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司奴单抗双静脉诱导治疗复杂性肛瘘型克罗恩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乌司奴单抗(UST)双静脉诱导治疗复杂性肛瘘型克罗恩病(PF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并确诊为复杂性PFC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于第0、8周给予足量UST(6 mg/kg)单次静脉输注后,每隔8周单次皮下注射UST 90 mg维持治疗。第8、16、22~26周采用肛周疾病活动指数(PDAI)评估肛瘘临床结局,Harvey-Bradshaw指数(HBI)评估整体活动度。第22~26周采用Van Assche指数(VAI)评估肛瘘影像结局,简化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评估肠道结局事件。比较UST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依据是否采用UST一线治疗将PFCD患者分为一线UST治疗组与非一线UST治疗组,比较两组之间肛瘘应答率和缓解率、肠道应答率和缓解率以及整体活动度应答率和缓解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60例PFCD患者,男46例,女14例,年龄[ M( Q1, Q3)]25.0(20.8,30.0)岁。第8、16、22~26周的肛瘘临床应答率[41.7%(25/60)、55.0%(33/60)、63.3%(38/60), P=0.056]和肛瘘临床缓解率[21.7%(13/60)、31.7%(19/60)和43.3%(26/60), P=0.002]逐渐增高;整体活动度应答率[53.3%(32/60)、70.0%(42/60)、83.3%(50/60), P=0.040]和整体活动度缓解率[41.7%(25/60)、61.7%(37/60)、75.0%(45/60), P=0.001]亦逐渐增高。第22~26周时,肛瘘影像学部分应答率和瘘管愈合率分别为45.0%(27/60)和38.3%(23/60);内镜应答率和内镜缓解率分别为73.7%(44/60)和45.0%(27/60)。一线UST治疗组[男23例,女8例,年龄22.0(21.0,39.0)岁]的内镜应答率高于非一线UST治疗组[男23例,女6例,年龄26.5(20.0,30.0)岁](87.1%比58.6%, P=0.013)。 结论:UST双静脉诱导治疗能有效改善复杂性PFCD患者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线含CD38单抗方案治疗原发浆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一线含CD38单抗方案治疗原发浆细胞白血病(pP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青岛市立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2月1日至2023年7月26日接受一线含CD38单抗(即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的pPCL连续病例24例,包括男13例,女11例,年龄[ M( Q1, Q3)]为60(57,70)岁。根据外周血浆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浆细胞比例5%~19%组( n=14)和浆细胞比例≥20%组( n=10)。末次随访日期为2023年9月26日,随访时间为9.1(4.2,15.5)个月。收集患者临床基线特点、疗效、生存率、安全性等相关数据,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24例pPCL患者中,确诊时合并贫血患者16例(66.7%),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13例(54.2%),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40 ml·min -1·(1.73m 2) -1患者8例(33.3%),合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患者13例(54.2%)。外周血浆细胞比例[ M( Q1, Q3)]为16%(8%,26%)。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提示伴有17p缺失、t(4;14)或 t(14;16)患者分别为6例(25.0%)、4例(16.7%)、4例(16.7%)。总缓解率为83.3%(20/24),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0.5(95% CI:15.8~25.2)个月,总生存时间(OS)未达到。预计1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75.0%和89.1%,预计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37.5%和53.4%。外周血浆细胞比例5%~19%组和外周血浆细胞比例≥20%组患者的PFS分别为未达到和20.5(95% CI:15.7~25.3)个月,OS分别为17.8个月和未达到,两组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1p32缺失是与PFS相关的危险因素( HR=7.7,95% CI:1.1~54.9, P=0.043)。共17例(70.8%)患者合并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12例(50.0%)患者合并3~4级血小板减少,16例(66.7%)患者合并临床判定的感染,所有血液学不良反应和感染均在对症支持治疗后得到控制和改善。 结论:一线含CD38单抗方案治疗pPCL相对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挽救性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64例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人源化CD25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糖皮质激素耐药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aGVHD)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人源化CD25单抗治疗的6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SR-aGVHD患者,所有患者予人源化CD25单抗1 mg·kg -1·d -1第1、3、8天各1次,此后根据病情每周1次。在人源化CD25单抗治疗后第7、14、28天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64例患者中男38例(59.4%),女26例(40.6%),中位年龄31(15~63)岁。64例SR-aGVHD患者人源化CD25单抗治疗后第7、14、28天有效率分别为48.4%(31/64)、53.1%(34/64)、79.7%(51/64)。肝脏受累是人源化CD25单抗治疗SR-aGVHD第28天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OR=9.588,95% CI 0.004~0.291, P=0.002)。从人源化CD25单抗治疗开始随访,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7.1(0.2~50.8)个月。治疗后12、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63.2%(95% CI 57.1%~69.3%)、52.6%(95% CI 46.1%~59.1%),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4%(95% CI 52.1%~64.7%)、49.8%(95% CI 43.4%~56.2%),非复发死亡率分别为28.8%(95% CI 23.1%~34.5%)、32.9%(95% CI 26.8%~3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脏受累( OR=0.308,95% CI 0.108~0.876, P=0.027)和Ⅲ/Ⅵ度aGVHD( OR=9.438,95% CI 1.211~73.577, P=0.032)是影响移植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人源化CD25单抗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SR-aGVHD有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达雷妥尤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及应对方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单抗类药物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及其他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其中达雷妥尤单抗为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新手段。达雷妥尤单抗可与红细胞表面的CD38分子结合,且在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中引起红细胞的广泛凝集,干扰骨髓瘤患者的输血前检测及临床输血策略,同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输血延迟等。本文就达雷妥尤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的干扰及应对方案进行总结及阐述,希望有助于制定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输血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二代流式细胞术和二代测序评估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位,目前仍无法治愈 [1]。