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MI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短期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短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行冠状动脉造影+血栓抽吸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在上肢淋巴水肿抽吸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SEET)在上肢淋巴水肿抽吸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上肢淋巴水肿抽吸术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4例术中采用SEET(SEET组),105例未采用(No-SEET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成功匹配49对患者。SEET组年龄(57.7±8.9)岁,No-SEET组(56.8±9.1)岁。与No-SEET组相比,SEET组出血量较少[(311±164)ml比(437±173)ml, 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 β=-0.142, P=0.041)、采用SEET( β=-0.249, P=0.002)、手术时间( β=0.195, P=0.010)和吸出脂肪混合物量( β=0.464, P<0.001)。 结论:SEET在上肢淋巴水肿抽吸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缓解血源短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纵隔及腹腔恶性淋巴结的超声内镜声像图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预测纵隔及腹腔恶性淋巴结的声像图特征,以期为精准施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fine-needle aspiraiton,EUS-FNA)提供更多依据。方法:2016年9月—2021年2月间,因纵隔或腹腔淋巴结肿大,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行内镜超声检查,经EUS-FNA病理和(或)外科手术病理及至少6个月随访明确淋巴结良恶性质的83例连续病例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分为恶性淋巴结组( n=56)和良性淋巴结组( n=27),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超声内镜下恶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方面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组间比较 P<0.10的指标有淋巴结短轴长度、短长轴长度比、形态构成、边界是否清晰、淋巴门是否消失、回声是否均一、生长方式构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轴长度>10 mm( P=0.021, OR=9.751,95% CI:1.407~57.573)、边界清晰( P=0.009, OR=20.587,95% CI:2.149~197.251)、淋巴门消失( P=0.019, OR=28.502,95% CI:1.725~470.864)、簇状聚集生长方式( P=0.004, OR=45.539,95% CI:3.429~604.822)、部分融合生长方式( P=0.004, OR=50.012,95% CI:3.497~715.266)是超声内镜预测纵隔及腹腔恶性淋巴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内镜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纵隔及腹腔良恶性淋巴结,超声内镜下淋巴结具有短轴长度>10 mm、边界清晰、淋巴门消失、簇状聚集或部分融合生长方式的特征时提示恶性可能性大,应优先行EUS-FN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小儿泌尿外科内置管架换药碗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小儿泌尿外科患儿术后拆除阴茎敷料时,常会使用换药碗当作容器,装盛100~200 ml生理盐水。而现有的换药碗比较浅,导致生理盐水时常容易发生倾倒,而且用于抽吸液体的注射器并无妥当位置,很容易滑落至换药碗液体中,极易造成污染,增加伤口感染风险。因此笔者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不容易导致注射器滑落的内置管架换药碗,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床旁超声评估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胃残余量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评估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5—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ICU经胃管进行肠内营养者60例,将患者按照床号的奇偶数分组,奇数为试验组,偶数为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0、4、8、12、16、20、24 h评估胃残余量,每个时间点先床旁超声评估胃残余量完成后立即进行注射器抽吸法经胃管抽吸胃残余量;对照组采用床旁超声评估胃残余量。比较2组患者在操作时间、不同时间点的监测结果、呕吐、腹泻以及胃肠动力药使用率、目标喂养达标时间等。结果:试验组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与抽吸法监测胃残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操作时间分别为(62.40 ± 4.00)、(78.39 ± 12.1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633, P<0.01)。2组在呕吐、腹泻以及胃肠动力药物使用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为(3.04 ± 0.31)d,试验组为(4.19 ± 0.3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3.42, P<0.01)。 结论:床旁超声可用于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的评估,指导肠内营养实施,缩短了操作时间,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避免肠内营养制剂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扩增在老年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多重RT-PCR方法检测13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在老年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7例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老年科就诊的具有呼吸系统感染症状的老年患者,年龄60~98岁,采集其抽吸痰液,提取病毒DNA/RNA,利用多重RT-PCR技术扩增,通过毛细管电泳,同时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体;并以直接测序方法和荧光实时PCR法为标准,评价该试剂的临床性能。