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颈环扎术后孕妇妊娠期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索、筛选、评价和整合宫颈环扎术后孕妇妊娠期管理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根据"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指南网、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医脉通、梅斯医学网站、临床指南网站、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会、法国妇产科学院、欧洲围产医学协会、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PubMed、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宫颈环扎术后孕妇妊娠期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最佳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与汇总。结果:共筛选出8篇文献,包括2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和4篇指南。通过文献阅读、证据提取和归类,从系统化管理、活动管理、用药管理、健康行为管理、妊娠期监督、环扎线拆除时机监督和心理状态监督7个方面总结出23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的宫颈环扎术后孕妇妊娠期管理最佳证据质量高、权威性强,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建议加强宫颈环扎术后孕妇妊娠期间的管理,动态、持续评估孕妇妊娠情况,审慎地选用证据完善产检流程,保证母婴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的来说,有效的宫颈环扎术后孕妇妊娠期管理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从而确保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胎宫颈环扎患者36周后终止妊娠发生产褥病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单胎宫颈环扎患者36周后终止妊娠发生产褥病率的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干预,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宫颈环扎术且36周后分娩的255例单胎孕产妇相关信息.根据是否发生产褥病率,分为产褥病率组(23例)和非产褥病率组(23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产褥病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产褥病率发生率为9.0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36周后临产前或剖宫产术后拆线、剖宫产、产程中转剖宫产为宫颈环扎术后分娩患者发生产褥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前高血红蛋白、阴道分娩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单胎宫颈环扎患者产前血红蛋白水平,依据宫颈成熟度于36~37周择期拆除宫颈环扎线,综合患者病情及胎儿宫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减少产褥病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宫颈环扎术治疗三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二例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三胎妊娠围产期并发症和合并症较单胎和双胎妊娠明显升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早产和早产儿发病及死亡,如果三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则流产或早产的风险更高.报道2例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三胎妊娠(双绒毛膜三羊膜囊)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1例孕前行腹腔镜宫颈环扎术,另1例在孕15+s周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孕期均定期产检阴道超声监测宫颈长度并及时治疗预防早产,分别在孕33+2周和孕33+3周成功剖宫产分娩三活婴.对于不愿意采用减胎术的三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宫颈环扎术是一个可靠的治疗方案,定期随访对防治早产、指导临床用药及适时拆除宫颈环扎线并改善母儿预后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再次择期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再次择期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4月我院对33例曾因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有过1次成功宫颈环扎术史,再次妊娠行择期宫颈环扎术,使用慕斯灵带采用McDonald法于12~16孕周进行择期宫颈环扎术,常规在36~37孕周拆除缝线.结果 手术时间12~23 min,(15.2±3.2)min.术后住院时间5~11 d,(7.4±3.1)d.1例26+孕周完全性前置胎盘导致出血,胎儿放弃,活产率97.0%(32/33);早产率36.4%(12/33),足月产率60.6%(20/33).新生儿出生体重1.62~3.61 kg,(2.54±0.93)kg.仅1例31孕周早产儿轻度窒息,余31例新生儿评分均>7分,无窒息.无宫内感染发生.3例宫颈裂伤,无不良结局;产后出血4例,无严重产后出血.结论再次择期宫颈环扎术不影响妊娠结局,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减胎术联合宫颈环扎术治疗多胎妊娠并宫颈机能不全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多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等均是流产或早产的高危因素,若多胎妊娠患者合并宫颈机能不全则流产或早产的风险更高.现报道2例多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分别在孕11+5周和20+5周行减胎术,随后分别在13+4周和21+6周行宫颈环扎术,定期产检阴道超声监测宫颈长度并及时预防早产治疗,分别在孕36周和孕33+4周成功顺产活婴,认为减胎术是多胎妊娠改善妊娠结局的补救措施,减胎术后行宫颈环扎术可修复宫颈的机能,而定期随访对防治早产、指导临床用药及适时拆除宫颈环扎线并改善母儿预后至关重要.当多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时,采用减胎术联合宫颈环扎术进行治疗是一个可供临床借鉴的选择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孕期极简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与孕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临床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非孕期极简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与孕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孕期极简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且术后半年内单胎妊娠患者26例(观察组),以及同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单活胎中孕患者3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随访并收集两组患者手术及妊娠情况,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孕期发生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胎膜早破等产科并发症、妊娠终止的孕周、原因、终止方式、新生儿存活率及其体重.