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总管结石患者小肠动力障碍和局部微环境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小肠动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的2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1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氢甲烷呼气试验检测SIBO发生率,采用钡餐检测小肠动力,采用16S rRNA检测粪便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每个样本的物种丰富度低于使用相同序列的对照组,观察组Sha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04±0.32 vs 3.41±0.25, P=0.008)。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肠道微生物种和进化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门水平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主,观察组厚壁菌门丰度低于对照组( P<0.05);属水平两组患者拟杆菌属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普氏菌属、另枝菌属、栖粪杆菌属、考拉杆菌属、真杆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毛螺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 P<0.05)。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氢气浓度值和甲烷浓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SIBO阳性患者17例,阳性率80.95%;对照组SIBO阳性患者6例,阳性率28.57%,两组患者SIBO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 2=9.611, P=0.002)。观察组小肠运行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存在小肠动力障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肠动力和肠道菌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机制,对胆结石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逐步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颅内压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逐步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颅内压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接受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为对照组,接受逐步减压术治疗的患者56例为逐步减压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颅内压,评估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统计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术前,两组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中、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逐步减压组颅内压分别为(30.74±2.51)mmHg、(25.11±2.06)mmHg、(21.34±2.01)mmHg、(16.74±1.54)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1±3.06)mmHg、(30.64±2.57)mmHg、(26.33±2.35)mmHg、(22.64±1.95)mmHg( t=12.88、19.03、12.40、18.20,均 P < 0.001)。术前,两组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B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术后6个月两组MBI及GCS评分均上升,NIHSS均下降,两组术后6个月NIHSS、MBI、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61、6.26、13.07,均 P < 0.001)。术中及术后6个月,逐步减压组脑梗死、迟发性脑血肿、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 2=4.23、4.35、4.83,均 P < 0.05)。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多维度评估显示,逐步减压组4个维度(物质、躯体、社会、心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16、9.80、8.68、7.76,均 P < 0.001)。 结论:该研究首次从患者颅内压、生活质量、术后短中期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分析逐步减压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可行性,证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逐步减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其神经功能,预防并发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年龄与其唾液和粪便菌群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年龄与唾液菌群和粪便菌群相对丰度的相关性。方法:基于“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于2019年8月在河南林州市选择38名居民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同时收集唾液和粪便标本,并进行16S r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年龄与唾液菌群、粪便菌群的α多样性(Observed ASVs和Shannon指数)以及各菌群(菌门、菌属和菌种)相对丰度的相关性。结果:38名研究对象的年龄 M(范围)为54(43~69)岁;男性16名(42.1%)。唾液菌群的Observed ASVs与年龄呈负相关, r s值为-0.35( P<0.05);粪便菌群的α多样性与年龄没有相关性。唾液中密螺旋体属( r s=?0.44, P<0.05)、异普雷沃菌属( r s=?0.42, P<0.05)和卟啉单胞菌属( r s=?0.41, P<0.05)与年龄相关;菌种牙髓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坦纳异普雷沃菌( Alloprevotella tannerae)、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牛眼莫拉菌( Moraxella bovoculi)、 Prevotella sp.oral clone ID019和 Prevotella sp.oral clone ASCG10的相对丰度与年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 r s分别为-0.50、-0.40、-0.38、-0.35、-0.33和-0.33(均 P<0.05)。粪便中肠杆菌属( r s=-0.35, P<0.05)、埃希杆菌属( r s=-0.33, P<0.05)和双歧杆菌属( r s=0.33, P<0.05)的相对丰度与年龄相关;菌种沉积物龙包茨菌( Romboutsia sedimentorum)、穆氏柠檬酸杆菌( Citrobacter murliniae)和单形拟杆菌( Bacteroides uniformis)的相对丰度与年龄相关,相关系数 r s值分别为-0.42、-0.37和0.36(均 P<0.05)。 结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年龄与唾液和粪便菌群相对丰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4-2021年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规律,探讨当地鼠疫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鼠疫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1年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数据,分析主要宿主密度、染蚤率、蚤指数、小型啮齿类鼠种及细菌学、血清学检测结果,通过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统计,分析该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情况。结果:2014-2021年,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旱獭平均密度为0.06只/hm 2;小型啮齿类鼠种调查共布鼠夹19 300个,捕获鼠209只,捕获率为1.08%,三趾跳鼠(59.81%,125/209)和五趾跳鼠(31.10%,65/209)为该地区主要小型啮齿类鼠种。