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摆位误差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VERO系统的锥形束CT(CB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治疗中图像引导的准确性和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与四维呼吸相关锥形束CT(4DCBCT)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平均密度投影的CT图像,据其绘制肿瘤轮廓获得内在靶体积(ITV);通过比较手动ITV配准与CBCT上运动-模糊肿瘤来确定平移和旋转肿瘤定位误差,同时通过机器人定位床及环形旋转进行校正,校正之后对CBCT进行验证以评价残余误差。结果:初始设置的平均三维矢量位移明显大于六维自动校准后位移[(6.8 ± 2.1) mm比(1.5 ± 0.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94.0%(425/452)的旋转误差≤ 3°;若无图像引导,则基于ExacTrac的立体定位需要左-右方向6.6 mm,上下方向9.8 mm,前后方向6.5 mm;六维校正残留误差后三个方向的安全边界分别降低至3.0、3.2和3.1 mm。 结论:使用ITV-CBCT匹配技术和VERO系统的自动六维校正的在线图像引导能够降低NSCLC患者SBRT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提高肿瘤定位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87例接受IMRT及79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接受IMRT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IMRT组完全缓解27例(31.0%),部分缓解60例(69.0%);3DCRT组完全缓解18例(22.8%),部分缓解61例(77.2%);两组近期疗效(CR+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3, P=0.232)。IMRT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0%、46.0%、23.0%,3DCRT组分别为70.1%、40.5%、10.1%,两组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9, P=0.027)。对于接受IMRT的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肿瘤靶区体积、近期疗效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部位、T分期、肿瘤靶区体积、近期疗效均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IMRT组≥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0.3%(9/87),≥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2.2%(28/87),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18.4%(16/87),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为7.0%(6/87);IMRT组与3DCRT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IMRT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比3DCRT更具优势,尤其是颈胸上段、T 1~3期、肿瘤靶区体积≤40 cm 3、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者更能从中获益,且不良反应较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立体定向放疗现已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选择。放射性肺炎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后主要不良反应。患者因素、肿瘤因素、治疗因素等都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关联,而且对与RP发生相关的预测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四维CT技术肺内孤立性肿瘤位移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四维CT (4DCT)测量肺内孤立性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建立肿瘤的位移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对建模样本中290例肺内孤立性肿瘤行4DCT模拟定位和主动呼吸控制(ABC)下螺旋扫描,并基于4DCT测量不同肺段肿瘤三维方向位移,在ABC图像上构建静止状态下肿瘤体积。用模拟定位机测量患侧膈肌的运动幅度,用肺功能仪测量肺活量及潮气量。采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呼吸频率,肿瘤所在肺叶、肺段等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呼吸频率、肿瘤体积、位置、膈肌运动幅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肺内孤立性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模型。序贯收集17例肺内孤立性肿瘤对位移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测试。结果:上叶肺内孤立性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模型分别为 X上=-0.267+0.002TV+0.446DM, Y上=-1.704+0.004TV+0.725DM+2.250SⅡ+1.349SⅢ, Z上=0.043+0.626DM+0.599SⅡ+0.519SⅢ。中叶及上、下舌段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模型分别为 X中=0.539+0.758DM, Y中=-2.316+2.707DM+0.009TV, Z中=0.717+1.112DM。下叶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模型分别为 X下=-0.425+0.004TV+0.857DM, Y下=4.691+4.817DM+0.005TV-0.307RR+3.148SⅨ+2.655SⅩ, Z下=0.177+0.003TV+0.908DM。