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30例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大陵、中渚、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直刺,百会向后斜刺,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大都、太白当患者吸气时按照经脉循行的方向针刺进针,呼气时起针;针刺操作时间选巳时(9:00-11:00),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不宁腿严重程度量表(IRL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Ⅰ部分(MDS-UPDRS Ⅰ)评分;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RLSS评分、PSQI评分、PDQ-39评分、MDS-UPDRS 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睡眠障碍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 50 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 5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 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 10 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 1 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 1.5 cm施灸,每穴灸 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 15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 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 25~30 cm,熏蒸 20 min,每日 1 次;④ 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和护理 2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 1 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 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 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 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推拿治疗疼痛的疗效影响因素框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德尔菲法,结合前期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结果,进行2轮专家咨询,从均数、重要性评价、变异系数及协调系数等角度评价专家咨询结果,并通过专家共识会议最终形成推拿治疗疼痛疗效影响因素框架。本研究第1轮发放专家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积极系数为92.5%;第2轮发放专家调查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16份,积极系数为80.0%。第2轮整体协调系数为0.68,根据各条目的均数及重要性评价,2轮专家咨询重要性评价≥80%的条目进入专家共识会议,最终确定22项条目,概括为诊断因素、治疗因素、预后因素、患者因素和医患沟通5个影响因素,形成推拿治疗疼痛疗效影响因素框架。该框架模型可指导青年推拿医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明确提出推拿治疗疼痛疗效不仅与疾病诊断和手法操作有关,还与功能锻炼、居家康养、医患沟通等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疗机构小儿推拿技术规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小儿推拿技术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小儿推拿从业者技术操作。依据教材、古籍和文献资料,通过德尔菲问卷及专家共识的方法制订小儿推拿技术规范。本规范涵盖了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功效主治、小儿推拿的诊疗规范(适应证、禁忌证、慎用证、操作步骤与方法)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手法复位配合功能训练治疗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改良手法复位配合功能训练对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年龄19~55岁的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改良手法复位)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复位),每组30例。2组手法复位后均配合3个月的功能训练。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VAS)、最大主动开口度、下颌运动指数及MRI复查等指标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复位后即刻及3个月治疗结束后(治疗后)的疗效;通过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复位成功率以及成功复位的操作次数。结果:①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最大主动开口度、下颌运动指数、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指数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②复位后即刻,试验组的最大主动开口度[(31.81±3.82)mm]和下颌运动指数[(6.89±1.51)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8.49±3.01)mm和(8.01±2.00)分],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最大主动开口度[(40.31±3.91)mm、(41.05±3.22)mm]及下颌运动功能指数[(2.43±1.16)分、(2.87±1.24)分]均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治疗后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的VAS评分[(0.31±0.24)分]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指数评分[(16.31±4.55)分]均较对照组[(0.55±0.21)分、(18.98±5.12)分]改善明显( P<0.05)。④复位后即刻MRI复查显示,试验组的复位成功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MRI复查显示,试验组的复位成功率(86.67%)亦高于对照组(73.3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成功复位的操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手法复位不仅成功率较高,还可即刻改善患者的最大主动开口度和下颌运动功能,配合功能训练更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第五章:中医康复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章对脑性瘫痪的中医治疗进行了阐述,包括推拿、针刺、灸法、中药治疗及中药熏洗。具体涵盖了推拿手法及应用,针刺(包括头皮针、体针、电针、腕踝针、俞募穴速刺、揿针等)的操作及应用,灸法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论治、中成药的应用、中药配合康复治疗,中药熏洗的方法及应用等。规范了推拿、针刺及灸法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规范了中药治疗及熏洗的分型辨证治疗,对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胫后肌与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介绍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操作方法、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以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16—2018年收治的21例高弓内翻足患儿为研究对象,共25足;手术时患儿年龄(11.10±2.08)岁,随访(4.37±1.14)年。通过足部软组织松解、截骨治疗(骰骨、内侧楔骨或中跗关节截骨等)矫正足部畸形,畸形矫正后通过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平衡足部内、外侧肌肉力量。使用克氏针固定截骨端及踝关节,术后石膏固定六周;术后一年通过佩戴可行走支具及手法按摩巩固疗效。术前、术后随访均拍摄负重位足正侧位及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足功能(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经过手术治疗,21例均能恢复正常负重行走。1例术后畸形复发,行进一步手术治疗;1例出现皮肤坏死,换药后愈合。Kite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术后3年以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973, P=0.162)。Hibbs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831, P<0.001),通过两两比较发现,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Hibbs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但术后、末次随访Hi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eary角和跟骨矩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且随着时间推移,Meary角和跟骨矩角有逐渐减小的趋势。AOFAS评分及FAAM评分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治疗儿童高弓内翻足操作简单,足内、外侧背屈力量平衡效果满意,可以较好地维持手术后足部畸形矫正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Joystick技术联合克氏针、外支架固定治疗儿童难复Salter-HarrisⅡ型肱骨近端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Joystick技术联合克氏针、外支架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Salter-HarrisⅡ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手法闭合复位失败的Salter-HarrisⅡ型肱骨近端骨折患儿9例,均采用超声引导下Joystick技术闭合复位联合克氏针、外固定架固定。全程使用超声进行监控,术前明确骨折情况,肱骨远端打入外支架螺钉作为操作杆、结合直径3.0 mm克氏针术中超声引导撬拨复位并维持位置、克氏针固定后安装组合外固定架,固定完成后再次进行超声检查骨折复位质量,并行C臂机透视验证复位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闭合复位成功率100%,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肱骨近端骨骺骨桥形成等并发症,2例患儿近端外支架螺钉钉道红肿,经换药后好转。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6.3周。末次随访患儿肩关节Neer评分为90~100分,平均96.3分。结论:超声引导下Joystick技术治疗儿童难复性Salter-HarrisⅡ型肱骨近端骨折可以提高骨折闭合复位成功率、减少术中辐射;克氏针结合外支架固定能提供较好的稳定性,利于患儿早期康复锻炼,符合骨折ERAS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药内服或外用、西药内服或腔内注射配合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辨证运用中药汤剂,结合理筋活络、通利关节类手法治疗本病,效果显著。而中药外治法不良反应少、操作便捷、经济实惠,应用亦较为广泛。临床应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目前推拿结合药物治疗KOA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上,对软骨细胞破坏的研究较少,可在手法对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软骨的保护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静脉留置针患儿实施改良人工低负压穿刺法对穿刺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人工低负压穿刺法对静脉留置针患儿穿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妇幼保健院(盐城市妇幼保健院)的婴幼儿1 0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例。研究组实施改良人工低负压穿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穿刺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药液外渗、皮下血肿、管道堵塞及静脉炎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穿刺手法、穿刺流程、穿刺专业知识、穿刺操作熟练性及护理服务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改良人工低负压穿刺法应用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中提升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及穿刺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提升家属对穿刺护理实施的满意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