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整合视角下抑郁症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共生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质疏松症与抑郁症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同时发病率也急剧增长,两者互为因果.在中医传统理论中,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皆以"虚"为本,以"滞"为标,两种疾病相因相损,恶性循环,推动着病程的发生发展;在现代医学的脑-骨网络学说中,抑郁症与骨质疏松症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血清维生素D含量存在相关性.该研究基于中西医整合医学视角对抑郁症和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状态进行综述,以期为明确抑郁症和骨质疏松症的共生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今后打破两者相互积损的病情进展,促进疾病向愈,预防疾病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朱丹溪情志学说的儒医思想脉络探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朱丹溪情志学说与儒学思想的深刻关联,阐明其独具儒医特色的思想脉络渊源,拓展丹溪学说的研究思路.[方法]结合朱丹溪所处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通过文献研读与文化思想的综合分析,梳理朱丹溪情志学说与儒学思想的内在联系,阐发儒学对朱丹溪医学理论的深刻影响,探究朱丹溪儒医思想的发展构建过程,从儒学本体论、体用论、修养论三个层次阐述朱丹溪情志学说的儒医思想脉络.[结果]儒学作为重要的时代文化背景,影响了朱丹溪儒医思想的发展构建.朱丹溪继承并发挥儒学本体与大用、格致与修养、人心与情志的思想深意,倡立相火为情志本源,阐发六郁析情志病端,笃行修养指导情志调摄,构建了独具儒医特色的情志学说.[结论]朱丹溪情志学说体现出清晰的儒医思想脉络与源流特征,其援儒入医、创立新说的儒医风范,推动了后世儒医的发展,有益于情志病的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湿邪致病”探讨大肠息肉的发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与湿邪黏滞、重着等特性相符,其好发人群的中医体质多与湿相关。易引发大肠息肉的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微炎症状态、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和水通道蛋白异常等病理变化与湿邪现代机制研究结果相符。认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脾虚湿蕴,各种病邪交织形成有形异物是湿邪引发大肠息肉的中医病机。根据湿邪的致病特征,结合大肠息肉的发病因素,探讨湿邪在大肠息肉发病中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中大肠息肉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有效的中医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2-2023年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医病因病机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22-2023 年,中医病因学说中的外因研究主要集中在六淫概念内涵、六淫致病机理以及六淫、疫邪、毒邪的区别.内伤病因研究侧重于情志内伤的生物学内涵,饮食不节、饮食偏嗜等致病临床机理等;病理产物性病因研究则多集中于浊毒、毒邪、痰湿、瘀血、伏邪等方面.中医病机学说研究则对基本病机内涵、病机与辨证方法的关系、常见疾病的创新性病机理论如"主-客-交""虚-痰瘀-毒"等进行了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五脏相关学说探讨以心脾相关理论治疗脾胃病的思路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从心脾相关理论源流、心脾关系辨析出发,探讨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认为心脾相关理论萌芽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兴盛于宋元,完善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在相互关系方面,心脾通过经络、五行、气血、精神情志相关,并在现代研究中的脑-肠轴学说中得到验证.在病因病机方面,火衰土虚、心火乘脾、心脾两虚、心胃不和是心脾相关理论中的最常见的脾胃病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时,可针对各个病机分别以益火补土、泻心扶脾、补心健脾、调心安脾为核心治疗方法.在用药方面,以附子、干姜、桂枝、炙甘草温补心 阳,以黄芪、黄连补脾泻火,以黄芪、人参、龙眼肉、当归补心健脾,以首乌藤、玫瑰花、合欢皮等调养心神以安脾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从张景岳郁证论治谈对丹溪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析明代浙江医家张景岳对朱丹溪治郁证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法,以《朱丹溪医学全书》《景岳全书》为蓝本,构建"郁证方药数据库",探究用药规律,并研读整理郁证相关内容,从理法方药各角度归纳比较二者临证经验.[结果]二者均认同气血结聚、升降失职的病机理论,然丹溪以脾胃为要,景岳以气机为关键.在临床辨证中,丹溪以病理因素为依据,将郁证分为气血湿食痰热六者;景岳吸收"六郁"理论,将郁证分为五气之郁和情志之郁.在用药上,丹溪从脾、肝、肺经入手,祛邪为要,理气为主,并辅以甘缓养阴;景岳用药,温补为主,又采丹溪之则,尤重滋阴,并以祛邪,故其用药攻补兼施,补益为主.[结论]朱丹溪与张景岳均认同致郁关键为气血怫郁.丹溪分郁证为六郁,以祛邪为要;景岳分郁证为五气之郁、情志之郁二类,攻补兼施,尤重滋阴.景岳在继承丹溪理论之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体系.二者的郁证诊疗经验,可为当今郁证治疗提供范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多维视角下构建中医体质分型纲领
编辑人员丨2024/7/6
通过对体质学相关文献的梳理,借鉴"素"的概念与方法,将古今诸多的体质学说解构为多个维度的"体质素".将这些体质素分为基础层次和衍化层次,基础层次是体质的最基本要素,包括脏腑/形体、物质两个维度,脏腑/形体维度侧重于人体中固定的功能单位、物质维度侧重于人体流动的功能单位;衍化层次是生命活动中继发的生理或心理状态,包括情志、气化两个维度,情志维度侧重于人体心理活动的状态、气化维度侧重于人体生理活动在寒热润燥等方面的状态.据此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年龄、性别、地域、社会阶层等因素对体质素组合规律的影响,从而形成一套更加全面的体质学分型纲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能量平衡理论论述健运中焦法在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肥胖是全球性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以能量平衡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藏象学说对人体中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分析肥胖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阐述中医藏象学说、健运中焦法在减肥中的作用机制、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探索中、西医学理论认知的相通之处,为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肥胖提供理论依据.中医藏象学说和养生观念认为中焦是人体能量代谢的枢纽.通过均衡膳食可以起到运脾化湿之功;健四肢、强筋肉达到疏肝健脾之效;畅情志、利胆胃维持易瘦体质.由此中焦健运,斡旋升降,则痰湿膏脂代谢有度;五脏六腑运转协调,能量代谢稳定平衡,则体质量可控,肥胖得治.在临床方面,也可以通过疏肝健脾,祛湿化痰,和胃利胆的思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结合饮食、锻炼、情志等方面的调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变蒸学说论小儿自闭症
编辑人员丨2024/6/8
变蒸异常是导致小儿自闭症的主要因素,主要病机为心气不足、心窍不通、肝气郁结及脾肾不足等,临床表现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异常.变蒸异常会导致患儿神乱出现性情急躁、易怒多动、目不视人、目光回避等症状,且这些病症常与脾肾功能的先天、后天异常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等密切相关.临证治疗变蒸异常应在注意儿童情志畅达的同时,采用益精填髓、醒脑开窍的方法保证儿童之变蒸正常,且脑髓的充养对小儿自闭症的发展与转归也尤为重要,在开通玄府的同时,也要注意脑髓的充养,以防止病情反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癌毒病机理论辨治甲状腺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程海波教授团队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学说基础上提出中医癌毒病机理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甲状腺癌是由水土失宜、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致气滞、痰凝、血瘀、癌毒聚于颈部而发病.甲状腺癌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气、痰、瘀、毒";病位在颈前,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肝气郁滞、痰瘀蕴毒"为其核心病机;病性多为虚实夹杂,疾病后期多为气阴虚损;临证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针对癌毒盛衰及疾病不同分期特点灵活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祛瘀解毒、益气养阴等治法.本文以癌毒病机理论为基础探讨甲状腺癌病机演变及相应治法,以期为甲状腺癌辨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