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在隐匿性阴茎矫形术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在隐匿性阴茎矫形术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选取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接受小儿隐匿阴茎矫形术治疗的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儿术前访视后(T 0)、离开准备间时(T 1)、麻醉诱导前(T 2)、离开麻醉恢复室时(T 3)及术后24 h随访(T4)5个时间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并采用儿童情绪适应量表学前版(CEAS-P)、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儿童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对患儿进行评估。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CEAS-P评分高于对照组,m-YPAS、ICC、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两组接受隐匿阴茎矫形术患儿不同时间点HR与MAP水平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观察组T 0、T 1、T 2、T 3、T 4时的HR与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护理干预随着时间变化对患儿HR与MAP影响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隐匿性阴茎矫形术患儿围手术期心理焦虑,提高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193例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与对照组(9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6 min步行试验(6MWT)、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SF-36量表中的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诊科护士卫生应急素养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卫生应急素养现况,分析其卫生应急素养潜在剖面并探讨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和特异性的培训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9—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86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卫生应急素养测评量表、中文版自我领导力改良问卷、护士职业价值感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以护士卫生应急素养测评量表3个外显指标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探讨卫生应急素养不同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急诊科护士的卫生应急素养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高卫生应急素养型占45.4%(175/386)、中等卫生应急素养型占41.5%(160/386)、低卫生应急素养型占13.1%(51/386)。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目前主要急诊工作岗位为院前急救、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行动、自我领导力、职业价值感是卫生应急素养的保护因素(均 P<0.05);年龄≤25岁、专科学历是卫生应急素养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急诊科护士卫生应急素养不同潜在剖面特征实施个性化培训及干预策略,从个体和组织因素制订自我领导力提升计划,积极培养其职业价值感,以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卫生应急素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评估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构建预警评估模型,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为急诊护士预检分诊提供可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0例UGI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10例)和验证组(170例),依据《202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的标准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绘制列线图并验证。结果:呕血( OR:3.875,95% CI:2.212~6.79)、糖尿病( OR:2.64,95% CI:1.184~5.883)、晕厥( OR:10.57,95% CI:3.675~30.403)、心率( OR:3.262,95% CI:1.753~6.068)、红细胞分布宽度( OR:3.904,95% CI:2.176~7.007)、凝血酶原时间( OR:3.665,95% CI:1.625~8.269)、乳酸( OR:3.498,95% CI:1.926~6.354)、血红蛋白( OR:4.984,95% CI:2.78~8.938)可准确预测UGIB病情严重程度( P<0.05)。列线图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和区分度(C-index=0.903,95% CI: 0.875~0.931),并经内部验证(C-index=0.895)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P=0.7936)。外部验证C-index为0.899(95% CI:0.846~0.952),校准曲线提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预测效能优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P<0.05)。 结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可为急诊医务人员筛查高危患者和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循证的预警性护理对神经外科改良型中长导管置管患者血流感染预防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预警性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改良型中长导管置管患者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4~12月收治的125例采用改良型中长导管置管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21年1~9月收治的130例采用改良型中长导管置管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的预警性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人员感控能力评分、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人员感染预防策略(64.55±11.24)分、态度(21.73±2.73)分、行为(44.37±4.21)分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58±13.12)分、(18.29±3.81)分、(39.35±5.12)分,导管留置时间(13.45±3.12)d长于对照组(9.94±2.51)d,CRBSI发生率6.15%(8/130)低于对照组的14.40%(18/125),护理满意度96.92%(126/130)高于对照组的90.40%(113/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循证的预警性护理能够提高神经外科改良型中长导管置管患者干预人员的感控能力,延长置管时间,预防CRBSI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型护理干预在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改良型护理干预对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1∶1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改良型护理干预,对比两种不同干预模式下患者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三叉神经痛生活质量量表(TNQOL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第1天CPSS评分、TNQOL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3个月后CPSS评分、TNQOLS评分高于住院第1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0.00%( P<0.05)。 结论:改良型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情况,同时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肝胆管结石术后并发严重肠瘘患者应用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置方案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置方案在肝胆管结石术后并发严重肠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分析护理难点;根据肠瘘情况运用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理方案:多重清创技术、新型敷料皮肤保护技术、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改良式冲洗负压封闭引流及伤口拉合技术,结合全身性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该患者伤口处理12 d肠瘘治愈,24 d伤口感染控制,历时43 d伤口愈合,患者出院。结论:肝胆管结石术后并发严重肠瘘时,应用伤口护理技术联合处置方案,为肠瘘及伤口的愈合提供了新的处理思维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型蝙蝠袖患者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型蝙蝠袖患者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护理及训练基础上落实改良型蝙蝠袖患者服应用。评价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上肢功能、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评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 P<0.05)。 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改良型蝙蝠袖患者服可提高康复训练作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并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护理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TTM理念6S管理模式联合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念(TTM)的6S管理模式联合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SCI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6例)和联合组(60例)。常规组予以康复护理干预,联合组予以基于TTM理念6S管理模式联合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联合组环境管理(87.59±4.03)分、基础护理(85.42±4.18)分、操作技能(86.05±4.09)分、护理安全(84.12±4.21)分、健康教育(82.47±4.38)分、康复效果(88.69±3.89)分,均高于常规组的(73.25±5.36)分、(75.12±5.48)分、(76.12±5.38)分、(77.49±5.24)分、(72.52±5.33)分、(77.75±5.59)分( t=16.36、11.43、11.24、7.54、11.02、12.30,均 P < 0.001);两组ASIA运动、触觉、针刺痛觉及MBI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常规组( t=8.92、7.96、7.03、10.58,均 P < 0.001)。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常规组的21.43%(12/56)(χ 2=5.31, P < 0.05)。联合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57/60),高于常规组的82.14%(46/56)(χ 2=4.81, P < 0.05)。 结论:基于TTM理念的6S管理模式联合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SCI患者的康复护理质量,促进活动能力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二元应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二元应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二元应对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210例患者及配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二元应对问卷和改良Kupperman评分表等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方差分解模型分析探究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二元应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00份。200例患者年龄(50.52 ± 2.89)岁,二元应对得分为(79.64 ± 22.74)分;方差分解模型分析显示,患者婚龄、医疗保险类型、子女数量、受教育水平、家庭月收入、配偶受教育水平、配偶有无合并重大及慢性疾病、改良Kupperman评分、配偶是否存在广泛性焦虑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二元应对的主要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二元应对得分低于正常水平,并且考虑到患者配偶的影响和参与,护理人员应特别重视婚龄较短、子女数量较多、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月收入较低的患者。此外对存在广泛性焦虑、受教育水平较低、合并重大及慢性疾病的配偶应该给予关注,通过制订和实施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和二元应对水平,促进双方更好的相互支持,从而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的夫妻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