结果:极简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26.77±7.00)min与(39.30±13.30)min],术中出血量更少[(7.12±3.14)ml与(14.40±16.56)ml],住院时间更短[(3.23±0.51)d与(6.13±0.73)d],手术并发症更少(0.00% 与20.00%),且能降低孕期发生先兆流产(38.46% 与66.67%),先兆早产(26.92% 与56.67%),胎膜早破(3.85% 与23.35%)的可能,从而避免提前终止妊娠,延长孕周[(37.6±3.10)周与(34.5±4.30)周],提高新生儿存活率(93.15% 与73.33%),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2616.90±825.50)g与(2141.50±888.80)g],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需要剖腹手术终止妊娠(100.00% 与6.67%).结论: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相比,非孕期极简式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更少,孕期发生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胎膜早破更少,孕周、新生儿存活率、新生儿体重等妊娠结局更优,但需要经腹手术拆除缝扎线或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类型宫颈环扎术后拆除宫颈环扎线的时机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妊娠期4种不同类型宫颈环扎术后拆除宫颈环扎线的时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90例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其中25例行预防性、29例行应激性、30例行紧急性及6例行援救性宫颈环扎术,通过不同手术指征在手术结局、术后分娩结局、活产率、拆线时机及拆线影响因素各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紧急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成功率、活产率、早产率及流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满37~38周的患者,如无临产征象,可拆除宫颈环扎线,直至动产后分娩,若未动产待产至引产时机,需评估宫颈成熟情况后进行引产;若有临产征兆,出现宫颈展平,宫口扩张的情形,需尽快拆除环扎线;如未足月出现胎膜早破者,在监测化验未提示感染且未及明显宫缩的情况下,根据孕周优先给予促胎肺成熟及胎儿脑保护药物治疗48小时后,可拆除宫颈环扎线.四组患者体质指数越大,可延长的孕周越短.患者的体重、胎儿及其附属物的重量、手术副损伤、手术并发症、饮食结构、感染、有痛性宫缩、焦虑心情,甚至不配合者均影响宫颈环扎线的拆线时机.结论 不同类型宫颈环扎术的拆线时机是不同的,选择正确的拆线时机,尽量控制影响拆线因素的发生,有效延长孕周,降低早产及流产率,达到改善围生儿结局的终极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非孕期宫颈环扎松紧度临床疗效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经腹腔镜非孕期宫颈环扎不同松紧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52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病例资料,环扎松紧度为6.0号扩宫条可顺利通过,6.5号扩宫条有阻力通过的患者31例为对照组(A组);环扎松紧度为7.0或7.5号扩宫条可顺利通过,7.5或8.0号扩宫条有阻力通过的患者21例为研究组(B组).比较两种环扎松紧度对术后妊娠率、孕期反复安胎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A组的妊娠率(≥12周)、孕期反复安胎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已分娩活产率高于B组(P<0.05);A组中有3例患者术后因并发症而被迫拆除缝线,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宫颈环扎松紧度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环扎过紧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因并发症而被迫拆线,因此腹腔镜下非孕期环扎松紧度为7.0或7.5号扩宫条可顺利通过,7.5或8.0号扩宫条有阻力通过可能更加安全,值得尝试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子宫颈环扎术后未足月胎膜早破环扎线拆除时机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扎术(CC)后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环扎缝线拆除时机对延长妊娠时间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康市中心医院行CC后发生PPROM的19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破膜后是否24小时内拆除缝线,分为早期拆线组(11例)和延迟拆线组(8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及母儿结局.结果:①两组孕妇在年龄、孕产次、环扎孕周、破膜孕周、环扎类型及产前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宫缩抑制剂使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②延迟拆线组孕妇的破膜至分娩的时间间隔显著长于早期拆线组(246.4±104.5小时vs.157.5±67.1小时,P<0.05).延迟拆线组绒毛膜羊膜炎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分娩前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产前发热的发生率,与早期拆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孕妇的分娩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儿科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患者发生PPROM后延迟拆除环扎缝线可延长破膜至分娩的时间间隔,而母儿感染率未见显著增加,是否延迟拆线对母体及新生儿的结局可能没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9例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行阴道宫颈环扎术患者及经IVF-ET受孕的环扎患者的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2013年7月—2020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09例环扎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9例患者中,足月产率为71.8%(150/209),早产率为19.6%(41/209),流产率为8.1%(17/209),引产率为0.5%(1/209).所有获得活婴的患者中,总顺产率为64.8%(125/193),剖宫产率为35.2%(68/193).可获得数据的自然分娩患者中,总宫颈裂伤率为27.7%(31/112),总产钳助产率为6.3%(7/112).于36~37周择期拆除环扎线后自然分娩的患者共有96例,从拆线到自发分娩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5天(2.2±1.2周).仅有5.2%(5/96)的患者在拆线后48h内自发分娩.14.4%的(30/209)患者经IVF-ET受孕,手术时平均孕周(14.2±2.4)周,分娩时平均孕周(35.5±3.5)周.结论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是预防流产及早产的有效手术方法.仅有少部分患者在拆线后48h内自然分娩.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IVF-ET、宫颈裂伤率较高,其关系需进一步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