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浙江大学病理学实验教学紧跟现代科技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经过15年的努力,创建了数字切片、三维大体标本、微课、MOOC等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了综合性信息化实验教学平台,综合应用“学在浙大”“浙大钉”、微信等多种教学互动平台,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综合应用,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为促进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腿链式穿支皮瓣血管三维重建的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小腿动脉穿支血管的三维重建方法,为临床安全而准确地切取小腿链式穿支皮瓣提供依据。方法:取新鲜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侧(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实验室提供),以明胶-氧化铅自股动脉灌注,CT扫描全段肢体后采集数据,导入Mimics Research 19.0软件中对骨骼、动脉及其穿支体进行三维重建,通过调整CT值动态显示血管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并以不同颜色显示各穿支动脉的解剖学区域,利用Scion Image软件测量单一穿支的供血面积;三维打印小腿骨骼及血管模型用于直视观察;标本解剖以三维重建的穿支血管参数规划解剖入路,以穿过深筋膜处外径≥0.5 mm的穿支为测量对象,观测穿支的数量、血管蒂长、外径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小腿动脉及其穿支血管、微细血管的三维结构,以及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与毗邻结构的三维关系等。打印的三维模型可直观地观察穿支血管的层次和穿支间的吻合关系。3侧小腿标本动脉发出穿支(22±4)条,血管蒂长(46.7±18.3) mm,穿支血管外径为(0.8±0.3) mm,单穿支分布面积为(38.2±10.7) cm 2。 结论:应用Mimics Research 19.0软件通过调整CT值可重建小腿源动脉及穿支血管三维结构,改善了穿支血管的显示效果;三维打印模型使得穿支血管的来源、走行、外径及分布范围直观可见,为临床构建患者数字化小腿链式穿支皮瓣切取方案提供实验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路动力化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钢板轨迹长度测量的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前路动力化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钢板轨迹长度及各分区数字化测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在14具(22侧)无畸形或骨缺损的成年人干燥骨盆标本上画出DAPSQ钢板轨迹,再用PDS缝线沿DAPSQ钢板轨迹摆放并做好各分区的标记,用游标卡尺在标记后的PDS缝线上分别测量DAPSQ钢板轨迹在耻骨区、方形区、髂骨区的标本实测长度。再将测量后的骨盆标本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得到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20.0软件中,将各分区看作圆的一部分,分别测出各圆的直径及各分区对应的弦长,根据公式分别计算耻骨区、方形区、髂骨区DAPSQ钢板轨迹数字化测量长度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测量者间的一致性;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所得测量值的差异,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 结果:数字化测量DAPSQ钢板轨迹长度值为:耻骨区(60.60±3.79)mm 、方形区(67.48±4.63)mm 、髂骨区(88.20±6.03)mm;标本实测值为:耻骨区(60.38±3.90)mm 、方形区(66.08±3.19)mm 、髂骨区(89.19±4.38)mm;配对 t检验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两测量者组内相关系数均>0.8,均为优。Bland-Altman分析显示,除髂骨区两种方法测量有4.5%(1/22)的差值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其余差值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一致性较好( P值均>0.05)。 结论:数字化测量DAPSQ轨迹长度方法可靠,为大数据测量DAPSQ轨迹长度提供可行性的影像学测量方法,进而为标准化DAPSQ钢板的设计与制作提供相关解剖学参数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化导向模板辅助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数字化导向模板辅助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颈椎(C 3-7)湿性标本10具,其中男性6具,女性4具。年龄42~67(43.6±4.2)岁。