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岁以下婴幼儿接种5价轮状病毒疫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基于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全社会角度评价5岁以下婴幼儿人群接种5价轮状病毒疫苗相比不接种疫苗的成本收益。方法:构建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以接种5价轮状病毒疫苗为研究策略,不接种为对照策略,模拟1 000 000名5岁以下婴幼儿人群队列,评估接种5价轮状病毒疫苗相较于不接种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成本-效用,使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作为效用指标,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模型拟合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与不接种5价轮状病毒疫苗相比,接种疫苗5年减少22 826例轮状病毒感染病例、14 618例门诊病例、5 243例住院以及1 066例死亡病例,成本-效果比为17 329.36;成本-效益比为1∶3.59;接种疫苗的成本-效用比为799.54元/DALY,不接种疫苗的成本-效用比为1 018.73元/DALY,增量成本-效用比为23 201.05元/DALY。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率、5价疫苗保护率和疫苗价格对模型拟合结果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接种疫苗是绝对优势策略。结论:在5岁以下婴幼儿人群中开展5价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具有较好的成本收益,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有关癌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文献计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文献计量视角研究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对在1975—2018年间从PubMed数据库中获取的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相关文献的医学主题词(MeSH)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对高频MeSH词分类分析得出肿瘤营养支持方式、肿瘤营养支持效果评价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三方面的研究热点主题。结果:1975—2018年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研究呈现增长趋势,美国和欧洲在全球居于研究前列且具有较强的合作基础。在营养支持方式方面,肠内营养的关注度上升,营养素及膳食模式较受关注;在营养支持效果评价方面,除并发症及疗效指标外,生活质量受关注程度呈上升趋势;从卫生经济学评价方面,近年更关注成本-效用及成本-效益分析。结论: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未来研究热点主题集中于在提高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前提下提供精准营养支持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rT1-rT3期鼻咽癌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医疗保健和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内镜手术对比再程放疗治疗局部复发性鼻咽癌(recurrent nasopharyhgeal carcinoma,rNPC)的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选择rNPC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1年9月30日至2017年1月16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局部rT1-rT3期rNPC,并按1︰1随机分配至内镜手术组和再程放疗组。内镜手术组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38~55岁;再程放疗组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41~54岁。使用马尔可夫模型对队列进行回顾性成本效益分析。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数据、质量生命调整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以及相应治疗的费用数据用于建立模型。通过Weibull拟合原始数据,计算时间依赖的状态转移概率,并使用β回归将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生活质量量表-C30转化为不同状态的效用值。通过马尔可夫模型得出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内镜手术总费用为29 611.88元,调强放疗总费用为110 082.51元,手术对比放疗治疗局部rNPC的ICER为-85 555.88元/QALY,小于3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居民可接受的支付意愿内。敏感性分析显示再程放疗的费用对ICER的影响最大,在参数波动范围内ICER稳定。结论:内镜手术对比放疗治疗局部rNPC具有经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寡糖类敷料与非寡糖类敷料对比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寡糖类敷料与非寡糖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基于DFU的发生、发展路径,构建经济学评价的成本效果模型Markov模型。假定初始有10 000例DFU患者,分别进入寡糖类敷料组与非寡糖敷料组,以评价模型进行20年(40个周期)推算,将通过文献检索与临床专家咨询获得的两种敷料技术的疗效、成本和效用参数输入模型,计算两种敷料技术治疗后的长期成本效果,进行经济学评价[生存队列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20年后非寡糖敷料组的生存率为24.59%,寡糖类敷料组的患者生存率为27.42%。