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留内括约肌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24例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保留内括约肌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保留内括约肌挂线引流术,即切除内口周围皮肤及黏膜,完整保留内括约肌并挂线引流;对照组24例采用一期切开术,即直接切开内口及内括约肌。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感、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术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为(2.08±1.02)分,低于对照组的(4.88±1.6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74, P<0.05)。治疗组术后肛门部分失禁及肛周皮肤潮湿、湿疹发生率均为0%(0/24),均低于对照组的50%(12/24)、95%(2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6.00、37.33,均 P<0.05)。 结论:采用保留内括约肌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肛门部分失禁及肛周皮肤潮湿、湿疹发生率,效果优于一期切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创挂线疗法治疗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42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观察清创挂线疗法治疗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乳房外形、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等的影响.方法:84例肿块直径大于3cm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清创挂线疗法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乳腺腺叶区段切除术.采用乳房美容评定标准评价2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2个月时乳房外形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价2组患者术后2个月生活质量情况,于术后3个月、6个月时分别统计2组患者复发率,于术后6个月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上述观察内容做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术后2周、术后2个月时,治疗组乳房外形评价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时,治疗组疼痛减轻程度、身材和样貌、日常生活能力、性生活、积极感受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2组复发率均为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治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清创挂线疗法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乳房外形保护较乳腺腺叶区段切除术更具优势,能够明显提高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也更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还可降低患者复发率从而获得更高的远期治愈率.因此,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对于肿块较大的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应当选择清创挂线疗法作为首选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挂线机理下括约肌保留术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观察基于挂线机理下括约肌保留术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0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组采用切割挂线与松弛挂线相结合的括约肌保留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切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切口疼痛、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44例(88.00%),对照组痊愈48例(96.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7,P>0.05).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为[23.00(20.00,26.00)]d,短于对照组的[27.00(24.00,30.00)]d;治疗组术后6月肛门失禁Wexner评分为[1.00(0.00,1.00)],低于对照组的[1.00(0.00,3.00)];治疗组术后切 口疼痛 NRS 评分第 1、3、7 天分别为[6.00(5.75,7.00)]、[3.00(3.00,4.25)]、[1.00(1.00,2.00)],均低于对照组的[8.00(7.00,8.00)]、[5.00(5.00,5.25)]、[2.00(2.00,3.00)];治疗组手术时间为[35.00(25.00,40.00)]min,长于对照组的[21.00(15.00,30.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为[6.00(5.00,7.00)]d,对照组为[6.00(6.00,7.00)]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挂线机理下的括约肌保留术能有效保护肛门功能,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疗效确切,术后疼痛轻,愈合时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肛瘘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肛瘘是肛管直肠附近间隙因感染化脓,脓液自然流出后导致的疾病,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肛瘘在我国发病率约占肛肠病的1.7%~3.6%,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21~42岁[1].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现肛门硬结、流脓、潮湿,并且伴有疼痛感和瘙痒感,一般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2].肛门直肠周围包裹肛门直肠括约肌、脂肪及筋膜等组织,传统手术为了根治,多采取挂线的手术方式.这种方式的原理在于:挂线材料具有弹性勒割的功能,能够慢速地勒开括约肌,而且能够引发炎症纤维化反应,固定括约肌,防止回缩分离,避免括约肌在极短时间内被切开而导致肛门失禁,这在中医属于"实挂"的范畴[3].虽然挂线疗法属于"钝性切割",但还是切断了部分括约肌组织,当切断的括约肌组织达到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层面时,大多有肛门失禁、瘢痕挛缩畸形、潮湿、瘙痒等后遗症,这些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肛瘘的治疗原则是在维护括约肌功能的前提下治愈肛瘘.在过去的几年间,人们不断提出微创理念,引入微创手术方法,微创术式受到了医师的青睐和广大患者的接受.现就肛瘘的微创手术方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绵阳市肛肠病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2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虚挂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瘢痕组织面积、肛门功能、疼痛评分、总有效率及1年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26.81±2.43)d,对照组为(27.64±2.26)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内复发率均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瘢痕组织面积小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及肛门功能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与传统挂线疗法相比具有瘢痕小、疼痛轻、肛门功能保护较好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肠愈溃汤联合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清肠愈溃汤与切开挂线术联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为复杂性肛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我院治疗的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清肠愈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愈合时间以及术后肛门wexner评分,术后1 d、3 d、7 d、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情况,随访1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47例,治疗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42例,治疗总有效率84.00%(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14 d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采用清肠愈溃汤与切开挂线术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愈合时间,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与复发率,提升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瘘管旷置术配合切开挂线疗法治疗复杂性肛瘘71例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瘘管旷置术配合切开挂线疗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71例,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瘘管旷置术配合切开挂线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创口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d及15 d创口渗出物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瘘管旷置术配合切开挂线疗法可以更好地降低复杂性肛瘘的复发率,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康复新液联合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高位肛周脓肿患者116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挂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冲洗伤口并填塞引流.记录术后VAS评分、肛门功能Wexner量表评分、 肛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IL-17、IL-6、TNF-α表达水平.治疗前两组IL-17、IL-6和TNF-α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7、IL-6和TNF-α 为(22.45±3.46)μg/mL、(27.45±4.13)μg/mL和(33.52±6.14)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56±5.84)μg/mL、(37.16±6.04)μg/mL和(47.48±8.12)μg/mL(P<0.01).观察组VAS评分、Wexner评分和脓腔愈合时间为1.36±0.28、1.16±0.22和(13.26±2.8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0.35、1.45±0.32和(16.54±3.57)d(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6%(56/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5%(49/58,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感染率为3.4%(2/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6/58,P<0.05).观察组肛门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9%(4/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9/58,P<0.05).康复新液联合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可以显著减低患者IL-17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并可减少术后创面感染率和肛门功能障碍率,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地奥司明联合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单纯型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地奥司明联合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单纯型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高位单纯型肛瘘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采用肛瘘挂线疗法,对照组在术后给予灵俞祛腐生肌软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地奥司明治疗,0.5 g/次,2次/d,连续用药1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创面愈合情况、肛肠压力、肛门排便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趋化因子5(CCL5)、淀粉蛋白A(SAA)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16,P<0.05),两组远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7 d,研究组疼痛评分、渗透评分和水肿评分均低(P均<0.05).与术前比,两组术后2周的肛管收缩压、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均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时肛管收缩压、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均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研究组肛门排便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5.94,P<0.05).术后1周两组血清CCL5、SAA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地奥司明治疗高位单纯型肛瘘患者可以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松弛肛门括约肌,恢复肛门排便功能,且具有抗炎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选择201 7年2月-2018年10月治疗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肛门功能量表(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肛门功能障碍率和临床疗效.第3、7、14天,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exner评分和脓腔愈合时间为(1.08±0.17)分和(18.87±4.5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0.34)分和(23.64±5.12)d(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4%(51/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 (45/54,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感染率为5.6% (3/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0% (7/54,P<0.05).观察组肛门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4% (4/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8/54,P<0.05).RhEGF联合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并可减少术后创面感染和肛门功能障碍发生率,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