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社区患者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服务的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在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服务的现况,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政策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1月选取在上海市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7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编制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现况调查问卷(患者版)进行调查,共发放7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688份,有效回收率为98.3%(688/700)。结果:688例患者中,39.2%(270/688)的患者知晓居家护理服务可提供中医护理适宜技术;1.7%(12/688)的患者接受过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66.0%(454/668)的患者有较高意愿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服务价格、服务质量是患者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主要担忧的问题。结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的推广,提高护士中医护理服务能力,确保患者安全,保证医疗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8S"维护流程清单式管理的乳腺癌患者PORT维护流程的精细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将精益管理理念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维护流程中,通过构建"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旨在探索出一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PORT导管维护的管理路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接受治疗并进行置港与维护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不同维护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维护,观察组采用"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维护、静脉导管维护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结果: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导管维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士评判性思维总分高于对照组,除"开放思想"维度外其他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取"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能够规范导管维护流程,完善导管管理体系,有效降低导管并发症,提高医护合作程度及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护士-家庭联合督导管理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护士-家庭联合督导管理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选取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耐多药结核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 n=36)及对照组( n=36),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实施护士-家庭联合督导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能力、疾病知晓率、用药依从率、不良反应率、细菌转阴率及患者满意率。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传染源预防、传播途径切断、用药管理、健康责任、饮食营养、运动锻炼、定期复诊及疾病管理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疾病知晓率、用药依从率、细菌转阴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士-家庭联合督导管理能有效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细菌转阴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和管理现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接受调查者(受调者)的基本信息、围手术期镇痛药管理、围手术期镇痛医疗行为和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4个维度共55个问题(4个维度分别为8、10、22和15个问题)。通过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员以微信发送问卷星链接形式发放调查问卷,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护士和临床药师自愿参与调研,以无记名形式直接提交问卷。调查时间为2020年8月1—31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204份,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45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43家(95.6%),二级医院2家(4.4%)。204位受调者中外科医师46人(22.5%),麻醉医师80人(39.2%),临床药师32人(15.7%),外科护士46人(22.5%)。受调者所在的45家医院中,35家(77.8%)建立了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定期沟通机制,22家(48.9%)有临床药师辅助临床科室医师的工作。204位受调者中每年接受1~2次镇痛药相关知识培训者占76.5%(156人)。60.3%的受调者(123/204)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过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的不合理问题,排在前3位的问题为药物选择[74.0%(91/123)]、用法用量[69.1%(85/123)]和药物相互作用[46.3%(57/123)]。37.3%的受调者(76/204)发现过镇痛泵不合理使用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问题为用法用量[69.7%(53/76)]、药物选择[67.1%(51/76)]和禁忌证[36.8%(28/76)]。受调者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的成绩≥120分(满分为150分)者仅占13.7%(28/204),53.9%(110/204)的受调者成绩<90分[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临床药师、外科护士中<90分者占比分别为50.0%(23/46)、43.8%(35/80)、46.9%(15/32)和80.4%(37/46)];15个问题中仅有4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50%。结论:接受调查的医院多数已建立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相关机制,但仍存在围手术期镇痛药和镇痛泵使用不合理的问题;约半数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临床药师和大多数外科护士对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个性化管理在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个性化管理在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儿童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采用以追踪方法学为基础的个性化管理。比较两组护士静脉穿刺管理效果、亲属有关门诊输液知识知晓情况、安全检查项目得分、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静脉治疗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护士操作技能评分、降低输液风险评分、提高患儿或亲属维护穿刺管依从性分别为(3.51±0.35)分、(3.50±0.26)分、(3.62±0.2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0.23)分、(3.19±0.12)分、(3.38±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19、7.57、4.69,均 P < 0.001);研究组亲属门诊输液知识知晓情况达标率为97.96%(48/49),高于对照组的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0, P < 0.05);研究组作业安全、病区管理、急救管理评分分别为(97.98±0.30)分、(98.03±0.50)分、(99.78±0.3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72±0.26)分、(95.31±0.37)分、(96.28±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85、30.61、59.42,均 P < 0.001);研究组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为12.24%(6/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2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50, P < 0.001)。 结论: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个性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维护效果,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新方法,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方法:于2018年8月,通过方便抽样,选择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8年新入职的171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对职业防护知识的需求和培训目的进行培训,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得分情况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PPT理论培训对研究对象进行培训,培训后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得分情况作为试验一组;采用常规PPT理论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培训,培训后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得分情况作为试验二组。