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气清毒化瘀汤加减联合XELOX方案治疗老年结肠癌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益气清毒化瘀汤加减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老年结肠癌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月在东台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XELOX方案,观察组采用益气清毒化瘀汤加减联合XELOX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免疫功能(CD4+、CD8+、CD4+/CD8+)、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而言更低(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IL-4、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而言更低(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而言更低(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结论 采用益气清毒化瘀汤加减联合XELOX方案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可提高其中医证候积分,并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均起到改善作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疏肝化郁解毒汤联合针刺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针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疏肝化郁解毒汤与针刺联合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2月—2022年2月行术后化疗的104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化郁解毒汤与针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CD8+细胞、中医证候积分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均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CD4+细胞、CD4+/CD8+比值上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CD8+细胞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CD4+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更高(P<0.05).结论 针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疏肝化郁解毒汤与针刺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凝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实时细胞分析技术的中药挥发性组分抗人腺病毒3型毒/效整合评价的高通量筛选新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实时细胞分析(real time cell analysis,RTCA)技术对中药挥发性组分的细胞毒性及抗人腺病毒3型(human adenovirus 3,HAdV-3)的作用进行毒/效整合分析,构建抗病毒药物高通量筛选的新策略.方法 采用RTCA技术动态监测不同接种密度的A549细胞48 h生长曲线及10倍梯度稀释的HAdV-3感染A549细胞生长曲线,获得A549细胞最佳接种密度及HAdV-3最佳稀释浓度用于后续实验.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基于RTCA技术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方法对5种中药挥发性组分的细胞毒性及抗HAdV-3的作用进行毒/效整合分析,并与传统终点法数据处理进行对比.结果 终点法中艾叶、柴胡、薄荷、荆芥、牛蒡子、酸枣仁和利巴韦林对细胞的保护率分别为0.73%、12.50%、20.99%、44.50%、27.99%、51.50%和 82.70%;AUC 法中艾叶、柴胡、薄荷的选择性指数(Selective In-dex,SI)为负数,分别为-0.57、-0.21和-0.08.荆芥、牛蒡子、酸枣仁和利巴韦林的SI值分别为0.14、0.40、0.72和5.33.以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活性为参照,终点法中酸枣仁、牛蒡子和荆芥的抗病毒活性为利巴韦林抗病毒活性的62.27%、33.85%和53.81%;AUC法中酸枣仁、牛蒡子和荆芥的抗病毒活性为利巴韦林抗病毒活性的13.51%、7.50%和2.63%.结论 传统终点法与研究采用的AUC法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抗病毒活性筛选研究多采用终点法检测受试药物对病毒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无法反映整个感染周期的变化,缺乏细胞毒的数据也会对结果的判断产生偏差.研究提示基于RTCA技术对中药挥发性组分开展抗HAdV-3的毒/效整合评价,采用AUC方法计算药物的选择性指数作为高通量筛选新策略,能快速、精准地判断受试药物的抗病毒活性,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8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合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患者的临床分布特征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 纳入2022 年12月 1 日至2023 年2 月20 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COVID-19 重症且合并病原菌感染的患者85 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转归结果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进一步分析各组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情况.结果 85 例COVID-19 重症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82(75,84)岁,住院时长为 14(9,23)d,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治愈组 63 例,死亡组 22 例,病死率高达 25.9%.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均高于治愈组(P<0.05),但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治愈组(P<0.05).85 例患者中共分离出 12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21 株(16.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 66 株(51.6%),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 41 株(32.0%),以白念珠菌为主.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率高达 56%,耐碳青霉烯类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比率分别为 14%、50%和 18%.结论 高龄、患有基础疾病的COVID-19 重症患者在合并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较高比例的MRSA时,临床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降低病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液核酸筛查系统在不同检测筛查模式下的乙肝检测结果分析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通过分析罗氏Cobas s 201 的血液核酸检测(NAT)结果评估其对HBV的检测效果.