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威海市立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106例和对照组9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行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生活质量差异,并分析院内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66%(6/106),对照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2.34%(21/94)( χ2=11.870, P<0.05),且实验组干预1、2、3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2.83%、1.89%、0.94%,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51%、7.45%、6.38%。实验组简明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活力及总体健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菌药的使用、抗精神药物的使用及管理方式均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OR=5.223、19.151、8.138、3.456, P<0.05)。 结论: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抗菌药物、抗精神药物及院内管理有助于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碳青霉烯类耐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面临的严峻问题。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通过产生碳青霉烯酶,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根据Amber分类可分为A、B、D三类,不同碳青霉烯酶对特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活性不同。目前,CRE在中国NICU住院新生儿中检出率高、病死率高、具有高度的传播性。CRE在新生儿的治疗非常困难,可选药物极其有限、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匮乏、最佳剂量/用药间隔不确定、缺少联合用药研究等因素均给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成人和儿童中针对CRE主要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定/阿维巴坦、磷霉素、多黏菌素类、氨曲南等,但在新生儿中的使用鲜有研究。CRE一旦定植和感染,清除和治疗极其困难,因此在新生儿病房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CRE产生、遏制传播、降低感染率是应对CRE流行的最重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现状与抗菌药物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造成儿童住院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医疗负担。临床上,区分病毒、细菌以及非典型病原仍缺乏可靠的诊断参考标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也是屡见不鲜。本文就目前儿童ALRTI抗感染治疗现状及抗菌药物管理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抗菌药物管理思维、提升抗菌药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严重细菌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若干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重症细菌感染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普遍存在抗菌药物不规范及过度使用的问题,因此制定本建议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避免不恰当的、过度的使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即时检测对门急诊环境中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处方管理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各种病原所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为相似,医生难以早期快速识别并确定病原体诊断,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即时检测的发展在门急诊环境中鉴别细菌、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方面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治疗的决策价值,在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处方、患儿住院费用成本及抗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等方面效果显著。现简要介绍即时检测对于抗菌药物管理方面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医师合理处方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网格化管理以其敏捷、精准和高效的特点在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其用于医政管理有助于制定科学完善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效率,保障患者安全。作者介绍了上海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探索建立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践。该院自2016年初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了"院-科-组"三级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组织架构、科学布置防控管理网格点、施行专人岗位责任制、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并实施激励措施。通过描述性分析和 χ2检验分析网格化管理实施前后的医院感染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实施后的医院感染人数、手术部位感染人数、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人数、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人数均低于实施前且实施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实施后的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人数、发热病人血培养送检人数、手卫生依从时机均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P<0.05)。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适用于在医疗机构内运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WSES/GAIS/SIS-E/WSIS/AAST制定的《腹腔感染患者全球临床路径》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感染(IAI)是常见的外科急症,也是全球医院急诊外科非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IAI的管理原则包括早期诊断、充分的感染源控制、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以及利用重症监护资源迅速稳定患者生理状态,并结合最适的外科干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全球外科感染联盟(GAIS)、欧洲外科感染学会(SIS-E)、世界外科感染学会(WSIS)和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共同发布了一份国际多学会文件,为最常见的IAI建立循证临床路径,从而促进全球IAI患者的临床管理,形成IAI管理的全球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本文结合IAI国内外目前最新研究进展对该路径进行解读,以期国内医生根据实际临床情况优化诊疗,使患者最终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浙江省某县县域医共体抗菌药物管理案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浙江省某县县域医共体内部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和措施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方法 研究团队于2019年10月及2020年7月赴浙江省某县开展现场调查,通过目的性抽样收集医共体内两家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四家医疗机构中的15名关键知情人进行访谈,了解医共体内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与抗菌药物使用状况.结果 案例县县域医共体内机构已成立架构清晰的抗菌药物管理系统;设有前置审方、事后点评、绩效奖惩等管理措施;近年来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县医院门诊、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达到国家标准,但县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乡镇卫生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仍高于国家标准.结论 案例县依托县域医共体制度优势,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自上而下管理,管理组织架构清晰,措施较为全面,注重过程管理,动态调整考核指标;但仍需加大对临床药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完善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区域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分区域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全院各个科室为研究对象,选择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弃物管理、抗菌药物应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五项进行分区域细节管理。对医院外科、内科、妇产科、老年科、中医科、儿科、感染科主要科室,以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患者满意度为评价方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管理质量越好。结果:管理后医院外科、内科、妇产科、老年科、中医科、儿科、感染科的医院感染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抗菌药物应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分区域细节管理后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分区域细节管理后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分区域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安全性和环境卫生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绩效考核的肿瘤医院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对肿瘤医院临床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由山西省肿瘤医院合理用药绩效考核组结合2017年至2019年各指标的平均值,确定各考核指标的目标值,并赋相应的绩效分值,建立合理用药绩效考核体系。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占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辅助用药使用金额占比及各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药品遴选、药品用量、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给药疗程、溶媒或溶媒用量、有指征过度用药、超说明书用药、配伍禁忌等指标。结果:住院患者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从2019年的20.17%提高到2022年的57.3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9年的12.07限定日剂量数(DDDs)降至2022年的12.00 DDDs,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辅助用药使用金额占比由2019年的2.60%降至2022年的0.01%。2019年至2022年各项考核指标不合理率均逐年下降,其中药品遴选不适宜率由39.20%降至5.30%,药品用量不适宜率由8.80%降至1.10%,给药途径不适宜率由4.70%降至0.10%,给药频率不适宜率由11.70%降至1.10%,给药疗程不适宜率由10.10%降至0.90%,溶媒或溶媒用量不适宜率由21.10%降至7.30%,有指征过度用药率由15.30%降至0.70%,超说明书用药率由2.60%降至0.10%,配伍禁忌率由0.20%降至0。结论:精细化的合理用药绩效考核体系可以有效控制肿瘤医院药品费用,推动临床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