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主要香气物质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葡萄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香气是构成葡萄果实品质的重要组分之一.葡萄香气复杂,由包括萜烯类化合物、挥发性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吡嗪类化合物以及含硫化合物等多种化合物构成,同时受多因素影响.遗传是影响其香气分布的主要因素,选育不同香气类型的葡萄品种是目前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因此分析葡萄香气物质遗传模式是实现育种目标的基础.[评论]文章在综述葡萄香气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葡萄果实香气性状遗传规律、香气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行归纳与分析.[展望]以期为解析葡萄香气遗传规律奠定理论支撑,为葡萄香气性状定向育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茖葱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茖葱鳞茎、茎叶、花柱、须根4个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为探究茖葱不同部位的有效成分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开发茖葱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技术提取茖葱4个部位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茖葱4个部位中共分离鉴定出179种挥发性成分,共有化合物12种.从鳞茎中鉴定出甲基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等57种成分,质量分数占98.94%;茎叶中鉴定出1,3-二噻烷,2-己烯醛,二甲基二硫醚等48种成分,质量分数占97.36%;花柱中鉴定出1,3-二噻烷、二甲基二硫醚等82种成分,质量分数占92.90%;须根中鉴定出二甲基二硫醚,1,3-二噻烷,二甲基三硫醚等51种成分,质量分数占85.89%.结论:茖葱4个部位挥发油的量和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成分都为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最多的部位是鳞茎,占总质量分数79.7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野生四川短尾鼩尿液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尿液在哺乳动物间的化学通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方法分析四川短尾鼩尿液中挥发性物质化学组成.结果 表明,(1)通过检索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质谱库,发现四川短尾鼩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杂环、酯类、烷烃类、芳香烃类、含硫化合物、烯烃类、酚类等86种化合物,并且不同个体包含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2)雌雄个体尿液中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共计10种,其中雌性6种,雄性4种,表明四川短尾鼩尿液的化学成分存在性别差异.雌性的尿液中挥发性化合物76种,雄性只有33种,说明四川短尾鼩尿液中化学信号雌性多于雄性;(3)四川短尾鼩尿液中不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同一组分在不同个体间相对含量存在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四川短尾鼩尿液挥发性成分的化学通讯功能,并为引诱剂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源性口臭相关微生物及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产生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口臭是指呼吸时口腔发出的异常气味,已成为影响社会交往和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而其中口源性口臭占到90%,其主要的致臭气体为硫化氢和甲基硫醇.目前认为口源性口臭主要源于口腔微生态的平衡被打破,造成厌氧菌的比例升高.本文就口源性口臭相关微生物及挥发性含硫化合物(VSC)的产生机制作一综述,以期厘清其发病机制.通过现有的研究发现,口腔内多种微生物,包括牙周致病菌、S.moorei、唾液链球菌、念珠菌及一些其他的厌氧菌与口源性口臭的发生密切关联.VSC中硫化氢和甲基硫醇的产生机制主要包括了糖蛋白的去糖基化和含硫蛋白的降解这两个重要步骤.这两个步骤又与细菌的作用密切相关,糖蛋白的去糖基化主要依赖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而含硫蛋白的降解主要依赖革兰阴性细菌的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分解半胱氨酸产生硫化氢和L-甲硫氨酸-α-脱氨基-γ-巯基乙醇-裂解酶分解甲硫氨酸产生甲基硫醇.为日后口臭的病因分析、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人体呼出气体标志物检测的口腔疾病筛查与诊断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建立基于气相色谱与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口腔内挥发性硫化物(VSCs)浓度的标准化方法和流程.利用气袋采集65个受试者的呼气样本,并采用GC-MS和临床使用的口气检测仪分析样本内VSCs浓度,对两种方法检测的浓度值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采用ROC法建立口臭等级阈值模型,设计基于线性判别分析、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多种方法的牙周疾病诊断模型.结果 表明,GC-MS法与呼气检测仪检测的VSCs浓度值具有相关性(P<0.01).基于ROC的口臭等级阈值模型对口臭等级区分的灵敏度可达到0.897,基于逻辑回归的牙周疾病诊断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0.733和0.771.所提出的基于口腔内VSCs筛查和诊断口腔疾病的方法是可行的,进一步结合其他呼出气体标志物同时检测,有望为疾病诊断提供更简便、无创和快速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植物精油抗病毒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8/5
