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症共病代谢综合征免疫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抑郁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代谢紊乱被证实与抑郁症发病、不良治疗结局及疾病复发密切相关。因此,揭示两者共病机制对于抑郁症的全病程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既往研究多关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介导的皮质醇水平异常在其中的作用,然而这一通路如何被激活和调控仍不明确。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免疫系统异常诱发的系统性炎症被认为是抑郁症共病代谢综合征的深层分子机制。本综述旨在通过总结抑郁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免疫信号通路的相似激活,为后续机制探索、药物研发和干预策略寻找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少年抑郁症快感缺失的评估与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快感缺失作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几乎每天均存在的、显著的兴趣与愉悦感的缺失。快感缺失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具有强相关性,常提示预后不佳及社会功能受损。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快感缺失症状的报告率超过50%,其症状表现与成人存在差异。然而目前主流的评价快感缺失的工具均是为成人设计的,这些工具是否完全适用于青少年值得商榷。目前针对青少年抑郁症快感缺失症状的识别、评估及干预方面的研究数据均较缺乏。本文主要探讨青少年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症状学特点、测评工具及治疗方法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精神科临床医生、心理治疗师及研究者们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血清中miR-26b、miR-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血清中微RNA-26b(miR-26b)、微RNA-1(miR-1)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进行治疗的14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后HAMD评分分为单纯脑卒中组(60例,HAMD评分<7分)和脑卒中抑郁组(88例,HAMD评分≥7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对所有受试者血清中miR-26b、miR-1水平进行检测,分析miR-26b、miR-1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分析miR-26b、miR-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抑郁组患者血清中miR-26b表达显著低于单纯脑卒中组,miR-1表达显著高于单纯脑卒中组( P<0.05)。miR-26b低表达者及miR-1高表达者HAMD评分显著高于miR-26b高表达者、miR-1低表达者( P<0.05)。Pearson分析显示,miR-26b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 r=-0.364, P<0.01),miR-1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 r=0.392, P<0.01)。不同预后的脑卒中抑郁患者中,痊愈组HAMD评分、miR-1表达显著低于未痊愈组,miR-26b表达显著高于未痊愈组( 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AMD评分、miR-1是影响脑卒中抑郁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miR-26b是影响脑卒中抑郁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 结论: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血清miR-1水平升高,miR-26b水平降低,两者与患者预后有关,均是脑卒中抑郁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抑郁症住院患者参与正念治疗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抑郁症住院患者如何围绕正念治疗核心"觉察、不判断、活在当下"调节自我的变化过程。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23例抑郁症患者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lo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共分析出4个主题:多重心理体验、正念治疗改变思维模式、正念治疗促进自我认同、形成自我应对策略。结论:抑郁症患者初次参与正念治疗往往较为被动,且多受负性情绪与自动化思维影响,医护人员应依据患者在参与正念治疗过程中的体验为落脚点,重视患者的自我调节过程,制定相关策略,帮助患者更好的理解与适应正念治疗,减少抑郁症的复发,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伴自杀意念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体验。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6—8月选取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就诊的18例伴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归纳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最终归纳出负性感受、认知的累积促发自杀意念(难以承受的负面情绪、缺乏理解和关爱、对生死的片面认知)与有连结、被关注、有敬畏能减少自杀意念(有牵挂与羁绊、对死亡的恐惧和敬畏、他人的关注和即时反馈)2个主题。结论: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伴自杀意念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感受,为青少年患者心理康复构建有效管理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构建青少年抑郁自杀风险监测与防治的多学科多主体协作模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青少年抑郁症自杀的防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因此,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风险因素、科学合理监测自杀风险、多学科多主体协作衔接干预变得至关重要。如何早期评估自杀风险,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目前国内仍缺少相关的权威循证指南。本文引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解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因素,讨论综合性评估方法和家-校-医-社联合干预体系,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全面评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并结合社会各界力量作出有效的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脑自发活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抑郁症患者对脑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7例首次发病未用药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患者组选取左背外侧前额叶为刺激靶点,进行连续15 d的rTMS治疗,于基线和治疗第15天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 17)评估抑郁症状,并采集2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基于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the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指标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以及患者组治疗前后脑自发活动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组治疗后HAMD 17评分与差异脑区的相关性。 