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DWI信号值构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放化疗生存获益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治疗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值构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续贯放化疗生存获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39例LAPC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33~80岁,中位年龄64岁。胰头癌33例,胰体尾癌6例。30例患者SBRT放疗后续贯替吉奥(S-1)化疗。SBRT放疗前均行多b值下DWI序列成像检查,成像时采用11个b值(0、25、50、75、100、150、200、400、600、800、1 000 s/mm2),得到11帧不同b值下的重叠DWI图像。采用Cox回归分析不同b值下的感兴趣区域(ROI)平均信号值(SI)与总体生存期(OS)之间的相关性,筛选独立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拟行续贯放化疗LAPC患者的生存获益情况。预测误差曲线(PEC)分析通过计算Brier综合分数(IBS)来评估预测误差。结果:随访时间87~1 095 d,中位随访时间353 d;随访期间38例死亡,1例存活。患者OS为84~1 095 d,中位OS为352 d,1年生存率46%。Cox回归分析显示,SI100(HR=0.997,95%CI:0.996~0.998)、SI600(HR=0.996,95%CI:0.993~0.998)、SI800 (HR=0.994,95%CI:0.991~0.997)和S1000(HR=0.993,95%CI:0.989~0.996)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EC分析显示,预测模型1 (SI100 + S-1,C-index 0.712)、模型2 (SI600 +年龄+S-1,C-index 0.731)、模型3 (SI800 +年龄+ S-1,C-index 0.736)、模型4 (SI1000 +年龄+ S-1,C-index 0.732)均较模型内其他组合预测误差小,IBS分别为0.134、0.133、0.130和0.133,并构建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线性校准图显示预测效果及实际观察效应之间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可靠性。结论:基于放化疗前DWI序列信号值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对拟进行放化疗LAPC患者的生存期获益进行预测,为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依据,避免过度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DTI在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改良日本骨科协会颈脊髓功能评分(mJOA)在12分以上的CSM患者,对所有患者行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每日1次,治疗两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MRI检查,以患者受累部位为节点,设置一个感兴趣区,DTI扫描后记录FA值和ADC值.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m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评定.临床评分分别和FA值与ADC 值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mJOA评分、FA值大于治疗前,NDI评分、ADC值小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79、1.25、13.95、16.58,均P<0.05);FA值和mJOA评分及其治疗前后的差值均呈正相关(r=0.389、0.345,均P<0.01);ADC值与mJOA评分及其治疗前后的差值均呈负相关(r=-0.472、-0.526,均P<0.01),ADC值与NDI评分及其治疗前后的差值均呈正相关(r=0.446、0.345,均P<0.01);FA值和NDI评分及其治疗前后的差值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DTI序列在CSM的疗效评价上存在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并行采集技术联合深度学习重建用于肩关节MRI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并行采集技术(PAT)联合深度学习重建(DLR)用于肩关节MRI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接受肩关节MR检查的 74人,分别以标准序列(A组)、PAT加速序列(B组)及PAT加速序列联合DLR(C组)采集肩关节MRI.采用 5分法对图像整体质量、伪影及显示解剖结构(关节软骨、韧带及骨髓)清晰度进行主观评价;计算关节软骨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进行客观评价;比较 3组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结果 A、C组间图像整体质量、伪影及显示解剖结构清晰度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高于B组(P均<0.05).C、A、B组之间,肩关节MRI关节软骨SNR及CNR依次降低(P均<0.05).结论 PAT联合DLR可缩短肩关节MR扫描时间、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临床-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化疗患者预后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变量结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接受化疗的1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化疗前均行乳腺MRI检查,利用分割软件手动勾画多参数乳腺MRI肿瘤感兴趣区,提取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根据疾病复发、转移及死亡等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并将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105)和测试集(n=4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3种模型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5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复发转移33例、死亡19例,共52例纳入预后不良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是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预后的临床预测因子(P<0.05).