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截石位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截石位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5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全子宫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高低截石位全子宫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相关指标、呼吸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手术一般相关指标、气道峰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 P < 0.05)。呼气末二氧化碳(CO 2)分压、动脉CO 2分压(PaCO 2)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气腹后15 min PaCO 2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HCO 3-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对照组体位恢复前5 min,心率(HR)为(76.52±8.61)次/min,收缩压(SBP)为(113.52±5.36)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为(86.91±4.21)mmHg;体位恢复后5 min,HR为(89.52±8.61)次/min,SBP为(106.85±5.63)mmHg,DBP为(80.96±3.65)mmHg];观察组体位恢复前5 min,HR为(76.36±8.61)次/min,SBP为(112.79±5.28)mmHg,DBP为(86.89±4.54)mmHg;体位恢复后5 min,HR为(75.63±6.86)次/min,SBP为(111.99±5.51)mmHg,DBP为(85.06±3.21)mmHg。体位恢复后5 min,对照组HR水平升高,观察组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DBP、SB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04、3.26、4.22,均 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高低截石位全子宫切除手术较传统截石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感染发生少,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乙型肝炎经阴道分娩产妇第二产程中实施侧卧位自主分娩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经阴道分娩产妇在第二产程中实施侧卧位并配合自主用力的分娩方式,对乙肝母婴传播率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经阴道分娩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在第二产程中选择侧卧位并自主用力,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分娩结局和HBV母婴传播率。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41.91±22.43)min,产时出血量(135.00±62.16)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057、2.234; 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10例,低于对照组;自然裂伤90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无手术助产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对照组分别为3例和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检测HBsAg阳性检出者,观察组为12例,对照组为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7月龄时检测,均无HBsAg阳性检出者。 结论: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用侧卧位并配合自主用力的分娩方式,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能够有效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减少会阴部的损伤及产时出血量、降低新生儿产时暴露的机会,母婴结局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截石位手术辅助工作台的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自主设计的截石位手术辅助工作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需截石位手术的患者200例,采用手术辅助工作台10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手术工作台10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者操作舒适度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术者操作舒适度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12 ± 0.54)分比(1.61 ± 0.83)分和(93.11 ± 4.61)分比(79.25 ± 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5.30和2.03, P<0.05)。 结论:自主设计的截石位手术辅助工作台解决了手术器械的安全放置和术中标本及污物有效的收集和处理等问题,改善了原有手术标本和污物的收集方法,提高了术者使用舒适度及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输尿管-肠道膀胱扩大成形术治疗上/下尿路功能障碍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肠道膀胱扩大成形术(AUEC)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受AUEC的262例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男193例,女69例;中位年龄24(4,67)岁,中位病程12.0(0.2,56.0)年,患者术前肌酐91.5(68.1,140.0)μmol/L。320根输尿管存在高等级上尿路扩张积水(UUTD);216根输尿管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其中14根输尿管为低压反流;低等级VUR输尿管为22根(10.19%),高等级VUR输尿管为194根(89.81%)。术前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示最大膀胱容量为102(47,209)ml,最大逼尿肌压力为33.0(15.5,50.5)cmH 2O(1cmH 2O=0.098kPa),膀胱顺应性为6.4(3.0,12.3)ml/cmH 2O。所有患者均行AUEC。手术方法:截取一段乙状结肠,将乙状结肠沿对系膜缘剖开,按"去管化"原则折叠缝合成"U"或"S"形的肠补片,同时行输尿管成形和再植,再将肠补片与剖开的膀胱瓣吻合形成扩大的新膀胱。门诊或电话随访,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肌酐、最大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输尿管反流和上尿路扩张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 结果: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57.4(4,151)个月。术后1~3个月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分别增加至术前的303.9%和189.9%,最大逼尿肌压力降低至术前的63.6%;术后6~10年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增加,分别为术前的490.2%和627.9%,最大逼尿肌压力降低至术前的25.8%。术后UUTD患者显著减少,术后1~3个月高等级UUTD为116根(116/398,29.2%),术后4~6个月为51根(51/274,18.6%),术后6~10年为4根(4/76,5.3%),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001)。术后VUR持续缓解,术后1~3个月393根(393/402, 97.8%)输尿管无VUR,术后6~10年73根(73/76,96.1%)输尿管无VUR,无VUR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术前( P<0.001)。