(DM:膈肌运动幅度,TV:潮气量,RR:呼吸频率,SⅡ:后段,SⅢ:前段,SⅨ:外侧底段,SⅩ:后底段)。位移模型的预测结果与4DCT法实测肿瘤的位移相近( P>0.05)。 结论:肺内孤立性肿瘤三维方向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膈肌运动幅度和患者潮气量,同一肺叶不同肺段肿瘤头脚方向的位移差异显著,中叶不同肺段之间肿瘤的位移相近。位移模型法能较好地预测肺内孤立性肿瘤的位移,为个体化靶区构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三种因子表达变化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细胞增殖抗原(PCN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可溶性E-钙黏蛋白(SE-CAD)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4例(Ⅲ A、Ⅲ B、Ⅳ期分别为29、30、25例),均给予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检测对比不同TNM分期、治疗前后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采用 Logistic法分析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与疗效关系。 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 结果:Ⅳ期患者疗前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高于Ⅲ B和Ⅲ A期[(584.11±60.25) pg/ml∶(531.06±51.37) pg/ml和(477.54±46.49) pg/ml、(96.13±7.54) U/ml∶(88.52±5.91) U/ml和(82.41±5.0) U/ml、(3.02±0.26) ng/ml∶(2.87±0.22) ng/ml和(2.71±0.15) ng/ml,均 P<0.05],Ⅲ B期高于Ⅲ A期(均 P<0.05)。疗后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低于疗前水平[(396.11±50.23) pg/ml∶(528.37±75.09) pg/ml、(74.81±4.72) U/ml∶(88.68±6.13) U/ml、(1.92±0.24) ng/ml∶(2.86±0.31) ng/ml,均 P<0.05]。疗后18个月生存患者PCNA、TSGF、SE-CAD水平低于死亡患者[(332.51±54.32) pg/ml∶(444.92±60.07) pg/ml、(70.59±6.20) U/ml∶(78.05±8.44) U/ml、(1.71±0.24) ng/ml∶(2.08±0.27) ng/ml,均 P<0.05]。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与预后显著相关(均 P<0.05)。84例NSCLC患者疗后客观缓解率为29%(24/84)。疗后血清血清PCNA、TSGF、SE-CAD高表达组生存曲线低于低表达组(均 P<0.05)。 结论:血清PCNA、TSGF、SE-CAD水平在晚期NSCLC患者中呈高表达,与临床分期、预后密切相关,且有助于预测生存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分割放疗在局部晚期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难以行常规分割放疗的局部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45 Gy分15次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64例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晚期NSCLC患者。使用Pinnacle 9计划系统设计计划,并采用调强放疗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行胸部大分割放疗(45 Gy分15次)。探讨其近期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在可评价的58例患者中2例(3%)完全缓解,22例(38%)部分缓解,28例(44%)疾病稳定,6例(9%)疾病进展,局部控制率为90%。中位复发时间、总生存期分别为8.2、21.0个月,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7%、28%、14%,总生存率分别为66%、43%、27%。放疗期间11例(17%)急性食管炎,12例(19%)急性肺炎,13例(20%)骨髓抑制,未发现≥3级食管炎和肺炎。结论:45 Gy分15次大分割放疗在局部晚期/晚期NSCLC中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预估免疫细胞受照剂量对周围型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放疗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的受照射剂量对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周围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S-NSCLC)患者疾病进展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周围型ES-NSCLC且接受SBRT治疗患者的资料。引用并验证放疗过程中“估计机体免疫细胞所受的辐射剂量”(EDRIC)对接受SBRT治疗的ES-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EDRIC的计算公式采用孔凤鸣教授团队首先提出并由Ladbury等改进的公式。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估计肿瘤特异性生存(CS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进展生存(LP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9例患者SBRT的中位处方剂量为60(范围为48~60)Gy,中位分割次数为5(范围为3~10)次,中位随访时间为52.17(范围为1.17~154.77)个月。中位大体肿瘤体积(GTV)和中位EDRIC分别是10.98(范围为0.91~120.34)cm 3和2.064(范围为0.426~6.015)Gy。Person相关分析显示,GTV和EDRIC呈正相关( r=0.712,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DRIC是CSS和DMFS重要的预后变量,较高的EDRIC与较差的CSS( HR=1.763, P=0.004)和DMFS( HR=1.902, P=0.004)显著相关。