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对IVF-ET女性准备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准备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1日—10月1日在本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VF-ET患者143例,分为对照组(正念干预)和观察组(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应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自我准备度量表及分娩准备评估指数(BPAI)孕前准备维度评价患者准备度,应用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需求量表(APAI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负性情绪,对比两组准备度以及负性情绪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术前自我准备度量表及BPAI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93.90±10.84分、12.00±1.35分)高于对照组(89.46±11.91分、11.22±1.36分),APAIS及SAS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9.76±2.11分、27.30±6.53分)低于对照组(10.94±2.67分、30.03±6.98分)(均P<0.05).结论: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可提高IVF-ET女性移植前准备度,降低负性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性别因素对羟考酮抑制患者喉罩置入反应效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性别因素对羟考酮抑制患者喉罩置入反应效力的影响。方法:拟行喉罩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59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28 kg/m 2,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M组)和女性组(F组)。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研究,每组首例患者静脉注射羟考酮0.10 mg/kg,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效应室浓度与血浆浓度平衡后,脑电双频指数(BIS) ≤ 60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3 min后置入喉罩。若喉罩置入反应阳性,则下一例患者羟考酮用量增加1个阶梯剂量,否则降低1个阶梯剂量,相邻剂量比值1.1,重复此过程,直到出现第7个转折点。喉罩置入反应阳性标准:喉罩置入后2 min内心率最大值或平均动脉压最大值的升高幅度超过置入即刻水平的20%。采用probit法确定羟考酮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 结果:M组最终纳入28例,F组25例。M组ED 50(95%可信区间)为0.105(0.091~0.115) mg/kg,F组ED 50(95%可信区间)为0.087(0.082~0.094) mg/kg。M组ED 50高于F组( P<0.01)。 结论:羟考酮抑制患者喉罩置入诱发伤害性刺激的效应与性别因素有关,对女性的效力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穴位刺激联合情绪护理对胃肠胰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穴位刺激联合情绪护理对胃肠胰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情绪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刺激。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血压及睡眠状况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45.35±5.8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70±7.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9,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脉率为(74.45±8.98)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53±8.79)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6,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状况总分为(25.50±3.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53±2.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57, P < 0.05)。 结论:穴位刺激联合情绪护理可明显改善胃肠胰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症状、脉率及睡眠状况,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间歇性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间歇性睾丸扭转(ITT)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以提高对IT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9例ITT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4.7~13.9岁,平均11.9岁。临床表现为阴囊、睾丸疼痛,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次数平均2.4次(1~5次),每次持续1 min~3 d,其中1例伴恶心和左下腹痛。阴囊、睾丸疼痛次数4例为1次,5例反复多次,其中1例多次睾丸扭转手法复位缓解。5例急性发作期患儿,病程为4~24 h,查体均见患侧阴囊红肿伴触痛明显,提睾反射消失;超声检查提示2例睾丸无血供,1例睾丸血供减少,1例睾丸血供正常伴附睾头增大,1例睾丸血供正常伴睾丸上方精索血管扭转。4例慢性期患儿病程为5~24个月,查体见患侧阴囊较对侧松弛,睾丸位置低,提睾反射存在,其中1例伴睾丸横位,1例伴睾丸萎缩发育小;超声检查提示1例存在睾丸萎缩变小,其余3例睾丸正常。9例均行睾丸探查、双侧睾丸固定术,其中5例急性发作期患儿行急诊手术;4例慢性期患儿行择期手术。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睾丸坏死,睾丸挽救率为100%(9/9)。所有患儿均存在患侧睾丸附睾鞘膜附着异常,为钟摆畸形,其中2例伴健侧睾丸附睾钟摆畸形。所有患儿术后第1天出院。术后随访时间1~69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均未见睾丸疼痛复发。除1例术前患侧睾丸已存在睾丸萎缩外,所有患儿睾丸均恢复良好,未见睾丸萎缩变小。结论:ITT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阴囊、睾丸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查体见睾丸横位或睾丸萎缩、发育小有助于诊断;超声检查因睾丸扭转可自行复位而表现多样。ITT一经诊断,需尽早行双侧睾丸固定术,以防阴囊、睾丸疼痛再次发作及潜在的睾丸缺血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围术期娱乐运动及呼吸训练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围术期娱乐运动及呼吸训练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择期手术的100例肺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呼吸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娱乐活动干预,于术前3 d开始干预至术后8 w。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测定,观察患者肺功能变化;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患者运动功能变化;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观察患者不良情绪的变化;采用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L)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采用本院自制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FEV 1/用力肺活量(FEV 1/FVC)和6MWT均大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HADS-A和HADS-D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以及运动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娱乐活动方案的实施较优于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运动依从性,增强其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颅脑损伤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329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HAP分为HAP组(42例)和非HAP组(28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术前因素、术中因素、术后因素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H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HAP组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长于非HAP组[(55.09 ± 8.14)岁比(45.98 ± 8.06)岁、(9.65 ± 0.54) h比(7.43 ± 0.72) h、(332.54 ± 72.65) min比(281.09 ± 78.54) min、(17.13 ± 2.56) d比(15.02 ± 3.0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颅脑疾病类型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AP组和非HAP组在是否有肺部病变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与≥ 8分、是否急诊手术、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胃管以及术后是否抬高床头30° ~ 45°、是否给予质子泵抑制剂、颅脑外伤与非外伤疾病、有无机械通气、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有无给予糖皮质激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手术时间>4 h、术前GCS<8分、急诊手术、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是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对于颅脑损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结合年龄、术前GCS评分、急诊后择期手术、手术时间等预估术后HAP风险,把控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疗法在骨科创伤焦虑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疗法对骨科创伤患者焦虑、睡眠以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2—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住院的80例创伤类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助5次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SA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VA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睡眠、疼痛状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后焦虑评分为(45.85±4.04)分,低于对照组的(49.60±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42, 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评分为(5.02±1.44)分,低于对照组的(6.42±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34, 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75±1.17)分,低于对照组的(4.40±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16, P<0.05)。 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骨科创伤手术患者焦虑、睡眠状态及疼痛反应,使心理治疗更标准,受益人群更广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四肢骨折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父母认知与态度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父母对四肢骨折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认知与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9年6—12月,便利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因四肢骨折行择期手术并住院的6~16岁患儿父母170例,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疼痛管理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67例父母认知、一般态度和对止痛药的消极态度得分分别为15.0(3.00)、24.0(4.00)和17.0(3.00)分, χ2检验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认知、不同年龄段父母的一般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1.599、7.053, P=0.021、0.029)。Spearman相关显示父母认知与一般态度呈正相关关系( r=0.394, P<0.01)。 结论:大多数父母对骨科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认知、一般态度和对止痛药的消极态度处于中至高水平,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父母对疼痛测量工具以及所使用止痛药的认知缺陷和消极态度,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案,从而促进其参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童趣化陪伴和药物镇静对缓解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童趣化陪伴和药物镇静两种方式对缓解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择期手术学龄前(3~6岁)患儿3 825例,根据术前抗焦虑方案分为3组:童趣化陪伴组( n=2 198)、镇静药物组( n=1 281)和未干预组( n=346)。镇静药物组给予右美托咪啶2 μg/kg滴鼻,或咪达唑仑糖浆0.5 mg/kg口服。童趣化陪伴组由获得认证的专职术前镇静护士提供童趣化护理模式。未干预组为由于各种主观及客观原因,未实施任何抗焦虑方案。记录所有患儿的术前分离焦虑评分(PSAS)、镇静用药情况和Ramsay镇静深度评分。主要观察指标为基于PSAS评分评估的不同抗焦虑方案组的分离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Ramsay镇静深度评分。 结果:童趣化陪伴组男1 462例,女736例,年龄[ M( Q1, Q3)]为59(49,69)个月;镇静药物组男824例,女457例,年龄为52(42,61)个月;未干预组男212例,女134例,年龄为57(48,69)个月。童趣化陪伴组分离成功率为95.6%(2 102/2 198),镇静药物组分离成功率为93.8%(1 202/1 281),均高于未干预组的43.6%(151/346)(均 P<0.05)。使用镇静药物的1 281例患儿中,785例口服咪达唑仑,496例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啶。与右美托咪啶滴鼻组比较,口服咪达唑仑组月龄较小、体重较轻、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比例较高(均 P<0.05)。口服咪达唑仑组分离成功率为93.4%(733/785),右美托咪啶滴鼻组为94.6%(469/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2)。右美托咪啶滴鼻组Ramsay镇静深度评分为2(2,2)分,优于口服咪达唑仑组的2(2,2)分( P=0.024)。 结论:童趣化陪伴和药物镇静均可有效缓解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arthel指数量表在小儿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应用中年龄截断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不同年龄段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分、专家共识法,明确Barthel指数量表在小儿自理能力评估的最佳年龄截断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9年12月5日—2020年3月31日安徽省儿童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86例慢诊择期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儿进行自理能力评估,按照患儿年龄分为幼儿组1(12~17个月)( n=25)、幼儿组2(18~35个月)( n=49)、学龄前组(36~71个月)( n=54)、学龄组(≥6岁)( n=54),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7.85%(182/186)。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1月7—14日选取8名护理专家及2名医疗专家,经过2轮面对面专家会议,依据儿童神经精神发育进程表,就小儿自理能力评估的最佳年龄截断值达成共识。 结果:幼儿组1患儿中,重度依赖占96.00%(24/25)、中度依赖占4.00%(1/25);幼儿组2患儿中,重度依赖占61.22%(30/49)、中度依赖占36.73%(18/49)、轻度依赖占2.04%(1/49);学龄前组患儿中,中度依赖占20.37%(11/54)、轻度依赖占77.78%(42/54)、完全自理占1.85%(1/54);学龄组患儿中,轻度依赖占27.78%(15/54)、完全自理占72.22%(39/54),各年龄段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通过面对面专家会议法,确定小儿自理能力评估的最佳年龄截断值为≥3岁。 结论:基于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评分、专家共识法,推荐≥3岁的儿童使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自理能力等级,作为确立护理级别的依据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