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钙素原在脓毒血症与肺部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毒血症(sepsis)是由于机体特别是肺感染的不协调反应引起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器官脏器功能障碍,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危重症,其因高发生率及病死率备受关注[1]。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病死率。目前关于脓毒血症在临床上主要面临着早期诊断缺乏快速准确生物标志物、治疗时抗生素使用与停止时机难把控、预后指标指示性较差等主要问题。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的出现解决了这些的困难。生理情况下PCT主要由甲状腺的C-细胞合成,在肝、脾、肺、肾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并在PCT进入全身循环之前转化为降钙素。PCT作为传统的炎症标记物,应用在脓毒血症的诊断中准确有效,经济简便,同时在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及评估预后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目前脓毒血症的指南共识中PCT是唯一推荐在脓毒血症中大量使用的生物标志物。引起脓毒血症的病原学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中以细菌性感染为主,由于不能准确识别感染源,无法准确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类型[2]。Le Moullec等1984年首次提出PCT是降钙素116个氨基酸残基,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合成并释放进入血液,在正常人群血清及病毒感染层面处于较低水平(<0.05 ng/ml),脓毒血症患者由于感染较为严重,PCT水平较高;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抗菌治疗后,PCT的水平会明显下降,提示PC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PCT在细菌性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调控人抗原R稳定性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放疗抵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ARPC2)通过人抗原R(HuR)对肺癌细胞放疗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肺癌细胞根据不同处理,分为7组,ARPC2过表达组(使用ARPC2过表达慢病毒感染肺癌细胞)、ARPC2敲低组(使用shARPC2敲低慢病毒感染肺癌细胞)、HuR过表达组(使用HuR过表达慢病毒感染肺癌细胞)、HuR敲低组(使用shHuR敲低慢病毒感染肺癌细胞)、ARPC2过表达的同时HuR敲低组(同时使用ARPC2过表达和shHuR敲低慢病毒感染肺癌细胞)、ARPC2敲低的同时HuR过表达组(同时使用shHuR敲低和HuR过表达慢病毒感染肺癌细胞)、对照组(使用空载体慢病毒感染肺癌细胞).6 Gy的电离辐射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肺癌细胞(A549、Calu-1、HCC827、MSTO-211H、NCI-H1299、NCI-H520、SK-MES-1)的凋亡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癌细胞中HuR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凋亡水平指示肺癌细胞的放疗抵抗.通过HuR的表达水平的半衰期以指示HuR的稳定性.比较用非配对双尾t检验,多组间比较则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A549(0.43±0.08、1.88±0.15)、Calu-1(0.38±0.05、1.90±0.14)、HCC827(0.37±0.07、1.89±0.23)、MSTO-211H(0.39±0.06、1.95±0.29)、NCI-H1299(0.40±0.07、1.92±0.32)、NCI-H520(0.42±0.10、1.85±0.30)、SK-MES-1(0.44±0.09、1.90±0.33)中 ARPC2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人正常肺细胞 BEAS-2(0.12±0.03、1.19±0.19)、BNHLF(0.08±0.02、1.16±0.20,t=11.473、14.100、13.825、15.627、18.364、20.594、24.504、9.107、10.335、9.634、11.910、10.882、9.027、10.658,P<0.05).电离辐射处理组中 ARPC2 的蛋白表达水平(0.81±0.15、1.25±0.25、0.63±0.12,0.51±0.10、0.64±0.15、1.86±0.30、0.85±0.14)高于未处理组(0.17±0.04、0.15±0.04、0.16±0.04,0.17±0.05、0.16±0.04、0.17±0.05、0.18±0.06,t=13.037、21.035、13.610、7.331、9.925、28.567、14.814,P<0.05).电离辐射处理后ARPC2过表达组肺癌细胞的凋亡[(16.48±6.11)%、(16.03±5.35)%、(18.28±8.22)%、(24.70±9.71)%、(17.68±9.11%)]低于对照组[(47.92±6.58)%、(55.31±6.94)%、(51.29±7.16)%、(51.96±9.17)%、(54.16±2.24)%,t=11.071、14.183、9.579、6.453、12.311,P<0.05],ARPC2 敲低组肺癌细胞的凋亡[(70.47±8.46)%、(84.16±0.73)%、(76.71±1.87)%、(76.05±0.47)%、(88.07±9.14)%]高于对照组[(55.21±6.29)%、(51.59±7.04)%、(50.07±5.33)%、(47.14±7.53)%、(44.41±9.38)%,t=4.584、14.550、14.912、12.124、10.543,P<0.05].ARPC2 过表达组中 HuR、p-HuR、JAK1、p-STAT3 的蛋白表达水平(0.81±0.11、0.92±0.14、0.55±0.10、0.63±0.12)高于对照组(0.15±0.03、0.14±0.04、0.15±0.03、0.16±0.05,t=18.305、22.614、8.391、11.287,P<0.05),ARPC2 敲低组中 HuR、p-HuR、JAK1、p-STAT3 的蛋白表达水平(0.19±0.05、0.15±0.04、0.14±0.03、0.17±0.05)低于对照组(0.90±0.15、0.85±0.13、0.63±0.12、0.71±0.14,t=14.200、15.628、11.307、13.462,P<0.05).ARPC2 过表达组[(11.32±0.26)、(10.17±0.22)、(10.49±0.21)、(10.17±0.03)、(10.53±0.06)h]相较对照组 HuR 半衰期[(5.61±1.31)、(5.30±2.53)、(5.72±1.95)、(5.34±0.70)、(5.86±1.09)h]延长(t=13.523、6.056、7.691、21.819、13.533,P<0.05),ARPC2 敲低组[(2.02±0.71)、(2.96±1.23)、(2.61±0.68)、(3.04±0.82)、(2.23±0.22)h]相较于对照组 HuR 半衰期[(4.92±1.69)、(5.05±0.45)、(5.38±0.56)、(5.64±0.21)、(4.62±0.37)h]缩短(t=5.012、5.047、9.941、9.714、17.558,P<0.05).