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护理队伍培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针对儿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设置和实施应急响应救护培训课程,并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WHO灾害救护与应急响应理论模型、国际护士协会灾害护理胜任力标准科学建立儿科应急响应课程,通过专家咨询法对课程设置和内容进行论证.并于2021年11-12月选取93名护理人员参与课程培训,应用理论和技能考核、护士在线学习态度量表和课程满意度问卷进行教学评价.结果 93名护理队员全程参加并完成课程考核.经过系统教学培训,护理人员应急响应救护理论考核成绩显著提升,合格率从56.3%提升至89.2%(P<0.05),技能考核合格率100%.调查结果中,护理队员对在线学习接受度高,但认为对促进临床实践作用有限.同时对整体课程感到满意,认为教师授课质量较高,但建议增加线下讨论课频次,提升学习效果.结论 建立系统的儿童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培训课程能够有效帮助护理人员提升综合救护能力,且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最大化保障教学效率和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护理应急队伍常态化培训的设计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5/25
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加强卫生应急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对护理应急队伍进行常态化培训.通过建立护理应急人才准入标准、模块化的培训内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综合性的考核,对230名队员进行首次8个月培训和后期2年的常态化培训及实践.2020年首次培训的队员考核成绩:传染病知识模块平均得分95.80分,医院感染管理模块平均得分98.30分,重症护理模块平均得分95.12分,急诊创伤护理模块平均得分95.02分,身心赋能模块平均得分92.45分,应急演练考核共完成12个学时,通过率100%;该护理应急队伍成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院内外救援的"主力军",也成为急诊群体事件应对的第一梯队成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灾害救援机动护士库的构建及在九寨沟地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灾害救援机动护士库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医院灾害救援机动护士库,以急诊科护士为主的灾害救援队员为第一梯队;选拔新入职本科护士组建灾害护理预备队,轮训3年后为第二梯队;选拔优秀的骨干护士能力提升班学员,为第三梯队;各病区二线值班护士为第四梯队.在九寨沟地震时,护理部根据不同救灾需求,抽调该库护士参与救援.结果 九寨沟地震后,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医院先后派遣4批次医护人员共17人奔赴灾区参与一线救援,其中第一梯队队员3人、第二梯队队员3人.截止伤员收入病区,机动库护士及急诊科护士参与院内接诊处置及分流转运共74人次,机动库护士顺利完成九寨沟救灾任务.结论 灾害救援机动护士库,能有效缩短紧急救援应急反应时间及伤员救治时间,促进医院救灾体系的高速有效运转,是医院重要的救灾力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救技能培训对提高护理应急队员应急水平的作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全球灾害形势严峻,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及自身所具备的灾害应对能力对控制灾害蔓延及有效救援至关重要[1-2].缺乏灾难护理技能培训及经验、自身身体及心理不能适应高应激状态,是导致护士在灾害救援中难以起到应有作用的重要因素[3].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人才并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知识全面、技术精湛的应急储备队伍显得异常急迫.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上海北区急救创伤中心,承担着上海市北区的急救、创伤救治工作.我院护理部于2010年起构建了应急护理人力资源库,定期进行培训、演练,以应对批量伤员的救护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提高了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提高医院护理应急救援队员急救能力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rimary trauma care,PTC)培训模式在医院护理应急救援队急救能力培训中效果,为今后医院护理应急救援队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采用传统培训模式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6月应用PTC培训模式的研究对象设为干预组.对照组按照医院的应急救援人才培养计划采用常规的讲课+操作示教方式定期开展急救理论和操作培训,干预组的培训内容与对照组相同,按PTC模式进行培训.采用标准对照的方式,探讨PTC的培训效果.结果 PTC培训后,干预组的理论考核成绩、现场演练考核成绩、操作技能、应急处置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急救管理能力、个人特质以及工作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队员急救科研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模式能有效提高应急队员的理论考核成绩、现场演练考核成绩、操作技能、应急处置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急救管理能力、个人特质以及工作态度得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斯托瑞模式护理人力资源无缝隙管理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斯托瑞模式构建护理人力资源无缝隙管理方案,以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成立斯托瑞模式护理管理小组及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护理人力资源梯队、完成传染病应急人员岗前培训、考核及演练,并同时开展直线管理监控,使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在应对疫情时得到有效保障,紧急应对工作顺利开展,应急队员自我防护能力和传染病相关知识明显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后备医院护理人员参加援鄂医疗工作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自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医疗队援助湖北,我院作为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后备医院,按照要求在第一时间选派了17名护理人员作为我院第一批应急医疗队员前往武汉方舱医院开展援鄂工作.鉴于当时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和时间的紧迫性,第一批援鄂护理人员是依据卫健委对护理专业的要求和个人意愿及综合素质评定最终确定的.为了更好地应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面、客观、深入了解护理人员参加援鄂医疗工作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我院开展了后备医院护理人员参加援鄂医疗工作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本研究旨在调查护理人员参加援鄂医疗工作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双控法在整建制接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隔离病区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快速、高效地整建制接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区的方法,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方法 应用清单查检与甘特图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在驰援武汉市整建制接管重症隔离病区过程中需要的人员、设备、物资、制度流程和环境5项管理进行内容控制和时间控制,确保隔离病区各项应急工作顺利开展.结果 医疗队在2h内完成人员集结,到达武汉市24 h内整建制接管重症隔离病区,48 h内收满100张床位的重症患者,各项生命支持设备、物资到位,应急预案完成.救治2个月,重症、危重症患者占比超过90%,患者出院、转出超过91%,医疗队队员零感染、零意外.结论 双控法在整建制接管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区的护理管理和持续改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应对新冠肺炎等重大突发疫情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学科多专业协同下医疗队物资配置方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院通过集中管理,统筹安排,联合感染控制、医疗、护理、药事等多学科、多部门综合考虑病毒特性及感控要求、医疗及护理工作特性、理化特性及药事管理、生活需求及个人主诉等多种因素,在短时间内精准构建医疗队物资清单,满足医疗队员应急救援所需,能够在紧张繁重工作之余得到充足的物资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护理的应急队伍筹建与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总结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护理应急队伍快速筹建与管理工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动态评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各病区护理人力资源,结合临床抗疫一线实际需求,高效建立护理应急队伍三级梯队并有序调配;对应急队员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抗击COVID-19疫情知识和技能专项培训,建立援鄂护理队伍组织架构并合理分工,重视一线抗疫人员的心理支持.结果:2020年1月24日至4月8日,护理部累计调配12批次68名护士支援院内重点抗疫部门;1月26日至2月25日,本院共派出5批次累计143名护士支援湖北抗疫工作,一线工作天数33~58 d.结论: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护理管理部门及时高效、科学合理的应急队伍调配与管理,可有效保证院内外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运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