预后组总胆固醇、尿素氮、血糖、急性慢性血糖比值、高敏C反应蛋白、左心房前后径、右心房前后径均高于非预后不良组[(3.88 ± 0.18)mmol/L比(3.76 ± 0.24)mmol/L、(9.39 ± 1.07)mmol/L比(8.68 ± 1.79)mmol/L、(10.49 ± 2.20)mmol/L比(7.64 ± 1.57)mmol/L、1.37 ± 0.47比1.04 ± 0.35、(3.85 ± 0.36)mg/L比(3.68 ± 0.28)mg/L、(48.47 ± 7.86)mm比(45.37 ± 3.56)mm、(47.18 ± 5.04)mm比(44.05 ± 6.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白细胞计数、血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急性慢性血糖比值是易损期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慢性血糖比值预测易损期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18(95 CI 0.618~0.805, P<0.01),特异度为62.70%,灵敏度为77.40%,截断值为1.07。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急性慢性血糖比值>1.07组(43例)和急性慢性血糖比值≤1.07组(55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终点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高急性慢性血糖比值的AHF患者出院后易损期不良预后发生风险高,急性慢性血糖比值可作为AHF患者易损期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心脏超声指导下成功救治急性右心衰竭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右心功能的评估与管理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床旁心脏超声为此提供了更多机会。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1例三尖瓣置换术后急性右心衰竭患者。该患者床旁心脏超声提示有急性右心衰竭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右心室收缩活动整体减弱,右心室扩大,右心室与左心室内径比值>1,胸骨旁短轴切面可见右心室呈椭圆形,室间隔凸向左心室,且左心室前负荷低,左心室舒张受限。该患者在床旁心脏超声指导下,经强心、调整左右心室前后负荷、改善肾脏血流灌注、呼吸功能支持等治疗后病情趋于好转,床旁心脏超声提示右心室较前缩小、收缩功能好转,左心室舒张功能较前改善,总结该病例的成功救治经验以供参考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通常继发于严重肺部疾病或肺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以急性右心功能障碍、右心衰竭为主要特征。其中,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正压通气均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在危重患儿救治过程中,特别是呼吸支持过程中,应早期识别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考虑实施以右心功能监护和保护为核心的"肺保护"及"循环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69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疗效及安全性及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华中阜外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治疗的69例AMI后VSR患者。依据术后30 d是否存活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3例)和死亡组(16例)。收集并分析纳入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于术后30 d对院内存活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主要安全性指标为封堵失败发生率及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次要安全性指标为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他非手术操作直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指标包括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右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SR患者介入封堵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9例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R患者,年龄67(64,71)岁,其中女性42例(60.9%)。全因死亡16例(23.2%),其中院内死亡13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封堵失败4例(5.8%)。成功介入封堵的65例患者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共12例(18.5%),其中瓣膜损伤8例(12.3%)。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较高[5/12比13.2%(7/53), P=0.022]。发生MACE 1例(1.5%),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1.5%),消化道出血2例(3.1%)。成功封堵的65例患者均完成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出院时,56例存活患者完成心功能评估;术后30 d随访时,53例存活患者完成电话随访。出院时及术后30 d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分布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Ⅰ、Ⅱ级患者占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8%(43/56)比23.1%(15/65), P<0.001;77.4%(41/53)比23.1%(15/65), P<0.001]。封堵治疗术后患者的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降低,主动脉收缩压(AS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升高(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9.8×10 9/L( OR=20.94,95% CI 1.21~362.93, P=0.037)及NT-ProBNP>6 000 ng/L( OR=869.11,95% CI 2.93~258 058.34, P=0.020)是VSR患者介入封堵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经皮介入封堵治疗AMI后VSR是安全有效的。白细胞、NT-ProBNP升高是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心脏超声对脓毒症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心脏超声指标在诊断脓毒症心功能不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住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80例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等一般临床资料;确诊后1、3、7、10 d检测心脏超声指标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H-FABP水平。根据有无心功能不全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30例)和心功能不全组(50例),比较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心脏超声指标和心脏标志物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心脏超声指标和心脏标志物后,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心功能不全组仅SOFA评分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分:6.12±4.09比4.57±2.45, P<0.05)。在相同时间点,心功能不全组N%、H-FABP均高于心功能正常组(N%: F=6.973, P=0.010;H-FABP: F=17.303, P=0.000)。在不考虑时间因素的情况下,两组间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E峰与室间隔之间的垂直距离(EPSS)、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减速时间(EDT)、A峰持续时间(Ad)、左室收缩期肺静脉血流速度(S)、左室舒张早期肺静脉血流速度(D)、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三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肺动脉瓣环血流速度(PVB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心脏超声指标和心脏标志物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LVEDV为0.636、77.30%、56.03%,SV为0.779、88.82%、71.19%,LVEF为0.753、92.12%、55.21%,CO为0.754、88.82%、77.19%,LVFS为0.728、81.25%、66.99%,EPSS为0.663、96.99%、51.56%,IVRT为0.775、86.97%、73.55%,A'为0.908、96.58%、89.60%,Sm为0.738、93.37%、56.77%,H-FABP为0.673、80.26%、57.25%。将H-FABP分别与LVEDV、SV、LVEF、CO、LVFS、EPSS、IVRT、A'、Sm进行平行诊断试验,其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诊断试验(分别为85.45%、93.91%、96.72%、94.74%、89.43%、98.00%、92.00%、99.42%、93.60%),阴性预测值均低于单项诊断试验(分别为50.89%、57.93%、49.15%、58.18%、57.05%、45.74%、57.92%、64.13%、47.78%)。 结论:心脏超声指标LVEDV、SV、LVEF、CO、LVFS、EPSS、IVRT、A'、Sm联合H-FABP对脓毒症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循环系统疾病的肝脏表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肝脏血供丰富,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约占心输出量的25%,循环系统疾病可导致肝脏受损,各种原因所致右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肝脏回流障碍从而导致淤血性肝病,而急性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可导致缺血性肝脏损伤。除此之外,广泛的动静脉分流可引起门静脉压力及心功能异常,亦可造成肝脏血供异常。现简要介绍以上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