方法 将检测结果根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 NAT混合检测(MP)、NAT单样本检测(ID)以及重复 NAT 单样本检测(rID)分组,分为ELISA+/NAT(ID)+、ELISA+/NAT(rID)+、ELISA-/NAT(ID)+、ELISA-/NAT(rID)+4 组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重复NAT对反应性结果的检出是否存在差异,对于不同ELISA结果的NAT反应性标本的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与核酸检出率的关联性.再通过补充试验,包括其他方法学的NAT系统和化学发光血清学标志物检测,进一步分析献血者的真实感染情况.结果 766 293 份献血者标本中共有 1 691 组HBV NAT(MP)+,其中1 418组(83.86%)检出反应性结果(1 418 份HBV NAT+,7 090 份NAT-),仍有 273 组(16.14%)经重复检测仍未检出[共计 1 638 份NAT-,Ct(MP):39.49±3.62].HBV NAT+中,881 份(62.13%)ELISA+/NAT(ID)+,19 份(1.34%)ELISA+/NAT(rID)+,451 份(31.81%)ELISA-/NAT(ID)+,67 份(4.72%)ELISA-/NAT(rID)+.对于不同ELISA结果的标本,重复NAT对HBV的检出存在差异(P<0.05).各组间Ct(ID)值仅ELISA+/NAT(rID)+和 ELISA-/NAT(ID)+、ELISA+/NAT(rID)+和 ELISA-/NAT(rID)+2 组比较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对 228 份ELISA-/NAT(MP)+(ID)-进行补充试验,有 56 份(24.56%)经化学发光检测HBsAg+和 7 份(3.07%)经其他NAT系统检出反应性.剩余 221 份(96.93%)NAT-标本中,53 份(23.98%)HBsAg+的献血者可能存在慢性感染,40 份(18.10%)抗-HBe+和(或)抗-HBc+的献血者可能存在既往感染,其余 128 份(57.92%)均无反应性的献血者为NAT(MP)假反应性,且各组间抗-HBs含量差异较大(P<0.05).结论 重复NAT对不同反应性类别或不同血清学结果的献血者标本存在差异性检出,尤其在一定区间范围内,对于ELISA-标本进行重复NAT可明显提高检出率.Ct值可辅助评估NAT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ELISA-/NAT(MP)+(ID)-献血者,结合其他高灵敏度的检测手段可降低病毒残余风险,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α-干扰素治疗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对Th1/Th2平衡及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α-干扰素治疗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其对辅助性T细胞1(T helper cell 1, Th1)/辅助性T细胞2(T helper cell 2, Th2)平衡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7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吸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 PEF)],检测Th1、Th2细胞比例并计算Th1/Th2值,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were detected- 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31例(88.57%),高于对照组30例(68.18%)(P<0.05);治疗后观察组咽喉疼痛、咳嗽、流涕、退热消失时间为(80.43±11.35)h、(65.28±15.63)h、(35.52±11.24)h、(34.32±8.64)h短于对照组(92.64±15.49)h、(80.47±11.28)h、(57.26±13.44)h、(51.37±10.12)h(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1.35±0.24)L、FEV1(2.47±0.42)L、PEF(195.32±30.12)L/min高于对照组(1.22±0.18)L、(2.06±0.39)L、(177.58±28.42)L/min(P<0.05);治疗后观察组Th1(11.24±2.08)%、Th1/Th2(1.77±0.53)%高于对照组(9.36±1.55)%、1.35±0.42,观察组Th2(6.33±0.87)%低于对照组(6.92±1.13)%(P<0.05);观察组CRP(8.63±1.95)mg/L、IL-6(34.26±6.51)pg/ml、TNF-α(118.62±9.17)pg/ml低于对照组(14.25±3.76)mg/L、(51.22±9.06)pg/ml、(146.02±11.64)pg/ml (P<0.05)。结论:α-干扰素治疗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疗效好,有利于促进Th1/Th2细胞平衡,降低CRP、IL-6、TNF-α水平,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具有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四种杀虫剂对大胡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4种常用杀虫剂制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对大胡蜂Vespa magnifica的毒性与风险.[方法]采用经口饲喂法和点滴法分别测定了上述4种杀虫剂制剂对大胡蜂职蜂成虫和幼虫的急性经口毒性,以及对职蜂成虫的急性接触毒性,并结合田间推荐施用量计算的危害熵值进行了这4种杀虫剂对大胡蜂成虫和幼虫的风险评估.[结果]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这4种杀虫剂制剂对大胡蜂职蜂成虫的经口毒性 48 h 半数致死剂量(medium lethal dose,LD50)值分别为 2.43 × 10-2,4.22,3.61 × 10-2和5.21 × 10-2 μg a.i./蜂,接触毒性 48 h LD50值分别为 3.51 × 10-2,4.07,7.86 × 10-2 和0.16 μg a.i./蜂,对职蜂幼虫的经口毒性48 h LD50值分别为1.92 × 10-2,2.76,4.54 × 10-2和0.24μg a.i./蜂.风险评估结果显示,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对大胡蜂职蜂成虫和幼虫均为高毒高风险,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对大胡蜂职蜂成虫和幼虫为中毒中风险.[结论]这4种杀虫剂对大胡蜂为高毒高风险或中毒中风险,风险均不可接受.建议对高风险制剂开展更深入的风险评估,并避免农药的喷洒时间与大胡蜂外出高峰期重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有故无殒"理论的健康与慢性心力衰竭状态下附子对小鼠心脏不同作用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中医经典"有故无殒"理论,探讨附子水煎液对健康小鼠及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脏的不同作用.方法 将SPF级别8周龄C57BL/6J品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附子组(FZH)、多柔比星组(Dox)、多柔比星加附子组(Dox+FZH).分别给予Dox小鼠和Dox+FZH小鼠每3天腹腔注射5 mg/kg多柔比星,Ctrl与FZH给予等体积氯化钠溶液(9 g/L)腹腔注射,实验开始第1天给予Dox、Dox+FZH小鼠5 mg/kg多柔比星腹腔注射后,分别给FZH与Dox+FZH小鼠每日2 g/kg附子灌胃,Ctrl与Dox小鼠分别使用等体积氯化钠溶液(9 g/L)灌胃,造模周期共4周.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对小鼠生存率、心质量、体质量、心质量比、心胫比及心超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小鼠心脏组织及血清中脑利尿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含量,并检测心脏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小鼠心脏组织切片单个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大小,评估附子对健康和慢性心力衰竭状态下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结果 ①健康状态下,Ctrl和FZH小鼠被毛毛色光亮,形体匀称,四肢活动正常且Ctrl和FZH小鼠均未见死亡;与Ctrl比较,FZH小鼠的心质量、心质量比、心胫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率、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均降低(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升高(P<0.05);与Ctrl比较,FZH小鼠活化后的半胱氨酸蛋白3(Cleaved-Caspase3)表达升高(P<0.05),B-细胞淋巴瘤因子2蛋白/Bcl2关联X蛋白(Bcl2/Bax)比值降低(P<0.05);血清中BNP和cTnⅠ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心脏组织切片单个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相应缩小(P<0.05).