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化机加工底板托槽的抗剪切强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采用两种临床常用粘接剂,对个性化机加工底板托槽、新型网底托槽、双向倒钩底板托槽和传统网底托槽的抗剪切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个性化机加工托槽的粘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8颗新鲜人类前磨牙,随机分为8组.A、B组选用个性化机加工底板托槽,C、D组选用新型网底托槽,E、F组选用双向倒钩底板托槽,G、H组选用传统网底托槽;A、C、E、G组使用化学固化粘接剂,B、D、F、H组使用光固化粘接剂.在粘接实验前,在所有托槽中,每种托槽随机选1颗,对其底板在放大40倍、100倍的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并拍照.使用万能材料实验机,对每组托槽进行SBS的测定,并进行粘接剂残留量(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计分.结果:使用化学固化粘接剂时,其他3种托槽相比,双向倒钩底板托槽粘接强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光固化粘接剂时,双向倒钩底板托槽粘接强度最低,新型网底托槽较低,传统网底托槽和个性化机加工底板托槽粘接强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网底托槽和个性化机加工底板托槽之间粘接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ARI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可得:H组ARI计分最小,且H组与A组和E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机加工底板托槽使用光固化粘接剂或使用化学固化粘接剂对其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粘接强度均能满足正畸临床粘接的要求.H组脱粘接断裂部位相对更接近牙釉质,其余各组牙釉质在脱粘接过程中损伤的风险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皮秒激光不同图案化处理氧化锆陶瓷对其粘接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研究皮秒激光在牙科氧化锆表面不同图案化扫描处理的结果,以及对氧化锆表面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烧结氧化锆陶瓷试件,随机分为8个研究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喷砂对照组(B组)、皮秒激光处理组(C-H组,分别为:皮秒激光蜂窝状扫描、喷砂后皮秒激光蜂窝状扫描、皮秒激光横线状扫描、喷砂后皮秒激光横线状扫描、皮秒激光井字格状扫描、喷砂后皮秒激光井字格状扫描).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组织形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3D形貌,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Ra;X射线衍射仪观测表面晶相组成的转变;电子万能试验机测量抗弯强度,测定氧化锆陶瓷与自粘型树脂水门汀的剪切强度;光学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模式;采用SPSS26.0对所得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检验.结果:皮秒激光在氧化锆表面扫描后,可分别得到蜂窝状、平行的等间距横线状及等间距井字格状图案;不同图案化处理后氧化锆表面粗糙度不同,横线状B组最大,为14.92 μm;激光表面处理不会导致表面晶相转变;经过皮秒激光处理后,剪切粘接强度明显增加(P<0.05),C组的粘接强度最大,为(26.86±1.53)MPa,约为A组的7.4倍;断裂模式由A组与B组的完全粘结破坏转变为内聚破坏和混合破坏;激光处理后的氧化锆陶瓷抗弯强度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结论:皮秒激光对氧化锆表面进行图案化处理能够提高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是一种有前景的氧化锆表面改性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等离子喷涂与多孔烧结钛涂层的髋关节植入物性能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对等离子喷涂钛涂层和多孔烧结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的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分析2种涂层工艺产品的性能差异.方法:选取2种涂层工艺的生物固定型股骨柄作为试验样品,利用全自动金相显微镜、材料试验机、磨耗仪分别观测2种样品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及涂层耐磨性能,并通过观测2种样品涂层的体视学结构、测量涂层与基体的粘接性能评价2种涂层工艺的性能优劣.结果:等离子喷涂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更细化、均匀,抗拉强度为(1065±21)MPa,延伸率为(15±2)%,其涂层为疏松多孔的粗糙结构,孔隙分布不均,平均厚度为521 μm,平均孔隙体积百分比为37%,平均孔隙截距为135 μm,与基体的剪切强度为(39±4)MPa,拉伸强度为(47±5)MPa,经历100次磨损周期的质量损耗为48 mg;多孔烧结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晶粒粗大,抗拉强度为(879±23)MPa,延伸率为(7±2)%,其涂层表面平缓,孔隙分布均匀,平均厚度为1 167μm,平均孔隙体积百分比为41%,平均孔隙截距为240μm,与基体的剪切强度为(44±5)MPa,拉伸强度为(62±7)MPa,经历100次磨损周期的质量损耗为15 mg.