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生物分离的石墨烯表面可控释适配体支架的设计及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磁分离是从生物样本中富集特定目标物的常用方法.传统特异性磁分离方法一般通过将抗体与磁珠偶联获得免疫磁珠的方式用于特定目标物的捕获,但由于抗体有成本高、捕获目标物后不易释放等缺点,免疫磁珠难以满足众多研究领域对同时满足目标物大批量、高特异性富集的需求.核酸适配体同抗体一样具备目标物高特异性捕获的能力,相较抗体具有制备成本低、结构简单和化学稳定性高等优点,更适合用来大批量、高特异性富集特定目标物,因此在本研究中,本文利用石墨烯对单链和双链核酸的吸附能力不同的特性,以CD63适配体为例设计了一套可以将适配体展示于石墨烯表面并用于捕获、富集和释放目标物的方法.该设计主要包括2个单元,一是可以贴附于石墨烯表面并将CD63适配体展示于石墨烯外的双链寡核苷酸支架,二是采用与支架足部序列互补的单链寡核苷酸,将所捕获的目标物从石墨烯表面解吸附.本研究首先以氧化石墨烯(GO)纸为石墨烯界面,通过对支架或CD63蛋白等进行荧光标记,并对比支架释放前后及CD63蛋白捕获前后GO纸表面荧光强度变化表示其支架释放效果与CD63蛋白捕释情况,随后应用氨基修饰的石墨烯壳铁氮磁珠搭载CD63适配体双链支架,用于捕获细胞裂解液中CD63蛋白.结果表明,该支架可以将适配体展示于石墨烯表面捕获CD63蛋白并可以可控释放,使用挑选的改性石墨烯磁珠搭载该适配体双链支架,可以用于细胞裂解液中CD63蛋白的捕获.该方法有望实现多种蛋白质的特异性富集或通过捕获外泌体膜蛋白而富集外泌体等多种用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下肢动脉减容术中的远端栓塞保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准分子激光消融(excimer laser ablation,ELA)和机械性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术中远端栓塞保护(distal embolic filter protection,DEFP)的应用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下肢动脉ELA或PMT术中进行DEFP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保护伞的选择、应用指征及策略,分析较大栓子捕获的高风险因素。结果:29例患者中,男21例,女8例,年龄(70.3±11.0)岁。共计29条肢体,32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ISR)5处,血栓形成或栓塞10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17处,根据病变性质选择减容装置。保护伞释放与回收技术成功率100%,栓子总体捕获率77.3%,较大栓子捕获率36.4%,术中远端栓塞发生率3.4%。ELA治疗高度钙化CTO病变或长段ISR病变时,较大栓子捕获率均高达60.0%,且前者较治疗非高度钙化CTO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下肢动脉ELA和PMT术中选择性应用保护伞,对预防远端栓塞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子的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配子(apt),探讨apt与BMSCs的结合方式及能力。方法:利用SELEX技术,以大鼠BMSCs为靶点,从构建的核酸文库中反复筛选、克隆、测序及分析,获得候选apt。流式细胞术测定和软件分析获得不同浓度(0、4、8、16、32、64、128、256 nmol/L)候选apt与BMSCs的结合曲线及平衡解离常数。胰酶消化实验探究apt与BMSCs结合的靶点,并观察apt体外捕获BMSCs的能力。结果:流式细胞术与荧光共聚焦实验表明SELEX筛选第9轮文库与BMSCs结合能力最高。经序列分析适配子apt7与BMSCs的亲和力最高,平衡解离常数为(11.79±0.72) nmol/L。胰酶消化实验表明当胰酶消化细胞时间超过10 min后,apt7与BMSCs的亲和力下降甚至消失。体外捕获实验表明固定于培养皿上面的apt7能体外捕获骨髓细胞液中的大鼠BMSCs。结论:本研究通过SELEX技术成功分离出能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大鼠BMSCs的特异性适配子apt7,为进一步将适配子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表面招募循环干细胞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主动脉内膜脱套中转开腹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42岁,因“突发背部及腹部疼痛不适9 h”入院。CTA示:B型主动脉夹层(图1)。1周后在全身麻醉下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沿左侧股动脉入路送入猪尾导管,沿途逐段造影明确位于真腔,将猪尾导管送至升主动脉(图2A),交换8F长鞘至主动脉弓部。沿长鞘送入抓捕器捕获左侧肱动脉泥鳅导丝经左股动脉鞘管引出建立导丝轨道,沿长鞘送入超硬导丝至升主动脉。沿左侧股动脉入路导入单内嵌分支覆膜支架(34-28-200 mm),紧贴左颈总动脉远心端释放,完全释放后回撤输送系统至支架下端。此时DSA透视下见支架逐渐向远端移动(图2B),支架下端移位至第一腰椎水平后支架固定。左侧肱动脉入路引入导管造影示:支架内血流淤滞,支架远端不显影,考虑术中主动脉内膜脱套堆积于支架下端,堵塞腹主动脉及内脏动脉(图2C)。与家属沟通后决定中转开腹,采用腹部正中切口,腹腔探查见肠管及肝脏颜色暗淡。将小肠推向右侧,打开后腹膜,显露腹主动脉,离断左肾静脉,游离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分别套带控制。将肾动脉上方、下方腹主动脉套带控制,阻断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后,于腹主动脉前壁纵行切口约5 cm,可见内膜堆积,近端内膜向远心端折返,将内膜小心剥离,6-0滑线固定远心端内膜,4-0滑线缝合腹主动脉前壁切口,开放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见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搏动良好。