结果:患者组治疗后HAMD 17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9.4±4.3)分与(21.1±6.0)分, t=10.24, P<0.01],HAMD 17总分减分(11.7±3.6)分,缓解率40.74%,有效率74.07%。与对照组比,患者组治疗前左侧额上回ALFF值降低( t=-8.14, 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楔前叶ALFF值升高( t=5.79、6.24,均 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枕中回ReHo值降低( t=-5.17、-6.11, P<0.001)。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组治疗后左侧额上回ALFF值升高( t=7.32, 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楔前叶ALFF值降低( t=-4.96、-5.14,均 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枕中回ReHo值升高( t=4.25、4.19,均 P<0.001)。患者组治疗后HAMD 17总分与治疗后左侧额上回ALFF值呈显著负相关( r=-0.390, P=0.044)。 结论:rTMS治疗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左侧额中回在抑郁症患者脑自发活动异常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左侧额上回脑功能增强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发挥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信KAP干预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微信进行知识-态度-行为干预(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清华大学医院精神科门诊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学生患者184人分组干预,对照组( n=92)和干预组( n=92)均获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增加微信KAP干预。干预前后以自编问卷调查疾病知识和用药态度的变化,半年内3次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调查服药依从情况,干预前和半年后测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以分值变化△SAS、△SDS结合疗效总评量表GI评估治疗结局。采用SPSS 11.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包括 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 结果:干预组第4周、第12周、第24周脱落率分别为13.04%、18.48%、31.52%,均低于对照组的33.70%、46.74%、59.78%( χ2=10.96、16.72、14.81, P<0.001);用药第4周末和第12周末,干预组MARS评分[(6.57±1.67)分、(7.55±1.79)分]高于对照组[(5.06±1.62)分、(6.53±1.76)分]( t=5.41、3.13, P<0.01),干预组欲自行停药者比例(5/80、14/75)低于对照组的(22/61、20/49)( χ2=19.87、7.31, P<0.01);半年后干预组△SAS、△SDS[(12.01±2.01)分、(11.65±2.03)分],高于对照组[(8.11±1.91)分、(7.83±1.82)分]( t=13.38、13.33, P<0.001);半年后干预组GI:显著进步31例、稍进步28例、无变化24例、恶化8例,好于对照组的20例、21例、31例、18例( χ2=8.10, P=0.044)。 结论:微信KAP干预对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结局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精神科抑郁症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需求评估工具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精神科抑郁症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需求评估工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来自精神科护理、精神科管理、康复治疗等领域的25名专家为函询对象。研究小组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采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精神科抑郁症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需求评估工具。专家的积极程度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评价;专家的权威程度采用权威系数评价;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采用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变异系数评价;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0、0.904,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47、0.203( P<0.05),最终构建了包含10个维度、38个条目的精神科抑郁症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需求评估工具。 结论:构建的精神科抑郁症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需求评估工具科学可靠,可为临床护理人员评估精神科抑郁症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需求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的语音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的语音特征,及其对快感缺失症状的识别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南京脑科医院住院的女性抑郁症患者102例,其中62例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组),40例非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非快感缺失组)。同期招募女性健康对照50例。所有被试均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斯奈斯汉密尔顿愉快体验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和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he tempor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scale,TEPS)评估,并进行语音采集。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Logistic回归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与非快感缺失组相比,快感缺失组患者梅尔倒谱系数、共振峰、声强和能量特征共有15个语音特征存在显著改变(均 P<0.05);其中梅尔倒谱系数特征识别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的准确率最高,敏感度47.5%,特异度91.9%,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1,95% CI=0.686~0.866;共振峰特征在识别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中,敏感度90.0%,特异度40.3%,AUC为0.647,95% CI=0.605~0.824;能量特征在识别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中,AUC为0.679,敏感度60.0%,特异度74.2%,95% CI=0.587~0.804;声强特征在识别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中,敏感度70.0%,特异度58.1%,AUC为0.751,95% CI=0.554~0.769。 结论:梅尔倒谱系数、共振峰、声强和能量特征在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患者中可能存在特异性改变;其中梅尔倒谱系数对女性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症状的识别准确率最高,有望成为女性快感缺失型抑郁症的客观评价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