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静脉血栓栓塞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方法构建静脉血栓栓塞(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并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 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栓护理学组为主导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构建"活动主题,根据品管圈理论进行主题选定、方策拟定、目标设定、方策实施和效果确认等活动.结果 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和实施后,VTE风险评估率、出血风险评估率、机械预防实施率、药物预防实施率、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率、VTE风险评估正确率、患者/家属VTE预防知识知晓率、患者/家属对VTE预防措施实施满意率、患者/家属健康教育满意率均达标;品管圈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各维度平均分也均高于实施前.结论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VTE,加强医、护、患三方VTE防治的相关知识水平及技能,提高了VTE防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智慧急救"的STEMI急救信息化护理流程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病急且病死率高,需要以最快速度救治[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能快速恢复心肌再灌注,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2-4].急救护理流程信息化的介入有可能减少文书手写工作量并进一步提高急救效率,但在STEMI急救方面的研究较少[5-8].本研究将评估STEMI急救信息化的护理流程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为改善STEMI患者的急救护理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疼痛管理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近 2013 年—2023 年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疼痛管理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护理管理者及研究人员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知网以"虚拟现实"和"疼痛"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年发文量、发表国家、机构、作者、共被引期刊和关键词聚类.检索时间为 2013 年 1 月至 2023 年 9 月.结果 共 2 503 篇英文文献和 328 篇中文文献纳入分析,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中文发文于 2014 年和 2020 年呈现两次发文高峰,各国机构和学者有一定的合作;Pain为文献共被引期刊最多的杂志.中英文文献获得 8 个聚类:康复、虚拟筛选、分散注意力、生活质量、手术、幻肢痛、社会性疼痛、虚拟现实.中英文 4 个研究热点:VR技术在疼痛管理中的现状、应用效果及康复、VR技术创新和个性化心理健康干预.结论 在技术发展和政策支持下,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疼痛管理中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各国机构的学者合作交流还需提升.国内相关研究在起步较晚,学者可基于VR技术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性研究,并进行相应的疗效评价.重点关注研究对象康复的效果,以及探索更加智能化及创新的技术手段及其作用机制,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住院病区存放少量常用和急救药品可方便患者临时治疗,并可为危重患者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但病区药品储存环节存在用药错误的风险。为加强病区储存药品的管理,减少用药错误,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医学、药学、护理、医院管理等专业的专家,以《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制定《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病区药品储存环节有关的用药错误包括药品储存不当、药品品规错误、药品数量错误、药品放置错误。风险因素包括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未指定专人或专岗管理、未实施定期检查督导)、流程因素(未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或操作流程不完善或不合理)、环境因素(药品存放空间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未提供专门的标签)、人员因素(未对药品使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人员安排不合理)和药品因素(病区存储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过多)。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性管理策略、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定标准化的标识和流程、建立规范目录清单和审核项目清单)和管理策略(建立管理体系和制度、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加强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研究的现状及热点趋势,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与围手术期VTE预防相关的期刊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采用CiteSpace 6.2.R4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 079篇文献,1999—2023年围手术期VTE预防研究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主题主要聚焦于VTE发生的高危人群、高危手术类型、风险因素与评估、围手术期预防及护理等方面,其中"风险评估""抗凝治疗""指南""阿司匹林""利伐沙班"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结论:围手术期VTE预防已受到越来越多医护人员的重视与关注,建议今后应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继续探索围手术期不同阶段VTE预防的策略,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围手术期VTE预防及管理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理信息能力教育体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医疗领域信息化的发展,护士在护理信息能力提高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具备良好的护理信息能力可使护士使用信息技术尽可能地减少护理工作量,帮助临床决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并可提升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和促进护士职业生涯成就感。教育是提高护生和护士的护理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国内外护理信息能力教育体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制订教育和培训方案、提高护生和临床护士的护理信息能力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循证实践项目持续性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基于i-PARIHS框架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循证实践项目持续性应用欠佳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4—5月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工作的1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访谈,根据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i-PARIHS框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取。结果:访谈结果发现,变革(证据)方面,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循证实践项目证据的本土化和持续性有待提高,包括证据与实践环境的匹配度较高、证据应用的连续性不足。变革接受者方面,项目实践者的领导力有待提高,包括实践者与研究者角色冲突、实践者知识储备不足、实践者价值观的冲突。组织环境方面,管理者领导力及项目信息化程度需要提升,包括领导者支持不足、设施便利性不足。结论:制订护理循证实践项目初期,项目实施者应充分纳入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进行本土化调试,考虑项目的持续应用性;今后应增加管理者、护士、实习学生的领导力,完善尿路造口人才的使用及培训,持续性进行尿路造口知识培训,完善信息化的随访系统,并持续性调整干预策略,确保项目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1年天津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体检)服务能力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分析2021年天津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体检)服务能力现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普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天津市86家医疗机构2021年健康管理(体检)服务能力情况,问卷内容包括机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及设备、体检项目开展、年体检量、信息化程度及质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等,共发放问卷86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100%)。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比较公立与社会办医机构健康管理(体检)各项指标差异,分析天津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体检)服务能力现况。 结果:纳入分析的86家医疗机构中,公立性质53家(61.6%),社会办医性质33家(38.4%)。在基本情况方面,公立机构所属综合医院、医疗机构级别为三级的比例以及健康管理(体检)业务开展时间均显著高于社会办医机构[62.3%比30.3%、62.3%比0、11(7,5)年比7(5,10)年],独立设置比例、体检区域总面积均显著低于社会办医机构[33.3%比98.1%、1 011(600,1 000)m 2比2 000(1 395,2 782)m 2](均 P<0.05);在从业人员方面,2021年天津市健康管理(体检)从业人员共2 964人,年龄43(35,56)岁,公立机构男性、兼职、护理、中级职称、主检医师、健康管理师比例以及从事健康管理时间均显著高于社会办医机构[20.6%比17.5%、20.7%比8.1%、33.8%比23.4%、40.7%比27.3%、7.1%比3.9%、13.8%比4.7%、6(3,11)年比5(3,8)年](均 P<0.05);在业务开展方面,公立机构中医治未病管理、心理健康管理、高血压风险管理、健康管理签约服务、肺结节管理、健康管理干预方案、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教育项目开展率均显著高于社会办医机构(24.5%比0、28.3%比0、35.8%比15.2%、39.6%比15.2%、41.5%比12.1%、50.9%比18.2%、66.0%比36.4%、83.0%比42.4%),年健康体检人次、团体及个人体检人次均显著低于社会办医机构[18 625(11 844,27 998)人次比38 384(10 832,46 927)人次、14 818(8 803,23 915)人次比28 663(4 982,41 927)人次、2 179(1 221,3 588)人次比5 784(1 461,12 156)人次](均 P<0.05)。在6项健康体检质量控制指标中,两种类型机构的腰臀围测量完成率均较低(均<40%)。 结论:相比公立机构,天津市社会办医机构健康管理(体检)人才梯队建设和服务开展水平仍有待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信息化的延续护理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的延续护理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9月1日—2019年6月30日,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按照研究对象入组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信息化的延续护理。于两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6个月,采用巴氏指数(BI)、简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调查。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I、FMA和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信息化的延续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改善短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术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术后实施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健康管理行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锻炼依从性评分、健康行为量表(HPL)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健康管理行为,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