结果:使用直接测序和荧光实时PCR结果为参照,多重RT-PCR技术的准确性为99.93% (95% CI: 99.79%~99.98%),阳性预测值为99.24% (95% CI: 97.78%~99.74%),阴性预测值为100% (95% CI: 99.9%~100%),Cohen’s kappa值为0.9958 (95% CI: 0.965 2~1.026)。在317例老年患者中,呼吸道病原阳性检出率为75.7% (240/317),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高,为20.2% (64/317),主要为H3亚型(70.3% (45/64);其次为鼻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5.5% (49/317)、13.6% (43/317)、11.0% (35/317)和10.1% (32/317)。此外,同时检出2种以及2种以上病原体的老年患者为81例,检出率为25.6% (81/317)。 结论:多重RT-PCR方法能满足临床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需求,并为老年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防治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诊断胆囊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囊癌侵袭性强,进展速度快,早期诊断胆囊癌是提升预后的关键。本综述回顾了以胆囊为靶点的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biopsy,EUS-FNA/B)诊断胆囊癌的研究,总结了EUS-FNA/B对胆囊癌的诊断效能、可能影响诊断率的因素以及不良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体脂肪注射改善鼻唇沟老化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自体脂肪注射对鼻唇沟老化的临床效果。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医学美容科用鼻唇沟纤维组织离断后的自体脂肪注射和抽吸术方法治疗鼻唇沟过深的美容就医者40例(80侧),男8例、女32例,年龄29~55(38.05±6.97)岁。40例美容就医者手术顺利,术后3个月随访,均未出现感染、钙化、皮肤坏死、脂肪栓塞等并发症,鼻唇沟改善程度优良70侧,占87.5%。其中6例自觉单侧手术效果欠佳,6个月后再次行脂肪补充移植手术。鼻唇沟纤维组织离断后的自体脂肪注射和抽吸术操作方便、疼痛轻、注脂量大,填充后脂肪存活率高,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介入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S-AB型)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采取辅助动脉溶栓(16例)、抽吸取栓(18例)、球囊扩张治疗(12例)为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22.8±5.2)分,病变部位:颈内动脉末端4例,大脑中动脉M1段18例,大脑中动脉M2段24例;46例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S-AB型可回收支架治疗为观察组,NIHSS(23.4±4.1)分,病变部位:颈内动脉末端5例,大脑中动脉M1段15例,大脑中动脉M2段2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评价术中血管再通情况,于术后1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判断短期再通情况,NIHSS评价术前、术后4周的神经功能,病情伤残表量表评分(MRS)评价术前、术后2和4周的神经功能。结果: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NIHSS(22.8±5.2)和(23.4±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14, P=0.54);术后观察组NIHSS(12.2±1.6)分、对照组(7.6±1.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068, P<0.01)。观察组术中血管再通成功率91%(42/46),对照组为76%(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03, P=0.04)。观察组短期血管再通率为84%(39/46)、闭塞率为15%(7/46),对照组短期血管再通率为70%(32/46)、闭塞率为30%(14/46),两组比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566, P=0.01;χ 2=6.566, P=0.01)。术后2、4周MRS观察组分别为(5.51±0.34)、(2.39±0.47),对照组分别为(6.87±0.46)、(3.26±0.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125,9.661,均 P<0.01)。 结论: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S-AB型可回收支架治疗,可增强神经功能及血凝机制改善效果,提高血管再通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株Ⅲ型WU多瘤病毒的分离培养和全基因组进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离培养WU多瘤病毒(WU polyomavirus,WUPyV)并分析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同源性及种群动态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20—2022年间北京友谊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样本,利用气液两相的原代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模型对WUPyV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Sanger测序获得全基因组,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公布的全基因组信息进行系统发育和进化动力学研究。结果:WUPyV在2020—2022年的检出率为4.7%(31/659),并成功分离1株Ⅲc型WUPyV临床病毒株BJ0593。WUPyV全基因组及各基因片段同源性较高,VP2基因的平均进化速率约为每年1.256×10 -4个氨基酸替换/位点,种群动态在近十年内趋于平缓。 结论:本研究首次成功分离Ⅲ型WUPyV临床病毒株,为WUPyV的分子进化及致病性研究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