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医疗机构制剂室现场检查缺陷分析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为青海省医疗机构制剂室发展提供对策及建议,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制剂室生产行为.方法:通过近年开展的全省医疗机构制剂室行政许可检查及常规检查,对32家医疗机构制剂室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医疗机构制剂室在人员与机构、房屋与设施、设备、物料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结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各医疗机构制剂室的政策扶持,推动医疗机构制剂室发展,同时利用医院制剂优势资源,引导制剂室走向集中化,成立区域制剂中心,走集中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建议各医疗机构制剂室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加强生产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人、机、料、法、环"各方面的管理水平,确保制剂质量安全、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现代膳食模式与口腔健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突破,为探索膳食、营养与慢性病包括口腔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对通过改变膳食模式防治慢性病理念的重视。1989至2018年期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曾多次组织专家商议并出台系列关于膳食与健康的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分别出版居民膳食指南。遵循指南进行膳食指导, 许多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降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科学成果似乎并未对公众健康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现代膳食模式与口腔健康的关系,并提出改变膳食模式防控口腔疾病的建议,供口腔同仁和政策决策者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体重和腰围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18岁居民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治政策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通过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获取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体重和腰围知晓信息完整的179 045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分层,年龄、城乡、文化程度等分组计算体重和腰围知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8岁居民体重、腰围知晓情况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我国成年居民体重知晓率为45.4%(95% CI:41.9%~48.9%),男性[46.2%(95% CI:42.5%~49.8%)]高于女性[44.6%(95% CI:41.1%~48.2%)],城市[54.3%(95% CI:49.3%~59.3%)]高于农村[35.8%(95% CI:32.1%~39.4%)],低体重居民体重知晓率最高[49.9%(95% CI:44.3%~55.6%)],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确诊居民体重知晓率均高于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成年居民腰围知晓率为11.6%(95% CI:9.7%~13.4%),女性[12.8%(95% CI:10.8%~14.8%)]高于男性[10.3%(95% CI:8.6%~12.0%)],城市[14.6%(95% CI:11.7%~17.4%)]高于农村[8.3%(95% CI:6.5%~10.2%)],糖尿病确诊居民腰围知晓率高于未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0)。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均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我国城市、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年收入高和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可能拥有较高的体重和腰围知晓率。 结论:我国成年居民中知晓自身体重状况者不到一半,知晓腰围者仅有约十分之一。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以及肥胖居民需要重点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普及体重、腰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我国居民对自身腰围和体重的认识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2020年广州市政府热线预防接种公众诉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分析了2018—2020年广州市民通过政府热线12345和12320反映预防接种相关诉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了解公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关注热点和需求,剖析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卫生健康部门提升预防接种服务工作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建议:适时提升热线人员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强化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预约接种服务APP;科学采购HPV疫苗;保障疫苗的生产供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精神卫生政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精神卫生相关政策的特点与演变规律,为未来精神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国国家层面于1979年1月以来制定的精神卫生相关的政策文件,将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的制定工作分为2005年之前、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3年4个阶段,利用共词分析、府际关系分析等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各阶段政策文件数量、政府部门行文参与情况和政策热点主题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87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精神卫生相关政策文件121篇,自2006年起历年发文数量呈波动趋势,2020年达到最高年发文量17篇;参与行文的部门数量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加,由1987—2005年的4个部门增加到2016—2023年的37个部门。各部门精神卫生政策制定愈发深入;各阶段政策涉及热点主题愈发多元,各类政策更加细化且更具操作性。结论:我国精神卫生政策领域表现出积极态势,多部门合作更加深入,政策内容更贴近全民精神健康需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精神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避孕药具应用现状及其时间、空间和人间分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避孕药具的应用与人口发展和健康密切相关,了解我国避孕药具应用现状及其在时间、空间和人间变化趋势是避孕政策制定和避孕技术服务的基础。本文对国家卫生健康年鉴以及国家权威多中心大样本计划生育调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综合避孕率在缓慢下降,其中以绝育术和宫内节育器为主的长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和构成比大幅下降,以避孕套为主的短效避孕措施比例大幅上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短效避孕药具构成比以及人工流产活产比均显著升高。半数以上产后和人工流产后妇女以及未婚女性以避孕套为首选。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和计划生育行业组织出台相关政策和服务指南,引导和推广长效避孕药具在我国的应用;建议由国家避孕药具管理中心与药具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谈判,为各省市避孕药具政府采购获取最优的价格和最佳的避孕产品;建议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规范中,将未婚育龄人群纳入国家免费避孕药具服务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地方病学"十四五"学科发展战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根据我国2021 - 2035年中长期暨"十四五"基础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从地方病学的研究特点和基本状况出发,本文探讨了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领导下,我国地方病学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发展态势、发展现状与发展布局、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并结合学科战略需求,提出地方病学重要的交叉研究领域。旨在推进地方病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地方病学领域的科技布局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我国"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病区人民谋健康提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韩医药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03年,韩国政府提出韩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韩国保健福祉部自此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在推动韩医药吸引外国患者、开展国际教育,以及国际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同时,韩药材、韩方健康功能食品、韩方化妆品也相继进军海外市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中韩传统医学同源异流,韩医药国际化发展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中医药国际化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政策生命周期视域下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分析与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从政策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为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医""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关键词,在国家政府机构官方网站检索2012—2022年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政策文件,提取政策文本条目并进行编码。构建政策工具(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和政策生命周期(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的二维分析框架,量化分析政策文本。结果:共纳入政策文件58份,包含文本条目2 898条。经分析,使用供给型工具的条目占比较高(40.57%,1 176条),其次为环境型(38.86%,1 126条)和需求型工具(20.57%,596条)。在政策生命周期中,各项政策工具主要集中在政策制定(53.77%,1 558条)和政策执行(36.86%,1 068条)阶段,议程设置(4.97%,144条)和政策评估(4.40%,128条)阶段的政策工具有待加强。结论: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的政策工具分布不均衡,政策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衔接性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医养结合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医养结合是整合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使各地积极探索医养结合。作者参考爱德华政策执行模型中交流与沟通、政策资源、政策执行者偏好和组织结构4个要素,对医养结合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模糊的政策执行标准,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政策资源的不足,地方政府、综合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等政策执行者偏好的差异以及政策管理机构的权责分散,制约了医养结合政策的执行。目前医养结合政策仍处在探索尝试阶段,政府应继续对政策进行细化和修正,保障医养结合政策的顺利推进和长效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