共梳检旱獭877只,检出染蚤旱獭184只,总染蚤率为20.98%,总蚤指数为1.00,斧形盖蚤(52.69%,461/875)和谢氏山蚤(47.20%,413/875)为优势蚤种;旱獭洞干染蚤率为7.72%(173/2 241),蚤指数为0.20。疫源地内共分离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39株,其中以旱獭分离为主,共35株,媒介分离4株。共检测旱獭及牧羊犬血清913份,检出阳性血清34份,其中,牧羊犬血清阳性率为13.98%(33/236)。 结论: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加强鼠疫监测,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严防动物间鼠疫流行波及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达格列净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住院的52例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体检中心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T2DM患者住院后在专科护士的指导、糖尿病饮食的基础上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达标1周后停用胰岛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格列净组(剂量为10 mg,1次/d)和二甲双胍组(剂量为0.5~1.0 g,2次/d)。两组均用药12周。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一般资料并检测临床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同时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粪便标本,通过16SrDNA测序检测粪便的菌群组成。组内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肠道菌群与T2DM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达格列净组26例,二甲双胍组26例。与二甲双胍组治疗后比较,达格列净组治疗后BMI、腰围、血尿酸、LDL-C、HOMA-IR水平下降,HDL-C、HOMA-β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甲双胍组、达格列净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有13、11和20例最终成功收集了粪便标本。二甲双胍组和达格列净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均 P<0.05),与二甲双胍组治疗后比较,达格列净组治疗后肠杆菌属、普氏梭杆菌属丰度水平明显降低,而普拉梭菌属和普雷沃菌属丰度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布劳特菌属、丹毒丝菌属丰度与FPG、2hPG、HbA 1c水平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1、0.41、0.43,0.44、0.46、0.46;均 P<0.01),普拉梭菌属丰度与FPG、2hPG、HbA 1c水平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36、-0.34,-0.46,均 P<0.01)。 结论:在新诊断T2DM患者中,达格列净在降低体重、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组治疗12周后都能改变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但达格列净和二甲双胍在改变特定菌群丰度水平方面有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大骨节病患者关节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大骨节病患者关节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组前后实验设计,选择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大骨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服复方杜仲健骨颗粒(12 g/袋)治疗(1袋/次,3次/d),周期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方法评价患者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采集患者晨起粪便样本,应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其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共纳入87例大骨节病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43例;年龄为(60.38 ± 7.12)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3.67 ± 3.59)kg/m 2。大骨节病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分分别为(7.27 ± 2.05)、(5.86 ± 2.01)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5.88, P < 0.001)。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大骨节病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α多样性(chao1、observed species指数)、β多样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 = - 5.08、- 5.03, R = 0.09,均 P < 0.001)。肠道菌群分布中,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治疗前、后相对丰度分别为50.21%、52.09%;双歧杆菌属为优势菌属,治疗前、后相对丰度分别为16.83%、18.81%。属水平上,共筛选出差异肠道菌属17个,其中哈夫尼亚-奥布苏姆杆菌、γ-变形菌、不动杆菌、泛菌、明串珠菌、阿克曼氏菌属相对丰度较治疗前均明显较高( Z = - 2.40、- 2.24、- 2.06、- 3.59、- 2.24、- 2.11,均 P < 0.05);杜氏杆菌、月形单胞菌、厌氧支原体菌、毛螺旋菌、文肯菌、普雷沃氏菌、巨球型菌、乳杆菌、普雷沃氏菌-9、考拉杆菌、脱硫弧菌属相对丰度较治疗前均明显较低( Z = - 9.38、- 2.61、- 2.18、- 8.43、- 2.45、- 2.46、- 2.49、- 7.29、- 2.29、- 2.55、- 2.08,均 P < 0.05)。 结论:复方杜仲健骨颗粒能够有效改善大骨节病患者关节功能,改变肠道菌群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进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假体周围组织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效率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髋或膝关节翻修术3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诊断为PJI的病例设为感染组共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59.14±14.55)岁(范围:28~84岁);膝关节17例,髋关节4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7±2.8) kg/m 2(范围:17.7~29.4 kg/m 2)。诊断为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病例设为对照组共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为(53.08±10.05)岁(范围:39~70岁);膝关节4例,髋关节8例;BMI为(25.2±2.9) kg/m 2(范围:18.3~31.2 kg/m 2)。收集所有病例关节液和组织微生物培养的结果,收集所有病例mNGS检测假体周围组织的结果。比较微生物培养和mNGS检测对膝或髋关节PJ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总结和比较两种技术检出致病菌的种类,比较取样前2周内抗生素的使用对两种技术检出率的影响。 结果:感染组21例中mNGS共检出13例阳性,微生物培养共检出6例阳性。对照组12例中mNGS仅检出1例阳性,微生物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在PJI的诊断中,mNGS敏感性(61.9%)与微生物培养(28.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1, P=0.03);mNGS特异性(91.7%)与微生物培养(1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4, P=0.31)。在2周内有抗生素暴露的PJI病例中,mNGS阳性率(53.8%)明显高于微生物培养(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5, P=0.04);而在2周内无抗生素暴露的PJI病例中,mNGS阳性率(66.7%)与微生物培养(44.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90, P=0.34)。