依据EDRIC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的组间比较:与EDRIC≤1.56 Gy的患者相比,EDRIC>2.64 Gy( P<0.001)和EDRIC为<2.06~2.64 Gy( P=0.049)患者的CSS明显降低。DMFS在EDRIC按照四分位数分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DRIC≤1.56 Gy相比, P值分别是<0.001、0.004、0.022)。 结论:EDRIC是接受SBRT治疗的周围型ES-NSCLC患者CSS和DMFS的重要预测因素,提示在放疗过程中免疫系统所受辐射剂量对预后的影响不容忽视,EDRIC有助于量化SBRT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巨块型NSCLC质子部分立体定向消融推量放疗的剂量学优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肿瘤长径>8 cm的巨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质子部分立体定向消融推量放疗(P-SABR)的剂量学优势。方法:收集既往应用光子P-SABR治疗的9例巨块NSCLC的定位影像。在光子肿瘤推量靶区(光子GTVb)基础上逐步外扩,直到重要危及器官受量达3.0 Gy/次时停止,形成质子肿瘤推量靶区(质子GTVb),质子GTV、CTV范围同光子,分别制订光子固定野调强放疗(光子FF-IMRT)、光子容积调强弧形治疗(光子VMAT)、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对比不同治疗技术的剂量学参数。结果:光子GTVb和质子GTVb占GTV体积比分别为25.4%±13.4%和69.7%±30.0%( P<0.001)。光子IMRT、光子VMAT、IMPT的CTV平均剂量分别为(76.1±4.9)Gy、(78.2±3.6)Gy、(84.7±4.9)Gy,生物有效剂量(BED)≥90 Gy所包含肿瘤占GTV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70.7%±21.7%、76.8%±22.1%、97.9%±4.0%,质子较光子P-SABR计划显著提高了靶区剂量及BED( P<0.05)。质子较光子计划还降低了危及器官受量,其中光子FF-IMRT、光子VMAT和IMPT的双肺V 5 Gy分别为49.2%±22.0%、56.8%±19.0%和16.1%±6.3%( P<0.001)。 结论:质子P-SABR较光子可在降低危及器官受量情况下,扩大肿瘤推量靶区范围并提高肿瘤内BED,有望进一步提高巨块NSCLC的局部控制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转移瘤大分割精准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自200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93例肺转移瘤患者,男124例,女69例,中位年龄58岁,中位KPS评分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33.7%)、结直肠癌(21.2%)、头颈部肿瘤(13.5%)、乳腺癌(10.9%)为主。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9.9个月(95% CI为55.1~64.6个月),共治疗317个病灶,90.7%应用4D-CT定位,应用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螺旋断层治疗(TOMO)技术者分别占69.4%、28.0%、2.6%,中位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分别为5.0(0.2~142.3)、12.0(1.0~200.1) cm 3。处方剂量以60 Gy分4~15次为主,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60(45~70) Gy;生物等效剂量96(60~150) Gy。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91.3%、89.9%,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局控率的影响因素( P=0.027)。1、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1%、60.8%、46.2%和54.3%、30.3%、19.9%,放疗前肺外远处转移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未见>3级不良反应。 结论:图像引导放疗大分割精准放疗对肺转移瘤可取得安全且较好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联合对侧食管保护治疗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Ig-HypoRT)联合对侧食管保护治疗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5例不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化疗方案诱导化疗,然后行Ig-HypoRT,共给予肿瘤剂量60~63 Gy/12~18次,每次3.5~5.0 Gy。放疗过程中将对侧食管作为危及器官进行勾画,限制V 45 Gy≤1.8 cc、V 55 Gy≤0.4 cc。观察患者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4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1例,有效率为88.8%(40/45)。中位随访34个月,45例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25.0个月(95% CI 21.7~28.8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78.9%、56.8%、47.7%;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8.5个月(95% CI 15.0~22.0个月),1、2、3年PFS率分别为59.8%、32.6%、18.6%。3年局部复发率为9%(4/45)。1~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80%(36/45),1~2级胸痛发生率为20%(9/45)。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5),其中3级肺不张发生率为7%(3/45),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2/45),4级咯血发生率为2%(1/45)。 结论:Ig-HypoRT联合对侧食管保护治疗不可切除Ⅲ期NSCLC,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轻食管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