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后恙虫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重症率高,易被漏诊、误诊。本例恙虫病患者为2022年四川泸定地震灾后执行野外任务的救援人员,患者出现高热伴特征性焦痂、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肝功能损伤等症状,恙虫病立克次体免疫球蛋白M检测确定病原菌为恙虫病立克次体。拟通过本病例报道提升救援人员和临床医师对恙虫病的认识,并应加强地震救援期间对恙虫病的防控和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NGS在15例海南危重型立克次体病早期救治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危重型不典型的立克次体感染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临床诊断危重症立克次体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生化结果、外斐反应结果、影像学资料及mNG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Fisher精确性检验比较mNGS和外斐反应的阳性率。结果:15例立克次体病患者中均有发热症状,头痛12例,但具有诊断意义的典型皮疹或焦痂仅为3例,发生脓毒症休克6例,多器官功能障碍15例;血液mNGS阳性15例,其中10例患者在血液中检测出普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其余5例检测出莫氏立克次体,mNGS阳性率显著高于外斐反应(15/15比0, P<0.001)。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被给予多西环素等治疗,其中14例好转出院,1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出院后1周死亡。 结论:mNGS能够提高常规检测结果为阴性的非典型立克次体的检出率,可为危重型立克次体病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表现为急性不明原因发热的疑似恙虫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8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临床诊疗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患者很多,其病因复杂多样,是临床上面临的挑战。感染是发热的主要病因,致病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和立克次体。本研究对浙江省三门县部分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探索其病因并分析基因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湖北省2016-2021年蜱传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 2016-2021年湖北省蜱传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重症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基于2016-2021年报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恙虫病、斑疹伤寒等蜱传传染病个案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现场调查2021年高发地区报告蜱传传染病病例,开展人群特征、流行病学史等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重症和死亡危险因素。结合现场媒介调查,开展病例家庭及周边草地游离蜱和宿主动物体表蜱监测和检测。结果:2016-2021年湖北省共报告蜱传传染病病例3 826例,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占71.30%(2 728/3 826),恙虫病病例占13.04%(499/3 826),斑疹伤寒病例占15.66%(599/3 826)。6年累计死亡44例,病死率为1.15%(44/3 826)。发病高峰为5-7月,农民占84.61%(3 237/3 82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0岁病例占81.02%(3 100/3 826),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P<0.001)。报告蜱传传染病病例地区分布涉及16个城市,86个县(区),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发地区病例存在一定的时空聚集性和范围不断扩大趋势。现场捕获微小牛蜱和长角血蜱,宿主动物和草地蜱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94%(7/64)和40.00%(2/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和白细胞计数<2.0×10 9/L是蜱传疾病病例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湖北省报告的蜱传传染病主要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恙虫病和斑疹伤寒。蜱传传染病重点防治对象为年龄≥50岁的女性,高发流行期要减少野外暴露和蜱叮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同时检测立克次体目中7种重要病原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及优化检测立克次体目中7种重要病原菌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可同步检测并明确感染类型。方法:根据普氏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ompB基因、恙虫病东方体 groEL基因、查菲埃立克体16S rRNA基因、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gltA基因和贝氏柯克斯体 com1基因序列合成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至同一方案,对该方法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等进行评价,并使用该方法对模拟样本和实际样本进行检测。 结果:7种病原菌标准曲线的 Ct值与模板拷贝数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均 R2>0.990 0),所建立方法最低检测限均为1×10拷贝数/μl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96份蜱虫核酸提取物样本中,1份样本检出贝氏柯克斯体,3份样本检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80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标本DNA中,1份样本检出恙虫病东方体,2份样本检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结论:本研究基于TaqMan-探针qPCR方法,将7种病原菌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优化至同一方案,克服目前不同立克次体目病原菌采用不同的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的缺点,可将临床样本中立克次体目的7种重要病原菌精确定位检测至种,明确感染病原菌类型并缩短检测时间,有助于对患者的精准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恙虫病特殊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研究从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患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主要致死并发症的特殊临床表现,孕妇和儿童恙虫病的特点,病原学诊断,神经系统诊断进展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恙虫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恙虫病67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分析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2020 