植物精油是一种有特殊气味、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具有挥发性的复杂混合物.国内外关于植物精油抗病毒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中筛选出有效成分或先导化合物已成为当前抗病毒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研究发现,植物精油所抗病毒可以分为包膜和无包膜病毒两种.植物精油可以从5种途径作用于包膜病毒:保护宿主细胞、灭活病毒、抑制病毒吸附宿主细胞、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繁殖和扩散、提高宿主自身免疫力.而植物精油与无包膜病毒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少,其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与包膜病毒相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植物精油表现出广谱的抗病毒活性,主要功效成分为单萜、倍半萜、苯丙素、含硫含氮类化合物等.本文就病毒的传播和致病过程进行了介绍,着重对植物精油抗病毒的研究现状、作用机制及主要功能成分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植物精油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病症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地菇状马蒂菌的形态学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我国河北省保定市采集到稀有地下真菌地菇状马蒂菌Mattirolomyces terfezioides新鲜子囊果.子囊果个体较大,直径可达10 cm,不规则球状或块状,白色或乳白色,表面有浅开裂,基部有长柄或无.产孢组织中实,成熟时黄褐色.子囊典型的8个孢子;孢子球形,无色至淡黄色,表面具有钝刺,基部连接形成不规则网纹.可能与桃树共生.地菇状马蒂菌子囊果含有丰富的C8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3-辛酮,1-辛烯-3-醇和3-辛醇(共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75%左右),少量含硫化合物被检测到.该研究为地菇状马蒂菌在我国的分布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标本记录,首次分析了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为地下真菌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资源和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海洋细菌粪产碱菌J481中DMS趋化受体的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β-二甲基巯基丙酸(β-dimethylsufoniopropionate,DMSP)是海洋环境中重要的含硫有机化合物,会被海洋中的微生物裂解并释放出挥发性气体二甲基硫醚(dimethylsulfide,DMS).该反应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明确,前人曾有少量研究表明DMSP可能是趋化效应物.本研究旨在鉴定DMSP趋化作用中的信号分子以及该过程中的趋化受体基因.[方法]挖掘出基因组中含有甲基趋化受体蛋白结构域(methyl-accepting chemotaxis protein,MCP)的全部基因,并预测趋化受体蛋白的结构特征及功能.通过同源重组构建所有趋化受体的缺失突变株,并通过软琼脂平板实验观察趋化表型确定DMS的趋化受体.[结果]对不同化合物DMSP、DMS、丙烯酸进行鉴别后,明确趋化信号分子为DMS.从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J481基因组中一共挖掘到8个潜在编码趋化受体蛋白的基因,分别构建对应的缺失突变株,并通过实验筛选出D6I95_17420基因为编码识别DMS的趋化受体蛋白基因.[结论]D6I9517420基因为编码DMS的趋化受体蛋白的基因,为之后进一步阐明DMS作为信号分子在细胞内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葱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包括大蒜、洋葱、大葱、韭菜等多种具有独特辛辣风味的蔬菜作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葱属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葱属植物各种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前体物质,由于其赋予葱属植物独特的辛辣风味和药用价值,因此研究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的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在葱属植物中已发现7种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这些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主要在叶片中先经谷胱甘肽途径合成,再转运到鳞茎等贮藏器官的细胞质中积累.目前,关于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降解的研究较多,而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的研究则较少.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植物硫代谢的下游产物,上游涉及含硫化合物的吸收、转运、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代谢等过程,这些代谢过程的变化可能影响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今后,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继续克隆鉴定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另一方面,加强葱属植物硫代谢的研究,为研究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的调控奠定基础.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的代谢途径以及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调控葱属植物的风味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挥发性硫化物测定法中标准硫化钠溶液的标定
编辑人员丨2021/6/26
目的:探讨挥发性硫化物测定法中标准硫斑制备的影响因素,考察了不同开封时间硫化钠(Na2S·9H2O)的潮解及其硫含量情况对硫斑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对不同开封时间硫化钠配置的标准硫化钠溶液进行标定,确定其中硫含量,并对校正前后标准硫化钠溶液制备的硫斑进行比较.结果:开封时间越长,硫化钠试剂的潮解情况越严重,其硫的含量越低,所得标准硫斑越浅.结论:开封后的硫化钠会缓慢氧化、潮解生成其他含硫化合物并释放出硫化氢气体,使其硫含量降低,在使用硫化钠作为标准物质进行挥发性硫化物测定时,应对硫化钠进行标定,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