CT扫描标本后,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三维建模并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选取两侧骨槽位置及深度,设计导向模板后导出STL数据,最终3D打印成型。将导向模板贴附于相应的颈椎椎板后部及棘突上,在导板辅助下用磨钻分别在颈椎的开门侧和门轴侧开槽,然后从开门侧抬起椎板并固定,完成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再次对标本进行CT连续断层扫描。记录门轴侧骨槽的内层骨皮质是否发生骨折。并再次进行三维重建,通过配对 t检验比较理论与实际两侧骨槽的位置和深度的差异。 结果:共设计并制作了导板50个。经术后影像学评价,无门轴侧骨槽骨折的发生。C 3-7理论开门侧骨槽位置距中线的范围为11.8~14.4 mm,实际的范围则为11.4~14.0 mm;理论门轴侧骨槽位置距中线的范围为11.6~14.3 mm;实际的范围则为10.9~14.0 mm。理论的门轴侧深度的范围为3.0~3.8 mm,实际的范围则为3.1~3.8 mm。经统计学分析,理论与实际的开门侧骨槽位置、门轴侧骨槽位置和门轴侧骨槽深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数字化导向模板辅助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可行的技术,能提高骨槽位置和骨槽深度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来华留学生数字化系统解剖学双语试题库的建设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系统解剖学双语试题库对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资源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方法:组建试题库并用于2018级留学生(实验组)教学。通过对比2017级留学生(对照组)平时测试、期末理论和实验考试成绩验证试题库应用价值。利用调查问卷获得留学生使用反馈,进一步评价试题库的开发可行性和教学改革推动作用。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考核成绩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结果:两组学生平时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实验组数字化标本考试与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0.05)。问卷结果显示,89.55%(155人)以上的留学生在学习资源、试题质量、考试模式和使用评价等方面对试题库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仅有52.02%(90人)的留学生认可试题的双语体现形式。 结论:数字化系统解剖学双语试题库有效拓展了教学资源,推动了留学生教学改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本科病理实训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传统病理实训教学中使用的实物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易损耗,部分疾病样本资源稀缺、难补充,实训教学受地点和时间限制,影响了实训教学效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助推了医学实训课教学模式变革。通过构建实物标本的数字化图像,有效保存和扩充了样本资源,形成实物与数字标本相结合的病理实训教学资源库;通过构建远程访问网络平台,提高了病理实训课程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通过整合临床信息到样本,借助二维码技术与语音播报技术解读标本,实现人机互动学习。结果显示,使用资源库进行病理实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授课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人小腿内侧皮支链血管构筑的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小腿内侧皮支链进行血管构筑研究,探讨该区域皮支链皮瓣的设计和临床应用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023年3—5月,对来自于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的5具自愿捐献的新鲜成人(年龄50~70岁,均为男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对5具尸体的各1条小腿标本行显微镜下精细解剖[其中1条小腿标本先行数字化X线摄影(DR)扫描后再行精细解剖],观测并记录胫后动脉的走行、穿支数量、每个穿支穿出点与胫骨内侧髁的距离,胫后动脉穿支外径、蒂长,胫后动脉穿支与隐神经的水平距离,每条穿支穿过深筋膜后在浅筋膜内的走行及皮支链的分布。对1条小腿标本在硫酸钡灌注下行DR扫描,观察穿支间的皮支链式血管网(以下简称血管链)分布。将1条解剖后的小腿标本制成皮肤透明标本后,观察穿支分布及穿支间的血管链。结果:5条小腿标本中的胫后动脉上半部分位于比目鱼肌深面,下半部分位于腓肠肌内侧缘与趾长屈肌间隙内;共观测到胫后动脉穿支28条,每条小腿平均5.6条;穿支穿出点距胫骨内侧髁6.5~36.0 cm,主要分布在距胫骨内侧髁22.0(15.1,28.1)cm处,位于3~6区;胫后动脉穿支外径为0.7~1.1 mm,穿支蒂长1.0~4.5 cm;胫后动脉穿支与隐神经的水平距离为0.5~3.0 cm。显微镜下精细解剖显示,胫后动脉穿支穿过深筋膜后均有向上、向下的分支且行程较长,升支与降支相互纵向吻合,组成小腿内侧营养皮支链。DR扫描和皮肤透明标本均显示,胫后动脉穿支间形成纵向血管链,皮肤透明标本还显示纵向血管链包括分布于脂肪层内的直接连接血管和真皮下层的间接连接血管。