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遗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江苏省淮安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变异情况,为流感疫情防控与疫苗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株2022年淮安市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流感毒株,通过全基因组核酸提取、文库构建,应用Nanopore三代测序平台对H3N2亚型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比对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构建系统发育树,解析氨基酸变异特征。结果:8个基因节段之间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1%~100.0%,相似性差异最大的是HA基因(97.1%~99.9%),差异最小的是MP基因(98.6%~99.9%)。核苷酸位点变异频率最高和最低的节段分别是HA基因(3.06%)和MP基因(1.43%),不同基因节段核苷酸变异率有统计学意义( χ2=14.293, P=0.046)。HA和NA基因发育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3株隶属3C.2a1b.2a.1a进化簇,1株独立属于3C.2a1b.1b进化分支且糖基化位点相较于另外3株在HA1蛋白142NWT、149NGT和NA蛋白436NLS位点发生丢失。4株淮安株均对NA抑制剂和金刚烷胺类药物敏感。 结论:1株淮安株抗原性发生了改变,与当年疫苗株匹配性较低,建议持续加强H3N2流感病毒的基因监测,为流感防控及流感疫苗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555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4例,女211例;年龄为(64±8)岁。观察指标:(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检验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前进法。 结果:(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555例患者中,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40%(91/555)。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细菌5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3株,革兰氏阳性菌 3株,真菌3株,包括多重耐药菌20株。53株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18株(12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8株(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6株(2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各2株(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粘质沙雷菌、克氏柠檬酸杆菌、纹状棒杆菌、奇异变形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3株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肺炎链球菌1株。3株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或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分别为12、12、11、9、8、6、5株;1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上述指标分别为0、1、1、1、2、0、2株。(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儿法罗培南钠对儿童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小儿法罗培南钠对儿童呼吸道临床分离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其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法罗培南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对儿童临床分离的156株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PSSP)32株、青霉素中介(PISP)28株及青霉素耐药(PRSP)96株]、98株流感嗜血杆菌、173株肺炎克雷伯菌和55株卡他莫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MIC 50、MIC 90及累积抑菌百分率。 结果:法罗培南钠对肺炎链球菌的MIC范围为0.010~2.000 mg/L;PSSP、PISP、PRSP的MIC分布无差别,MIC 90皆为1.000 mg/L。对流感嗜血杆菌的MIC范围为0.030~8.000 mg/L,其产酶和氨苄西林耐药表型不同的菌株之间比较,MIC分布无明显差别,MIC 90皆为4.000 mg/L。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范围为0.250~>32.000 mg/L,MIC 50和MIC 90均>32.000 mg/L。法罗培南钠对卡他莫拉菌的MIC范围为0.030~2.000 mg/L,MIC 50为0.500 mg/L,MIC 90为1.000 mg/L。 结论: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小儿法罗培南钠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的作用较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病毒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抗病毒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在中国27家三级甲等医院筛选流行性感冒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抗病毒颗粒试验组或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对照组,每组计划入组受试者200例。试验组给予抗病毒颗粒(每次18 g,每日3次)及磷酸奥司他韦模拟剂口服,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每次75 mg,每日2次)及抗病毒颗粒模拟剂口服,疗程均为5 d。主要疗效指标包括临床主要症状缓解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次要疗效指标包括对乙酰氨基酚使用剂量、中医证候积分改变、其他重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抗病毒颗粒试验组和磷酸奥司他韦对照组疗效指标差异,同时监测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评估抗病毒颗粒的安全性。结果:共入组受试者393例,抗病毒颗粒试验组195例,完成试验191例(97.95%)。磷酸奥司他韦对照组198例,完成试验195例(98.48%),两组脱落率和剔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全分析数据集(FAS)中试验组年龄(34.9±14.4)岁,男性83例(42.78%);对照组年龄(33.3±13.5)岁,男性78例(39.59%)。两组受试者人口学资料、体格检查、病毒病原学检测、基线中医证候总分及各单项症状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FAS中试验组临床主要症状缓解时间 M( Q1, Q3)为3.0(3.0,4.0) d,对照组为3.0(3.0,4.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完全退热时间 M( Q1, Q3)试验组为34.0(20.3,49.0) h,对照组为36.5(19.6,48.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抗病毒颗粒在对乙酰氨基酚使用剂量、中医证候疗效、多数重要临床症状消失率等方面与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疗效相当( P>0.05),且抗病毒颗粒组第3天的头昏、胸闷症状消失率优于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组( P<0.05)。 结论:抗病毒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与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相当,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2020年度黑龙江省流感监测结果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2019—2020年度流感病毒的活动情况及流行规律。