患者术后1~3个月肌酐下降至79.0(65.0,128.2)μmol/L,较术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术后各时间点肌酐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代谢性酸中毒26例(9.9%),膀胱输尿管吻合口狭窄15例(5.7%),反复尿路感染16例(6.1%),尿路结石20例(7.6%),需手术干预的肠梗阻8例(3.1%)等,均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AUEC治疗高等级、伴抗反流机制受损的VUR,以及高等级、伴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梗阻的UUTD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后均好转。该术式可以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和顺应性,重建抗反流机制,解除上尿路梗阻,在充分保护残留肾功能、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支网片尿道悬吊联合阴道成形术治疗伴Ⅰ~Ⅱ度前盆腔脱垂SUI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单支网片尿道悬吊联合阴道成形术治疗伴Ⅰ~Ⅱ度前盆腔脱垂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女性SUI合并Ⅰ~Ⅱ度前盆腔脱垂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53.6±11.7)岁。孕次(3.1±1.4)次。5例有子宫切除术史。所有患者均有SUI症状,压力诱发试验阳性,指压试验阳性。超声检查提示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轻度膨出声像,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宽。根据简化盆腔器官脱垂分期系统分度,合并Ⅰ度前盆腔脱垂7例,Ⅱ度前盆腔脱垂73例。本组80例均全麻下行单支网片悬吊联合阴道成形术。患者取截石位。以盆底修复网片为原型裁剪为单支网片,网片由左右两侧臂和中间主体部分构成,为倒"T"形,左右对称。与传统吊带和网片相比,单支网片左右两侧悬吊臂增宽,以保证悬吊臂在耻骨降支有较大的受力面,防止吊带移动;中间主体部分增宽,使受力面从尿道中段延续至膀胱颈。选择双侧耻骨下支下缘外侧0.5 cm处穿刺,引导单支网片双臂从内向外穿出,完成单支网片悬吊。采用阴道成形术修复撕裂的肛提肌,成形会阴体,分层重建肛门外括约肌,缩窄阴道呈"双喇叭口状"。术后1、3、6个月随访,采用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问卷(PGI-I)评价前盆腔脱垂治疗效果。SUI疗效评判标准:在术后无其他治疗的情况下,SUI症状完全消失,可自主控尿为治愈;SUI症状较术前减轻,剧烈活动时有少量漏尿,日常活动时无漏尿为改善;SUI症状较术前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仍无法控制漏尿为无效。结果:本组8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特殊情况。手术时间(90±8)min,术中出血量(20±10)ml。80例术后48 h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超声检查测量残余尿量<50 ml,术后72 h出院。80例PGI-I问卷评价结果显示,76例(95.0%)主观治愈,4例(5.0%)主观缓解。80例SUI疗效评价,78例治愈(97.5%),2例改善(2.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膀胱收缩力异常、膀胱出口梗阻。结论:单支网片悬吊术保证了全尿道无张力悬吊,能有效治疗SUI合并Ⅰ~Ⅱ度前盆腔脱垂,近期效果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胫后肌与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介绍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操作方法、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以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16—2018年收治的21例高弓内翻足患儿为研究对象,共25足;手术时患儿年龄(11.10±2.08)岁,随访(4.37±1.14)年。通过足部软组织松解、截骨治疗(骰骨、内侧楔骨或中跗关节截骨等)矫正足部畸形,畸形矫正后通过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平衡足部内、外侧肌肉力量。使用克氏针固定截骨端及踝关节,术后石膏固定六周;术后一年通过佩戴可行走支具及手法按摩巩固疗效。术前、术后随访均拍摄负重位足正侧位及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足功能(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经过手术治疗,21例均能恢复正常负重行走。1例术后畸形复发,行进一步手术治疗;1例出现皮肤坏死,换药后愈合。Kite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术后3年以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973, P=0.162)。Hibbs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831, P<0.001),通过两两比较发现,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Hibbs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但术后、末次随访Hi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eary角和跟骨矩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且随着时间推移,Meary角和跟骨矩角有逐渐减小的趋势。AOFAS评分及FAAM评分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治疗儿童高弓内翻足操作简单,足内、外侧背屈力量平衡效果满意,可以较好地维持手术后足部畸形矫正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产一次性电子膀胱软镜与可重复使用电子膀胱软镜比较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国产一次性电子膀胱软镜与进口可重复使用电子膀胱软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需行膀胱镜检查或取出双J管者。排除标准:泌尿男性生殖系急性感染、结核性膀胱挛缩、膀胱容量<50ml或尿道狭窄者;不能采取膀胱截石位者;女性月经期;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国产一次性电子膀胱软镜(广州瑞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对照组采用进口可重复使用电子膀胱软镜(日本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两组患者行膀胱镜检查或膀胱镜检查+双J管取出。主要有效性指标为整体影像合格率,次要有效性指标为操作成功率、操作性能评分、手术时间,安全性指标为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器械缺陷率。结果:最终纳入188例,试验组95例,对照组93例。两组性别(男/女:58/37与62/31)、年龄[(48.4±13.0)岁与(48.7±12.6)岁]、体质指数[ (24.1±2.5)kg/m 2与(24.3±3.2) kg/m 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整体影像合格率[93.68%(89/95)与96.77%(90/93), P=0.52]、操作成功率[100.00%(95/95)与98.92%(92/93), P=0.49]、操作性能评分[(14.41±0.93)分与(14.56±0.84)分, P=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仅行膀胱镜检查者(64例和65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5.3±2.6)min和(15.4±3.3)min( P=0.93),行膀胱镜检查+双J管取出者(31例和28例)手术时间分别为(21.0±3.2)min和(21.7±3.9)min( P=0.6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42%(8/95)与9.68%(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6)。两组均未发现器械缺陷。 