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构建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6-9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等领域的21名专家进行了2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并确定最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2%、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5、0.87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2、0.128.最终确定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安全文化、制度保障、工作环境、操作行为、防护用具、督导与考核)、12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结论 基于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方法构建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评价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的参考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面部医用级别防护用具致皮肤损伤的护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有效抵抗病毒侵袭和感染,降低病毒传播概率,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异常重要。本文总结了长时间佩戴医用级别防护用具过程中,面部器械相关压疮发生的原因、常见部位、预防方法,提出在应用医用级别防护用具时,发生的器械相关压疮及相关皮肤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策略。本文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特别是为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人员器械相关压疮及相关皮肤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坡度调整床垫的设计及其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儿体位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坡度调整床垫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机械通气患儿体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临床中PICU机械通气患儿维持有效体位的方法。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对照组使用医院统一的儿童病床和传统体位管理方法,试验组采用适于人体工学的坡度调整床垫进行体位管理;比较2组患儿的舒适度、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体位下滑和非计划性脱管不良事件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结果:2组最终各纳入21例。对照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31.43 ± 27.01)个月。试验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4.57 ± 24.20)个月。试验组在使用第24、72小时的舒适度评分分别是(13.57 ± 0.93)、(12.52 ± 0.60)分;对照组分别是(16.05 ± 1.72)、(15.81 ± 1.66)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82,8.52,均 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为(5.43 ± 2.48) d、PICU住院时间为(9.29 ± 3.04) d、体位下滑次数为(7.52 ± 2.06)次,优于对照组的(8.52 ± 4.65) d、(12.71 ± 6.76) d、(14.95 ± 6.8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9、2.12、4.75,均 P<0.05)。试验组非计划性脱管0例次,对照组4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7, P<0.05)。血气分析中,第2天对照组的PaCO 2为(56.90 ± 6.77) mmHg (1 mmHg=0.133 kPa),试验组为(48.67 ± 8.13) mmHg;第3天,对照组的PaO 2、氧合指数、PaCO 2为(91.19 ± 16.27)、(278.19 ± 71.54)、(51.62 ± 4.73) mmHg,试验组为(110.43 ± 21.73)、(347.33 ± 90.95)、(40.24 ± 5.57) mmHg,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50~51.00,均 P<0.05)。2组血气分析的时间交互、组间交互、时间与组间交互效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3.62~66.38,均 P<0.05)。 结论:坡度调整床垫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中能维持有效体位,改善患儿舒适度,缩短P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体位下滑情况,降低非计划性脱管不良事件风险发生,通过改善换气和通气障碍来提升血气分析指标,该用具可作为体位管理的一种优化选择,有望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肢端型系统性硬皮病致四肢重度发育障碍患者截肢术的多学科处理方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肢端型系统性硬皮病致四肢重度发育障碍患者截肢术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预防术中获得性压疮、院内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2019年1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1例肢端型系统性硬皮病致四肢重度发育障碍患者需行截肢手术,通过组织多学科会诊商讨手术方案,反复选择合适用具,多次情景模拟演练,实现对四肢肢端缺如患者进行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无创血压监测,通过彩色超声监视下确定肢体动脉阻断压为术中止血带压力值,采取恰当措施预防术中获得性压疮、院内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果:在多学科团队配合下成功为患者实施截肢术,术中体位摆放舒适,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残肢愈合良好,无术中获得性压疮、院内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强化手术室专科组建设、运用循证护理学方法及实际情景模拟演练,可确保四肢重度发育障碍患者及类似的特殊体型、极低体质量等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制VPA防护用具在输液港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输液港无损伤蝶翼针安全防护用具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舒适度,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输液港配套专用蝶翼20G无损伤针穿刺的患者270例,分为实验组(130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采用输液港配套专用蝶翼20G无损伤针使用传统方式进行穿刺,实验组运用自制VPA防护用具采用输液港配套专用蝶翼20G无损伤针穿刺,分析两组针刺伤率、患者疼痛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使用舒适度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置管穿刺疼痛度、使用舒适度、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运用自制VPA防护用具采用输液港配套专用蝶翼20G无损伤针穿刺与采用输液港配套专用蝶翼20G无损伤针使用传统方式进行穿刺相比,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加了使用的舒适度,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解压双膝垫对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解压双膝垫在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浙江省台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315)与试验组( n=320)。