检查剥脱内膜长度约20 cm,其上可见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开口(图2D)。沿左肱动脉入路引入导管至支架内造影,可见:支架内及腹主动脉血流通畅,腹腔干未见显影,肠系膜上动脉显影,但支架下端覆盖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双侧肾动脉显影良好。于小肠系膜游离显露肠系膜上动脉,直视下逆行穿刺肠系膜上动脉,置入鞘管,将导丝沿鞘管送至腹主动脉建立通路,沿导丝送入8 mm×80 mm自膨式裸支架,精确定位后于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释放。再次造影见: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显影良好。重建左肾静脉。术后给予禁饮食、抗感染、抗凝、补液等治疗,患者康复出院。术后6个月复查CTA:主动脉及支架内血流通畅,锁骨下动脉远心端残留少量内膜组织,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显影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yphonet支架远端保护技术在慢性颅内外动脉长节段闭塞开通术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观察Syphonet支架在慢性颅内外长节段动脉闭塞(CIEAO)再通术远端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行CIEAO再通术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Syphonet支架作为远端保护装置;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2b级为血管再通成功。观察手术情况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评估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段血管。中位支架置入数量为2个(1~4个),支架均贴壁良好,中位手术操作时长为176 min(120~220 min)。1例患者术中发生血栓逃逸,血栓进入Syphonet远端保护装置并成功取出;1例患者术后6 h发生脑出血(可能为亚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无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随访,1例患者失访;影像学评估显示,2例患者发生支架内血管再闭塞,6例患者无支架内血管狭窄;mRS 0分5例,1、2、3分各1例。结论:初步观察显示,CIEAO再通术中应用Syphonet支架远端保护的技术成功率高,可以捕获逃逸血栓,减少血栓脱落引发的并发症。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皮祖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支架相关疾病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背景: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发展,成体干细胞如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支架植入损伤并发症中的治疗效能逐渐被发现,由于静脉输注成体干细胞治疗疾病存在靶向性差、治疗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对血管支架表面改性以实现内皮祖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的局部聚集与功能调节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目的:论述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在血管支架相关疾病中的治疗进展,以及基于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血管支架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方法:在CNKI、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建库以来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内皮损伤,支架植入术,血栓,内膜增生,动脉粥样硬化,内皮修复,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支架";英文检索词"endothelial injury,stenting,thrombosis,intimal hyperplasia,atherosclerosis,endothelial repair,endothelial regeneration,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mesenchymal stem cell,vascular stent,vascular scaffold".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对12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分化以及旁分泌作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支架植入损伤并发症,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保护内皮细胞、调节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表达、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等.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应用中可能伴有血栓、血管钙化等不良反应,使用细胞外囊泡、联合使用肝素进行表面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案.目前基于内皮祖细胞的支架研究较多,主要从内皮祖细胞的募集、捕获、增殖、分化与活性等方面进行支架表面改性;血管领域基于间充质干细胞捕获的支架研究较少,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洗脱支架被发现具有极高的治疗效能.