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并分析2017年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我国从事医学应用和工业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相关数据,运用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Bonferroni法进行分析。 结果:收集2017年从事医学应用和工业应用工作人员共361 727人,医学应用人数占81.6%,工业应用人数占18.4%。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353和0.270 mSv,从事医学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工业应用( Z=48.547, P<0.05)。医学应用中,不同职业类别间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 136.217, P<0.05),从事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的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类别( Z=2.877~26.967, P<0.05)。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361、0.397和0.308 mSv。工业应用中,从事工业探伤和测井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其他5类工业应用职业类别( Z= 4.172~36.908, P<0.05)。 结论: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法规标准要求。从事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业探伤和测井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相对偏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辐射防护措施、设施等,以减少职业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会引发各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先暴露于射线的器官,其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放射性皮肤损伤(RISI)最常见于放疗后,还可见于核工业生产、放射性实验室和工业探伤等意外核事故。RISI形成后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RISI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归纳总结了RISI的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名工业γ射线探伤意外受照人员物理剂量估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名工业探伤过量受照人员物理剂量进行估算。方法:获取了主要照射参数,照射时间为8 min,照射方式为各向同性点源体外照射,放射源活度为2.183 TBq,采用中国参考人体素体模,利用基于Geant4二次开发的程序进行蒙特卡罗计算,得到各部位的吸收剂量。结果:给出了受照者手部剂量分布图,其中手掌大部分区域受照剂量在2~10 Gy,手指部分为10~20 Gy;估算了受照者体内23个组织或器官的吸收剂量,数值范围为0.012~0.207 Gy。结论:物理剂量估算方法可以快速评估伤者重点受照部位的局部剂量分布,为医疗救治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湖北省2009—2018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湖北省2009—2018年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布情况,预防和控制放射性职业照射的风险。方法:以2009—2018年委托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为研究对象,共50 070人。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采用热释光方法监测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当量。结果:10年间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集体有效剂量为1.93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14 mSv( P25~ P75为0.06~0.30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0 mSv;年有效剂量<1 mSv的有46 562人,占总监测人群的92.99%。不同职业类别的年有效剂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均呈逐年下降的态势,并于2012年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医学应用中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工业应用中探伤和测井以及其他类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 结论:人均年有效剂量呈逐年降低并维持较低水平的趋势,表明10年间的放射防护措施基本能够保障其健康权益。连续性的监测结果提示,需对职业类别如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探伤和测井以及其他类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予以重点关注,保障放射防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锁相红外探伤法分析机用镍钛锉的疲劳抗性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使用锁相红外探伤法检测机用镍钛锉的疲劳抗性,及时发现器械磨损情况,为临床安全使用并及时弃用镍钛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Reciproc-Blue(RB)、MTWO和S3等3种机用镍钛锉各20套,分别预备60°和90°弯曲的树脂模拟根管,分为6个亚组.记录每组锉中25#锉使用后的疲劳值、折断前的使用次数及折断长度.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3种锉的疲劳值逐渐增大.在2种弯曲根管中,RB组折断前使用次数较MTWO组和S3组显著增加(P<0.05).3种锉在90°弯曲根管中使用次数均显著少于60°弯曲根管中相应各组使用次数(P<0.05),3种锉发生折断的长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锁相红外探伤法可对镍钛锉的疲劳程度进行无损检测并做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利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分析394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进行分析,为长期接受低水平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职业健康监护依据.方法 放射组为在岗期间接触射线的353名放射工作人员,对照组为上岗前尚未接触射线的41名放射工作人员.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测定微核率.结果 放射组平均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微核率(t=-2.95,P<0.05).放射组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微核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6,P<0.05).10~年和30~年工龄组人员微核率明显高于<10年工龄组人员的微核率(x2=-44.79,-60.47,P<0.05).女性微核率明显高于男性微核率(t=3.93,P<0.05);放射诊断学组和探伤组的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3.51,3.65,P<0.05).结论 微核率在长期接触低水平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中有所增加,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特别是最大的辐射暴露工作者群体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和辐射防护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探伤误照器官剂量计算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计算人员受3种X射线机和2种γ放射源误照射情况下的器官剂量及其剂量转换系数,为事故剂量快速估算提供简便方法.方法 在FLUKA模拟软件中构建X射线机和2种γ放射源的辐射源模型并导入中国参考人体素模型,模拟计算人员在距源项1 m处受由前向后照射时的器官吸收剂量、器官吸收剂量与空气比释动能的剂量转换系数和器官吸收剂量与辐射源的转换系数.结果 对肺、心脏、肌肉和软组织、肝脏、皮肤和大脑的吸收剂量与空气比释动能的转换系数范围为0.30~1.19(Gy/Gy);对X射线机,这6个器官的吸收剂量与输出量的转换系数范围为6.12 × 10-3~2.90 × 10-2 Gy·m2/(mA·min);对γ放射源,6个器官吸收剂量与活度的转换系数范围为1.12 × 10-8~7.01 × 10-8 Gy·m2/(GBq·s).结论 器官吸收剂量与空气比释动能的转换系数和器官吸收剂量与探伤机输出量或活度的转换系数可为快速评估类似辐射事故提供重要的剂量学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实施及其修订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自2007年11月实施以来,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全国有约10万家放射工作单位70余万名放射工作人员,还有大量受到高氡暴露的矿工.放射卫生监测项目结果提示,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等各项职业健康管理措施得到了普遍执行,实施效果良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得到了有效保护.但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工业探伤等高风险岗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眼晶状体特异性浑浊等风险增加,矿工职业高氡暴露危害控制等亟待加强.需要针对新的挑战,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推进《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修订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郑州某机械公司迁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识别并检测某机械公司迁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作业岗位合格率为86.67%,砂轮磨尘浓度范围为(<0.2~1.5) mg/m3,电焊烟尘浓度范围为(<0.3~4.5) mg/m3,金属烟尘浓度范围为(0.4~4.1) mg/m3,钢砂尘浓度范围为(<0.3~1.2) mg/m3,石英砂尘浓度范围为(1.2~66.7) mg/m3,磨刀工、喷砂工接触粉尘浓度超标;毒物作业岗位合格率为100%,作业工人接触毒物浓度符合要求;噪声作业岗位合格率为87.1%,8h等效A声级范围为(78.8~96.7) dB(A),钳工、电焊工、机械铆工、气割工、喷砂工、空压机房巡检工等接触噪声强度超标;电焊工接触紫外辐射(罩内眼部)8 h辐照强度为1.28 μW/cm2,结果超标;探伤机房4个检测点电离辐射强度为(11.2~86.0) μGy/h,结果超标.结论 该建设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防护措施存在一定问题,如严格落实整改意见,基本能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工业X射线探伤室的辐射屏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X射线对防护门屏蔽影响.方法 依据GBZ/T 250-2014中推荐公式,计算得到一次散射和二次散射对门缝外的剂量贡献值.结果 一次散射线对防护门门缝外剂量影响较大,二次散射线对门缝外的剂量存在一定影响,但在限值范围内.结论 到达门缝外的散射线经过散射的次数越多,影响越小.一定条件下,主射线经过二次散射后到达防护门门缝外的剂量即能满足标准限值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