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水郁折之理论探讨肩部痛痹针灸治疗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水郁折之"出自《黄帝内经》五郁学说,水郁即寒水凝结不散,可使人体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是肩部痛痹的重要病机.折之为其主要治疗原则,即疏导、分利,可分为温阳、实土和动使其化.《黄帝内经》强调痛痹的治疗当用毫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本研究基于"水郁折之"理论,在肩部痛痹的治疗上使用温针灸、热补法等温热外治法,使内郁之寒水温化,配合肩部活动,行气通络、鼓动气血和扶正祛邪,并通过临床案例具体阐释了"水郁折之"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为肩部痛痹的针灸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水郁折之"探讨通法治疗肾性水肿
编辑人员丨2023/12/2
"水郁折之"理论出自《黄帝内经》.肾在五行属水,因此水郁也可理解为肾郁,包括肾功能之郁和结构之郁两个方面.前者指肾中阴阳气血阻滞不通,导致功能受损;后者为玄府-肾络微观结构被有形之邪郁遏,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导致水饮、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积聚,进一步加重"水郁",形成恶性循环."水郁折之"中的"折"有通的含义,具体治法包括通肾阳、通玄府、通肾络,即运用辛温宣散、化气利水法解决功能之郁;以升散通透、以清换浊法开玄府,濡润通补、化瘀通络法疏通肾络,解决结构之郁.诸法配合,随证治之,恢复肾主水、司开阖、主封藏等功能,则津液四布,精不外溢,气血通畅,肾性水肿自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郁”治则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以五行学说为基础,将五运之气变化与人体病理变化联系起来,提出了“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五郁郁甚治则.“五郁”概念的提出言简意深,历来各家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发挥.本文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结合运气学特有的时位特点,探讨“五郁”治则的内涵及应用要点,拟揭示“五郁之发”的预防及“五郁之证”的治疗意义,以更好地诠释“五郁”之治“防”“治”结合的双重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火郁发之"在月经病中的应用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6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是临床常用的郁证治法之一.旨在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透邪外出,以致阴平阳秘、气机调畅的平衡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珍玉从气机升降认知“水郁折之”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张珍玉先生对“水郁折之”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其论著及医案的梳理,明确了从“气机升降”解析“水郁折之”的认知思路,总结提出了“水郁”即“肾郁”,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贯穿“水郁”病机的全过程;“折之”即“挫其病势”,“折之”之法应重视调理脏腑气机的学术思想.这一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水郁折之”的病因病机理论,而且更加明晰了从气机升降指导“水郁折之”辨证治疗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五郁探源针灸治疗抑郁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人群逐渐扩大,使得其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必须重视的疾病.笔者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郁证论治思想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有关郁证的论述,阐述《素问》中“五郁论治”思想对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取穴的指导作用,以丰富针灸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内涵,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把《内经》五郁治则应用于肾脏病的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内经》中"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五郁治则,揭示了"被郁"与"郁发"这一重要病因病机,是顺应自然规律和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原则的治疗大法,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思想一致,在临床上当灵活应用.列举肾脏病验案,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案"病机特点为"肝郁",以"木郁达之"治之;"狼疮性肾炎案"证属寒闭热郁,治当"火郁发之";"慢性肾小球肾炎案"表现为湿热中阻之"水肿",故以"土郁夺之"为治则;"急性肾小球肾炎案"系肺失宣肃,风水相搏所致,宜"金郁泄之";"肾病综合征案"乃脾肾阳虚之证,扶阳实土且以温肾为要,恰"水郁折之"之理.把《内经》五郁治则应用于肾脏病,可拓展治疗思路,提高疗效,对指导临床解决疑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五郁"理论探讨糖尿病治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郁"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五脏功能失调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内经》中的"五郁"理论可以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根据"五郁"理论探讨"郁证",以细化五脏中的病因病机.从"木郁达之"论治,顺应木性,解除肝郁,以调达通畅;从"火郁发之"论治,顺应火热,透达心郁,以开郁除积;从"土郁夺之"论治,来顺应土性,攻伐脾郁,以消除壅滞;从"金郁泄之"论治,顺应金性,疏泄肺郁,以宣散枢机;从"水郁折之"论治,顺应水性,分消肾郁,以制约冲逆.以五脏为中心因势利导,探讨糖尿病治法,对其临床防治糖尿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水郁折之"辨治失眠症思路撷要
编辑人员丨2023/8/5
失眠症的重要病因病机为水气失调,阴阳失交.水与气关系密切,津液可载气,水液代谢失常,致津液内停而生痰饮水湿之邪,水郁始生,津停气阻,致寐不安."水郁折之"意在从肺、脾、肾三脏出发,以宣肺行水、健脾燥湿、温肾利水为主要治疗方法,将体内水饮之邪或宣、或燥、或温,水道通则气机畅,方可寐安.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黄帝内经》五郁探析麻黄升麻汤
编辑人员丨2023/8/5
麻黄升麻汤载于《伤寒论》厥阴病篇,因条文和药物组成的特殊性,众多学者及医家在关于其是否为仲景经方的议题上争论纷纭,实际上临床效验之屡见不可置否,妄断麻黄升麻汤为后世谬误不属经方较为偏颇.该文指出麻黄升麻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治杂病并病等复杂病证之典范,方中宣发收敛、滋阴助阳、清热散寒、升浮沉降并用,看似庞杂,实为有制;《黄帝内经》五郁是对五行运动失去其本性的高度概括,总结了五行的运动形式、功能、病性等诸多特点,同时《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也指出相应的治法,包括"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旨在恢复五行运动的生理状态,麻黄升麻汤证上下、虚实、寒热胶泥复杂,《黄帝内经》五郁及其治法可反映其关键证机及治法,有助于剖析麻黄升麻汤辨治思路与组方原则;病程中,太阴阳气受损及寒邪内陷厥阴为麻黄升麻汤证中的启始阶段,具有水郁、土郁、木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阳气郁积太阳、阳明而致金郁及火郁则是其后续的继发改变,麻黄升麻汤中的五类药物组合恰能有靶向地作用于五郁病证的各个部分.该文结合《黄帝内经》五郁思想,综合古今专著与文献,对麻黄升麻汤证的证机原理及用药特点进行梳理,明确其方证,并概述近年临床报道,为临床应用麻黄升麻汤提供思路及依据,令经方更能为今所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