近年来,随着免疫调节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CD38单抗等新药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技术的应用,MM的完全缓解(CR)率不断提高,但几乎所有病例仍会复发 [2,3,4,5]。2016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将微小残留病(MRD)列入疗效评估 [6]。MRD是治疗后或治疗期间持续存在少数恶性细胞的状态,被认为是复发的根源,故亟需更敏感的检测技术评估深层缓解程度。目前MRD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二代流式细胞术(NGF)、二代测序(NGS)、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技术(ASO-PCR)、体液活检及影像学技术等。这些技术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尚无统一的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原发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是一种少见的、致死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基于硼替佐米的治疗虽然已经显著改善了AL型淀粉样变患者的预后,但是晚期患者的预后仍较差,临床迫切需要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了治疗AL型淀粉样变的多种新药(如抗CD38单抗、bcl-2抑制剂联合他汀类药物、CAEL-101等)的临床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合并肾脏损伤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选择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发病率排名第二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常合并肾脏损伤。在治疗前应鉴别是否为MM引起的肾脏损伤;尽管目前尚不能针对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给出具体的方案选择,但在合并心脏受累淀粉样变性患者中推荐CD38单抗早期使用;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来那度胺、美法仑需要调整剂量,单抗、双抗类药物以及硼替佐米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三药方案中BCD方案(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较BD方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在管型肾病患者未显示优势,其余试验正在进行之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移植适应证患者的标准巩固治疗,即便在肾功能损伤的情况下也并非禁忌;新兴疗法如双抗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展现出其对改善肾功能损伤的潜力,但需进一步积累证据。治疗MM合并肾损伤的患者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以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循环肿瘤细胞在尿路上皮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尿路上皮癌的病理浸润程度及复发转移等的关系,探讨CTC检测在膀胱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入选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就诊的142例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病例组,按肿瘤浸润程度将膀胱癌组分为非肌层浸润组(49例)和肌层浸润组(93例)。另选取同期入院的52例泌尿系统良性病变患者设为良性组以及56例非泌尿系统疾病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了静脉抗凝血3.2 ml,采用阴性富集法,即单抗CD45包裹的磁珠捕获去除白细胞而获得CTC,再用染色体8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和计数CTC,CD45-/DAPI+/CEP8>2的细胞为CTC。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CTC≥2个/3.2 ml为阈值,膀胱癌组、良性组及对照组的CTC阳性率分别为70.42%(100/142)、28.85%(15/52)和8.9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0.496, P<0.001)。非肌层浸润组和肌层浸润组CTC个数(2个/3.2 ml,4个/3.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 863.5, P=0.011),在肌层浸润组中CTC≥5个/3.2 ml的比例为40.86%(38/93),明显高于非肌层浸润组的18.37%(9/49)(χ 2=7.330, P=0.007)。65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膀胱镜随访,发现CTC≥5个/3.2 ml的患者复发转移率高达47.62%(10/21),显著高于CTC<5个/3.2 ml的患者的11.36%(5/44)(χ 2=10.530, P=0.001)。在59例膀胱根治术患者中,按CTC阴性、阳性或是CTC个数≥5个/3.2 ml分组,肿瘤直径>3 cm比率、切缘阳性率及淋巴结阳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CTC≥5个/3.2 ml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59.10%(13/22)明显高于CTC<5个/3.2 ml的患者[20.0%(6/30),χ 2=8.364, P=0.004]。 结论:随着肿瘤浸润程度的加深,CTC计数也增加;当CTC计数≥5个/3.2 ml时,肿瘤的复发转移明显增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整体预后差,一线治疗后复发率高。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多项研究报道了PTCL的治疗进展,尤其是针对复发难治患者,包括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法尼基转移酶(FT)抑制剂、SYK/JAK信号通路双重抑制剂、PI3K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抗CD38单抗、EZH1/2双重抑制剂。新的方案及药物为复发难治PTCL患者带来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D-1单抗联合化疗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ⅢA期NSCLC患者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65岁者40例,≥65岁者25例。根据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均行2周期术前新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影像学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药物毒副反应、手术切除率、主要病理缓解(MPR)、完全病理缓解(pCR)和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MPR的因素。结果:观察组影像学临床疗效部分缓解(PR)和客观缓解率(ORR)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 +细胞阳性率、CD4 +细胞阳性率、CD8 +细胞阳性率和CD4 +/CD8 +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药物毒副反应在皮肤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皮疹、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肌酶异常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卡瑞利珠单抗组/信迪利单抗组)组内比较,卡瑞利珠单抗组毒副反应在RCCEP/皮疹、骨髓抑制、心肌酶异常方面均高于信迪利单抗组( P<0.05)。观察组的MPR和pCR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在手术切除率、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病理类型、新辅助治疗方案与MPR相关( P<0.05)。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和新辅助治疗方案是影响MPR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PD-1单抗联合化疗可获得更好的MPR和pCR,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但免疫治疗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值得关注,不同免疫药物之间毒副反应有所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