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质控日查表在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质控日查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标准,制定科室质控表单检查。该表格规划科室三级质量督查员,由责任组长对每天组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跟踪评价记录在质控对应表格内;护理书写组负责督查护理记录完成情况和内涵督查;消毒检查员把关消毒处置执行;护士长记录每天早晚查房中整改落实情况,月底进行质控日查表的汇总,内容纳入科内质控会议进行分析,进行质量分析并进行表格式填写。比较实施质控表单对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9.5%上升至97.2%,专科护理合格率由85.5%上升至94.5%,健康教育合格率由88.8%上升至95.5%,护士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由86.5%上升至93.5%,消毒隔离合格率由86.6%上升至94.9%,患者满意度由91%上升至98%,观察组各项质量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质控表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是提高护士服务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静疗小组干预策略结合无缝隙个案管理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静疗小组护理联合无缝隙个案管理对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张家港澳洋医院行肿瘤化疗的4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静疗小组护理联合无缝隙个案管理,对比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依从性、并发症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依从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PICC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实施静疗小组护理联合无缝隙个案管理可显著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有效减少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社区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促进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社区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在鄂州市妇幼保健院接种疫苗的35例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管理;将2019年2~8月接种疫苗的35例儿童纳入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管理,两组干预均12个月。观察两组儿童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家长认知度、护理满意度、儿童疫苗接种家长态度(PACV)量表评分、影响及时接种的因素。结果:观察组一类疫苗合格接种率、二类疫苗接种率及合格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儿童家长认知度、护理满意度及PACV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因家长遗忘时间、因事推迟导致一类疫苗未及时接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社区流动儿童实行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家长的疫苗接种认知水平,增强接种意愿,提升一类疫苗的合格接种率、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及合格接种率,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持续性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团队协作理念的无缝隙新生儿腕带安全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团队协作理念的无缝隙新生儿腕带安全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团队协作理念的无缝隙新生儿腕带安全管理模式。观察两组脱落时间(白天脱落、夜晚脱落)、脱落部位(手腕脱落、脚腕脱落)、脱落原因(过紧导致脱落,过紧腕带断裂脱落、其他原因)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白天脱落及手腕脱落发生率分别为6.00%、6.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3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过松导致的脱落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34.00%,且观察组总脱落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团队协作理念的无缝隙新生儿腕带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准确保障新生儿身份,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相关知识,减少对新生儿父母的精神创伤,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我国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路径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多模式围手术期管理路径,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旨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并发症和再入院的风险,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临床结局,同时将手术应激反应降到最低水平。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于胃肠道肿瘤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学和围手术期处理特点,针对此类患者ERAS方案仍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条款执行率和依从性。患者宣教、术前预康复、多模式镇痛、精准外科、下床活动以及手术后早期饮食与口服营养补充等措施应视为核心条款。在ERAS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围手术期器官功能及病理生理学改变,严格执行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围手术期ERAS路径及方案;另外,需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提高患者ERAS的依从性和执行率,强调患者院前、术前、术中、术后及院后全程、动态、无缝隙管理,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整个医疗活动。除此之外,需关注特殊时期、特殊人群ERAS方案的调整。目前我国已经有多个胃肠道肿瘤手术相关ERAS管理共识和指南发布,但缺乏我国学者牵头进行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文献支持,亟待根据胃肠道肿瘤代谢和围手术期管理的特点,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国际规范开展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来形成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以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护理中无缝隙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护理中无缝隙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2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心理状态、听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段患者ETDQ-7评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出现评分回升情况;研究组术后各时间段患者SAS评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出现评分回升情况;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接受鼓膜切开置管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围术期采用无缝隙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听力恢复,从而有效避免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手外科患者急诊急救效率、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手外科患者急诊急救效率、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创伤患者184例,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匹配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92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急救时效、护理质量及患者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至确诊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入院至病房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7 d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急救效率及护理质量,同时对改善急救成功率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开展无缝隙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临沂市中医医院2018年1~5月实施常规护理的急诊转ICU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将该院2018年6~10月实施无缝隙护理后收治的急诊转ICU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和急诊-ICU护理人员的转运交接工作内容情况。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明显好转,实施后的科室间电话咨询和确认率从32.35%下降到4.28%,危急值遗漏或错录率从26.47%下降到0.00%,责任互相推诿率从22.06%下降到1.43%,实施后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急诊ICU护理人员的转运交接工作内容情况显示,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对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安全隐患,减少责任推诿、电话询问及漏诊的发生率,为实施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精益管理构建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方案及其在儿童多指(趾)切除整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基于精益管理构建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方案及其在儿童多并指(趾)切除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52例多指(趾)畸形且需进行切除整形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基于精益管理构建的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回病房时间、医生和患儿家属满意率、术后复苏时间、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观察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回病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生满意率和患儿家属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复苏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Z=7.886,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结论 基于精益管理构建的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方案用于儿童多指(趾)畸形切除整形术,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缓解患儿的术后疼痛程度,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六西格玛管理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早产儿院内感染及整体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早产儿实施六西格玛管理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院内感染、护理质量及整体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 92 例,根据住院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六西格玛管理下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 2 组院内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神经心理发育;并对比出院后 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早产儿的体重和身高.结果 护理前,2 组护理质量、神经心理发育情况、体重、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肠道感染、败血症及其他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操作、护理文书记录、护理服务态度、风险处理、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 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研究组体重、身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六西格玛管理下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早产儿院内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其神经心理发育,改善体重、身高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