年1月1日至 2022 年12月30日确诊的67例恙虫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疾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重症患者14例,非重症患者53例。67例患者年龄41~65岁,重症组患者年龄大于非重症组( P<0.05)。男性患者43例(64.18%),农村居住者56例(83.58%)。患者就诊时间集中于夏秋季节,7—10月份共计59例(88.1%)。67例恙虫病患者均出现焦痂或溃疡,其中,22例(32.8%)焦痂或溃疡部位在褶皱部位,18例(26.8%)在躯干部,27例(40.4%)在四肢。重症组全身皮疹、畏寒寒战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均 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尿酸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非重症组(均 P<0.05),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肌酐、尿素氮、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高于非重症组(均 P<0.05)。非重症组抗立克次体感染治疗显效率优于重症组( χ2=5.16, P<0.05)。提示全科医生应重视恙虫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及时对非重症患者行抗立克次体感染治疗,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恙虫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1].国内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各省及西南地区[2],湖北省2009~2020年累计报告恙虫病病例364例[3].恙螨多生活在温暖、潮湿的野外,夏秋季易流行.经常于野外作业的群体及常在户外玩耍的孩童均为恙虫病高危人群[4].其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诊断难度较大;多数患者被恙虫叮咬后,其在皮肤局部繁殖导致皮肤坏死,形成无痛性、特征性的黑色焦痂具有临床诊断价值,但常发生于患者的隐秘部位,难以发现[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恙虫病临床特征及重症恙虫病的早期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了解恙虫病临床特征,探讨重症恙虫病诊断的早期临床指征.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恙虫病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胸部CT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恙虫病患者分为非重症恙虫病组(简称非重症组)与重症恙虫病组(简称重症组),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重症恙虫病的早期临床指征.结果 研究共纳入恙虫病患者181例,其中非重症组104例,重症组77例.所有患者均发现皮肤焦痂,最常见于躯干,占47.5%(86/181).患者均出现发热,其他临床表现为头痛、咳嗽、腹痛、肌肉酸痛和呼吸困难.胸部CT影像表明,所有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为49.7%(90/181),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发生率分别为67.5%(52/77)和36.5%(3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1,P<0.05).实验室检查中,重症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谷草转氨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非重症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于非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58、-3.870、-5.937、-6.546、-4.153、-4.802、-5.119、-5.039,P均<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谷草转氨酶、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升高以及存在胸腔积液与重症恙虫病发生有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其敏感度为62.3%,特异度为96.2%.结论 患者出现发热伴随皮肤焦痂应考虑恙虫病的可能,血清谷草转氨酶、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升高和胸部CT显示胸腔积液可作为考虑恙虫病发展为重症的早期指标,应予以关注,对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及早诊治,以期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云南省贡山地区小型兽类几种细菌性病原体携带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掌握云南贡山地区野生小型兽类的种类和主要细菌性病原体的携带情况,于2014—2015年在该地区诱捕野生小型兽类,进行种类鉴定,解剖取肺、 脾等组织.采用巢式PCR对无形体Anaplasmataceae、 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以及莱姆病螺旋体Lyme disease spirochete等4类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共捕获小兽759只,涉及14属35种,优势属为姬鼠属(29.1%)和绒鼠属(17.4%).对其中541份标本进行无形体PCR检测,结果显示:12份新埃立克体(Candidatus Neoehrlichia mikurensis)阳性,来自姬鼠、 绒鼠、 鼩鼱和白腹鼠;2份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阳性,来源于鼩鼱和灰腹鼠;3份巴尔通体Bartonella阳性,来源于绒鼠和大足鼠.采用56 kDa基因片段引物对恙虫病东方体进行检测,发现4份阳性标本.其中2份与Boryong血清型菌株同源性最高,均为97.0%;1份与Karp血清型同源性最高,为86.0%;另一份与Kato-related血清型同源性最高,为86.0%,系统发生树显示,其与Kato-related位于同一分支.提示这两份标本可能是恙虫病东方体Karp血清型和Kato-related血清型菌株的变异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