结论:2种涂层工艺髋关节植入物的性能各有优劣,均满足相关行业标准的指标要求,预期能够获得优异的体内使用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新型纳米磷酸钙正畸粘接剂钙磷离子充电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合成一种可以反复进行钙磷离子充电、释放以防止釉质脱矿的正畸粘接剂,并探究钙磷离子充电持续时间和频率对于离子再释放效能的影响.方法:可反复进行钙磷离子充电的粘接剂由均苯四甲酸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PMGDM)和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EBPADMA)组成.纳米磷酸钙(NACP)以40%的质量分数混入树脂中.离体牙粘接托槽,使用万能试验机测试釉质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在pH为4的酸性溶液中浸泡粘接剂样本,测量钙、磷离子的初期释放;再使用pH为7的充电液对释放完离子的样本进行充电,返回到pH为4的环境中测试再释放能力.结果:这种新型正畸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与商业化的正畸粘接剂无统计学差异(P>0.1).样本在一次充电处理后,可以连续14 d持续释放钙、磷离子,而无需再次充电.离子再释放能力不会随着再充电/再释放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P>0.1).14 d时离子的再释放浓度与不同的充电方式之间的关系为:1 min 3次>3 min 2次>1 min 2次>6 min 1次>3 min 1次>1 min 1次.结论:这种含NACP的可充电正畸粘接剂可以长期释放钙磷离子,抑制正畸托槽周围牙釉质脱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聚合瓷表面不同处理方式对其与金属托槽粘接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4种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聚合瓷与金属托槽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 制作45个聚合瓷试件块,从中挑选40个并根据表面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采用质量分数为9.6%的氢氟酸凝胶酸蚀;C组:质量分数为9.6%的氢氟酸凝胶酸蚀后联合涂布硅烷偶联剂;D组:质量分数为35%的磷酸凝胶酸蚀;E组:质量分数为35%的磷酸凝胶酸蚀后联合涂布硅烷偶联剂,各组处理后与金属托槽粘接.试件置入37℃恒温水浴箱内24 h,随后进行冷热水温度循环500次(5~55℃),完成后取出试件测量抗剪切强度,并统计剪切后试件块表面材料破损情况及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结果 各组抗剪切强度值分别为:对照组为3.24 MPa、氢氟酸酸蚀处理组为7.24 MPa、氢氟酸联合涂布硅烷偶联剂组为10.78 MPa、磷酸酸蚀组为4.17 MPa、磷酸联合涂布硅烷偶联剂处理组为6.84 MPa,各组间抗剪切强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氢氟酸联合涂布硅烷偶联剂组在去粘接后聚合瓷折裂率较其它四组高.结论 质量分数为35%的磷酸联合使用硅烷偶联剂处理聚合瓷表面,既达到临床所需有效粘接强度,又在去粘接后减少聚合瓷破损率,故临床推荐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季铵盐单体对正畸粘接剂粘接强度和抗菌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季铵盐类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二甲(dimethylaminohexadecyl methacrylate,DMAHDM)对正畸粘接剂粘接强度和抗菌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DMAHDM以0%(对照组),1.5%,3%和5%的比例添加到商品化的正畸粘接剂中.测试托槽剪切粘接强度,使用人唾液培养所得的牙菌斑全菌生物膜模型来研究粘接剂的抗菌性能.结果 在正畸粘接剂中添加3%的DMAHDM不影响托槽的粘接强度.随着DMAHDM含量的增加,改性正畸粘接剂的抗菌性能不断增加.含有3%DMAHDM的改性组试件表面附着菌斑的代谢活性和乳酸产量大约是对照组的15%.活/死菌染色显示对照组试件表面黏附有大量的活细菌,含有3%DMAHDM的改性组试件的表面主要为死细菌.结论 DMAHDM改性正畸粘接剂在不影响托槽粘接强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粘接剂的抗菌性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RMGIC联合自酸蚀粘接剂修复Ⅴ类洞粘接强度和边缘微渗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联合自酸蚀粘接剂修复Ⅴ类洞时对粘接强度和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40颗新鲜拔除健康磨牙,随机等分为A1、A2和B1、B2四组.A组于离体牙颊面制备牙本质平面,A1组不做处理,A2组牙本质平面使用贺利氏ibond处理,随后利用模具及光固化灯将FujiⅡLC圆柱体粘接在牙本质平面上,万能测试机检测牙本质抗剪切粘接强度.B组于牙颈部制备Ⅴ类洞型,B1组不做处理,B2组窝洞使用贺利氏ibond处理,随后进行FujiⅡLC充填后常规修形及抛光,将标本置于37℃1 g/L罗丹明B溶液中24 h进行荧光染色后制作薄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测量染料渗入深度.