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咽癌放疗后挽救性手术治疗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下咽癌放疗后肿瘤残留或复发患者实施挽救性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并进行挽救性手术的26例下咽癌放疗后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83岁。再发方式包括局部单纯放疗后残留8例,局部术后放疗后复发8例,颈部淋巴结放疗后残留2例,颈部淋巴结放疗后复发2例,颈部淋巴结术后放疗后复发2例,造瘘口放疗后复发4例。挽救性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局部切除,局部切除+颈淋巴清扫,单纯颈淋巴清扫以及造瘘口肿瘤切除,并根据缺损情况进行修复。应用χ2检验进行复发及远处转移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实施挽救性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1%(6/26)。术后5年内肿瘤再次复发率为65.4%(17/26),远处转移率为42.3%(11/26)。挽救性手术时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与复发相关,肿瘤初治方式、再发方式、再发位置、浸润深度与远处转移相关( P值均<0.05)。挽救性手术后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2.3%和23.1%。挽救性手术时患者年龄、肿瘤再发位置、挽救性手术切缘、浸润深度与患者的预后有关(χ2值分别为6.56、10.68、9.32、7.90, 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挽救性手术切缘、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OR(95% CI)为3.19(1.03~9.84)和14.37(2.46~84.08), P值均<0.05]。 结论:下咽癌放疗后再发首选手术挽救治疗,术中应保证安全切缘,尤其对浸润深度达肌肉、骨组织或淋巴结包膜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5例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例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到2020年9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05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04例,中位年龄54岁。非生发中心(GCB)型占74.1%(126/170)。177例接受含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的诱导化疗,91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59例(30.4%),部分缓解(PR)或疾病稳定(SD)112例(57.7%)。83例接受化疗后巩固性或挽救性放疗,仅14例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分析病理类型、化疗、利妥昔单抗、放疗及放疗模式、ASCT等影响因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34个月,全组5年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5.6%和44.2%。GCB亚型、含HD-MTX化疗、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缓解情况、接受放疗是OS或PFS的有利预后因素,其中后三项还是独立预后因素。诱导化疗后,CR患者的巩固放疗未改善生存,PR/SD患者的挽救放疗则显著改善OS和PFS( P值均<0.01)。化疗后巩固ASCT对比巩固放疗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颅内原发DLBCL的非GCB亚型与预后不良有关,含HD-MTX诱导化疗结合利妥昔单抗可进一步改善生存。放射治疗仍是重要治疗手段,而ASCT的实际应用并不充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复发患者冷冻消融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技术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复发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1例行冷冻消融治疗的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3.1(57.3~85.0)岁,初诊Gleason评分6分5例,7分8例,≥8分8例。初诊临床分期:cT 2期13例;cT 3期8例。放疗前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35.3(6.4~78.5) ng/ml,放疗后PSA最低值为1.8ng/ml;中位随访8(3~12)个月后均因PSA持续升高就诊。盆腔MRI及PSMA SPECT检查提示前列腺癌原发灶复发。21例均行挽救性内分泌治疗,冷冻消融术前PSA 4.1(1.8~14.4)ng/ml。术前检查综合评估,患者仅原发灶复发,未见淋巴结或远处转移。采用氩气-氦气低温手术治疗系统,针对复发病灶留置1~3根冷冻针,采用两个冷热循环进行冷冻消融。术后继续应用内分泌治疗。观察不良反应,以及PSA进展、原发灶复发或转移等预后指标。 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评估前列腺体积中位值为42.0(23.0~85.0)ml。21例中术后2例出现尿潴留,1例尿路感染,2例排尿后出现组织脱落。11例术后2~3个月PSA快速下降,下降至中位最低值0.400(0.003~2.800)ng/ml。冷冻消融术后中位随访18(6~51)个月,1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前列腺局部仍有弥散受限或PSMA摄取增高;4例出现PSA进展,PSA进展时间中位值13(4~36)个月;16例疾病控制良好。无复发转移病例。PSA进展患者较疾病控制良好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更大[69.2(59.2~85.0)ml与38.7(23.0~48.7)ml, P<0.001],冷冻消融术前PSA更高[9.8(6.4~14.4)ng/ml与2.0(1.8~13.8) ng/ml, P=0.021]。 结论:前列腺冷冻消融可延缓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后原发肿瘤复发后的进展,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不高,可作为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复发的一种局部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68Ga-PSMA PET/CT在前列腺癌全程化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1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40岁。2018年3月20日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临床分期T 4N 1M 1a期。初始PSA 47.99 ng/ml。初次 68Ga-PSMA PET/CT检查示前列腺双侧外周带、右侧尖部多个结节病变;腰2~5椎体水平腹主动脉走行区、分叉区和双侧髂动脉走行区多个淋巴结核素异常摄取,考虑转移。患者接受药物去势+抗雄治疗+术前系统化疗(多西他赛)6个周期,6个月后PSA降至0.225 ng/ml。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减瘤性切除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维持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监测PSA缓慢上升。术后10个月对盆腔延伸野及前列腺瘤床区、盆腹腔可见肿大淋巴结行挽救性放疗,PSA维持稳定。放疗7个月后PSA升高,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方案更换为曲普瑞林+阿比特龙,PSA有效。颈部出现新发淋巴结转移灶行局部放疗。 