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连提取物的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CMMBCS)的优势之一,是将分类归属的研究层面从单成分扩展到中药多成分,进而从多成分扩展到中药整体研究层面.该研究以黄连提取物中的生物碱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生物碱单一成分及黄连提取物中各生物碱成分的水溶解性及肠渗透性变化规律,并对黄连提取物整体做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归属研究.其中采用经典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碱单一成分及提取物中各生物碱成分的溶解度变化及分类,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进行生物碱吸收定量研究,同时采用自定义权重系数法对黄连提取物整体进行渗透系数计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组分整体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研究思路与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现代中药制剂的发展,中药制剂设计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如何使中药制剂剂型设计有理有据成为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化学药制剂的设计是基于化学物质的生物药剂学性质,在中药整体观基础上,简述中药组分的源由,结合中药组分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化学药制剂设计的依据,提出中药组分构成的确定、组分离散度指标分析及相似性分析、权重系数法、药效贡献率系数法表征中药组分的整体性质的研究思路,为中药组分制剂的发展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现代中药制剂发展思路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多样、物质基础不完全明确等问题,中药制剂尚未形成完整、科学系统的研究思路.该文基于组分结构理论,尝试性的对现代中药制剂发展进行探讨,首先需要制备"与药材等效的组分结构"精致型原料,再利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表征中药组分的整体性质,进行组分/亚组分的生物药剂学分类,最后与现代制剂理论有机融合,构建中药组分的多元释药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芥子涂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疗效广泛、靶点多样、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白芥子涂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白芥子涂法的临床应用现状(基本组方的配伍比例、给药方式、贴敷穴位、给药方案等)及研究动态进行总结,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临床应用多凭经验而定、缺乏合理依据、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淡化;给药制剂多为传统剂型,新剂型产品尚未上市;贴敷药物皮肤刺激性大,患者难以接受甚至中断治疗;经穴给药机制分析缺乏深度,尚未揭示药物对腧穴作用的科学内涵;对药代动力学、生物药剂学、量效关系等研究较少.同时,提出必须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规范临床应用;在注重临床验方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中药缓控释、智能化、靶向制剂等新剂型;全面考察皮肤刺激性影响因素,从药用物质基础角度对皮肤刺激性进行药效学评价,建立临床合理用药方案;采用中药谱效学的研究方法,借鉴现代皮肤免疫学、针灸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系统论、整体论的角度综合分析各指标变化的相关性,阐明药物对腧穴作用的科学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调控不同pH条件下卡维地洛的溶出行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无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体系装载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Ⅱ药物卡维地洛的溶出行为,探索卡维地洛介孔二氧化硅纳米(carvedilol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CAR-MSN)给药体系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软模板制备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载体的形貌外观及孔道结构进行观察,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测定载体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采用溶剂挥干法装载卡维地洛,分别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及X射线粉末衍射法研究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考察在不同pH条件下药物在载体中的溶出速率.结果 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呈均匀的单分散球体,内部具有均一的发散状孔道,药物以非晶状态分散在纳米载体的孔道中.pH 1.2及pH 6.8介质中CAR-MSN体系可明显提高药物的释放速率,且在pH 6.8中120 min的累积释放量由19.84%提高至76.77%.结论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可显著提高卡维地洛在不同pH介质中的溶出速率,该纳米口服给药系统有望在胃肠道整体不同的pH条件下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代表性成分辨识的中药组分整体生物药剂学性质表征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处方前研究是对原料药理化性质和制剂性质的深入分析,是开发出有效、稳定的药物制剂前提和保证,已广泛应用于化学药物制剂领域.然而中药制剂研究仍存在经验性和盲目性,作为最基本的中药制剂原料,中药组分的整体性质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中药组分是一个多成分复杂体系,将成分构成完全阐明清楚难度大,笔者尝试提出以代表性成分表征组分整体性质的研究思路.遵循组分中各成分量与量的关系,构建不同成分组合,以生物活性为导向,通过体内外药效实验,辨识与组分整体药效无统计学差异的N个成分,作为代表性成分;测定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渗透性等性质,并通过相似性、离散度分析研究亚组分划分;以质量分散或药效贡献等为权重系数,将各代表性成分的个体性质进行拟合,表征组分/亚组分的整体性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抗炎活性的葛根芩连片整体的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CMMBCS)研究最终应落实到中药复方整体研究层面,而中药复方整体的溶解度和渗透性等重要参数不止是各成分溶解度和渗透性的简单加和.该研究以葛根芩连片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同时测定葛根芩连片中12个代表性成分葛根素、大豆苷、黄芩苷、大豆苷元、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甘草酸、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的含量,得到各成分的质量权重;利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考察葛根芩连片中12个代表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得到各成分的药效权重.通过经典摇瓶法和在体单向肠灌流法分别测定葛根芩连片中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有效渗透系数,并采用质量权重和药效权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得到能够代表葛根芩连片整体性质的剂量数和有效渗透系数,结果表明葛根芩连片属于低溶解度、低渗透性药物,应归为CMMBCS Ⅳ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酮组分在模拟婴儿胃肠道环境中的消化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阐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酮组分在婴儿胃肠道环境中的消化特性,该研究通过建立体外模拟婴儿胃、肠环境模型,采用UPLC对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酮组分消化过程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并经质量权重系数法整合黄酮组分整体含量,借助UPLC-Q-TOF-MS技术,探究黄酮组分胃肠液消化产物并推测其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在胃肠液消化过程中,黄酮组分发生氧化、还原、脱糖基、甲基化等I相代谢反应,产生共11种消化产物.由黄酮组分含量与成分变化结果可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酮组分在胃液中较稳定,在肠液中其含量呈先上升后保持稳定的趋势,主要原因为在胃肠消化时黄酮组分从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中释放,使其含量有所上升,同时发生了 I相代谢反应,但代谢速率相对较小,致使其含量趋于稳定.该研究初步探究了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酮组分在婴儿胃肠道环境中的消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药效组分在婴儿体内吸收、转运、代谢等过程奠定基础,同时为儿科中药的生物药剂学性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FDA批准的第1例口服植物药案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形式,分析FDA批准的第1例口服植物药Crofelemer批准卷宗中的批准信、说明书、植物学、化学、临床药理学、生物药剂学等内容,揭示FDA对植物药审评的整体思路、框架、具体考量、表达方式,以期为国内植物药现代化提供科学资料,为中药企业在植物药开发过程中的品种选择、安全性研究、临床研究、标签说明书内容、适应症选择、植物药来源及质量和工艺控制,植物药治疗一致性考虑等方面提供参考意见,为中药走向国际化提供思路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