训练集中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患者分别有69、36例,测试集中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患者分别有29、16例;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分别从TIRM、DWI、DCE-MRI序列中筛选出16个与乳腺癌化疗患者预后相关的组学特征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且训练集、测试集中预后良好患者的影像组学评分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及联合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0.741、0.923(P<0.05);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及联合列线图模型在测试集的AUC为0.797、0.749、0.896(P<0.05).结论:基于化疗前的影像组学评分、TNM分期、ER及PR是乳腺癌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临床-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可有效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MRI影像和临床参数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术前肝细胞癌的细胞角蛋白19状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索并建立深度学习模型,验证MRI影像深度学习特征结合临床显著性特征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的细胞角蛋白19(CK19)状态上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16例已证实CK19状态的HCC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实验.基于增强MRI影像的肝胆期(HBP)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以及统计学分析筛选的与CK19状态显著相关的临床参数特征,建立了单序列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型(MSFF-IResnet)和多尺度多模态特征融合模型(MMFF-IResnet).通过模型间的分类性能对比评估,突出深度学习模型对于术前预测HCC的CK19状态的有效性.结果 多变量分析显示,升高的NLR值(P=0.029)和不完整的肿瘤包膜(P=0.028)是CK19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多尺度特征融合和多模态特征融合方法改进后的深度学习模型均取得了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基线模型的分类结果,且最终的MMFF-IResnet表现出最佳的分类性能,其AUC为84.2%、准确度为80.6%,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81.2%.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基于MRI影像和临床参数的多尺度和多模态特征融合模型成功预测了HCC的CK19状态,验证了深度学习方法结合MRI影像和临床参数在术前预测CK19状态上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MRI数据在体孕期子宫颈三维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孕期MRI检查的原始数据集采用阈值分割方式构建子宫颈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共招募了2023年6至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盆腔MRI检查的12例健康孕妇,包括6例孕中期、6例孕晚期,利用快速平衡稳态采集序列获得层厚为4 mm、层间距为0 mm的MRI原始数据集,将原始数据集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子宫颈数字化三维重建,同时测量并比较孕中期与孕晚期孕妇子宫颈长度、直径、前角和后角、内口面积、表面积及体积等各项参数。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Mann-Whitney U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2例孕妇均成功重建孕期子宫颈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可以多视角、多平面地观察子宫颈的整体形态和结构,并可对子宫颈进行三维测量。孕中期孕妇的子宫颈长度[(4.15±0.80)与(2.71±0.72)cm]、子宫颈体积[(42.58±9.24)与(28.44±10.18)cm 3]和子宫颈长度与直径比值(1.06±0.21与0.72±0.19)明显大于孕晚期( t值分别为3.30、-2.52及-2.98, P值均<0.05),但子宫颈内口面积明显小于孕晚期[(18.56±5.97)与(27.68±4.72)mm 2, t=2.93, P=0.016];孕中期与孕晚期的子宫颈前角、后角及表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基于MRI数据利用阈值分割的三维重建方法可以构建在体孕期子宫颈数字化三维模型,模型能够立体呈现孕期子宫颈的形态学特征,显示不同孕周子宫颈的结构差异,为孕期子宫颈的孕期监测、形态学观察及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成人额叶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报道1例成人额叶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以“头晕、乏力2个月,加重伴呕吐10 d,意识淡漠、大小便失禁5 d”就诊,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示,左侧额叶巨大占位性病变边界较清,T1加权像呈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混杂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序列呈混杂高信号,DWI高b值部分弥散受限呈稍高信号,ADC图上呈稍低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诊断为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与肾嫌色细胞癌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以下简称Xp11.2肾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并与肾嫌色细胞癌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8例Xp11.2肾细胞癌患者和28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均为术前23例行CT检查、5例行MRI。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CT图像主要观察病灶侧别、位置、大小、边界、形状、密度均匀性、成分(实性、囊实性、囊性)、出血、钙化、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测量各期肿瘤实性部分的CT值。MRI图像主要观察病灶在各序列的信号和强化方式。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χ 2检验比较2种病变间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差异。 结果:Xp11.2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患者年龄分别为(27±10)岁和(37±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9, P<0.001)。