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间隔旁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儿童间隔旁道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9月至2019年3月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拟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共626例患儿,对其中74例间隔旁道患儿的临床及射频消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4例患儿中,男45例,女29例;年龄(7.8±3.5 )岁(10个月~13岁);体质量(27.7±14.4) kg,其中3例<15 kg。5例术前超声提示室壁矛盾运动,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69例患儿行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消融;5例患儿接受传统两维射线下标测后,最终3例接受消融。74例患儿共标测到间隔旁道74条,包括右侧间隔旁道66例,左后间隔旁道8例;显性旁道48例,隐匿性旁道26例;旁道分布于前间隔28条,中间隔18条,冠状窦10条,右后间隔10条,左后间隔8条。共72例患儿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67例消融成功,即时消融成功率为93.1%。消融功率(18.0±1.8)W,射线暴露时间(4.7±2.7) min,手术时间(151.5±58.6) min。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5例合并室壁运动异常患儿的心室运动及大小在消融后恢复正常。随访(23.8±10.8)个月,4例患儿发生预激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三维标测系统下儿童间隔旁道经射频消融安全且有效,但永久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仍不能忽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右心室拖带时局部室房间期用于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右心室拖带时与心动过速时冠状静脉窦(CS)导管最短室房(VA)间期是否可用于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间隔或右侧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行射频导管消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排除了心动过速时CS导管明确离心性传导者、1种机制以上的SVT以及不能拖带者,最终纳入患者120例。通过常规电生理检查明确患者诊断并行射频导管消融,消融前行右心室起搏拖带。比较拖带与心动过速时10极CS导管最短VA间期。其通道应选择VA间期最短及局部心房波最早者。结果:AVNRT患者CS导管最短VA间期差值显著大于AVRT患者[(85.5±28.8)ms对(-4.3±15.7)ms, P<0.000 1]。任一个AVNRT患者(慢快型、快慢型或慢慢型),差值均>40 ms;任一个AVRT患者(无论是间隔旁路还是右侧旁路),其差值均<30 ms。 结论:比较右心室拖带时与心动过速时CS导管最短VA间期可有效鉴别AVNRT或AVR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希氏束不应期左心室刺激鉴别窄QRS波心动过速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隐匿性左外侧游离壁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在心室起搏下消融过程中,冠状静脉窦A波激动顺序由冠状静脉窦远端最早突然变为近端最早,并可诱发以心房激动顺序存在的心动过速。于右心室反复行希氏束不应期心室刺激(RS 2)均未提前下一A波,似乎不支持旁路参与,左心室RS 2证实为经第2条左侧房室旁路逆传的O-AVRT;消融成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调搏检查诱发左侧显性与隐性双旁道交替逆传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6/1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心慌2年,再发1周入院.体表心电图示A型心室预激.经食管调搏检查发现刺激心房的激动经另一条左侧房室旁道下传心室.程序刺激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逆传P波(P波)呈2种形态及2种RP间期交替,均>90 ms且存在左偏心现象.根据心电图P波定位,逆传旁道分别位于左前侧及左后侧游离壁,与显性、隐性旁道位置相同,提示心动过速为双旁道交替逆传.心腔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左前侧游离壁及左后侧游离壁各有一条房室旁道并成功消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束室旁路作为前传支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束室旁路是极其少见的一种预激类型,位于前间隔处,连接希氏束及心室肌,不参与任何折返性心动过速[1].本文报道1例束室旁路,电生理检查发现该束室旁路作为前传支参与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性,52岁,阵发性心悸1个月,心悸时心电图示心动过速伴宽窄QRS波交替出现,偶可见成串宽QRS波,宽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示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诱发心动过速时及冠状窦电极起搏时可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形态与心悸时心电图一致.射频消融阻断旁道后心动过速不能再诱发.诊断为左侧旁道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短HV间期导管消融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16岁,反复心悸1年,再发8h.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术中心房程序刺激呈房室结双径路特征,并诱发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且排除房性心动过速、房室旁道介导.消融前后及心动过速发作时,HV间期20~30ms,心室最早激动点位于右室中间隔.提示合并His束与心室异常连接,即束室纤维.且无逆传功能,不参与心动过速折返环路,属旁观通道,未进行消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酷似室性心动过速的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一名42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心悸入院.心动过速未发作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为宽QRS波心动过速、无人区电轴、Ⅰ和aVL导联呈rS型.诊断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腔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经左后分支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反复验证,未诱发心动过速.随访3个月,心动过速未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左侧房室旁道消融术后急性肺栓塞死亡患者心电图演变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致死病例常见,但全程记录APE起病至死亡过程心电图演变者少见.1病例资料39岁女性,发作性心悸5年入院,体表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左侧游离壁房室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治疗成功.心内标测电极和消融导管置入途径分别为左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和右股动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左侧旁道消融伴发二尖瓣峡部阻滞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经房间隔途径行左侧旁道射频消融过程中,不经意二尖瓣峡部阻滞发生的解剖机制及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单中心收治的左侧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研究纳入经房间隔途径行左侧旁道射频消融患者共59例,经股静脉途径送入二极电极至右心室,经左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送入十级电极至冠状窦.行心房及心室期前刺激,递减刺激及快速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必要时静滴异丙肾上腺素辅助诱发.经房间隔顺行性途径送入消融电极至左心房室环标测房室旁道,行射频消融治疗.并对消融过程中发生二尖瓣峡部阻滞的患者进行电生理研究并探讨可能发生机制.结果:59例经房间隔途径消融的左侧旁道患者中,4例患者消融过程中发生二尖瓣峡部阻滞,发生率约6.8%.其中3例患者二尖瓣峡部阻滞后心动过速周长不变,体表心电图节律整齐;1例患者二尖瓣峡部阻滞后心动过速周长长短不等,体表心电图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减慢,节律完全不整齐.4例患者消融过程中二尖瓣峡部阻滞均表现为冠状窦电极室房逆传间期延长,心动过速未能终止,激动顺序由离心性传导转为向心性传导,经调整消融电极至原消融部位更远端消融成功.结论:左侧旁道消融过程中可能不经意导致二尖瓣峡部阻滞,其发生率低.掌握其心内电生理特征及心内电图的变化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无效消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