68Ga-PSMA PET/CT为患者的精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评估及远处转移病灶定位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程序性死亡受体1联合BeGEV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肺复发霍奇金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联合BeGEV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肺复发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局限期HL患者1年内结外复发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0岁,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行淋巴结全切术,经病理诊断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采用ABVD方案4个疗程联合放疗进行治疗。患者1年内出现肺复发,经程序性死亡受体1联合BeGEV方案序贯ASCT治疗,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HL治愈率高,但部分患者呈复发难治病程,挽救性化疗序贯ASCT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多学科治疗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63岁,因发现PSA升高就诊,查血tPSA 10.04 ng/ml。盆腔MRI检查考虑前列腺癌侵犯精囊腺。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5=9分。骨扫描检查阴性。患者先后接受根治性手术、辅助内分泌治疗、挽救性放疗,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后又接受多西他赛化疗、阿比特龙、镭-223、肝转移灶局部射频消融、卡巴他赛化疗、白蛋白紫杉醇化疗等治疗,在多学科诊治与全程管理下获得了长达73个月的长期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碳离子放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Ⅰ/Ⅱ期临床研究的初步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Ⅰ/Ⅱ期临床研究中碳离子放疗(CIR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就诊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的9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不伴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T 2~3。治疗包括3分次,由12 Gy增加到24 Gy的局部照射和11分次44 Gy的全膀胱照射。碳离子照射剂量均为相对生物学有效性(RBE)为3.0时的剂量。膀胱肿瘤总剂量为56~68 Gy,分14次。主要观察终点包括肿瘤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和剂量限制毒性(DLT)、局部控制率(LC)。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9例患者完成了试验研究中各剂量段CIRT,剂量递增至68 Gy。未发生DLT和≥3级的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和生存期内的晚期放疗不良反应。肿瘤剂量达到68 Gy时,出现2例2级急性泌尿生殖道反应,1例急性下消化道症状;62 Gy以上剂量组观察到3例1级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表现为尿频和镜下血尿。所有病例治疗结束时血尿均消失,排尿不畅缓解,尿红细胞值显著下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和88.9%,客观缓解率均为88.9%。1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出现局部复发,采用挽救性手术治疗。结论:碳离子放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初步疗效观察,未见剂量限制性毒性,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显著,症状缓解明显,患者耐受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乳腺癌脑转移放疗联合系统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乳腺癌脑转移瘤是第二常见的脑转移肿瘤,常表现为多发脑转移。放疗是乳腺癌脑转移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包括立体定向放疗、全脑放疗联合同步加量、全脑放疗(适形全脑放疗和海马保护性全脑放疗)等放疗方式。同时,乳腺癌脑转移瘤的系统治疗技术进展迅速,在延缓脑转移瘤出现、维持无症状或无进展脑转移、延缓初始或挽救性的局部治疗方面展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部分研究表明,与单独放疗相比,乳腺癌脑转移瘤的放疗联合系统治疗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回顾乳腺癌脑转移瘤的放疗进展、系统治疗在乳腺癌脑转移瘤中的作用、放疗联合系统治疗的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探讨,希望为该领域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接受挽救手术治疗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接受挽救手术治疗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挽救手术治疗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共78例,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者挽救手术5年后是否生存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挽救手术5年后是否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78例患者挽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9%(17/78),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0.5个月,术后5年死亡2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挽救手术年龄( χ2=30.25, P<0.001)、再发肿瘤位置( χ2=8.72, P=0.013)、手术切缘状态( χ2=6.93, P=0.008)、肿瘤浸润深度( χ2=8.31, P=0.004)及挽救手术后是否接受放(化)疗( χ2=4.24, P=0.040)均与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挽救手术5年后是否生存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缘状态( OR=26.26,95% CI为4.58~150.62, P<0.001)、肿瘤浸润深度( OR=14.03,95% CI为3.04~64.70, P<0.001)及挽救手术后是否接受放(化)疗( OR=7.73,95% CI为1.68~35.54, P=0.008)均是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挽救手术5年后是否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手术切缘状态、肿瘤浸润深度及挽救手术后是否接受放(化)疗预测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挽救手术5年后是否生存的敏感性分别为84.15%、79.60%、76.43%,特异性分别为76.03%、83.51%、69.46%。3个指标联合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74%、77.98%。 结论: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挽救手术后整体预后良好;手术切缘阳性,肿瘤侵犯肌肉、骨组织或淋巴结包膜,以及挽救手术后未接受放(化)疗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手术切缘状态、肿瘤侵犯情况及挽救手术后辅助治疗情况联合用于预测患者术后生存获益具有良好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传统的治疗方式包含手术、放疗和化疗在内的多模式治疗,但治疗疗效有限。近期开展的临床研究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局部晚期HNSCC的新辅助治疗中,以期提高治疗疗效并增加挽救手术的有效性。但目前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尚不明确,临床试验仍在不断探索。本文旨在综述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HNSCC患者中的研究进展,对局部晚期HNSCC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