结论:小腿内侧皮支链血管是由胫后动脉穿支、直接连接血管、间接连接血管和交通支构筑的。皮支链皮瓣在血管解剖学构筑上是可靠的,可携带隐神经恢复部分感觉,形成较理想的皮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后路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枕颈固定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行后路枕颈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60例来院就诊并行枕颈区CT检查的成人CT影像资料,排除枕颈区域感染、损伤、肿瘤和畸形。利用CT扫描的Dicom数据在Mimics软件中进行解剖学参数测量,测量参数包括斜坡前缘、中部的高度和宽度,斜坡前方软组织最薄处厚度,枕骨髁关节面前后径、横径及内倾角,舌下神经管最低点至枕骨髁关节面垂直距离,上关节面前后径和横径,侧块高度,寰椎下关节突高度和宽度;再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并模拟置入直径为3.5 mm的螺钉,在3-Matic软件中测量置钉参数,包括螺钉内倾角、头倾角及长度。取8具尸体标本,后方暴露颅颈交界区,按上述置钉参数将直径为3.5 mm的钛合金螺钉自寰椎下关节突与后弓移行处置入,经寰枕关节至斜坡;然后用摆锯沿钉道剖开,观察螺钉的钉道轨迹,验证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男性斜坡前缘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6.8±2.5) mm和(20.1±3.1) mm;斜坡中部分别为(9.7±2.3)mm和(22.4±3.7)mm。斜坡前方软组织最薄处厚度为(5.8±1.48) mm。枕骨髁前后径为(19.1±1.9) mm,横径(12.6±2.0) mm,内倾角为33.7°±4.5°。舌下神经管最低点至枕骨髁关节面垂直距离为(9.6±1.1) mm。寰椎侧块高度为(12.9±2.4) mm。上关节面前后径为(21.7±1.9)mm,横径为(11.7±1.4) mm。寰椎下关节突宽度为(14.9±1.4)mm,高度为(5.7±0.85)mm。螺钉进钉点至侧块移行中点所在垂线的距离为(2.5±0.6) mm,至中点所在水平线的距离为(2.3±0.7) mm;内倾角为18.4°±1.6°,调整范围为15.0°±2.8°;头倾角为55.6°±3.1°,调整范围为10.4°±2.4°;钉道长度为(53.0±2.8)mm。女性的解剖学参数较男性略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右侧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具标本的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均能安全、有效置入。结论: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可在不损伤神经、血管结构的情况下安全置入,可以作为枕颈固定方式的一种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icro-CT扫描下舟月骨间韧带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舟月骨间韧带(SLIL)的形态和血供分布,并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临床上SLIL损伤对其血供的影响及重建的方法。方法: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选取12例新鲜成人前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于Micro-CT下扫描,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像,观察SLIL在中立位的形态和韧带内滋养血管分布,测量韧带掌侧、背侧和近端的宽度、长度、厚度,测量SLIL内滋养血管入口处的解剖参数,并分析其与舟、月骨的血供关系。结果:①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SLIL的大体形态并测量其解剖参数,近端长度均值最大,掌侧、背侧长度相近;韧带掌侧最宽,厚度最小,而背侧与近端在厚度与宽度上相近。②SLIL的近端无滋养血管分布,掌侧与背侧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分布,其血供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SLIL的掌侧与背侧内滋养血管从SLIL附着处进入舟、月骨内形成吻合。 结论:SLIL掌侧较宽且厚度小,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其较其它亚区更易损伤;其掌侧与背侧亚区均有丰富的血供且与舟、月骨内相吻合,而近端无血管分布,因此,掌、背侧韧带早期轻度损伤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而近端损伤则较难修复,韧带掌侧与背侧损伤对舟、月骨血供会产生一定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解剖学科研和教学中的伦理学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解剖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应用.人体标本经过铣切获取数字图像,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分割和重建将其数字化,制作成人体三维解剖学数据集,可广泛应用于教学、科普及研究工作中[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