寡糖类敷料组人均总成本更低(非寡糖敷料组为168 069.56元,寡糖类敷料组为156 881.90元,后者降低11 187.66元),健康收益更多(非寡糖敷料组质量调整生命年为4.220年,寡糖类敷料组为4.471年,后者提高0.251年),经济性更优(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4 520.838元/质量调整生命年)。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愈合状态效用值、寡糖类敷料价格、寡糖类敷料组DFU到愈合状态转移概率、非寡糖敷料价格、小截肢状态效用值等参数对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结果影响较大,截肢状态的误工损失和DFU的健康效用值对研究结果影响较小。结论:在目前价格水平下,与非寡糖敷料对比,寡糖类敷料治疗DFU具有卫生经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采用免散瞳眼底摄片法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程检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免散瞳眼底摄片法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远程检查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和效果以及最具有成本效用的检查间隔时间方案。方法:基于18篇涉及DR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和卫生经济学的文献,全国3个三级甲等医院眼科9名医师的问卷调研资料和临床实际(全国各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目录、2021年基本医疗保险谈判后的支付价格等),从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角度构建Markov模型并设置参数,预测中国糖尿病患者从45岁开始无DR检查以及DR检查(均采用免散瞳眼底摄片法)间隔时间1、2、3、4、5年方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产出,包括累积失明天数、累积生命年、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即健康效用值),以及相应的单眼、双眼直接医疗成本(采用3.5%贴现率),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累积失明天数无DR检查方案为2 375.00 d,5种DR检查间隔时间方案为701.00~738.00 d。6种DR检查方案的累积生命年为27.120 34~28.005 00年,QALY为9.502 96~9.875 02。单眼直接医疗成本无DR检查方案为72 785.00元,5种DR检查间隔时间方案为52 065.00~52 408.00元。双眼直接医疗成本无DR检查方案为72 785.00元,5种DR检查间隔时间方案为79 100.00~79 603.00元。单眼治疗情况下,与无DR检查方案相比,DR检查间隔时间1、2、3、4、5年方案的增量成本效用比(ICER)分别为-55 523.75、-55 865.32、-56 034.66、-56 194.05、-56 368.54元/QALY,均具有绝对优势;双眼治疗情况下,与无DR检查方案相比,5种DR检查间隔时间方案的ICER为17 469.07~18 325.15元/QALY。以意愿支付阈值为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 976元/QALY),与无DR检查方案比较,单眼治疗情况下DR检查间隔时间1年方案的成本效用概率为85.9%,具有绝对优势的概率为55.2%;双眼治疗情况下,检查间隔时间2年方案具有成本效用的概率为61.4%。结论:以Markov模型对4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提示免散瞳眼底摄片法具有较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和效果,可作为我国DR远程检查方法;可采用DR检查间隔时间2年方案,即2年进行1次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DR检查间隔时间1年方案,即每年进行1次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人群扩大到男性的卫生经济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检索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人群扩大到男性的卫生经济学相关文献,系统评价其研究质量与结果,为HPV疫苗免疫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系统综述设计,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9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发表的包括男性人群接种HPV疫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文献,根据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2022版)评分(满分28分)评价文献质量,分析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1篇,均为国外研究,文献的CHEERS评分平均为25.71分(范围:23~28分)。85.71%(12/14)不分性别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年龄在10~15岁青少年或26岁以下成年男性),纳入男性接种比单独女性接种更符合成本效果/效用;80.00%(4/5)单独研究普通男性研究结果认为男性接种HPV疫苗符合成本效果;2篇针对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评价均认为符合成本效果。此外,2篇不分性别研究、1篇针对单独男性研究结果认为扩大至男性接种HPV不符合成本效果/效用,主要原因是疫苗价格高、接种年龄大等。结论:HPV疫苗接种扩大到男性人群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质量较高,针对青少年和年轻男性以及重点人群(如MSM)接种倾向于符合成本效果,其他人群接种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建议国内尽快开展相关研究,为HPV接种范围扩大至男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药物戒烟在中国恶性肿瘤一级预防中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中国常见的戒烟药物干预策略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以探究药物戒烟作为中国恶性肿瘤一级预防策略的卫生经济性。方法:通过建立Markov队列模拟模型,模拟10 000名35岁有戒烟意愿的人群采用多种药物戒烟策略的干预效果。模型共纳入12种与吸烟相关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癌、肾癌、膀胱癌、宫颈癌和髓系白血病。