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黎贡山不同海拔蝗虫和螽斯类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为了解高黎贡山地区不同海拔蝗虫和螽斯类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样线法于2020年和2021年9-10月对该地区海拔1200~2400 m范围内的蝗虫和螽斯2个类群进行了调查,整个调查区域划分为3个海拔段:分别为海拔段Ⅰ(1200~1600 m)、海拔段Ⅱ(1600~2000 m)和海拔段Ⅲ(2000~2400 m).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蝗虫和螽斯741头,隶属于7科35属52种,其中海拔段Ⅰ有7科24属30种426头,海拔段Ⅱ有4科12属15种201头,海拔段Ⅲ有2科12属13种114头;螽斯科(Tettigoniidae)、斑腿蝗科(Catantopidae)和驼螽科(Rhaphidophoridae)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山地吟螽(Phlugiolopsis montana)为该地区的优势种;在海拔段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最高;相似性分析表明,3个海拔段间的相似性系数位于0~0.1026;其中海拔段Ⅱ与海拔段Ⅲ的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1026.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因子显著影响蝗虫和螽斯类多样性,但不同测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温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多样性指数、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温度和降水因子是影响高黎贡山地区蝗虫和螽斯类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生境异质性有助于提高2个类群的物种丰富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高黎贡山南段海拔梯度森林乔木层时空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4/7/6
研究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对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以及预测全球变化情景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梯度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如何随着时间尺度的变化仍不清楚.该研究以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海拔梯度(960~2 878 m)森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带的17个样方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08和2013年乔木层(DBH≥5 cm)重调查数据,分析样方内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沿着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呈现单峰分布格局,系统发育多样性呈现上升的趋势,系统发育结构呈现聚集到离散或者随机的结构.(2)在时间尺度上,森林乔木层在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上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然而,系统发育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更加聚集的趋势.(3)在海拔梯度上,东坡低海拔区域(960~1 381 m)的森林群落样方呈现显著的物种丧失,其植被完全被耕地所替代.其中,诃子(Terminalia chebul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ifolia)、枳椇(Hovenia acerba)和假香冬青(Ilev wattii)等为主要的丧失物种.相反,物种获得主要集中在西坡低海拔的样方,群落中丰富度显著增加的物种主要为曼青冈(Cyclobalanopsis oxyodon)、华山矾(Symplacos chinensis)和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等.据此,我们推测高黎贡山海拔梯度森林乔木层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在中高海拔受群落演替和气候变化的制约,而在低海拔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加深了对高黎贡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认识,也有助于该地区精准保护策略的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贡山三尖杉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研究贡山三尖杉Cephalotaxus lanceolata K.M.Feng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MCI gel、RP-C18 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贡山三尖杉枝叶中分离得到 3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尖杉碱(1)、高三尖杉酯碱(2)、氧桥三尖杉碱(3)、诸葛菜碱D(4)、芹菜素(5)、槲皮素(6)、柯伊利素(7)、木犀草素(8)、芦丁(9)、牡荆素(10)、6-C-methylnaringeninp(11)、芹菜素-6-C-β-L-吡喃阿拉伯糖-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2)、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3)、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14)、穗花杉双黄酮-7-甲醚(15)、金松双黄酮(16)、银杏双黄酮(17)、熊果酸(18)、2α-hydroxyursolic acid(19)、常春藤皂苷元-28-O-β-D-葡萄糖酯苷(20)、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21)、硬脂酸(22)、单棕榈酸甘油酯(23)、巨豆-7-烯-3β,4α,9-三醇(24)、肌苷(25)、腺苷(26)、甘露醇(27)、二十九烷-15-醇(28)、β-谷甾醇(29)、胡萝卜苷(30).结论:其中,化合物 4、11~14、20、21、24~26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8~10、15~17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2016-2021年云南省贡山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为了解贡山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流行趋势,2016-2021年,根据《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按照地理方位将贡山县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年在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为调查村,调查对象为调查村3岁及以上本地常住人口.收集调查对象的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9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记录感染虫种和人数,计算感染率,感染率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共粪检6 175人,土源性线虫感染928例,总感染率为15.03%(928/6 17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92%(489/6 175)、8.87%(548/6 175)、3.27%(202/6 175)和0.19%(12/6 175).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 3~9岁儿童823人,检出蛲虫感染6例.对202例钩虫感染者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虫虫种鉴别,其中美洲钩虫感染89例,十二指肠钩虫感染72例,两者混合感染1例,分别占44.06%(89/202)、35.64%(72/202)和0.50%(1/202).钩虫、蛔虫和鞭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 81.19%(164/201)、69.33%(339/489)和 78.29%(429/548).2016-2021 年贡山县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 38.78%(389/1 003)、14.76%(156/1 057)、6.53%(68/1 042)、13.15%(134/1019)、11.89%(121/1 018)和 5.79%(60/1 036),各年度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98,P<0.01).调查的5个乡(镇)中,独龙江乡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32.07%(398/1 241),茨开镇最低,为9.09%(112/1 232),不同乡(镇)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9.24,P<0.01).女性感染率17.81%(637/3 577)高于男性感染率11.20%(291/2 598)(x2=51.49,P<0.01).各年龄组均有感染者,以3~9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8.21%,244/865);民族分布以独龙族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30.39%,392/1290);职业分布以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7.78%,170/612);文化程度分布以学龄前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7.48%,169/615).不同年龄、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2.16、310.89、195.59、197.59,均P<0.05).监测结果显示,2016-2021年贡山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对独龙族、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滇西北高黎贡山局限蚊属一新种(双翅目:蚊科)
