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噬细胞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真菌毒力和宿主免疫防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角膜被认为是免疫特权器官,驻留的巨噬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其极化响应微环境表现出的异质性.感染早期,巨噬细胞向M1极化,促进炎症发生,利于真菌清除但产生细胞风暴加重免疫损伤;感染后期,巨噬细胞向M2极化,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但可能产生免疫抑制甚至免疫逃逸,不利于病原清除.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之间的平衡是保持角膜功能完整性的关键.目前抗真菌药物治疗有限,因此除了抗真菌治疗外,寻找一种针对免疫反应引发的炎症反应的治疗靶点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巨噬细胞亚群的表型特征和功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探索巨噬细胞极化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影响,基于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对巨噬细胞分化进行靶向调节可能是未来治疗和管理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脂肪酸对细菌群体感应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脂肪酸是一种常见有机化合物,具有显著抗微生物特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群体感应(QS)活性控制感染。本文主要介绍脂肪酸抑制细菌QS活性的机制,包括抑制QS信号分子生成、干扰QS信号通路、降低毒力因子产生和减少生物膜形成等,并展示其作为下一代抗菌药物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内蒙古地区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及毒力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耐药、毒力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5-12月皮肤科住院患者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及鼻腔分泌物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疑似金葡菌菌落,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金葡菌毒力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sst-1、pvl、hla、clfA 4种毒力基因在不同来源金葡菌菌株中的相对表达量。对金葡菌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耐药率及毒力基因检出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曼-惠特尼 U非参数检验。 结果:在210例住院患者中,共分离金葡菌85株,包括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54株(病例组),鼻腔部位31株(对照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5株金葡菌中14株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85株菌对青霉素耐药率[90.59%(77/85)]最高;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00%(51/85)、61.18%(52/85),未发现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PCR显示,病例组菌株pvl基因检出率(33.33%,18/54)高于对照组(12.90%,4/31, χ2 = 4.28, P = 0.038)。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对照组菌株clfA相对表达量[3.87(2.30,5.94)]高于病例组[1.63(0.95,2.62), P = 0.007]。85株金葡菌分型共得到17个ST型别,其中主要优势型别为ST398-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20/71)和ST22-MRSA(9/14)。ST22-MRSA菌株毒力基因pvl检出率(14/14)明显高于非ST22型MRSA(0, P < 0.001)。 结论:皮肤化脓性感染部位分离的金葡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这些抗生素不应作为临床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皮肤金葡菌感染性疾病发病可能与毒力基因pvl有关;金葡菌鼻腔定植可能与clfA基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中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是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之一。虽然它的毒力和致病性较弱,但因其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因此在免疫力低下或危重人群中,引起的血流或肺部感染预后较差。不仅如此,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固有耐药及获得性耐药基因的增加,使磺胺类、喹诺酮类等一线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因此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临床治疗对策极为重要,本文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社区获得性化脓性肝脓肿的单中心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化脓性肝脓肿(community acquired pyogenic liver abscess,CA-PLA)的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为其早识别、早诊断和合理抗感染治疗等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CA-PLA患者体征和治疗结果,将其基础疾病、发病症状按照年份分组,分析发病特征变化趋势,根据患者是否有胆道基础疾病,分别分析其病原学特征。统计学方法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纳入1 063例CA-PLA患者,根据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按年份进行趋势分析:CA-PLA收治患者有逐年增加趋势;既往有胆道基础疾病患者的比例从2011年的17.3%(19/110)降至2017年的7.3%(14/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648, P=0.034);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但并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7年来维持在31.6%~46.5%。274例(25.8%)患者伴有肝外表现。病原学阳性445例,其中单一肺炎克雷伯菌感染371例(83.4%);无胆道基础疾病者以单一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致病菌[91.6%(362/395)],有胆道基础疾病者仅占18.0%(9/50),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2%(16/50)]感染和混合感染[18%(9/50)];基于临床定义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对二代及以上头孢菌素敏感率≥97.5%,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患者总体预后良好,其中1 049例治愈或好转出院,6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 结论:大部分CA-PLA患者没有胆道基础疾病,50%以上的患者无糖尿病病史,且绝大多数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相对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糖尿病足创面铜绿假单胞菌三型分泌系统和生物膜特点及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创面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三型分泌系统、生物膜特点,分析其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糖尿病足科住院DF患者创面中铜绿假单胞菌33株,作为DF组,同时收集非糖尿病创面中铜绿假单胞菌13株,作为对照组。