结果:A1、A2组牙本质抗剪切粘接强度分别为(5.15±0.69)、(14.91±1.33) MPa,B1、B2组的边缘微渗漏深度分别为(21.64±1.10)、(8.63±0.56)μm,A组与B组组内比较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RMGIC充填牙颈部Ⅴ类洞时结合自酸蚀粘接剂可以明显提高牙本质粘接力强度并且可以明显减少充填体边缘微渗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含纳米抗菌无机填料树脂粘接剂的合成及相关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合成含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新型树脂粘接剂,并探讨其粘接强度、力学性能、体外抗菌性能等.方法 制备长链烷基季铵盐修饰的纳米抗菌二氧化硅填料,并以0%、2.5%、5.0%、7.5%及10%的质量分数添加到树脂粘接剂中,生成新型纳米抗菌树脂粘接剂.以0%组作为对照组,用牙本质剪切试验来测试粘接强度;用三点弯曲试验来测试力学性能;建立人牙菌斑生物膜体外模型,通过菌落计数、乳酸代谢分析及活/死细菌染色等手段来评价新型树脂粘接剂对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结果 加入5.0%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时,树脂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强度为28.9 MPa,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分别为86.6 MPa和4.2 GPa,与对照组比较,粘接强度及力学性能明显提高(P<0.05);当抗菌无机填料含量达到2.5%时,新型抗菌树脂粘接剂对牙菌斑生物膜代谢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显示了良好的抗菌性能(P<0.05).结论 含一定质量分数(5.0%)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树脂粘接剂具有较强的粘接强度、力学性能及抗菌功能,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处理方法对脱落托槽再粘接抗剪切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去除脱落正畸托槽底板残留粘接剂,对托槽再次粘接时抗剪切强度大小的影响.方法 挑选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完整前磨牙80颗,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个样本,分别按常规方法粘接网底型直丝弓正畸托槽,通过万能材料测试仪测试并记录其脱落时的抗剪切强度后,第一组更换新托槽,第二组采用喷砂法、第三组采用燃烧法、第四组采用磨除法去除托槽底板残留粘接剂,再次粘接托槽,在同样条件下测试并记录其脱落时的抗剪切强度.结果 更换新托槽组、喷砂组再次粘接时其抗剪切强度与初次粘接无显著性差异(P>0.05),燃烧组、磨除组再次粘接时其抗剪切强度与初次粘接相比明显减小(P<0.01).喷砂组再次粘接的抗剪切强度与更换新托槽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燃烧组、磨除组再次粘接的抗剪切强度比更换新托槽组明显减小(P<0.01).结论 为了获得理想的粘接强度,脱落托槽再利用时宜采用喷砂法进行处理,不宜采用燃烧法和磨除法进行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MAE?CB和NACP改性牙本质粘结剂的粘结性能和抗菌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初步评价添加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正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MAE?CB)和无定形纳米磷酸钙(NACP)的粘结剂粘结性能和抗菌性能.方法 将DMAE?CB和NACP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商品化牙本质粘接剂中.按比例的不同将实验分成8组,商品化粘结剂作为对照组,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牙本质剪切强度测试,然后进行接触性抑菌实验,研究不同分组粘结剂固化后,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对照组剪切强度为(17.96± 3.45)MPa,实验组结果分别为A:(19.25± 2.80)MPa,B:(18.70±2.42)MPa,C:(18.47±2.73)MPa,D:(18.22±2.50)MPa,E:(17.29±4.54)MPa,F:(18.40±2.98)MPa,G:(18.13±4.39)MPa,实验组和对照组剪切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3>0.05).接触性抑菌试验的对照组无明显抗菌作用,实验组抗菌单体添加量为1%时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P<0.05),当添加量为3%时,抗菌活性进一步增强,但是添加量为4%时,抗菌活性并未明显增加.结论 添加了DMAE?CB和NACP 的粘结剂固化后,不影响粘结强度,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