以1年为循环周期,模拟时长为50个周期,评价指标采用增量成本效用比(ICER),意愿支付阈值为1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分年龄组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成本效用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伐尼克兰干预最具成本效用优势。与次优干预方案(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相比,每增加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的增量成本为11 140.28元,低于意愿支付阈值。随着接受干预人群年龄增大,增量成本效用比值逐渐增大,但在所有年龄段组别中ICER值均未超过意愿支付阈值,伐尼克兰干预在各个年龄段均具有最佳经济学优势。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贴现率、伐尼克兰干预药物的成本以及干预成功风险比对结果影响较大。结论:在中国采用伐尼克兰药物进行恶性肿瘤一级预防戒烟干预具有较强的卫生经济性,且干预对象越年轻,卫生经济优势越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外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卫生经济学评价是进行公共卫生决策的重要过程,主要有4种研究方法,包括:最小成本法(CMA)、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益分析(CBA)和成本-效用分析(CUA)。本文对以上4种评价方法及国外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专业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及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消除丙型肝炎的普通人群HCV检测策略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消除丙型肝炎(丙肝)的普通人群HCV检测策略的成本效果,明确最佳成本效果的HCV检测年龄。方法:运用TreeAge pro 2019软件构建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以1年为周期,模拟10万名20~59岁各年龄组人群HCV检测和治疗结果,以全社会角度分析策略间比较的成本效果和效益。效果指标为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效益指标为净货币效益(NMB),以我国202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 698元)为意愿支付阈值。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可靠性。结果:在20~59岁人群HCV检测有成本效果,在40~49岁年龄组进行HCV检测成本效果最佳。20~59岁年龄组人群HCV检测策略与未HCV检测策略比较,增量成本为161.24元/人,增量效用为0.003 6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s)/人,ICER为45 197.26元/QALY,ICER小于意愿支付阈值,具有成本效果。各年龄组人群HCV检测策略与未HCV检测策略比较,ICER为42 055.06~53 249.43元/QALY,NMB为96.52~169.86元/人,其中40~49岁年龄组的ICER最低,NMB最高。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贴现率、丙肝抗体(抗-HCV)检测成本、人群抗-HCV阳性率和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成本对经济学评价影响较大,但改变参数取值,结论不变。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分析结果稳定。结论:医疗机构探索动员20~59岁普通人群进行HCV检测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以40~49岁年龄组人群的HCV检测成本效果最佳。在我国普通人群中实施HCV检测的“愿检尽检”策略,能降低人群丙肝疾病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初级预防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中国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初级预防与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的成本-效果。方法:构建2种状态Markov模型,假定队列患者是年龄为45岁的Ⅱ期乳腺癌患者。第1种状态模拟4个周期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风险>20%]化疗的成本和结果,其假设基于文献综述,包括FN发生率[基线(确定敏感性分析范围),0.29(0.24~0.35)]和相关事件[FN病死率,3.4(2.7~4.1)]。第2种状态模拟长期生存,并与相对剂量强度(RDI)[RDI<85%和≥85%的死亡风险比为1.45(1.00~2.32)]进行关联。临床效果、治疗成本和经济学效用值是基于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和专家意见。结果:与rhG-CSF初级预防和无预防治疗方案比较,PEG-rhG-CSF初级预防成本分别增加了5 208.19元和5 222.73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分别提高了0.066年和0.297年。因此,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9 146.3元/QALY和17 558.77元/QALY,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 000元)的意愿支付阈值。敏感性分析显示,PEG-rhG-CSF初级预防的临床效果越好,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RDI<85%对比≥85%的死亡风险比越低,PEG-rhG-CSF初级预防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尽管PEG-rhG-CSF初级预防的成本较高,但考虑到其额外的收益,中国FN风险>2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PEG-rhG-CSF初级预防与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相比,PEG-rhG-CSF很可能是一种具有成本-效果的替代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