在致病菌检出上,mNGS共检出9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奥斯陆莫拉菌、痤疮丙酸杆菌、毗邻颗粒链菌、表皮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里昂葡萄球菌、脆弱拟杆菌)和2种真菌(烟曲霉菌、近平滑念珠菌);微生物培养共检出3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结核分枝杆菌)和1种真菌(近平滑念珠菌)。mNGS和微生物培养均为阳性的患者共5例,3例检出完全一致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近平滑念珠菌),1例部分一致(mNGS检出更多致病菌),1例完全不同。另外,mNGS在3例结核性PJI的诊断中表现出100%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优于微生物培养。 结论:基于假体周围组织的mNGS检测技术是诊断PJI和确定致病菌的有效手段。取样前抗生素暴露对mNGS技术检出效力的影响小于微生物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微生态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变应性鼻炎(AR)及非变应性鼻炎(nAR)患者的鼻腔菌群特征及差异菌的致病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7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鼻科门诊就诊的AR患者35例、nAR患者35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20名为对照组,合计男性39例,女性51例,年龄8~55岁。利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3组受试者鼻腔菌群相对丰度特征,使用R软件进行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利用LEfSe、Metastats、 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同时利用R软件分析菌群的作用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3组样本的菌群构成存在显著差异,AR组内金黄色葡萄球菌( P=0.032)、丙曲棒状杆菌( P=0.03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nAR组,鼠李乳杆菌、昆可乳杆菌、产碱菌( P值分别为0.016、0.005、0.001)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nAR组,nAR组内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 P=0.009)。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昆可乳杆菌与IgE呈负相关关系( P=0.044),鼠李乳杆菌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P=0.019)。分别构建5个属的AR、nAR随机森林预测模型,AR组肺炎链球菌-FF10、黄体假单胞菌、副氏假单胞菌、熊不动杆菌和固氮杆菌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100%(95%CI:100%~100%),nAR组副氏假单胞菌、固氮杆菌、巴拉蒂梭菌、土瑞酸杆菌和黄链球菌模型的AUC为98.4%(95%CI:94.9%~100%)。 结论:AR、nAR患者与健康受试者鼻腔菌群相对丰度显著不同,菌群丰度的改变与AR及nAR的发生具有显著关系。菌群的联合检测具有诊断AR及nAR患者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16S rDNA及ITS高通量测序分析甲真菌病病甲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甲真菌病患者病甲与健康甲细菌和真菌微生物菌群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于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的31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及健康甲的甲屑样本,提取甲屑菌群总DNA,以细菌16S rDNA的V3-V4区序列及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目标序列进行基因扩增及Illumina测序,对所测序列采用USEARCH和mothur软件进行OTU聚类分析,采用Wilcoxon rank sum test方法进行α多样性分析,采用相似性分析(Anosim)进行β多样性分析,采用LEFSe方法进行物种差异分析。结果:入组甲真菌病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按年龄分青年组(18 ~ 35岁)10例,中年组(36 ~ 60岁)11例,老年组(大于60岁)10例。α多样性分析显示,病甲组标本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健康甲组( W = 290, P = 0.007),而Simpson指数明显高于健康甲组( W = 663, P = 0.010),病甲组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及均匀度低于健康甲组,病甲在真菌菌群的多样性与健康甲无明显区别。β多样性分析显示,基于unweighted-unifrac距离矩阵分析结果,病甲组与健康甲组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的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菌群: R = 0.0052, P = 0.331;真菌菌群: R = 0.0036, P = 0.337);基于weighted-unifrac距离矩阵分析结果,病甲组与健康甲组在细菌菌群及真菌菌群的丰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在物种组成上,病甲组较健康甲组丰度显著降低的细菌菌群有拟杆菌门及变形菌门、β-变形菌纲、伯克氏菌目、罗尔斯顿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而芽孢杆菌纲、芽孢杆菌目、葡萄球菌属明显高于健康甲组。病甲组显著升高的真菌菌群有散囊菌纲、爪甲团囊菌目、未分类锤舌菌目、关节皮肤真菌科、黑团孢属、白粉菌属、铁艾酵母属、毛癣菌属、十字花科白粉菌、红色毛癣菌、合轴马拉色菌,而酵母菌纲-酵母菌目-酵母菌科、隐囊菌科、念珠菌、链格孢菌较健康甲组显著降低。 结论:甲真菌病患者病甲与健康甲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均有明显的差异,真菌菌群仅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某些真菌和细菌菌属可能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脐灸对阈下抑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脐灸治疗阈下抑郁(SD)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招募36例SD患者作为阈下抑郁组(脱落1例,剔除2例),招募3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剔除1例).阈下抑郁组采用脐灸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8次;健康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阈下抑郁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分别于阈下抑郁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入组时采集粪便样本,采用16S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阈下抑郁组治疗后HAMD-17、CES-D评分降低(P<0.05),总有效率为90.9%(30/3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阈下抑郁组治疗前Sobs、Shannon、Ace指数降低(P<0.05),Simpson指数升高(P<0.05),有害菌埃希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相对丰度升高(P<0.01),有益菌霍氏真杆菌属(Eubacterium_hallii_group)、瘤胃球菌属(Ruminococeus)、克里斯滕森菌科 R7 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相对丰度降低(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阈下抑郁组治疗后Escherichia-Shigella相对丰度降低(P<0.01),Ruminococcus、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Paraprevotella 相对丰度升高(P<0.01,P<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Paraprevotella 与 CES-D 评分呈负相关(P<0.01,P<0.05);E.scherichia-Shigella与HAMD-17 评分呈正相关(P<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S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脐灸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增加有益菌,减少有害菌,从而发挥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