结论:国产一次性电子膀胱软镜用于膀胱镜检查及取出双J管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整体影像合格率、操作成功率、操作性能评分、平均手术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器械缺陷率等方面均非劣于进口可重复使用电子膀胱软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肛管重复畸形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肛管重复畸形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儿童医院2例肛管重复畸形(anal canal duplication,ACD)患儿临床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 1992—2022年相关文献,中英文检索词分别为:"肛管/肛门重复畸形"、"anal canal duplication"。收集本院以及符合纳排标准文献中ACD患儿一般资料(性别、诊断年龄)、临床特征(开口位置、类型、长度、与肛管直肠之间的关系、临床症状、合并畸形)、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院2例于新生儿期发现正常肛门正后方异常开口,无肛周感染病史及不适,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其他合并畸形。异常开口造影提示2例均为管状结构,1例管腔近端与直肠相通,均采用后矢状入路小切口ACD剥离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ACD与正常肛管具有类似病理学特征,术后2个月随访肛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文件检索共获得符合要求文献23篇,共74例ACD患儿,包括本院2例在内共76例,男女比例为1∶7.4;诊断年龄3.5(0~16)岁;71例(71/76,93%)ACD位于正常肛门截石位6点方向;91%(69/76)为管状型,9%(7/76)为囊肿型;约87%(66/76)的患儿(平均年龄2.8岁)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症状,约13%(10/76)的患儿(平均年龄为7.7岁)出现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骶前感染;约33%(25/76)的患儿合并其他异常,以骶前包块最常见(11/25,44%)。70例予手术切除ACD(其中34例经会阴入路,36例取后矢状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 (3/70)。76例ACD患儿平均随访时间3.6年,肛门功能均正常。结论:ACD多见于女性,当发现肛门正后方异常开口时应考虑ACD,予进一步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合并异常。一旦诊断ACD应早期手术治疗,建议采取后矢状入路ACD剥离术,手术安全,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折刀位和截石位在肛门手术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对比改良折刀位和截石位在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予以分析,从而为临床接受肛门手术的患者提供一种最佳的体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接受肛门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术中采取截石位,研究组患者在术中采取改良折刀位。分别比较两组体位摆放时间、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体位摆放时间在3 min以内的人数占比为98.00%(49/50),相比对照组的12.00%(6/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下肢感觉运动异常、足背静脉怒张发生率均为0.00%(0/50),相比对照组的12.00%(6/50)、14.00%(7/5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6.00%(48/50),相比对照组的82.00%(41/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折刀位应用于肛门手术中有效缩短患者体位摆放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且不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0例肥胖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为(32±9)岁。病人均行腹腔镜BPD-DS。观察指标:(1)术中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电话和微信方式随访,了解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并发症,体格相关指标,术前合并症缓解情况以及血液生化指标。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术中和术后情况:10例病人均顺利行腹腔镜BPD-DS,其中1例因胆囊结石同时行胆囊切除术。10例病人术中未见明显出血,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256±28)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1 d(4~38 d)。2例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2)随访情况:10例病人均获得术后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3例病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频次为3~5次/d;7例病人大便频次为1~2次/d。10例病人中,4例术后胆汁淤积,2例新发胆囊结石,4例未见异常。10例病人术前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分别为(139±22)kg、(46±10)kg/m 2、(139±14)cm;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107±19)kg、(35±8)kg/m 2、(118±17)cm;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92±17)kg、(30±6)kg/m 2、(104±12)cm,术前与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70.01,104.42,120.25, P<0.05)。10例病人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多余体质量减少率分别为58%±36%和81%±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00, P<0.05)。10例病人中,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分别为5、4、6、8、9、9例,术后3个月完全缓解分别为4、2、5、5、1、1例,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分别为5、3、4、6、7、5例。术后3个月和6个月高血压病部分缓解病人分别为8例和4例。5例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术前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4±3.1)mmol/L和9.3%±1.6%,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5.6±1.0)mmol/L和5.5%±0.5%,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4.9±0.5)mmol/L和4.8%±0.5%,术前与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55,39.84, P<0.05)。10例病人视黄醇结合蛋白、维生素E、血清铁、血清锌术前检测值均正常;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有5、2、1、1例缺乏;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有3、3、2、4例缺乏;上述营养素缺乏病人均无相应临床症状。10例病人术前维生素A缺乏、低钙血症、叶酸缺乏分别为2、2、0例;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有5、0、0例缺乏;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有3、0、1例缺乏。10例病人术前及术后均未发生维生素D、维生素B12及铁蛋白缺乏,均无贫血。 结论:腹腔镜BPD-DS治疗肥胖症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