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风克颗粒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痛风克颗粒联合中医外治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湿热蕴结证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AGA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各48例.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痛风克颗粒(每次1袋,3次/d,口服)、中医外治法(1次/d)、移动性延续护理干预.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主要症状积分、血尿酸(UA)、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与负性心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情况,监测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试验组45例、对照组47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5.6%(34/45),对照组为63.8%(30/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度、关节触痛度、关节肿胀度、关节活动受限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关节疼痛度、关节触痛度、关节肿胀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UA、ESR、CRP、PLR水平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UA、ESR、CRP、PL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ESCA、GSES、SAS显著改善(P<0.05,P<0.01);对照组ESCA显著改善(P<0.01);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ESCA、GSES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克颗粒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AGA疗效显著,可降低UA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具有抗炎消肿止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体力活动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体力活动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1月—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共16所医院的1 195例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相关体质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删除缺失数据>10%的问卷36份、重复问卷13份,最终纳入1 146份.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分别有732例(63.9%)、204例(17.8%)处于中、低体力活动水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因素包括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区域淋巴结分期、肺癌家族史、握力、血红蛋白、抑郁评分(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的体力活动水平受社会人口学、疾病、健康相关体质及心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准确评估并识别体力活动不足的肺癌患者,根据其身体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制订和实施个性化干预策略,以提高其体力活动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重度痴呆患者护理依赖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中重度痴呆患者护理依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87例确诊为中重度痴呆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评估每例患者的中文版护理依赖量表(CDS),记录每例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严重认知功能损伤系列量表(SIB-S)、6 min步行试验(6MWT)、功能移动性测试(TUG)、美国康奈尔抑郁量表(CSDD)、淡漠评分(AES-10),以人口变量、MMSE评分、6MWT、TUG评分、CSDD评分、AES-10评分、SIB-S评分作为自变量,以CDS评分作为因变量,做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症中位数是2种,6MWT、TUG、MMSE、SIB-S、CSDD、AES-10评分分别为(208.54 ± 74.02) m、(24.56 ± 11.83)分、(12.67 ± 5.47)分、(40.85 ± 7.54)分、(7.92 ± 4.48)分、(25.28 ± 7.23)分,为对CDS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 B值为-0.67~0.67, P<0.05或0.01)。 结论:中重度痴呆患者合并症多、身体耐力低下以及抑郁情绪对护理的依赖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围术期娱乐运动及呼吸训练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围术期娱乐运动及呼吸训练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择期手术的100例肺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呼吸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娱乐活动干预,于术前3 d开始干预至术后8 w。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测定,观察患者肺功能变化;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患者运动功能变化;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观察患者不良情绪的变化;采用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L)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采用本院自制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FEV 1/用力肺活量(FEV 1/FVC)和6MWT均大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HADS-A和HADS-D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以及运动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娱乐活动方案的实施较优于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运动依从性,增强其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思维导图式干预措施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护理中实施思维导图式干预措施对预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术治疗,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思维导图式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及知识掌握程度,并使用疾病自我管理评分量表(CDSMS)测评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入院当日,两组患者CDSMS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患者CDSMS量表评分(35.54±4.62、36.63±4.66、37.33±4.44)分和知识掌握度(49.85±5.55)分均高于对照组(32.33±4.33、34.43±4.33、35.53±4.24)分和(45.63±5.32)分,且首次排气时间(16.55±1.75)h、离床活动时间(22.65±3.54)h及引流管拔除时间(3.05±1.99)d低于对照组(17.99±2.11)h、(24.99±3.88)h及(4.11±2.33)d,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思维导图式干预措施能够缩短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离床活动时间,提升其知识掌握度,从而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围术期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围术期中医辨证施护与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应用对卵巢癌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前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围术期中医辨证施护和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开始进食、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术后6 h、12 h、24 h、3 d、5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4 w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为卵巢癌患者提供围术期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缓解术后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时机理论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时机理论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3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3.76±5.18)分、(34.68±4.46)分,常规组分别为(47.81±6.82)分、(52.16±7.4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643、7.711,均 P<0.001)。观察组患者和近亲属康复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2.31%(36/39),高于常规组的71.79%(28/39)(χ 2=5.571, P=0.018)。干预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15.39±2.82)分]低于常规组[(18.25±3.21)分],BI[(59.69±8.37)分] 高于常规组[(52.74±8.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80,3.715,均 P<0.001)。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13, P=0.042)。 结论:将时机理论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在上肢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在上肢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经过筛查、挑选后的210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给予干预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握球训练,观察组在原干预方案的情况下,联合应用强化专科护理干预,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效果,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屈曲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伸展活动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及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在上肢骨折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有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任务导向性运动训练对老年衰弱住院患者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订适合老年衰弱住院患者的任务导向性运动训练(TOE)方案,评价其对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医院2019年8—12月收治的老年衰弱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任务导向性运动组(TOE组)和常规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TOE组进行翻身取物和多向移步,常规组进行有氧训练和抗阻训练,两组均完成10次训练。两组患者干预前评估基线资料,干预后评估患者的握力(作为上肢运动功能的评价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2.0的运动部分(作为下肢运动功能的评价指标)和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价指标)。结果:干预前TOE组和常规组握力分别为(20.21±6.39) kg、(17.61±10.59) kg,WHODAS 2.0运动部分评分分别为(16.07±6.64)分、(20.23±1.18)分;干预后TOE组握力和WHODAS 2.0运动部分评分分别为(22.13±5.97)kg、(12.86±5.17)分,与常规组(19.05±9.16)kg、(15.67±1.1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05、-18.210, P=0.049、<0.001);干预后TOE组握力和WHODAS 2.0运动部分结果均较干预前提高( t=5.005、-5.291,均 P<0.001),但常规组干预前后握力和WHODAS 2.0运动部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247、1.614, P=0.806、0.112)。干预后TOE组和常规组改良Barthel指数总分分别为(55.27±37.12)分、(57.27±33.39)分,较干预前(42.27±29.92)分、(40.54±20.55)分均有提高(均 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42, P=0.303)。 结论:对老年衰弱住院患者,TOE方案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不仅能够与常规运动方案达到同样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还能更快地提高上下肢运动功能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改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临汾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气管切开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0)及观察组( n=40)。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治疗、物理性治疗及肢体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功能训练。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评分量表(FOI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支气管痉挛、营养不良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0.05),且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 P<0.05);两组的FO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 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 P<0.05),且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支气管痉挛、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 P<0.05)。 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气管切开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