方法:对黑龙江省流感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优势株进行抗原性、耐药性检测和测序。结果:黑龙江省2019—2020年度流感样病例百分比(percentage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ILI%)为1.74%。全省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12 571份,阳性1 443例,阳性率为11.48%,以A(H3N2)和甲型H1N1亚型为主,分离流感毒株482株。甲型H1N1亚型毒株中98.04%为A/Brisbane/02/2018的类似株;A(H3N2)亚型毒株中34.29%为A/Kansas/14/2017的类似株。所有流感毒株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两种药物敏感。甲型H1N1亚型流感毒株与WHO推荐本年度疫苗株均属于6B.1A分支;A(H3N2)亚型流感毒株为3C.2a分支,而WHO推荐本年度疫苗株属于3C.3a分支,推测流感疫苗对A(H3N2)亚型保护效果不理想。结论:通过分析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可以提高我省流感监测的敏感性,为疫苗候选株的推荐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中心六年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特点及血培养阳性菌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7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血培养阳性菌株及药敏结果。结果:127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134株细菌或真菌,以革兰阴性菌株为主,占67.16%(90/134)。革兰阴性菌中以流感嗜血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38.81%(52/134)和20.15%(27/134),而革兰阳性菌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占8.21%(11/134),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10.45%(14/134)。患儿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静脉血糖及动脉血乳酸较正常值均明显升高;革兰阳性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革兰阴性菌感染及真菌感染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降钙素原在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革兰阳性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但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仅有50%。革兰阴性菌株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仅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到50%;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类及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敏感率高,仅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 唑的耐药率为50%。真菌菌株不多,大部分抗真菌药物对血培养阳性真菌均有效。 结论:儿童脓毒性休克患儿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对一般抗生素耐药性较高,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其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有关靶向血凝素的抗流感病毒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常常引起暴发流行,是影响公共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然而,近年来耐药毒株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流感药物。病毒融合蛋白血凝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研究靶点之一。本文讨论并总结了最新的针对流感病毒血凝素靶点的抗流感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剂、蛋白质和肽。今后基于血凝素的疗法可能会成为预防和治疗流感的手段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国际重症医学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19年国际重症医疗实践中有如下趋势呈现:对脓毒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表型的分析与验证研究逐渐增多;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证据增多,也包括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早期呋塞米刺激试验。除此之外,本年度有显著意义的阳性结论的临床研究有: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感染性休克,压力支持通气(PSV)的撤机策略,氨甲环酸治疗颅脑损伤和新型单克隆抗体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阴性结论的研究有:中重度ARDS的个体化机械通气、最大化肺复张和肌松联合深度镇静,N95面罩预防流感病毒,机械通气患者的弹性探视制度预防谵妄和右美托咪定用于早期镇静,机械通气患者的日记疗法或复合式预防性心理干预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rhsTM)治疗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等。未来的研究重点应以表型分析为突破点,从而确定符合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的个体化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病毒性肺炎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病毒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我国,病毒性肺炎约占CAP的27.5%~39.2%,其中流感病毒最常见,属于RNA病毒,其他RNA病毒主要包括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等,而DNA病毒主要包括腺病毒、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然而,针对这些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药较少,本文综述近年来除冠状病毒外的其他抗病毒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协助临床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寒喘祖帕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寒喘祖帕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寒喘祖帕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相关成分及靶点;采用R软件获取寒喘祖帕颗粒-甲型流感病毒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R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 Dock Tools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寒喘祖帕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成分111个,作用靶点131个;核心成分有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等;核心靶点有STAT3、MAPK1、MAPK3、AKT1、JUN等;交集靶点主要富集在IL-17信号通路、甲型流感、TNF信号通路等178条通路;核心成分与靶点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寒喘祖帕颗粒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作用实现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为后续其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