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肺血管定量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有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T肺血管定量指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气道免疫炎性反应的关系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96例AECOPD患者,根据入院30 d的预后,分为死亡组17例与生存组79例.比较2组患者CT肺血管定量指标[主肺动脉直径(mPAD)、左肺动脉直径(LPAD)、右肺动脉直径(RPAD)、升主动脉直径(AAD)、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斜mPAD、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rPA)]和气道免疫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干扰素(IFN-γ)、IL-4],分析CT肺血管定量指标与气道免疫炎性指标的相关性及这2类指标与AECOPD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肺血管定量指标、气道免疫炎性指标及2类联合对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mPAD、轴位斜、冠状位、矢状位mPAD、RPAD、LPAD、AAD、rPA、TNF-α、IL-8、IL-4 水平高于生存组,IFN-γ 水平低于生存组(P均<0.05);AECOPD 患者mPAD、轴位斜、冠状位、矢状位mPAD、RPAD、LPAD、AAD、rPA与TNF-α、IL-8、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AD、轴位斜、冠状位、矢状位mPAD、RPAD、LPAD、AAD、rPA、TNF-α、IL-8、IL-4、IFN-γ水平均为AECOPD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联合2类指标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联合检测预后不佳患者的30 d生存率更低(P<0.05).结论:AECOPD患者CT肺血管定量指标与气道免疫炎性反应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浆置换用于重型肝炎治疗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用于重型肝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17%(30/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2%(21/41)(χ 2=4.201, P<0.05)。治疗后,对照组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36.74±4.25)g/L、(247.85±12.36)U/L、(214.57±10.14)U/L、(288.96±16.30)μmol/L,观察组分别为(45.14±5.30)g/L、(162.65±8.30)U/L、(120.74±6.33)U/L、(241.74±15.02)μ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917、36.642、50.261、13.641,均 P<0.05);治疗后,对照组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318.96±92.15)ng/L、(334.74±102.58)ng/L、(65.89±6.33)ng/L,观察组分别为(261.15±89.62)ng/L、(274.15±85.12)ng/L、(54.36±5.23)n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79、2.910、8.991,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肝功能,降低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它的远期病毒学应答、预防肝硬化及肝癌的疗效被许多研究所证实,预测其疗效的各种因素进一步被揭示。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适应症扩大到非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外,不少学者还探索了IFN和核苷(酸)类似物初治联合、经治联合、经治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一步提高了疗效。此文就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抗宿主免疫清除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属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但目前人类感染MERS-CoV后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病死率高,预后差。已有研究表明冠状病毒能抵抗宿主先天免疫的清除作用,因此本文简要阐述了MERS-CoV逃避宿主先天免疫的机制,以期为冠状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疫苗开发提供新的靶点、方向和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脑梗死为临床表现的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于2021年10月24日收治的1例儿童卒中且最终诊断为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基因、治疗及预后特点。患儿为男性,10岁,因右侧肢体无力10 h余入院,院前完善头颅CT示双额叶及右侧顶叶皮髓交界区多发斑片状钙化,入院体检见手足及颜面多发冻疮,神经系统体检示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Ⅳ +级,右侧肢体共济失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4分。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示急性脑干梗死,磁共振血管造影未见异常,心脏、颈部血管超声及心电图正常,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正常,血常规、生化、凝血、自身抗体系列、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梅毒均为阴性,经过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康复锻炼,肌力恢复正常后出院。1个月后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回报为TREX1基因突变导致的AGS,突变位点为c.58G>A。AG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遗传性脑病,临床表现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当怀疑遗传性疾病时,应积极完善基因检测得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表鳞状细胞瘤的药物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眼表鳞状细胞瘤(OSSN)是眼表最常见的无色素肿瘤,手术切除是该类疾病最根本的治疗方式。"零接触"手术方式辅助冷冻疗法有助于避免肿瘤向周围组织扩散,但对于较大、累及视轴、复发性、多灶性或弥漫性病变,手术可能无法完全清除病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存在术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瘢痕形成和睑球粘连的风险。