电离辐射处理后,HuR 过表达组(23.01±3.83、17.30±6.59、21.10±4.58、16.44±9.04、23.36±4.56)比对照组(47.30±6.59、51.10±4.58、46.44±9.00、53.36±9.56、45.97±2.54)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凋亡(t=10.077、13.322、7.935、8.869、13.716,P<0.05),HuR 敲低组(80.90±17.46、72.24±10.84、77.82±18.9、84.16±10.98、83.50±11.54)比对照组能促进肺癌细胞的凋亡(t=5.693、4.918、5.163、6.025、5.925,P<0.05).结论 ARPC2通过提高HuR的蛋白稳定性促进了肺癌细胞的放疗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后的传染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后密切接触者(密接)的感染率,评估动态核酸检测结果在判断新冠病毒感染者传染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选择新冠病毒感染者在首次核酸检测阳性前有核酸阴性结果者为研究对象,对感染者的密接以及密接的密接(次密接)进行持续隔离医学观察,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发病风险。结果:共纳入宁波市2起本土疫情的89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均为确诊病例。追踪调查了5 609名密接,密接的总感染率为0.20%。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的密接无感染,末次核酸阴性后的密接感染率为1.33%,且均为与指示病例共同居住生活者。感染者涉及的所有次密接均未感染。结论:新冠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无传染性,末次核酸阴性后开始具有传染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起新型冠状病毒暴发疫情的基因组特征与溯源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引起河南省2021年11月COVID-19暴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收集病例急性期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SARS-CoV-2核酸进行检测。选取SARS-CoV-2核酸阳性样本进行高通量基因序列测定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核酸检测显示,70例阳性标本ORF1ab基因Ct值的中位数为26.41(15.58~39.27),N基因Ct值的中位数为24.43(12.04~39.74)。测序结果显示,同武汉参考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测序成功的63例本土病例SARS-CoV-2基因组序列存在47~49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共享47个突变位点和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其中S蛋白区核苷酸突变位点9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为12个。指示病例与河南省10月14日俄罗斯输入病例和江西省10月本土病例共享47个突变位点,基因组高度同源,属于VOC/Delta变异株(AY.122进化分支)。结论:应对境外输入性COVID-19进行持续监测,适当延长隔离观察期限,降低输入性COVID-19引起本地暴发与流行的风险;通过分析病毒基因组特征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进行快速溯源,为我省后续精准防控提供有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COVID-19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6日至2021年2月15日北京市报告的20 681例密切接触者基本信息、暴露信息及转归信息,分析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北京市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2.16%(447/20 681);年龄 M( P 25, P 75)为35(27,49)岁;以20~59岁人群为主(81.77%,16 912/20 681);隔离观察方式主要为集中隔离(82.15%,16 989/20 681);主要暴露类型占43.96%(9 093/20 681),分别为同室工作/学习(16.06%,3 322/20 681)、同乘交通工具(12.88%,2 664/20 681)、诊疗/护理(7.80%,1 612/20 681)和同住(7.23%,1 495/20 681)。指示病例的职业分别有干部职员(19.34%,3 999/20 681)、家务待业(17.34%,3 586/20 681)、商业服务(13.85%,2 864/20 681)、餐饮食品业(10.77%,2 228/20 681),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占61.30%(12 677/20 6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暴露类型,同餐( OR=3.96,95% CI:2.30~6.83)、同住( OR=6.41,95% CI:4.48~9.17)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相比于其他职业,指示病例的职业为餐饮食品业( OR=3.06,95% CI:1.29~7.25)和教师( OR=4.94,95% CI:1.43~17.08)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同餐和同住是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暴露类型;指示病例为餐饮食品业或教师职业者,其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增加。应继续采取集中隔离、疫苗接种等COVID-19综合性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次密接)感染率,评估新冠病毒感染者次密接的感染风险。