此外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可能会对成体干细胞活性造成影响,导致基于干细胞设计的支架失去效能,因而未来在设计相应的支架时,应注意考虑这方面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Alagille综合征疑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探讨Alagille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例疑诊先天性胆道闭锁后确诊Alagille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患儿男,10岁9个月,"因反复皮肤黄染伴瘙痒10年余,再发加重1周"于2021年11月以"先天性胆道闭锁"收入院。体检:发育明显障碍,头围偏小、前额突出,眼距中度增宽,尖下巴,四肢关节畸形。肝脏肋下3 cm触及,质软。ALT、AST、TB、DB、ALP、GGT等肝功能指标不同程度升高。MRCP示肝内胆管分支不清,未见扩张,肝外胆管纤细,特异性胆管炎可能。超声检查示胆管纤细,肝损伤声像。ERCP示胆总管线性狭窄、肝总管囊状扩张。检索万方、维普、CNKI、PubMed、MEDLINE数据库中儿童Alagille综合征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21年11月25日患者行胆管支架胆道植入术,术后3 d腹痛剧烈,急诊行胆管支架取出,同时行PTCD。多学科讨论后行血液全外显子靶向捕获-高通道测序,结果显示JAG1基因的c.439C>T(p.Q147*)变异,JAG1基因的编码区域检测到1个杂合无义变异。该变异导致JAG1基因第147位密码子由编码谷氨酰胺变为终止密码子。根据患者存在JAG1基因突变,且有前额突出、眼距增宽的特殊面容和慢性胆汁淤积两种典型表现,明确诊断为ALGS。结论:ALGS在临床中非常罕见,往往导致漏诊、误诊,且预后较差。基因检测普及使更多ALGS患者得到准确诊断,大部分患者由于心脏疾病或重症肝炎死亡,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案,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肝移植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支架内再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临床疗效.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复杂、尚未明确,其预防及治疗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策略包括有效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随着支架内再狭窄研究的深入、支架材料及工艺不断改进,生物可降解支架的问世使攻克支架内再狭窄这一难题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基因在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管内皮祖细胞生物学活性与血管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作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持续"的自我更新及定向分化的能力.EPCs捕获支架,如表面包被CD34+抗体的支架,能够识别循环血液中EPCs表面特异性性结合位点,捕获并促使EPCs归巢、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病变血管内皮修复、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冠脉血流.EPCs的生物学活性是决定EPCs捕获支架临床应用的关键,本文从EPCs生物学特性、功能、冠状动脉微环境对EPCs的调控机制、EPCs捕获支架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EPCs捕获支架的治疗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下腔静脉漂浮血栓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滤器保护下血栓抽吸和/或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腔静脉漂浮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继发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将Aegisy滤器置入血栓近端,打开但不解脱释放,再次穿刺股静脉引入8F导引导管抽吸血栓,血栓脱落于滤器内再于滤器内抽吸并收回滤器,清除其内残余血栓后重新置入,抽吸髂、股及腘静脉内血栓,遇患侧髂静脉重度狭窄/闭塞予以球囊及支架治疗,3~4周后收回滤器.对下腔静脉置管或恶性肿瘤继发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患者,在颈静脉入路临时滤器保护下行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术,以固定血栓,预防脱落,术后收回临时滤器.术后1、3、6、12个月复查彩色超声,12个月后电话随访.结果 34例下腔静脉漂浮血栓继发于DVT,2例分别继发于下腔静脉置管和腹膜后纤维肉瘤,均采用下腔静脉植入支架治疗,支架植入过程无血栓脱落.34例DVT患者中27例滤器内可见少量捕获血栓;髂静脉无狭窄6例(右侧4例,左侧2例),重度狭窄28例(右侧3例,左侧25例),接受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30例滤器收回,4例永久植入.中位随访29 (6~35)个月,随访期间下腔静脉支架通畅.1例肿瘤患者术后7个月因多发转移去世,2例髂静脉支架闭塞,予支架内球囊扩张后开通闭塞血管.结论 健侧股静脉入路可回收滤器保护下大腔导管抽吸快速清除DVT继发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是一种便捷、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颈静脉临时滤器保护下植入下腔静脉支架,可固定深静脉置管或恶性肿瘤继发的孤立下腔静脉漂浮血栓,降低肺栓塞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