Xp11.2肾细胞癌最长径(5.4±2.2)cm,肾嫌色细胞癌为(6.9±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3, P=0.005)。Xp11.2肾细胞癌与肾嫌色细胞癌间密度均匀性、病灶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60、18.67, P=0.032、<0.001),病灶侧别、位置、边界、形状、出血、钙化、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增强扫描Xp11.2肾细胞癌皮髓质期和延迟期实性成分CT值均大于肾嫌色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80、20.15, P均<0.001)。5例Xp11.2肾细胞癌T 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 2WI呈稍低信号,增强后2例呈延迟强化、3例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 结论:Xp11.2肾细胞癌与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表现(病灶大小、密度均匀性、组成成分、增强后皮髓质期和延迟期实性成分CT值)有一定差异,结合临床表现(发病年龄),有助于临床术前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联合钆延迟增强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T1 mapping联合钆延迟强化(LGE)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因不明原因急性心力衰竭(心衰)而经超声检查考虑为DCM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同一时间段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的18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飞利浦Ingenia 3.0T检查所有受检者心脏,平扫检查项目包括T2加权成像(T2WI)、电影序列、增强前的native T1 mapping;增强检查项目包括延迟增强及增强后post T1 mapping、首过灌注。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对比剂,首过灌注剂量为0.1 mL/kg,以相同速度追加生理盐水20 mL,延迟7 min开始进行延迟增强序列扫描,包括4层2腔心位和4腔心位。观察LGE联合T1 mapping的CMRI结果,包括心功能指数〔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瓣膜反流〕、心脏形态学指标〔左心室质量(LVM)〕、组织学特点(T2图像心肌信号、有无灌注缺损及其位置和范围、有无延迟增强及其位置、形态和范围、增强前后T1值)、细胞外容积(ECV)及伴随征象(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增强前T1 mapping的T1值对DCM的诊断价值;同时观察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DCM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心率(HR)、血细胞比容(HCT)、肌酐(Cr)、高血压和心脏病家族史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M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Ⅲ级、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用药史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DCM组LVEDV(mL/m 2:234.9±35.9比121.8±27.6)、LVESV(mL/m 2:189.7±42.8比54.8±17.0)、LVM(g:197.6±56.3比110.5±22.9)、增强前T1值(ms:1 332.1±35.9比1 272.0±41.0)、ECV 〔(45.7±4.9)%比(28.0±2.1)%〕水平均明显升高;LVEF(0.191±0.107比0.554±0.103)、增强后T1值(ms:453.9±72.7比493.5±43.9)均明显降低(均 P<0.05)。DCM组瓣膜反流、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患者比例分别为25.0%、18.8%、25.0%。ROC曲线分析显示,T1 mapping增强前T1值的截断值为1 220.22 ms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 P=0.01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8.9%,说明固有心肌T1值对诊断DCM有一定参考价值。32例DCM患者中有22例(68.8%)出现LGE,位置为室间隔、下壁壁间或心外膜下,范围为局部或弥漫多发,室间隔和下壁均受累的有9例(28.1%);平均随访16个月,其中3.1%出现心搏骤停。 结论:一站式CMRI检查可以提高DCM的诊断效力,T1 mapping联合LGE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对诊断和随访患者治疗很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局限性紫癜性肝病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局限性紫癜性肝病(PH)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乐清市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8例PH患者(10个病灶),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等,以及患者的CT(4例患者4个病灶)与MRI(5例患者7个病灶)特征。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例PH患者中,6例患者病灶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1例(3个病灶)位于肝左、右叶;8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个病灶呈片状不规则形。病灶中位最大径(范围)为4.2 cm(2.2~9.3 cm),其中2个病灶最大径<3.0 cm ,6个最大径为3.1~5.0 cm ,2个最大径>6.0 cm。9个病灶界限清晰,1个界限模糊。9个病灶有包膜,1个无包膜。1个病灶内有血管穿行。4例患者(4个病灶)CT平扫显示,3个病灶密度均匀,3个病灶呈低密度;CT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2个病灶呈显著强化,门脉期3个病灶持续中度强化,延迟期2个病灶持续轻度强化。5例患者(7个病灶)MRI平扫显示,6个病灶信号均匀,T1加权像3个病灶呈低信号、4个呈等信号,T2加权像压脂序列6个病灶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3个病灶呈高信号、4个呈等信号;MRI增强扫描显示,4个病灶动脉期全瘤显著强化,5个病灶门脉期持续中度强化,6个病灶延迟期持续轻度强化。结论:PH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界限清或不清,密度均匀或不均,CT和MRI平扫特征为低密度,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和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CT和MRI增强以中度或显著持续强化为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