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且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的密接(与指示病例有明确的暴露时间)及其次密接进行持续医学观察,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密接和次密接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感染风险。结果:追踪调查了符合纳入条件的密接4 533例,14例密接转归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率为0.31%。共追踪了次密接4 201例,均未发生后续感染。结论:密接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该次密接无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聊城市一起某超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一起聊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其病例感染情况及疫情传播链。方法:2020年1月30日聊城市、区两级CDC专业人员组成疫情处置联合调查组,针对来源于ZH超市COVID-19指示病例,2月1日开展密切接触者及相关对象追踪和筛查,包括ZH超市员工、与相关病例1月13-26日有接触史的家庭成员、1月16-30日超市顾客及其相关病例家属,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送到聊城市CDC实验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20年1月30日至2月9日,共筛查调查对象8 437人(超市员工120人、病例家属93人、超市顾客8 224人),该疫情是ZH超市造成的传播链并引起4起家庭聚集性病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5例,调查对象总的感染率为0.30%(25/8 437),其中,确诊病例22例(0.26%,22/8 437),无症状感染者3例(0.04%,3/8 437),无症状感染者占全部感染病例的12.00%(3/25);超市员工、病例家属和超市顾客的感染率分别为9.17%(11/120)、12.90%(12/93)和0.02%(2/8 224)。结论:这是一起聊城市某超市输入性病例引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提示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社区传播链和家庭聚集性病例,还需关注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起由Omicron变异株BA.2进化分支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2年3月杭州市发生在余杭区物流园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本土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此次聚集性疫情由1例发热门诊主动就诊的病例发现,疫情历时8 d,共发现病例5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8例;年龄为(33.29±12.22)岁;工人53例,学生2例,农民、老师和待业人员各1例;主要分布在杭州市的余杭区(48例,82.77%)和上城区(7例,12.07%)。实时再生数最高是在3月10日为2.31,于3月15日降至0.37。指示病例测序结果与韩国2022年3月4日上传的1条序列100%同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风险人员排查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出情况,为有效确定风险人员排查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我国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信息,采用 χ2检验分析比较指示病例发病前不同时间、不同座位距离和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期的同乘人员核酸阳性检出率。 结果:研究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共涉及370架次航班和23 548名同乘人员,累计判定指示病例433名。指示病例的同乘人员中,核酸检测阳性人员72名,其中,与指示病例同行人员57名,非同行人员15名。对15名非同行的阳性同乘人员进一步分析显示,86.67%在指示病例诊断后3 d内发病或检测阳性,乘机时间均在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阳性检出率为0.15%(95% CI:0.08%~0.27%),显著高于前后三排外的阳性检出率[0.04%(95% CI:0.02%~0.10%), P=0.007],前后三排内各排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77)。不同类型变异株流行期间,非同行的同乘人员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65)。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中,非同行人员阳性检出集中在指示病例发病前3 d内。 结论:指示病例航班同乘人员的风险排查时间可设定为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同乘人员应作为优先排查人员,并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座位距离在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外的同乘人员可作为一般风险人员进行排查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族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1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结果:经调查来京湖北籍长居人员病例1为此次聚集病例的传染源,在整个潜伏期内共传染二代病例6人(病例2至病例7)。出现三代疑似病例1例。二代病例中有3例在暴露14 d后发病。指示病例1传染到二代病例6的途径为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指示病例1传染到家庭二代病例的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2种方式。全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症状方面,老年人群病情较重,青年人群症状较轻。除了呼吸道症状,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其他症状也不容忽视。结论:家庭聚集性发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