编辑人员丨2023/12/2
记述了局限蚊属(丽蚊亚属)一新种,丹珠局限蚊Topomyia(Suaymyia)danzhuensis sp.nov.该新种的主要特征是:雄蚊喙具基白环;腹节第IX-T侧叶端部的刺形鬃膨大呈刀型,内缘小鬃列位于端部而非基部;抱肢基节端腹叶具长鬃丛和背内侧中部具短鬃群,抱肢端节外枝明显比内枝粗大;幼虫下颚宽短,端缘具多个小齿突;梳齿数量较少和仅分布于呼吸管基部腹侧和肛腮粗壮及其末端钝圆等.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高黎贡山东坡竹林.标本保存于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的分布格局及其地形影响因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以200 m × 200 m动态监测样地的地形数据和群落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扩散系数、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取样面积、生长阶段下树种分布格局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地形因素对树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中多数树种呈聚集分布,少数树种呈随机分布.多数树种的分布格局与取样面积无关,其中大部分在各取样面积下都呈聚集分布;少数树种的分布格局受取样面积的影响,取样面积较小时多呈随机分布,取样面积较大时多呈聚集分布.群落中约有一半树种的分布格局与其生长阶段无关,其中大部分在各生长阶段都呈聚集分布.另有一半树种的分布格局受其生长阶段的影响,其中大部分在幼树阶段表现为聚集分布,在中树、大树阶段表现为随机分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异质性对多数树种的聚集分布有重要影响,其中树种在资源生态位上的分化是控制因素,而地形对水热资源的再分配是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多次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对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为该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植物分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武功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66科、814属、2 079种,分别占江西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2.81%、61.11%、50.46%,其中裸子植物有7科、15属、19种,分别占江西裸子植物总数的77.78%、65.21%、54.28%.(2)武功山地区科包含12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占优势(70科,占57.96%),温带成分丰富(46科,38.65%);属包含14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略占优势(368属,49.40%),温带成分增加(354属,47.53%);种包含14个分布类型,热带分布性626种(31.04%),温带分布性663种(32.87%),温带成分略占优势;武功山地区植物成分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并且热带和温带成分相互交融、渗透.(3)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具有单种和少种的科属较多,具有起源古老的特点,其中单种属有414属,占总属数的50.86%.中国特有成分有4科、23属、728种.(4)与相邻的15个代表性区系比较表明,武功山地区种类较为丰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系与黄山、庐山、武夷山、井冈山等地区的关系很密切,与秦岭、西双版纳和高黎贡山的区系关系最疏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南省2016年独龙族农村成年居民艾滋病知识、相关行为及HIV感染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云南省独龙族农村成年居民艾滋病相关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HIV感染现况,为制定少数民族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对云南省独龙族的聚居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贡山县)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农村成年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并用系统抽样样本估算为383人,通过一对一入户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收集相关信息,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400人,有效问卷394份.调查对象年龄18~ 65(34.39±9.74)岁,已婚者占80.7%(318/394),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54.0%(213/394),外出打工者占13.2%(52/394).HIV感染率为0.5%(2/400),均为外出打工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8%(275/394),知识来源主要是免费宣传材料50.0%(197/394).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6.4%(60/366)、最近1年多性伴行为发生率为18.0%(66/366)、最近1年临时性行为发生率为5.7%(21/366)、最近1年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为1.9%(7/366).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8.0%(25/311).结论 独龙族农村成年居民存在少数HIV感染者,感染原因主要是外出打工经性行为感染.独龙族农村居民近年外出打工现象增多,存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的问题.应加强艾滋病知识教育、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等干预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南省贡山地区小型兽类几种细菌性病原体携带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掌握云南贡山地区野生小型兽类的种类和主要细菌性病原体的携带情况,于2014—2015年在该地区诱捕野生小型兽类,进行种类鉴定,解剖取肺、 脾等组织.采用巢式PCR对无形体Anaplasmataceae、 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以及莱姆病螺旋体Lyme disease spirochete等4类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共捕获小兽759只,涉及14属35种,优势属为姬鼠属(29.1%)和绒鼠属(17.4%).对其中541份标本进行无形体PCR检测,结果显示:12份新埃立克体(Candidatus Neoehrlichia mikurensis)阳性,来自姬鼠、 绒鼠、 鼩鼱和白腹鼠;2份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阳性,来源于鼩鼱和灰腹鼠;3份巴尔通体Bartonella阳性,来源于绒鼠和大足鼠.采用56 kDa基因片段引物对恙虫病东方体进行检测,发现4份阳性标本.其中2份与Boryong血清型菌株同源性最高,均为97.0%;1份与Karp血清型同源性最高,为86.0%;另一份与Kato-related血清型同源性最高,为86.0%,系统发生树显示,其与Kato-related位于同一分支.提示这两份标本可能是恙虫病东方体Karp血清型和Kato-related血清型菌株的变异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省攀枝花市发现贡山链蛇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四川省境内的攀枝花大黑山森林公园、攀枝花盐边县红宝苗族彝族乡共采集到贡山链蛇(Lycodon gongshan Vogel and Luo,2011)标本2号,为四川省首次发现该物种.2号标本(标本号R20140901和PZH20170901)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