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水郁折之理论探讨肩部痛痹针灸治疗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水郁折之"出自《黄帝内经》五郁学说,水郁即寒水凝结不散,可使人体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是肩部痛痹的重要病机.折之为其主要治疗原则,即疏导、分利,可分为温阳、实土和动使其化.《黄帝内经》强调痛痹的治疗当用毫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本研究基于"水郁折之"理论,在肩部痛痹的治疗上使用温针灸、热补法等温热外治法,使内郁之寒水温化,配合肩部活动,行气通络、鼓动气血和扶正祛邪,并通过临床案例具体阐释了"水郁折之"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为肩部痛痹的针灸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对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对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将72 例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 36 例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治疗组 36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补土针灸法,2 组均连续干预 12 周.比较 2 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肌张力变化;比较2 组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 2 组治疗后FMA-UE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2 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肌张力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满意度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对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辛丑年三因司天方配伍应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三因司天方是中医"运气方剂"的代表,是陈无择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根据每年岁运与岁气的变化所设立的运气方.2021 年岁值辛丑年,其五运格局与六气格局极为相似,均存在土湿伤水而木复之的运气特点.气运皆为土盛水衰及木复,具有寒湿之邪淫盛、肾气损伤、肝旺成郁等病机特征.结合相关本草文献,分析辛丑年运气格局下五味子汤、备化汤的组方原则及药物配伍原理可知,备化汤、五味子汤两方均适用于病机特点为水土失调而木复之病,皆能补肾祛湿且预防复气致病.然而两方针对不同病机侧重而设,五味子汤所治病机特征在于肾之精气亏虚,组方思路为补肾兼祛寒湿;备化汤所治病机特征在于寒湿淫盛而伤肾气,组方思路为祛寒湿兼以扶正,临证时应根据不同病机侧重而辨证选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扶正补土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及对肢体功能、疼痛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扶正补土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及对肢体功能、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扶正补土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肢体功能、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肩手综合症积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指标FMA显著升高(P<0.05),疼痛评定指数(PRI)、疼痛强度(PP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水平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或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扶正补土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缓解患者疼痛及水肿等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刘沈林抑木扶土法治疗胃癌术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刘沈林教授认为,胃癌术后多见肝脾不调证,一方面由于肝郁气滞,气不行津运血而致痰瘀渐聚;另一方面脾虚失运,虚体易受邪侵,并且脾虚与肝郁相互影响.针对胃癌术后患者肝脾不调的证候特点,采用抑木扶土法恢复中焦平衡,治标从气郁入手重在调肝,治本重在健脾以扶正.在选用健脾药时,喜用气阴双补、柔和滋润之品,治肝时常以理气与活血、消癥、散结之品配伍同用,从而保持中焦升降有序,预防复发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扶正补土”针灸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扶正补土”针灸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扶正补土”针灸法,连续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肢肌力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FMA、Holden步行能力、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补土”针灸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更好促进患者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论攻补法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为针对妊娠积聚患者提出的一种治疗思想,体现出了中医辨证攻邪思维.肿瘤病机为气血虚弱,脏腑气化失调,痰浊、血瘀、湿热等胶结而致肿瘤形成,认为肿瘤临证辨治时不可一味猛攻,应灵活处理攻补措施,宜衰其大半而止;需中西医结合,分期分阶段有效综合应用中西医疗法,优化肿瘤治疗方案;辨病与辨证结合,总体把握疾病趋势;攻宜缓攻,全程均须重视脾胃、扶土培中为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朴炳奎治疗肿瘤常用药组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总结朴炳奎教授治疗肿瘤的常用药组,探讨其临证思路及学术观点.认为肿瘤核心病机为虚实两端,正气虚是肿瘤发病基础,临证强调扶正培本在肿瘤中医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从而形成黄芪、当归、女贞子、枸杞子扶正培本药组,陈皮、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护胃运脾药组;并充分考虑肿瘤特性及各脏腑生理特点,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瘤亦形成药组,如沙参、桔梗、麦冬、苦杏仁为治疗肺癌药组,急性子、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莪术为治疗食管癌药组,白术、山药、枳壳、益智仁为治疗胃癌、结直肠癌药组,北柴胡、白芍、枳壳、甘草为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药组,威灵仙、续断、牛膝、骨碎补治疗骨肿瘤药组,天冬、赤芍、玄参、北沙参为治疗鼻咽癌药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扶正补土"针灸辅助深层肌肉刺激对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踝关节功能、Rivermead运动指数(RMI)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扶正补土"针灸辅助深层肌肉刺激(DMS)对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踝关节功能、Rivermead运动指数(RMI)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分别为55例、65例,对照组给予DMS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给予"扶正补土"针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运动功能、踝关节痉挛状态、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76.3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踝关节痉挛状态(CSI)指数、简化自制运动功能量表(FMA-L)评分、RM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FMA-L评分、RMI评分均升高,CSI指数降低,且研究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状况、社会关系、心理状态、独立能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上升,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补土"针灸辅助DMS对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程度,缓解踝关节痉挛状态,促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与对照组(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各40例,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运动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后,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Hcy、BDNF水平,肢体功能恢复明显,疗效确切,值得应用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