局部药物治疗由于药物接触整个眼表而具有明显优势,可以靶向治疗多灶性或弥漫性病变。应用较广泛的药物有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和干扰素α2b三种,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维甲酸、芦荟、西多福韦等。这些药物可以单独局部使用或者联合使用,也可以辅助术前减容、术后预防复发。了解OSSN的药物治疗现状有助于促进该领域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的临床治愈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清除情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至2019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HBsAg ≤ 1 500 IU/ml、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HBV DNA不可测且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48周,主要研究终点是72周时HBsAg清除的比例,同时分析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用 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定量数据,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定性数据。 结果: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其中13例患者在治疗48周时获得了HBsAg清除,另有6例患者在疗程延长至72周治疗期间获得了HBsAg清除,占全部入组患者的50.00%。比较HBsAg清除组和未清除组间的HBsAg动力学整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及基线、12周、24周时HBsAg水平和治疗早期HBsAg下降幅度是治疗72周时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值= 1.311; P = 0.016;95%置信区间:1.051~1.635)和治疗24周时HBsAg水平( OR值=4.481, P = 0.004;95%置信区间:1.634~12.290)是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对核苷(酸)类似物经治、HBsAg ≤ 1 500 IU/ml、HBV DNA不可测的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Peg-IFNα治疗48周可促进HBsAg清除;在48周时未获得HBsAg清除的16例患者,将疗程延至72周后,其中6例患者(37.50%)也获得了HBsAg清除,因此需要根据预测指标定制最佳个体化治疗策略,而并非48周固定疗程;年龄(≤ 38岁)、基线HBsAg水平(≤ 2.86 log 10IU/ml)、24周时HBsAg水平(≤ 0.92 log 10IU/ml)和12周HBsAg自基线下降幅度(≥ 0.67 log 10IU/ml)提示患者很大可能在联合治疗72周时获得HBsAg清除,其中基于24周时HBsAg水平≤0.92 log 10 IU/ml的联合指标将识别出85%~100%可能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癜风靶向药物临床应用进展及前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针对白癜风的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了较多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γ干扰素激活的Janus激酶(JAK)信号和黑色素细胞再生信号通路是目前白癜风治疗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靶点。本文总结了当前针对这些通路的新药物在白癜风治疗中的效果和经验,JAK抑制剂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新型药物,且联合光疗可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他克莫司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治SAA患者,应用免疫磁珠分选SAA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应用全身照射(TBI)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方法制备SAA小鼠模型,其中未接受预处理的正常对照组10只;仅接受TBI组10只;接受TBI及DLI组15只。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细胞内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及SAA小鼠模型中外周循环CD4 +/CD8 +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体外培养CD8 +T细胞培养基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构建SAA小鼠模型研究各组用药后血象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 结果:共纳入初治SAA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49岁(中位年龄35岁)。在IL-2浓度20.0、200.0和2 000.0 U/ml刺激时他克莫司可抑制CD8 +T细胞增殖( P<0.05)。应用他克莫司组SAA患者CD8 +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IL-2组[(2.25±0.76)%、(6.70±0.82)%比(9.10±1.90)%,均 P<0.05)]。应用他克莫司组CD8 +T细胞IFN-γ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 P<0.05)。给SAA小鼠用药10 d后,他克莫司组SAA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均高于SAA组(均 P<0.05)。他克莫司组SAA小鼠CD8 +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低于SAA组[(18.39±6.65)比(29.99±9.83), P<0.05)]。SAA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18.6 d,90 d存活率为0;他克莫司组SAA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44.6 d,90 d存活率为80%。他克莫司组SAA小鼠生存时间长于SAA组( P<0.05)。 结论:他克莫司对SAA患者免疫状态的调节与环孢素A类似,对CD8 +T细胞有免疫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治疗性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常使用干扰素、核苷(酸)或核苷(酸)类似物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存在无法彻底清除病毒、长期使用副作用大以及产生耐药性等问题。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尤其是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病毒中和能力,在相关动物模型上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展现出了治疗或辅助治疗CHB的潜力。本文就处于临床研发阶段或临床前研发阶段的治疗性抗HBV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进行综述,旨在为CHB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