每次调查均发放调查问卷171份,回收171份,回收率均为100%。定量资料用 ± 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评估;定性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 2检验分析。 结果:共171名新入职医务人员参与研究,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3.63±2.33)岁,工作类别以护士居多(127人,占74.27%),性别以女性居多(146人,占85.38%),学历以专科学历居多(93人,占54.39%)。对照组、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4.56%~70.18%、63.16%~96.49%、86.55%~99.42%。各组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各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和总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16.342、189.424、304.904, P<0.01)。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和总成绩在传统PPT理论培训后和PPT理论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技能培训后得分均有上升的趋势( F=125.042、352.025、444.073, P<0.01)。 结论: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进行培训,医务人员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均有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院内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知识、信念、行为的现状和关联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院内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知识、信念、行为的现状和关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6至7月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注册护士进行研究。研究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院内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共19个条目,总分为9~55分,并收集护士的基本信息。采用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的院内护士在胰岛素泵治疗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及总分水平上的差异,同时将胰岛素泵治疗总分作为因变量,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逐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探究胰岛素泵治疗信念在知识和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 844份。院内护士对胰岛素泵治疗的标识规范完整(10.57%)、胰岛素泵内药物特点(51.19%)、胰岛素泵低电量/低液量报警处理方法(52.60%)、胰岛素泵需与身体分离的时刻(59.44%)的知晓率较低。职称、胰岛素泵管理角色认知、不同专科、每年参加胰岛素泵培训次数和操作次数方面,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知识、信念、行为及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院内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知信行总得分为(45.8±7.6)分,其中知识、信念和行为总分分别为(6.7±1.6)、(19.5±1.5)、(19.6±6.0)分,知识、信念和行为维度得分率分别为67.0%、97.5%和78.4%。每年参加胰岛素泵培训的次数、每年胰岛素泵操作次数、专科中的儿科和急诊重症科是院内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知识、信念、行为总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1.945、1.782、-8.207和-5.444,均 P<0.001)。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相关知识可以通过信念间接正向影响行为,但是以直接正向影响行为为主要作用路径。 结论:院内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知识和行为水平尚待提高,胰岛素泵治疗的知识、信念、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且护士胰岛素泵治疗相关知识可以通过信念间接正向影响行为,但是以直接正向影响行为是主要作用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澳门地区某医院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知信行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澳门地区某医院临床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知识、信念及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10—12月选取澳门镜湖医院的35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调查护士的个人基本资料情况、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的相关经验以及临床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的知信行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知信行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350名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知信行得分为(185.71±17.2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部门、近1年接受过胰岛素规范注射培训、给糖尿病患者做过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知晓本院胰岛素注射操作相关指引是护士胰岛素注射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接受调查的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知信行总分良好,护士胰岛素注射态度信念及执行能力较强,而相关知识较弱。后续研究建议扩大胰岛素注射标准化培训的临床范围,为护士提供培训课程相关的支持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二维码健康教育在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二维码健康教育在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4 —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5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72例和试验组2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述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二维码健康教育的方法。比较护士对2组患者的依从性、健康教育耗费时长、2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在用药依从、门诊复诊、生活习惯3方面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2.96~4.82, P<0.05)。试验组护士健康教育耗费时长(4.53 ± 3.21)min,低于对照组的(10.15 ± 1.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3.41, P<0.05);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得分(91.46 ± 4.77)分,高于对照组的(85.37 ± 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8.59, 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62%(257/266),高于对照组的75.37%(205/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3.04, P<0.05)。 结论:二维码健康教育在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节省健康教育时间以及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此种教育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DCA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介入治疗(PCI)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AMI患者101例,55例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之前对照组;46例为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该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分析施行PDCA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知晓率、患者AMI健康教育覆盖率,患者AMI知识知晓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自我护理能力、服药依从性、自我能效感、PCI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DCA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覆盖率以及患者疾病知晓率、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服药依从性、自我能效感明显提高;PCI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明显降低PCI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并且能够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及服务能力,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