在常规卧位的基础上,对照组将R型垫放置在背后的肩膀到骨盆上方,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患者下肢稍微弯曲并放置在自行设计的解压双膝垫上。评价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骶尾部及足跟处皮肤的压力、支撑用具在位率、DVT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0.63%(2/320),低于对照组的3.17%(1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骶尾部、足跟处的压力分别为(66.10±13.43)、0 mmHg,低于对照组的(75.08±12.03)、(22.26±6.2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患者的支撑用具在位率为89.62%(190/212),高于对照组的52.63%(10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的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解压双膝垫可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骶尾部及足跟处皮肤的压力,提高支撑用具在位率,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显微外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护理管理措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手足显微外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的应急护理管理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采取应急护理管理措施:做好急诊患者的体温及肺部CT筛查,对所有在院患者及家属进行体温及指脉氧监测,高热或肺部CT异常患者的隔离与确诊,疑似及确诊患者病房的消毒与终末处理,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与培训,防护用具的规范使用与管理,病房人力资源的调配与管理,加强住院患者COVID-19的知识宣教以缓解焦虑等,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结果:本科室持续发热患者4例,2例排除COVID-19;1例确诊后转诊;1例高度疑似,已居家隔离。医护人员培训完成率100%,合格率100%。支援一线医护人员共48人,后备人员17人。疫情初期1例医生感染,应急管理措施落实之后无人感染;科室防护用具使用得当;在院患者无过激情绪反应,口罩佩戴依从性100%。结论:科室疫情期间所采取应急管理办法有效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科学及时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体位支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早产儿出生时由于缺乏肢体力量,常呈现出不良的姿势,阻碍自我调节。合理的体位支持是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重要保护因素。本文从早产儿体位支持的意义、作用、方法、辅助用具、评估工具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构建早产儿体位支持的标准和规范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可调式外科支被架的研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为避免手术后被服压迫伤口以及特殊部位伤口护理的需要,设计一种简洁实用、可调节大小高低、使用安全舒适的可调式外科支被架,运用于临床,并分析其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设计与制作:材料为聚氯乙烯树脂,整架设计融入卡通元素,由顶架、支脚架、侧架和挂件组成;顶架包括:顶板、观察窗、侧杆、收缩杆、调节套和端杆,顶板设有观察窗,顶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侧杆,侧杆的两端与收缩杆连接,前后两端收缩杆与端杆连接;支脚架包括:铰接座、支杆、伸缩杆和端头,铰接座设于端杆两端的底部,支杆的顶端铰接在铰接座中,支杆的底端与伸缩杆连接,端头连接在伸缩杆的底端。观察窗的设计便于伤口观察,支架板和支脚均采用螺旋式可伸缩设计,使支被架大小高低可随意调节,侧架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圆弧形,以保持整架的稳定和避免支架下端压迫引流管道;另在支架脚上设计可摘取固定夹2个,用于固定手术后引流管;通过在每个支架脚上设置一个夹子,方便将床单四角固定,支脚设计为可折叠,便于收纳;②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120例泌尿外科男性隐匿型阴茎手术后或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即可调式外科支被架组(手术后放置可调式外科支被架)、常规盖被组(手术后常规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后盖被)和不锈钢支被架组(手术后放置不锈钢支被架),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儿手术后至康复期间的舒适度、伤口或皮肤压伤、摩擦出血、管道脱落、受压或切割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额外更换被服次数、额外伤口换药次数以及家属医疗用具使用满意度。结果:可调式外科支被架组患儿术后舒适度显著高于常规盖被组和不锈钢支被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伤口或皮肤及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盖被组和不锈钢支被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儿家属医疗用具使用满意度高于不锈钢支被架组和常规盖被组( P<0.05)。可调式外科支被架组与不锈钢支被架组的额外更换被服次数、额外伤口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与常规盖被组比较,额外更换被服次数、额外伤口换药次数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可调式外科支被架应用于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后,安全便利,一人一用,可提高患儿舒适度及家属医疗用具使用满意度,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轻医护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同质化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同质化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对照组)和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观察组)2个阶段分别纳入该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应用同质化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事故、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急救、病房管理、患者评估、用具选择、透析护理、注意事项、并发症知识的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对血液透析护理中病房环境、服务态度、医患沟通、操作技术、医疗费用、人文关怀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运用同质化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提升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临床上值得借鉴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