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疮疡理论辨治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认为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内镜下广泛出血、Hunner溃疡等表现以及其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特点与中医学疮疡的特征相符,治疗上可参考疮疡的中医治疗思路.IC/BPS病机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以托、补之法为本,兼用消法,以活血清热、通络止痛治其标.临证常用内托生肌散加减以益气活血,消肿托毒;同时结合具体症状配合四君子汤或缩泉丸健脾补肾以扶正,并根据瘀血、湿热等兼证针对性配伍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薏苡仁、泽泻等清热利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托疮生肌法治疗难愈性创面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托疮生肌法属中医外科疮疡内治法“补托法”,其义为扶正托毒、祛腐生肌,代表方包括托里消毒散、黄芪汤、排脓内托散、神功内托散等,多以黄芪、人参、白术、当归等补益类药物佐以皂角刺、金银花等祛邪类药物以扶正托毒。托疮生肌法治疗难愈性创面主要机制包括止血阶段抗凝血、炎症阶段抗炎与抑菌、增殖阶段促进血管生成,以及重塑阶段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与再上皮化。现有研究对于托疮生肌法的理解多为补气托疮法,其他治法相关文献较少。今后研究应重视中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加强对托疮生肌法复方的多组分分析及信号通路上下游的连续性研究,提高研究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知识史视野下黄芪性-效-用-忌的古今源流考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黄芪是现代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补虚药,古今认识存在差异变化,为进一步去伪存真,甄别优劣,发掘其本来的长处,兹从药性、功效、应用和用药宜忌再做考辨.方法 借助文献挖掘技术对历代本草及现代相关文献进行溯源,系统整理黄芪药性、功效、主治和用药宜忌的文献记载情况.结果 黄芪味"甘或微甘",多为"微温或温"性,主入脾肺三焦及肾经.文献中有 47 条功效、83 条主治,主要可归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 3 个方面,用于治疗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及痈疽久败疮,且均属衰弱性病证.但黄芪还有"补诸虚、益元气、退虚热、治风病、逐五脏间恶血、止血、止痛、补血、调经"等特殊功效,被广泛用于"小儿百病、虚喘、肾虚耳聋、癥瘕、肌热、消渴、骨蒸、中风发热、肠风、大风癞疾、妇人子脏风邪气、流产崩滞"等诸多病证,亟待进一步研究验证.黄芪的用药宜忌主要包括配伍宜忌 5 条和证候禁忌 17 条,值得甄别借鉴.结论 古代本草所载黄芪临床效用非常广泛,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以益于大健康背景下的中医药全周期干预,故从传统本草学和现代中药学结合的视角,对其性-效-用-忌进行挖掘、考订、整理和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连-升麻药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西医学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黄连-升麻药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的现代药理机制,分析可能存在的中医治法相关疗效因素,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辨治.[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药物成分及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 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Human Genome Annotation Database,GeneCards)等检索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后采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以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PPI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靶点,上传至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网络图,利用AutoDock 4.2.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采用PyMOL软件将对接结果可视化.采用脊柱两侧注射完全弗氏佐剂的方法构建RAU大鼠模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PCR)检测各组大鼠口腔组织中核心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得到黄连、升麻活性成分共19个,靶点191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127个,药对干预RAU核心靶点23个,并依据连接度筛选出7个最关键的靶点,核心通路为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有效成分豆甾醇与各关键靶点均有较高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发现,该药对可有效减少大鼠口腔溃疡数目.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关键靶点表达明显更高(P<0.05);高剂量组靶点的mRNA相对表达和口腔溃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结论]黄连-升麻药对治疗RAU的分子机制,与其抗炎、保护口腔黏膜、调节免疫等作用有关,而相关的中医疗效机制涉及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托毒敛疮生肌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刘绍能按疮疡论治消化性溃疡经验撷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刘绍能教授基于胃镜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之认识,创造性地提出按疮疡论治消化性溃疡.刘教授认为脾气亏虚是溃疡发病之本,热毒、酸毒、瘀毒、湿毒、食毒等邪毒侵袭是发病的损害因素,络阻血瘀贯穿始终.因此,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结合活血化瘀、解毒去邪、制酸抗损、清热利湿、消食导滞、托疮生肌等方法,综合调理肝、脾、胃,促使溃疡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庆其补气健脾托疮生肌法治疗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王庆其教授借鉴中医外科采用消、托、补治疗疮疡病的理念以及“脾主黏膜”的观点,采用补气健脾、托疮生肌法治疗消化道溃疡病每获良效.文章整理分析王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以飨读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小奇巧用甘草药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析王小奇主任医师运用甘草药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王师临诊,对王师运用甘草药对治疗常见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的经验进行归纳分析,并附验案举隅.[结果]王师认为甘草的临床应用不应局限于"调和诸药",其与白芍、赤芍、黄芪、党参、茯苓等药物相配更可以起到缓急止痛、托疮生肌、健脾利湿等作用,并对多种常见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疗效.所举医案中王师通过甘草药对配伍治疗难治性溃疡,止痛、生肌、健脾并举,体现了标本兼治的治疗思想和经验.[结论]王小奇主任医师运用甘草-白芍、甘草-赤芍、甘草-黄芪等药对治疗常见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疗效良好,其经验及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芪甲苷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黄芪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效,不仅用于肺脾气虚、脾虚泄泻等证候,大剂量使用还可用于中风、胸痹等疾病,发挥补气活血功用.由于黄芪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多样,其发挥补气活血的主要作用物质基础目前尚未明确.黄芪甲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几年,国内外对黄芪甲苷的研究越来越多,报道显示,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低血糖、利尿、抗衰老和抗疲劳等药用价值,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中,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包括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此类疾病严重威胁人类,是全球主要的病死原因.目前以西药治疗为主,不良反应多,远期效果预后不佳.中医认为气血失衡是该类疾病基本病机,气虚血瘀型较为常见,常采用益气活血之法,气血以流,经络所通.目前,黄芪甲苷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已进行了多项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综述近年黄芪甲苷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的药理活性,为探求黄芪甲苷是否是黄芪补气活血主要作用物质基础寻找理论依据,也为创新中医中药的药物研发奠定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陈意黄芪量效关系治法应用医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5
陈意主任中医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首届国医名师.陈师幼年师从杭城老中医李志铭,学习诸多中医经典,临证教学随手引证,辨证用药有理有据.先生业医六十载,诊治近百万,虽诊治风格自成体系,但用药多遵从经典,常言:有药无方,杂乱无章.故其临证验案中不乏教科书式经典用法.黄芪,为临床使用频率颇高的补益药.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偏于补气.主要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明代医家龚廷贤《药性歌括四百味》言:"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在其发挥不同功效、配伍于不同药物时,其使用剂量也不相同,即量效关系.《中国药典》用量从5~30g.本文列举陈意主任临床中经典使用案例,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张家维"火灸疗法"治疗压疮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总结张家维运用"火灸疗法"治疗压疮经验.张家维辨证审因,认为本病乃气虚血瘀所致,主张治疗时应权衡虚实,分期选法.压疮1期选用铺棉灸宣通气血;压疮Ⅱ期、Ⅲ期采用岭南火针以祛湿除瘀生新、拔毒祛腐生肌;压疮Ⅳ期及深部压疮应用太乙神针及隔附子饼灸联合或交替治疗以托毒生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