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生活质量量表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制专供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使用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并进行评价及测试。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70例、其他眼病成年患者100例及视力正常健康成人80名,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招募视力正常健康成人20名。通过与30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面对面访谈生成具有80个条目的初始量表。应用初始量表对40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进行调查,根据答案情况对条目进行删减。采用因子分析确定主要因子(量表维度),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评估量表的信度。总量表及各维度得分为所包含条目得分的平均值,范围为0(最低生活质量)至100分(最佳生活质量)。对100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00例其他眼病成年患者及100名视力正常健康成人使用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得分的差异。结果:最终形成的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生活质量量表(AAAQ)包含视觉功能和社会心理2个维度,每个维度含10个条目。总量表、视觉功能维度和社会心理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8、0.78和0.78。100例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8~43岁(中位数26岁),与100例其他眼病成年患者及100名视力正常健康成人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匹配(均 P>0.05)。AAAQ量表区分效度测试结果显示,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总量表、视觉功能维度、社会心理维度得分分别为(28.63±9.18)、(27.69±9.88)、(29.53±9.90)分,均明显低于其他眼病成年患者得分(71.28±8.14)、(65.56±7.81)、(76.85±10.76)分和视力正常健康成人得分(84.54±9.13)、(81.70±9.27)、(87.38±10.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本研究成功研制AAAQ,其符合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的信度及效度要求,可用于评估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生活质量。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41-34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环固定贴在多功能腹腔引流管固定中的设计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改进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减少管道相关不良事件。方法:选取3M棉质纺织物肤色压敏感胶带材料剪裁特定形状用于管道固定,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病区2018年7—12月腹部术后留置唯朗?分体式多功能腹腔引流管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双环固定贴固定,对照组采用工字贴固定。比较2组固定贴剪裁时间;两种固定贴粘贴时间;更换固定贴次数;管道固定相关不良事件;患者管道牵拉感疼痛分值。结果:护理工作量比较,单次固定贴剪裁时间,观察组(6.27 ± 1.07)s,对照组(11.04 ± 0.91)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457, P<0.05)。人均固定贴使用个数观察组(1.10 ± 0.31)个,对照组(2.32 ± 0.47)个,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4.896, P<0.05);管道牵拉疼痛分值≥4分例数,观察组0例,对照组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690, P=0.017)。 结论:双环固定贴固定唯朗?分体式多功能腹腔引流管更加牢固,安全,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早期发现DN对预防相关疾病非常重要.目前大多研究基于传统的统计预测方法,数据需满足其所要求的前提假设条件.近年来已无法很好满足其在DN预测领域的需求,有必要尝试开展机器学习等新方法在DN预测领域的应用.目的 利用LASSO回归和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的BP神经网络(SSA-BP神经网络)构建DN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 2023年 4-8 月,数据来源于公开的伊朗 133 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数据.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以是否患DN为因变量,分别用 8∶2 和 7∶3 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SSA-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与分析,并与经典的机器学习模型对比预测性能以分析较优的DN模型.基于准确率、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F1-score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指标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剔除 9 例 1 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纳入的有效样本量为12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73例(58.9%)被诊断为DN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糖尿病持续时间、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T2DM患者DN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测试集=8∶2时,训练集(n=100)中有 59 例DN患者,测试集(n=24)含有 14 例DN患者.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糖尿病持续时间、HbA1c、LDL和SBP共 5 个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LR)、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SSA-BP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 83.33%、79.17%、79.17%、87.50%、95.83%.F1-score分别为0.846 2、0.800 0、0.800 0、0.888 9、0.960 0.训练集∶测试集=7∶3 时,训练集(n=88)中有 52 例DN患者,测试集(n=36)含有 21 例DN患者.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BMI、糖尿病持续时间、LDL、HDL、SBP和DBP这 7 个影响因素.LR、KNN、SVM、BP神经网络、SSA-BP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 86.11%、86.11%、86.11%、72.22%、91.67%.F1-score分别为0.871 8、0.871 8、0.864 9、0.705 9、0.909 1.结论 LR、KNN和SVM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7∶3 时性能较好,BP神经网络和SSA-BP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8∶2 时性能较好.相较于BP神经网络模型和传统机器学习模型,SS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更佳,可及时准确识别T2DM DN患者,实现DN的早发现和早治疗,从而预防并减缓对其身体带来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基于多模态MRI影像组学的胶质母细胞瘤生境亚区预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不同肿瘤生境亚区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用于术前预测GBM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宾法尼西亚大学、加州大学弗朗西斯科分校的600例GBM患者的术前MRI图像、临床和基因信息.自动分割预处理后的图像,得到GBM的三个肿瘤生境亚区(增强区域、坏死区域和水肿区域).从术前MRI图像[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 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T1WI-CE)序列、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uid attenuation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序列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参数图]上分别提取三个亚区的2153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算法(minimum redundancy maximum relevance,MRMR)和Boruta算法进行特征筛选,使用XGBoost算法构建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评价模型诊断效能,DeLong检验对比模型差异性.