做抗生素敏感试验,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三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exoS、exoU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其特点及与抗生素敏感性的关系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均以携带exoS的铜绿假单胞菌为主。DF组占90.9%,对照组占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4, P=0.46)。携带exoS的多重耐药菌株在DF组占16.7%,对照组占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 P=0.83)。携带exoU的铜绿假单胞菌共5株,DF组3株,1株多重耐药,对照组2株,无多重耐药株。DF组中生物膜增强的铜绿假单胞菌占57.6%,多重耐药株生物膜增强的占83.3%。两种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生物膜耐药性不同,但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无效。产生生物膜的DF创面清创次数更多( P<0.01),抗生素使用时间更长( P<0.01),但愈合率在75%~90%。 结论:DF创面中以分泌exoS铜绿假单胞菌为主。DF创面中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生物膜是其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通过多次清创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是清除生物膜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湖南省某医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分析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分子流行病学及探讨 blaKPC和 blaNDM水平传播机制,为预防和治疗CRKP提供参考依据。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非重复分离的CRKP,共计 49株。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实验(mCIM)、EDTA-碳青霉烯灭活实验(eCIM)进行表型筛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CRKP碳青霉烯耐药基因、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检测CRKP菌株的同源性。通过接合试验,推断 blaKPC和 blaNDM两种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机制。结果显示,本研究共收集到CRKP 49株,有44株携带 blaKPC,8株携带 blaNDM,其中同时携带 blaKPC和 blaNDM两种耐药基因的CRKP( blaKPC+ blaNDM-CRKP)有3株。28株CRKP携带毒力基因(28/49,57.2%),1株CRKP拉丝试验阳性,且同时携带 Aerobactin和 rmpA两种毒力基因。共检出5种ST型,以ST11为主(41/49,83.7%)。3株 blaKPC-CRKP均接合成功,3株 blaNDM-CRKP仅1株接合成功,接合子菌株对亚胺培南以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显著降低。综上,本研究CRKP耐药机制主要以产KPC酶为主,且同时携带多种β-内酰酶耐药基因,并有高毒力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high virulence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CRKP)和 blaKPC+ blaNDM-CRKP的局部流行。 blaKPC和 blaNDM可通过质粒水平传播,不同菌株的水平传播效率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产酸克雷伯菌致病性及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产酸克雷伯菌是一种重要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成人、儿童、社区或医院获得性感染。其中,产酸克雷伯菌最常引起的疾病是抗生素相关出血性结肠炎(AAHC)。此外,它还可引起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血流感染等疾病。目前,关于产酸克雷伯菌致病相关的机制研究较少,其中较为明确的有产细胞毒素Tilivalline和Tilimycin,作为产酸克雷伯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可导致AAHC的发生。考虑到国内关于产酸克雷伯菌的研究较少,本文就产酸克雷伯菌的流行率、致病性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希望能提高大家对产酸克雷伯菌的认识,并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及其肺外损害的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菌性肺炎仍然是重症肺炎的首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CAP的患病率及其临床特征尚不完全清楚,使其抗生素初始经验性治疗更加复杂化。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除肺炎链球菌以外CAP的主要细菌病原体,鼻腔定植菌的毒力及其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决定其易在病毒感染后引起肺部损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杀白细胞素及其他毒素因子,导致感染后宿主细胞死亡,并激活体液免疫、产生大量炎症因子,进一步引起原发性和继发性急性肺损伤,且可造成全身崩溃性感染。目前人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性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尚不深入,在抗生素耐药时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使抗感染治疗日益困难,亟待改进综合诊治措施,提高救治率,减少致残率,并探索针对病原体毒力因子和宿主免疫调节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hfq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NTHU-K2044菌株 hfq基因缺失株(△ hfq),并通过表型试验分析 hfq基因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生长特性、环境适应能力和毒力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对NTUH-K2044菌株进行 hfq基因敲除;通过表型试验,比较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野生株和△ hfq突变株在细菌生长速度、抗环境胁迫能力、生物膜形成、荚膜形成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和大蜡螟幼虫感染致死率等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成功构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NTUH-K2044 △ hfq缺失株,表型试验表明△ hfq缺失株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菌落变小和超黏性下降;在pH9、pH5.5、0.7 mmol/L SDS、5% NaCl、0.1%H 2O 2环境和50℃高温等环境胁迫条件下,△ hfq缺失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在毒力方面,△ hfq缺失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下降,荚膜形成能力下降且荚膜合成基因 magA和 rmpA表达量明显下降,中性粒细胞杀菌试验存活率下降,大蜡螟幼虫致死能力显著降低。 结论:Hfq蛋白作为RNA伴侣分子能够参与转录后调控进而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生理、环境适应性及毒力致病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为寻找治疗和控制高毒力高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新靶标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