与Ctrl比较,FZH小鼠心房利尿钠肽(ANP)基因表达升高(P<0.05).②慢性心力衰竭状态下,Dox小鼠毛色晦暗,形体消瘦,活动迟缓,进食量减少,而Dox+FZH小鼠活动能力和进食情况均较Dox有所改善;Dox共计死亡6只,Dox+FZH小鼠死亡3只,附子可以改善病理状态小鼠生存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ox比较,Dox+FZH小鼠心率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轻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ox比较,Dox+FZH小鼠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BNP和cTnⅠ的含量减少(P<0.05);小鼠心脏组织切片单个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P<0.05).与Dox比较,Dox+FZH小鼠ANP基因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附子对健康状态下的小鼠心脏产生毒性作用,对慢性心力衰竭状态下的小鼠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P联合CVVH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构建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50例SA-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HP联合CVVH治疗,观察治疗7 d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根据治疗28 d后患者是否死亡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 回归初筛SA-AKI患者经HP联合CVVH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将筛选出的指标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AKI患者HP联合CVVH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构建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7d后SA-AKI患者尿量多于治疗前,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及入院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KI患者进行HP联合CVVH治疗的住院时间为6~28 d,平均(16.79±5.08)d,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0.67%(16/150).治疗28 d后,预后良好组有103例患者,预后不良组有47例患者,病死率为31.33%(47/150).两组脓毒症来源、入院SOFA评分、急性肾损伤(AKI)分期、ICU住院时间、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肝素结合蛋白(HBP)、Dickkopf相关蛋白3(DKK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变量(入院SOFA评分、AKI分期、sTM、HBP、DKK3)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入院SOFA评分、AKI分期、sTM、HBP、DKK3水平升高是SA-AKI患者HP联合CVVH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模型为Log(P)=1.570×X入院SOFA评分+1.629×XAKI分期+1.324×XsTM+1.541× XHBP+1.449 ×XDKK3-7.108.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5 项指标联合预测 SA-AKI患者HP联合CVVH治疗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结论 对SA-AKI患者进行HP联合CVVH治疗效果明显,以入院SOFA评分、AKI分期、sTM、HBP、DKK3构建A-AKI患者HP联合CVVH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益胃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及对Cyclin E、Th17/Treg比值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益胃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效果及对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水平、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确诊的1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胃解毒方组、六君子汤组、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每组50例.益胃解毒方组使用益胃解毒方治疗,六君子汤组使用六君子汤治疗,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使用益胃解毒方联合六君子汤治疗,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3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Cyclin E水平、Th17/Treg比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益胃解毒方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六君子汤组和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且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高于六君子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胃解毒方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六君子汤组和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且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低于六君子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Cyclin E水平、Th17/Treg比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胃解毒方组Cyclin E水平、Th17/Treg比值低于六君子汤组和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且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低于六君子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胃解毒方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六君子汤组和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且益胃解毒方+六君子汤组低于六君子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胃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Cyclin E、Th17/Treg表达,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