结果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两个亚型的不同临床特征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征筛选后获得10个来自多模态生境亚区的特征.多模态生境亚区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AUC分别为0.874和0.899.结论术前MRI影像组学模型可以预测GBM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多序列组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更具鲁棒性,肿瘤生境亚区的研究为GBM患者的分子分型的精确诊断、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使用的决策、生存期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辅助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52 岁,于 2015 年 11 月 16 日就诊.主诉:双侧肢体震颤、行动困难 4 年余.现病史:4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渐进性双侧肢体震颤,四肢活动困难,动作迟缓,伴语言含混不清、饮水咳呛等症,先后就诊于香港某诊所、天津市某医院查颅脑 MRI 示脑萎缩,诊断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予口服多巴丝肼片、敏使朗片、甲钴胺片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现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病区.刻下症:神清,情绪不稳,双侧肢体震颤,动作迟缓,语言含混不清,饮水偶呛,纳差,寐安,便秘,尿频、自控力差,舌红、少苔,脉弦.查体:卧床状态,双侧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双侧下肢肌力 3 级、可抬离床面 30°,双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双侧肱二头肌腱反射(++++),右侧巴宾斯基征(+).西医诊断: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多系统萎缩)、抑郁状态.中医诊断:颤证(阴虚风动证);治则:滋补肝肾、平肝息风、疏通经络.针刺配合艾灸及中药汤剂综合治疗.①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合谷、太冲、曲池、外关、秩边、足三里、阳陵泉、血海、三阴交、后溪、申脉、肝俞、肾俞.操作:百会、四神聪直刺 2~3 mm,捻转补法;合谷、太冲直刺 15~20 mm,呼吸泻法;秩边针向水道,进针 60~70 mm,以针感到小腹为宜;血海直刺 35~40 mm,后溪、申脉直刺 10~15 mm,均施捻转泻法;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 45°角斜刺进针 20~25 mm,施提插补法,以下肢抽动 3 次为度[1];肝俞、肾俞向横突斜刺进针 25 mm,捻转补法;余穴均施平补平泻法,留针 30 min,每日1 次,每周治疗 6 次.②中药:牛膝 20 g、煅龙骨 15 g、煅牡蛎 15 g、珍珠母 10 g、天冬 12 g、玄参 10 g、山萸肉 10 g、女贞子 15 g、郁金 15 g、麦芽 15 g、川楝子 1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黄精 15 g、火麻仁 20 g,每日 1 剂,分服,每次 250 mL.③艾灸.艾条温和灸双侧足三里,距离皮肤约 2 cm,以皮肤耐受为度,每穴灸 10 min,每日 1 次,每周治疗 6 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味泽泻汤联合敏使朗治疗急性期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加味泽泻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治疗梅尼埃病(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期梅尼埃病病人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选用加味泽泻汤联合敏使朗,对照组单用敏使朗,用药前后两组眩晕、耳鸣、耳闷的评估依次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耳鸣致残量表(THI)、耳闷(VAS)评分.1个疗程(7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DHI、THI、耳闷(VA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加味泽泻汤联合敏使朗可明显缓解梅尼埃病急性期眩晕、耳鸣及耳闷症状,优于单用敏使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晕痛针治疗耳石症经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晕痛针治疗耳石症经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手法复位后眩晕症状消失但仍存有头昏和头重症状的耳石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经手法复位后采用晕痛针治疗,对照组服用敏使朗治疗.治疗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结论 晕痛针治疗耳石症经手法复位后的残留症状效果显著,可作为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的研制与初步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建立基于热敏灸理论的、广泛适用的、反映艾灸得气的量表.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对灸感词汇条目进行收集,建立备选条目池;再通过专家问卷、患者问卷以及核心小组专家讨论,采用主观评价法对条目进行筛选并量化,建立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初稿.量表初稿对121例患者预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主要成分)检测量表的结构效度,使用克朗巴赫系数评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条目池由最初的36条削减为9条;回收有效调查量表110份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V 1.0包含9个条目,4个维度.其中,全身舒适情感体验3个条目,自主神经反应3个条目,热感传2个条目,非热觉1个条目.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和结构效度,符合目前对热敏得气灸感的临床认识,临床操作性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硝呋太尔致过敏性休克和急性荨麻疹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资料患者,女,22 岁,在某二级医院妇科门诊诊断为"阴道炎",于 2018 年 2 月 17 日按医师吩咐并自行在某药店购买硝呋太尔胶囊,用法用量:口服,3 次·d - 1,一次 2 粒,服用该药 5 d 后,药店因缺硝呋太尔胶囊剂型,驻店药师遂推荐其改用硝呋太尔片口服,使用片剂 3 d 后,于 2 月 24 日再次购买硝呋太尔胶囊(北京朗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70701)口服,服用当日晚患者出现皮疹,皮疹为红色,高出于皮面,出现于躯干部及双上肢,开始数量较少,之后瘙痒感明显,皮疹逐渐增多,并波及全身皮肤.2 月 25 日患者瘙痒感加剧,皮温偏高,遂来本院门诊皮肤科就诊并诊断为"急性荨麻疹".血常规示淋巴细胞数 3.6×109·L - 1,余正常,立即给予扑尔敏 8 mg 肌内注射、枸地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口服、地奈德乳膏、炉甘石洗剂外用等抗过敏治疗.2 月 26 日,患者皮疹持续增多,瘙痒感等症状较前日加重,并伴恶心、呕吐等不适,于当日晚 20 时 50 分来本院急诊科就诊,测血压:80/60 mmHg(1 mmHg = 133.2 Pa),诊断为:① 过敏性休克;② 荨麻疹.予抗过敏、纠正休克等处理,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皮肤瘙痒较前稍减轻,并于 2 月 27 日以"急性荨麻疹"收住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强力定眩片联合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强力定眩片联合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仅采用敏使朗治疗,研究组采用强力定眩片联合敏使朗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眩晕障碍评分、眩晕程度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眩晕障碍评分、眩晕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眩晕障碍评分、眩晕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研究组2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降低,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较单纯使用敏使朗治疗疗效显著,有效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血供,改善眩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